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数怎样出题
1、有20本书,平均分给笑笑和她的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本?
2、有52棵树苗,每行栽9棵,可内以栽几容行?还剩几棵?
3、学校组织广播体操比赛,二年级男生有18人,女生有17人,要站成5行,平均每行有多少人?
4、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百合6元,妈妈有100元,买了8枝玫瑰后,剩下的钱可以买几枝百合?
5、有22箱苹果,用小三轮车运,每辆最多装8箱,一共要几辆车才能运完?
6、在一次捐书活动中,小东捐了5本,笑笑捐了7本,淘气捐了3本。平均每人捐几本?
7、哪种饮料便宜些?
第一种:5瓶饮料35元,第二种:一瓶饮料9元。
8、王叔叔第一天跑了4千米,第二天跑了3千米,第三天跑了事5千米,第四天跑了4千米。王叔叔平均每天跑了多少年来千米?
按不同题型给你出了8题。题不在多,只要理解就行了。
② 小学数学平均数问题。不用方程,要讲解。。。谢谢了 。急!
因为外语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低2分,所以一共就低了2*5=10分
所以外语成绩的四倍比四科版(语文+数学+地理权+思想)总成绩低10分
即外语成绩为:(87+96+93+94-10)/4=90
所以五科平均成绩为:(87+96+93+94+90)/5=92
(不信可以用方程验证一下)
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ppt
优质课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 )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④ 小学数学平均数从什么到什么之间怎么取
一般来说就把全部的数加起来再除以个数就行(不会错,但麻烦)。如1、专2、3、4、5、6、7、8或2、4、6、8、10、12这样的有规律的属用(首项加尾项)乘项数然后再除以2(小学课本的高斯快速计算1到100的所有数的和的故事,这叫等差数列),希望能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⑤ 小学数学题 (中位数、平均数)
解:甲抄的平均数:(3+5+5+8+8+9+12+14)÷8=8(年),
中位数:(8+8)÷2=8(年);
乙的平均数:(4+6+6+6+8+9+12+14)÷8=8.125(年),
中位数:(6+8)÷2=7(年);
丙的平均数:(3+3+4+7+9+10+11+12)÷8=7.375(年),
中位数:(7+9)÷2=8(年);
答:甲厂家在广告中可能用的平均数,也可能用中位数,因为甲厂家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8年;乙厂家在广告中用的是平均数;丙厂家在广告中用的中位数.
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本什么是平均数
小学数学里所来讲的平均数自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例如把全班同学的成绩加起来的和,除以全班人数,得到的结果是全班的平均成绩。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要注意“求平均数”与“平均分”是有区别的。
例如:四个小朋友共吃了28块饼干,平均每人吃几块?28÷4=7(块)。在这里“平均每人7块”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人都吃了7块。可能有吃8块或6块的。这是“求平均数”问题。
改为“把28块饼干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人分给几块?”还是28÷4=7(块),但分的时候必须是每人都是7块。这是“平均分”问题。
⑦ 小学数学四年级平均数ppt
PPT(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pdf、图片格式等。2010及以上版本中可保存为视频格式。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
.如果Word文档中的格式是结构化的且符合生成PPT的规范,那么就可以直接生成规范的PPT。Word文档中每个“标题一”就对应PPT中新幻灯片页的标题。该“标题一”下的其它子标题和正文内容就对应该幻灯片页下的标题和内容。
⑧ 小学数学求平均数和中位数用不用带单位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
中位数版:像一条分界线,将权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
给单位了那么就要带,例如,某班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就应该回答是**分;而求一系列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则不会有单位。
⑨ 求高人指点,小学5年级数学题(关于平均数)
第一组加第二组加第三组再加第四组的成绩除以四
=(92+92+91+91)÷4
=366÷4
=91.5
答:平均分为9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