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1-02 11:03:49

1. 谈谈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哪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并逐步建立起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必须找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下面根据我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不能只更新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媒体不仅仅是辅助教学、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更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识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了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便可以事半功倍,于是披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外衣,却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例如某教师在讲解《两小儿辨日》一诗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诗中每个字、每一句话的解释和翻译都制成课件,在讲解过程中照着大屏幕逐字逐句地念。这样做,表面上看来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际上教师仍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也许在教师的讲解中领会了诗意,岂不知诗的美感早就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中丧失殆尽。
二、影视、音乐、图片的选择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语文教学运用电教媒体也像写文章用词造句一样,尽管是最华丽的词藻,误用了也会泛滥成灾。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效应”,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示范课的观念,在许多地方蔚然成风。其实,多媒体并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不管教学效率,滥用视听材料,盲目追求视听效果的做法难免让人啼笑皆非。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讲鲁迅的小说《故乡》,他制作的课件竟然是录制了一首名为《故乡》的流行歌曲,抒发的是思念故乡之情。其实小说《故乡》是要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考,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由此可见,他们之间除了字面上有“故乡”二字是相同的,思想感情上又有多少关联呢?如此使用媒体,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故乡》的主题,更不可能提高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使用不如不用。
三、教师应多在课件制作中去实践,深入钻研教材,驾驭课件
网上下载课件既方便又省事,但那些课件是别人根据自己的授课意图去设计的,大多不适合拿来即用。因此,不可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组织教学,图轻松,充当课件播放员。

2. 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任何爱好,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把握
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
机多媒体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
播放一些相关
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世
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一课时,
首先把各大洲的轮廓地图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地图,
进而能够读懂文本中关于大陆漂移的文字解说,
学习
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渐渐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2
巧妙解决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
对于抽象的现象往往不易理解,
借助多媒体可以
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图、文、声、像等从多层次、多
角度地呈现内容,
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
把原来较为生疏、
难以理解的
教学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可观的事物,
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
可听,
从而使学
生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知识直观化,
把学生很难用形象去感知的内容充分的
展现出来,
时时激发学生丰富想象,
对学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在教学
实践中,
教师精心编制或采集的课件水平越高,
学生在利用这些课件学习的时候,
就越能充分发挥认知主体作用。
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
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3. 如何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并逐步建立起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必须找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下面根据我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不能只更新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媒体不仅仅是辅助教学、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更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识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了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便可以事半功倍,于是披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外衣,却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例如某教师在讲解《两小儿辨日》一诗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诗中每个字、每一句话的解释和翻译都制成课件,在讲解过程中照着大屏幕逐字逐句地念。这样做,表面上看来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际上教师仍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也许在教师的讲解中领会了诗意,岂不知诗的美感早就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中丧失殆尽。
二、影视、音乐、图片的选择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语文教学运用电教媒体也像写文章用词造句一样,尽管是最华丽的词藻,误用了也会泛滥成灾。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效应”,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示范课的观念,在许多地方蔚然成风。其实,多媒体并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不管教学效率,滥用视听材料,盲目追求视听效果的做法难免让人啼笑皆非。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讲鲁迅的小说《故乡》,他制作的课件竟然是录制了一首名为《故乡》的流行歌曲,抒发的是思念故乡之情。其实小说《故乡》是要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考,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由此可见,他们之间除了字面上有“故乡”二字是相同的,思想感情上又有多少关联呢?如此使用媒体,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故乡》的主题,更不可能提高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使用不如不用。
三、教师应多在课件制作中去实践,深入钻研教材,驾驭课件
网上下载课件既方便又省事,但那些课件是别人根据自己的授课意图去设计的,大多不适合拿来即用。因此,不可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组织教学,图轻松,充当课件播放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多比较、研究、制作体现个人风格的课件。也就是要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几年前在地区参加研讨会时听一位特级教师的课。授课内容是小学语文《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能以静止的思维状态去看待发展中的事物,否则会出现啼笑皆非的结果。在教学时,那位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直观、生动,动画的图片效果明显有助于结论的获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学生就很清楚的明白了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是“辅助”而不是“代替”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它必须通过学生主观阅读去领会。信息技术的魅力在于它的直观性,学生对多媒体切入这种教学手段很好奇,一有了媒体,兴趣盎然。因此,教师一味的强调媒体而忽略了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导致一节课学生连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都没有得到提高与培养。例如某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时,由于同学们对桂林的风景旅游区比较陌生,因此教师下载了大量的桂林旅游区的图片。结果,教学中只重视了让学生去欣赏而忽略了文本,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饱了眼福,什么语言积累、突出重点、写作训练目标都没有完成。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阅读,不能替代文本,教学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
五、多媒体并不是运用越多越好
我们个别老师为了让课堂吸引人而大量运用多媒体。他们可能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课越生动,其实不然。我们运用多媒体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课件不在多而在精。例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课文题目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课堂上播放了大量的影片,既有当时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又有总理生前的各种资料,有去八宝山火化的情景等。对于这些,我认为,选“长安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就够了,因为它能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当时的心情,看完后再去理解课文,就很容易了。反之,它就会冲淡主题。相反,另外一位老师在执教《穷人》一课时,因为文章讲的是以打渔为生的主人公桑娜,在已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收养已死的邻居的两个孩子的动人事迹。因此,教师只在课尾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爱的奉献》,正是由于这首歌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个个充满爱心地唱起了这首歌。
总之,要想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还要钻研教材,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让它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追求所谓“电教”的形式,让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

4. 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不能只更新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媒体不仅仅是辅助教学、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更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识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了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便可以事半功倍,于是披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外衣,却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例如某教师在讲解《两小儿辨日》一诗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诗中每个字、每一句话的解释和翻译都制成课件,在讲解过程中照着大屏幕逐字逐句地念。这样做,表面上看来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际上教师仍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也许在教师的讲解中领会了诗意,岂不知诗的美感早就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中丧失殆尽。
二、影视、音乐、图片的选择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语文教学运用电教媒体也像写文章用词造句一样,尽管是最华丽的词藻,误用了也会泛滥成灾。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效应”,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示范课的观念,在许多地方蔚然成风。其实,多媒体并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不管教学效率,滥用视听材料,盲目追求视听效果的做法难免让人啼笑皆非。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讲鲁迅的小说《故乡》,他制作的课件竟然是录制了一首名为《故乡》的流行歌曲,抒发的是思念故乡之情。其实小说《故乡》是要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考,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由此可见,他们之间除了字面上有“故乡”二字是相同的,思想感情上又有多少关联呢?如此使用媒体,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故乡》的主题,更不可能提高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使用不如不用。
三、教师应多在课件制作中去实践,深入钻研教材,驾驭课件
网上下载课件既方便又省事,但那些课件是别人根据自己的授课意图去设计的,大多不适合拿来即用。因此,不可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组织教学,图轻松,充当课件播放员。

5. 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的用途

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情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CAI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
二、能更广泛地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决不是要束缚孩子们的思维空间,相反,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也就是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
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例如《称象》一文,同学们通过多媒体看到了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学生们不但了解、掌握了这些步骤,还萌发了新的想法。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quot;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四、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视野
传统教学,老师都是依赖于课本讲课,特别是自然、社会等课程,由于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作为老师只有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便完成任务,不过,多媒体的应用,就马上使的这一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6. 如何利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运用多媒体加以引导版,突破重点
巧妙利用网络,权培养学生能力
总之,由于多媒体的灵活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让它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7.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哪些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哪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2、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词语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飞夺泸定桥》另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3、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开始,可用多媒体放一小段哀乐,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难过、悲伤)师: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壮如失去亲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以音乐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2)以画面再现情境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在欣赏了太空所见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极了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到地面上,我们的身边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乱砍乱筏,山上一片荒芜,到哪里去寻找绿色?

展现美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现丑的情景,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第六册《荷花》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有位老师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华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