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立德树人
从教十一年,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苏霍梅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通过翻阅资料、阅读文献,体会到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德树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德育教育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
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情感,使教与学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另外立德树人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列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践考虑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调查统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教育对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数学教学中适当的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当教师讲到圆周率时,可用有文字和图片结
合的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可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
四、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立德树人。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
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3、迁移法。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4、实践法。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五、循序渐进,掌握好小学生立德树人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情感是促使学生知识内化的催化剂。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广阔的心胸,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2、科学性原则。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导向,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讲
到合理利用时间问题,让同学们都科学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
3、层次性原则。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体现德育渗透的梯度。如低年级引导学生认识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初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中年级则要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有独立克服困难的愿望和体验.高年级则要把数学和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猜测、探索、比较、概括、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外延伸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1、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具备了这些品质将来才能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2.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要求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认真仔细,干工作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将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总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重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数学教师,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Ⅱ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有规律、有原则;“教学无法”则说没有固定的模式,条条大道通罗马;“教学得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受益。为此,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必须充分利用形式上、内容上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现就笔者在教学的点滴,谈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几点见解,作为抛砖引玉。
一、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各样游戏教学的形式来使学生进行学习,并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情感和活动的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以它特有的活动形式吸引着儿童,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个人的品质和活动能力。运用“游戏化”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广泛地获取运动知识,又能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教学的场景,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它能寓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景之中,并通过创设具体场景,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方法。此法能使学生进一步挖掘大脑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投入、参与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落实思想教育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情境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设计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用语言描述、提问、音乐、场地等各种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一般操作的程序是:创设情境——激发运动兴趣——体验情节——产生运动乐趣。
三、儿歌教学法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 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 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 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 腿,蹬地团身是关键。
当然,教法绝不仅限于以上这些方面。教师应该是集各家教法之所长,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涌现更多和更新的、有助于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Ⅲ 小学体育教师的成长路线!
教与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亘古不变的重心,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最基本的目标。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能忽视育人的宗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尽快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跟上现代化教育教学形式的需要。通过这次专家培训,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特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掊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促进新建学校更好的发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时效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总的目标
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树立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认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3.坚持每周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并结合实践有成效。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促进自我展示与自我实践,自我监控与调整能力,同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构建个性课堂教学模式。
三、具体目标
1)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舒适、轻松的体育课堂环境。
2)继承优良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寻求自身教学特点,发挥所长,利用各种器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逐步建立个人教学风格。
3)阅读有助于自身教学提高和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方面的书籍,教学方法和理论方面等的著作
4)积极参与各教育教学类学术活动,做好笔记及完成其相应要求和功课。
有健全的职业道德,充满爱心、耐心、细心,有大胆的勇于尝试和创新之心,能多学多看多尝试,凡事多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成为一个善良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第一年:在合格教师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认真上好每节课,力争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
第二年:多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多观摩名师的课程,多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年:在两年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自己课堂,向骨干教师靠拢。
四、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的目标,我将在这三年里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互听课、展示课上能得到同行的赞同。形成自身特有风格的体育课教学,学生反响热烈。
2.总结经验,能在个人教育平台上发表有质量的教育心得文章。
3.根据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的制定,进行每学年、每学期的实施内容细化,制定改进计划和实施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新。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我会一直朝着心中的梦想迎风起航,虽一路风风雨雨,但是我一定坚持不懈,尽心尽力。在这三年里,我会为做一个新型的,智慧型的教师而努力!
Ⅳ 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实施快乐体育教学
一、快乐体育的复概念所谓快乐体育制是指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措施 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艺术及其相互联系的,它标志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Ⅳ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教育方法)
编辑
快乐体育一种教育方法,起源于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在立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
中文名
快乐体育
所属学科
教育
所属领域
体育教学
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
目录
1 产生背景
2 基本内涵
3 目标内容
4 实施原则
5 基本要素
产生背景
编辑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相继产生于德国和日本。这种具有超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不约而同地在两个二战战败国先后出现,其中有其特有的历史及人文背景。
就历史背景而言,战后的德、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无条件接受战胜国的援助与帮助,已告别以往的军国主义教育。这为两国体育教育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民主、自由之风,在两国精神上饱受战争摧残之后,在人的精神面貌上急需有所改变,迫切需要在下一代教育中予以恢复与振作;而就两国的人文背景而言,德、日两国在国民个性方面一向以严谨、认真、律己著称,两国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塑造出其各自民族个性中体现自我奋斗、百折不挠的人文风貌,进而形成了富于进取、乐于向上的民族精神;从快乐体育思想出现的时间分析,其时适逢德、日两国经济的重新振兴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体育突破固有的僵化模式,以培养出摆脱战争阴影的、社会所需要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富于创造、勇于探索的一代新人。
而“快乐体育”一词的最早出现是1979年在东京召开的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上。竹之下休藏作为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和领导人在战后不久就将美国的小集团理论移植到体育教学当中,并成功创造了“小集团学习方法”,1953年以后,小集团理论得以深化,提出了“追求正确而丰富的体育学习”的口号,教育界开始重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随着六十年代初期,日本教育出现向管理主义、体育向“技能”、“体力”回潮的倾向,竹之下休藏提出以学习对抗体练式体育,并开始探索从根本上打破“手段论体育”的教材论和方法论,目的是创造出真正能实现战后新教育目标的体育。
受德、日两国“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自80年代中期,伴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开放,学校体育教育也不断学习吸收国外的新思想,“快乐体育”的思想开始影响我国。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充分认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从学生兴趣入手,发展学生身体,健全学生运动人格,丰富学生体育情感,固化学生体育爱好,养成学生稳定的体育行为习惯的快乐体育教育思想。[1]
基本内涵
编辑
一、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三、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少年都是成人化;成人化动作,成人化理论,成人化思想。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国内少年和国外少年竞技能力相差无几,或过之,一旦再发展,国内少年成长速度就不如国外了。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2]
目标内容
编辑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快乐体育的特点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相结合。
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
(3)在教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4)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3]
实施原则
编辑
每一种教育方法,每一种教学思想和每一种教学模式的诞生,都必有一些实施原则与之相适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原则,就无从谈教育方法、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的诞生,更谈不上教育改革。那么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快乐体育以“乐学”为支撑点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更加广泛而深刻。包括目的、兴趣、情感、意志等全部非智力因素。
(2)趣味性原则。“授之以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舒适的、快乐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课,从而使学生快乐地学会动作及技术。
(3)情境性原则。将体育教学活动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贴近生活、使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快。
(4)激励性原则。教学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目标。
(5)实效性原则。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学精神,提高教学质量,远期目标是面向终身体育,发展体育素质。[3]
基本要素
编辑
所谓要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客观存在,并且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如环境等。快乐体育是思想时代的产物,必须与体育改革和体育发展是相联系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环境优化:“硬环境”美化、协调;“软环境”(人文因素)健康和谐。
(2)情感驱动:⑴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⑵教师应从情感教学入手,以自己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活动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⑶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3)协同教学:是指运用协同论的原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与学诸要素之间的参量配置协调、同步与互补,以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使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得以放大、增值。协同教学要求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教法有机统一,其突出特点是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在形式上强调“学习过程自组”。
(4)增力评价:由口头的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组成,是一种即时的教学反溃具体运用应注重以下几点:⑴形成性评价要及时准确,激励性评价要适时并保持较高的频率。⑵要有效实用。⑶要避免超负荷。⑷要强调多项性。
(5) 快乐体验:主要指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强调不同的体育活动所独具的乐趣。实践中应强调以下几点:⑴教材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⑵“情知交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⑶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⑷强调非同步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3]
Ⅵ 小学体育教学具体措施(四五年级)
教学的具体措施,需要体育教师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
Ⅶ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
目的,
对小学体育老师而言,
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进行有效教学,
有很多途径,
我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感悟到,
不管施教者采取怎
样的方法,
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感兴趣上来,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
才能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首先,
因为兴趣是学
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和源泉。
如果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
那么
他只会被动地去学习,
老师叫做什么他才会勉强去做,
或者只是为了
考试去学,
这样的体育课堂老师教学会感到很累,
学生的体育锻炼效
果也很差。反之,
如果学生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则孩子们不仅在课
堂上会努力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课后也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从
而取得很好的锻炼效果,
甚至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从小为终身体育
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环
境和人去引导。学生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不会产生特别的喜好、厌
恶。
小孩子对比较陌生的体育教学内容,
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地对它产
生兴趣。因此,
作为向小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老师,在激发学生
体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
激发学生的体育
兴趣,
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
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
识、
技能和业务水平,
而且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了解学生的需求,
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正确理解新课标,确定目标和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
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所阐述
的学习内容、要求和组织方式,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细心研
究、分析教材,正确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充分考虑小
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能力基础,
结合本校特色,
确保最基本内容的落
实,如低年级的走、跑、基本跳跃、掷轻物、滚动、爬行、悬垂、攀
爬、
跳绳和律动等,
要有机融入其他基本内容的教学,
体现确保基础、
简中求精、贴近生活和增进健康的原则。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科学理
顺教学过程。要改变单一的跑、跳、掷等练习内容,尝试将跑、跳、
掷、攀爬、滚翻、民间体育、韵律活动、队列队形训练等内容,结合
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
先进行科学拆分,
再根据本校具体情况
(场地、
师资、学生等)
进行合理组合,分别确定出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
内容。
二、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最佳教法,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通过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
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教者课前要主动了解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及遵守纪律等
方面的情况,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最适合他
们发展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课堂环境,
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
的学习需求。
遵循教与学的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要注意研究分析从学
生学习的起始能力,
到达到终级目标应具有的过渡目标,
再考虑目标
达成应具备的条件及顺序,设计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阶梯和思维路
径,主动考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最后拿出可
行的教案,在教与学的交互中逐步达成目标
.
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机
智和教学灵活性的统一,有效备好每节课。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一样的
教材,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利用一些新颖别致
的手段,巧妙地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并非是固定的或一成不变的,
而是要根据学生和
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因材施
教、因地制宜。
同样都是小学某年级的学生,但这一届跟下一届的学
生可能身体条件、接受能力就不一样,另外,同一届的学生,他们之
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显著的。
如果老师搞一刀切,
那么肯定有一部分学
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例如,快速跑教材,有的学生跑得比较快,但姿势不对,老师对这部
分学生就应着重纠正他们错误的跑步姿态,
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快的跑
步速度;有的学生姿势很漂亮,就是跑不快,老师就应在着重提高他
们的爆发力上方面多思考。
(二)教师优雅标准的动作示范
体育课上,动作
Ⅷ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
一、快乐体育的概念所谓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措施 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艺术及其相互联系的,它标志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