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论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
摘 要: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现以亲历的新课改为依据,浅析一下我们产生的困境,以及采取的适当的调节措施,权作抛砖引玉,以引起同行们的进一步关注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03-01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曾产生一些困境。其实,在探索的道路上没有失败可言,只有此路不通的标志牌,如果我们及时察觉到产生困境并想法调整,一定能让新课改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让新课改的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一、重课堂轻课前
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课堂的精彩演奏上,却忽视了课堂铺垫这一最基本的“过门儿”部分,殊不知,这是为课上的精彩呈现做铺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安排,为课上的学习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如在学《窃读记》之前,我们可以先布置一下预习性的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既提前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又能发现一些问题,为课上的学习找到听课的重点。如教师可预留这样的任务:(1)你读过《城南旧事》一书吗?如果读过,回想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准备讲给大家听,如果没有读过不妨在网上搜搜它的内容简介,并找时间去读一读这本书。(2)星期天让家长陪你去新华书店读书两小时,记得要在书店里读哦。(3)读一读《窃书记》课文,把生字通过查字典自己掌握,并工整地写在透明纸上,上课时讲给大家听。这样预习作业,一则将课上所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二则让生活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三则注重了为课堂的学习做最基本的准备工作。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在开展课堂学习将是事半功倍的。
二、重自主轻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们已舍得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但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新课改中,我们要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如果将所有的学习任务完全下放而不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到无序状态,许多小学生还没有习得自主探究的程式化进程,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方法不足,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对于一些问题的探究还找不到方向。所以,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必须的、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找出体现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是如何体现的,当这一问题抛出后,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对文中相关文字的摘录作答上,这样的探究是表面的、肤浅的,教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才能将知识深入扎实的掌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有效指导下进行。
三、重形式轻实质
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困境,学生学得很热闹,讨论很热烈,但是一课后回顾所学,却没有什么收获。这在一些公开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那就是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课堂彰显活跃的表象,而无形中忽视了学习的实质内容。要充分认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切不可宣兵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基本三维目标的实现。例如,笔者参加听评某位教师的公开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上,同学们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查到的季羡林的资料,老师又做图片与视频的补充;然后请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后又请同学上来饰演一遍。大家的精力全用到了关注演员的换装和表演上,对于他们谈话的内容及谈话背后的引导作用完全忽视了。这就变成了热闹的课堂掩盖了学习的基本任务,整堂课的学习目标体现不明确。在教学中,要看清最终的目的地再上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心中要绷紧完成教学目标这根弦,然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方向性的有效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习任务不被花哨的形式淹没。
四、重鼓励轻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学生鼓励太过笼统且流于形式,针对学生的表现只有“好”、“不错”、“勇气可嘉”、“再想想”这些口头语,但仔细推敲却发现,学生的表现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要在哪儿多动脑筋等教师并没有明确指出来。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不必为了鼓励学生而掌声一片、“好”声不断,鼓励是必要的,但不宜过多、过于频繁,否则时间久了表扬的话也会沦为一种形式,起不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而那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例如,在学习张籍的《秋思》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回答这首诗如何体现乡愁的,有的学生说送信的人要出发时诗人又打开已经封好的信封,这是乡愁的体现。这只是对诗中内容的直接理解,教师仅说“好、对、不错”就让学生落座了,其实,这样的鼓励不如代之以“你能从诗中找出生活中的小细节,看出诗人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体现其乡愁之情,这很不错”。这样的建议性评价比笼统的评价就高明而有效的多。所以这一评价既有知识的传播与强调,也兼具表扬的内涵,这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究是非常有益的引导。
在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如重讲解轻朗读、重讨论轻总结、重知识轻方法等困境。其实,只要教师在进行教改的同时不断地反思,并不断地改进,相信我们的教改在走出困境后一定会走进一片明媚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 杨 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2] 谢安仙.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1(34)
Ⅱ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1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13、下面不属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的是( )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聊斋志异》D、《西游记》。
14、《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A、孙悟空 B、齐天大圣 C、孙行者 D、美猴王
15、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是( )A、北京 B、罗马 C、希腊 D、美国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18“天涯共此时”是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的一个特色栏目,这个栏目名称出处谁 的诗句?
A李白 B白居易 C张九龄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于谦
连线。
1.请给以下的作家作品正确连线。(4分)
鲁迅 《尘埃落定》
冰心 《骆驼祥子》
老舍 《繁星·春水》
阿来 《朝花夕拾》
2、 请将下列城市和对应的国家以及相关的事物用线连起来。(5分)
威尼斯 法国 樱花
巴黎 美国 故宫
北京 中国 香水
纽约 日本 小艇
东京 意大利 自由女神
四、常识填空题。1.我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上排第( )位;现任国家主席是( )、现任国务院总理是( )。2.2004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是( ),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是( )。3.我国现在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 )和( )。我国现在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 )、( )、( )和( )。
4.“初唐四杰”是指 ( )、( )、( ) 、( )。
5.、“诗圣”是指 ( ),“诗仙”是指( ) ,“诗史”是指 ( )。
6.、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被称为“小李杜”的是 ( )和( ) 。
7.我国最早的文字叫 。8. 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是: 。请写出你知道的主人翁的名字: 。 9.我国汉字的“六书”是指: 、 、 、 、 、 。
10孔子姓孔,名 ;孙子姓孙,名 ;
11.我国国歌名叫《 》,曲作者是 。12.《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1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1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15、桃园结义是指( )、( )、( )三人
Ⅲ 怎样写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关键词:
如何教好中学语文,恐怕对于所有站在讲台上的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但又不易回答的问题。在中学教育中,恐怕最难教的课程就是语文课了。因为语言教学是一门只重形式主义和知识教学的学科,往往忽视了学生最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对于如今的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充其量觉得选择题比较容易解答,对于一些文言文知识、分析题等等比较难的知识,不知道怎样去解答。对于如何上好语文课,从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一、 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过硬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包括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杂乱,所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语文知识。叶圣陶说过:“语文是交际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所以,教师也应该把语文当作一门艺术来教,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对于语文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应该是不仅熟悉所有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不管是文言文、散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该有能力教好学生。此外教师还应该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因为高中不同于初中小学,高中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他们为了学好语文,不需做大量的语文练习题。如果教师仅仅懂课本上的知识,是没有能力教好学生的,所以教师应该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只有自身的知识丰富了,在教学上才能够得心应手。
语文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技巧。只有独特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让自己被学生喜欢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学生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映。
二、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气氛良好,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高潮。举一个例子,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然后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知识推销给学生,当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的时候,首先要以饱满的姿和乐观的自信去感染学生。当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以一种心理上的攻势暗示学生,让学生相信你今天所讲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相信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劲头,教师也会在语文课上满怀激情的。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气氛。
三、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普遍来说,在语文课堂上,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且有些不适应新时代的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由教师“教”变成学生“教”。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学习。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也不再是仅仅一味的服从教师的教,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所以,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对于《诗经》我们都是耳熟能详的。现在我们就以诗经的学习为例,分析一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这样的教学模式。
1、课程:《诗经》
2、时间:一课时
3、学习内容:《诗经》简介、内容、表现手法
一名学生站上讲台,教师坐在其他同学旁边。语文课开始。为了区分教师与学生的区别,上台讲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小教师。
小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诗经》,同学们你们对诗经有多少了解呢?有知道的同学可以发言。
学生甲: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作者是春秋时候的大文学家孔子。
学生乙: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世界文艺殿堂中的瑰宝。
学生丙:诗经共收录了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史实和风土人情。
小教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诗经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丁: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小教师:不错,诗经确实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宝库,它也是中国最早的教育范本教材。它成书于公元前6—5世纪,对于诗经的三部分组成,现在由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风,是指国风,创作于东周时期,共收纳了15个诸侯国的土乐,一共是160篇,这也是诗经的精髓部分。雅是“正乐”,“正声”,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是颂扬赞美,小雅主要是讽刺嘲讽,共105篇。颂是朝廷祭鬼神的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这就是整部诗经的组成,同学们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
小教师:同学们,现在大家朗读一下诗经的内容并思考一下里面包含的意思。
4、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向小教师提问。
学生1:老师,诗经最早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小教师:诗经多为四言,最早运用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诗经的成就非常大,深刻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
学生2:诗经和什么作品并称“四书五经”?
小教师:这个学生提的问题非常好,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尚书、礼书、周易、春秋、诗经。
5、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诗经的知识。有诗经的组成、地位、形成等等。同学们课下好好复习一下,巩固一下学到的知识。
这样师生互换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因为是学生自己亲身给其他同学讲的,所以他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师在讲台下,也可以看到学生的表现,在课下及时纠正学生在课上所讲的不正确或不充足的知识点。师生互换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四、 定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一段时期的语文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应该及时主动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密切注视学生的反映。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就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向学生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学生的兴致会很高,精神会达到高度集中,因为他们对以前的知识有了解,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比较有自信。这样课堂的气氛就会很活跃,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 总结和归纳
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总结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归纳出什么知识点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什么知识点是仅仅需要理解的。只有学生知道了知识的主次才能更好开展学习,不至于做无用功。
对于语文课的教学来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和学生有着良好的师生、朋友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够教好语文课,学生才能够学好语文课。教师要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
Ⅳ 怎么学好小学语文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个人之见,我认为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7、课外阅读的习惯。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在此,先谈谈我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但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分解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 (一)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我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就注意到"带着问题读课文"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反而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差,一心几用的能力相对较弱。(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比如,学习“咨”这个字时,我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姿、资”来,进行对比,比较记忆,学生大大加深了对这几个字区别(三)精细加工策略。我常常教育学生,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要做笔记。有时可以画出文中自己觉得写得美或者写得好的句子,有时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简单感受。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我建议我们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记忆顺利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
Ⅳ 小学语文教学讲课10分钟该怎么讲
这是苏教版的.教育部核准,我们于今年年初启动了与新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其中的一年级上册业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已进入实验区。在“标准”研制组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又继续编写了一年级下册。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建设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材。据此,我们确定了以下编写原则:1、全面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认真领会课程标准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论述,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切实构建小学语文教育的新体系。要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2、体现国家课程改革精神,体现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体现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材料编写要突出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注意研究其他版本(包括港台地区)的小学语文教材,学习各家之长。注意从我国丰富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中汲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在学习和吸收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和特色。4、立足于便教利学。教材编写力求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使教学目标集中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注意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5、实行开门编书。精心组建一支品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战斗力的编写队伍。在此基础上,发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语文教材建设的各界人土参与编写工作,争取知名专家的指导,听取一线教师的正确意见,走编写人员、专家、第一线教师“三结合”编书的路子,使教材能够凝聚集体的智慧。二、教材的框架体例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标准”中的“总目标”明确提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认为这个要求对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教材中设置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系列。本册“习惯篇”的要求是:认真写铅笔字;积极发言,专心听讲。2、识字写字本册教科书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了466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183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83个),较之过去同册的识字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不超过10个。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9个,其中只识不写的生字不超过8个。专门的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⑴词串识字。顾名思义,词串是将相关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表现某个场面或意境。词串是押韵的,可以连贯起来诵读。词串配有相关的情境图,用以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感受词串描绘的意境。如“识字广:“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好像一首小诗。“识字”1、2、5、6四课均属此种形式,其内容分别是“春天”、“奥运会”、“夏天”、“夏夜”。安排此类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借助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通过诵读进行自动化识别汉字的训练;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并受到美的熏陶。⑵看图会意识字。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字理,并附有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的相关短文。如“识字3”便是通过有关舟、竹、石、泉、川、燕等字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儿童初步认识到绝大部分的象形字、指事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识字7”则通过形象化的图形来显示“人从众木林森”等是怎样以基本字逐步叠加来体现字义的。⑶转转盘识字。先通过转转盘显示一组同声旁的字,再将这些字编进短文,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识字”4、8均属于这种形式。如“识字4”,课文先以转转盘换偏旁的方式,转出了驰、地、他、池等一串同声旁的形声字,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几个字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然后让学生读一则有趣的字谜: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以加深对形声字造字规律的理解。安排此类课文的意图是: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集中识一批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识字”课文中的生字,凡要求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出现;只识不写的字则列在两条绿线内。为了打好小学生的写字基本功,所有要求书写的生字,都根据国家语委规定的标准,一一展示笔顺,以便小学生在描红、仿影、书写时有所遵循。“标准本”十分重视写字教学。对于写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认识上有片面性: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字了。尤其是毛笔字,已没有实用价值,教材里不必安排了。我们认为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写字不单纯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汉字里面还蕴含着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作为龙的传人,不会说中国话,不会写方块字,就失去了民族的根。作为母语教材,从小教会孩子写好方块字责无旁贷。不光要会写,还要写得好,要促进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坚持描红、仿影,不是只在一二年级这样做,而是一以贯之,六个学年一描到底,一仿到底。过去我们的孩子字写得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丢弃了传统写字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3、课文共27课,分为6个单元。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气息,文质兼美,难易适度。注意儿童化,富有童趣。多为儿童喜爱的诗歌、童话或故事。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好学的爸爸》、《奶奶的白发》、《放小鸟》等联系了儿童的经验世界,《世界多美呀》、《蚂蚁和蝈蝈》等则联系了儿童的想像世界。选文还注意到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自觉地渗透标志人类社会进步的现代意识,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此,我们在教材中选人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课文。如《好学的爸爸》便反映了这么一种新时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放小鸟》、《这儿真好》意在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一种新的理念。《鲁班和橹板》、《乌鸦喝水》意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育他们的创造意识。课后的练习设计坚持简约、实用、抓住关键,主要突出了识、写、读、背四项。27篇课文均要求朗读,其中12篇要求背诵。部分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作业。如学生学了《鲁班和橹板》,课后便要求:收集一个有关发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了《蚂蚁和蝈蝈》,要求他们“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学了《做什么事最快乐》,则要求他们“改编这个小故事(如将啄木鸟、水牛、蜜蜂换成公鸡、花猫、螳螂等),再讲给同学们听”。4、单元练习这部分分三个板块:综合练习、语文积累和口语交际。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三个特点:变繁琐的单项训练为综合练习;与社会实际活动相结合,向其他学科渗透;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从本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里安排了“熟记成语”,其形式是将一组有内容联系的成语编成“成语歌”,以便于儿童诵读与记忆。“成语歌”配有相应的图画,用以帮助儿童理解成语的意思。“成语歌”大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或前面学习过的课文。如“练习1”的“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便可联系“申奥”成功当天夜晚的狂欢情景来理解。又如“练习8”的“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便可联系《司马光》一课的内容来理解。“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在教材中落实这一目标,我们摈弃了过去低年级清一色的“看图说话”模式,构建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系列。如一年级下册我们便安排了说说我的家、找春天说春天、指路、学会道歉、讨论、相互交流各自参加的节日活动、学会做客、听故事讲故事等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我们力求便于教师设置交际环境,强化交际双方的互动性。三、教学方法建议怎样用好“标准本”一年级下册呢?我们认为要注意四个“性”,即实践性、主体性、基础性、趣味性。下面分别来说一说。1、实践性首先,我们对语文课的认识应有一个全新的理念。什么是语文课?语文课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语文课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职责是组织,示范,点拨,答疑,鼓劲……一句话,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当然,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教师在指导时,表述要具体形象,要多演示。如指导小朋友说话要大胆,就应当说:怎样做算大胆呢?身子站直,眼睛向前看。两眼看天花板或者地面,弯着腰,都是胆小的表现。还可以演示一下给小朋友看,并演示一下应当怎么站才叫大胆。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如识字就可鼓励孩子借助社会环境,一些电视节目的片名、片尾、节目主持人的姓名、广告用语等,容量大,多次反复,趣味性强,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2、主体性“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过去识字有个固定的程式,即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学生齐声拼读字音,分析字形,连词读字。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权,生字不管难易,统统“一刀切”,也是不合理的。要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可以深入浅出地渗透一点汉字的知识。如学了“马”、“虫”后再学“蚂蚁”的“蚂”,就可以告诉儿童:蚂蚁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马”是告诉我们这个字的读音。哪个字难学,可以让儿童自己找,自己想出记字的方法。如“蚕卵”的“卵”,有的小朋友这样记:柳的右半个,两边各加一个小点儿就是卵。另一个小朋友的记法则不同:蚕卵我见过,是个小圆点,我一看到“卵”字里的两个小圆点,就记得这是“卵”,字了。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效率就大大提高了。3、基础性小学阶段要求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一年级更是基础的基础。对于几项最为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我们都一一在教材中作了落实。如写字,可以采取“识写结合,描仿人体”的方法,即识什么字就练习写什么字。通过描红、仿影使学生的字逐渐“人体”。所谓“人体”,不是人前面柳欧赵之体,而是人楷书之体。要指导学生用好配套的习字册。还要坚持“提笔即是练字时”。正如叶老所说:“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我们要引导儿童养成这么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划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又如读书、背诵,我们也都有明确的要求,应一一予以落实。良好学习习惯的落实,关键在于老师坚持不懈地抓。要“反复抓”,还要“抓反复”,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如教学词串“夜晚繁星亮晶晶/爷爷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不是光识了字就算完成任务,还要让儿童诵读,就像诵读一首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生动可感的夏夜纳凉图。儿童既识了字,又认识事物,还受到了美的熏陶。4、趣味性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们更看重一个“趣”字。因为只要读书感兴趣,你不叫他“勤”他也会“勤”,即所谓乐此不疲。现代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也证实:大脑组织在接受感兴趣的信息时,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引起大脑神经兴奋的功效比吗啡大50~100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说,教学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怎么才能激发儿童兴趣?有这么一句名言,叫做“蹲下来看孩子。”很有道理。举例来说,教儿童口语交际──听故事演故事,可以给他们戴上大树、苹果的头饰表演一下。不要低估了头饰的作用,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一戴上头饰,无论在扮演者本人的眼里,还是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他就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了。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意头饰的运用。它会增加趣味性,使学习变得轻松。
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服务指导的对象是6-12岁的小学生。从人本主义的观点看,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也是独立的人,具有社会性,也同样具有人权,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老师和小学生也一样,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不平等对待,不能平等对待孩子人格的语文老师,是自身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必须予以重视。从人格上讲,老师与孩子之间也是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孩子平等沟通,平等交流,尊重孩子人格。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科学认识少年儿童的人格平等权,并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对待,才能在教学中,彻底避免教师先入为主、强迫强权、满堂灌输、忽视孩子主动性的问题。其次,小学语文教师正确的儿童观表现在,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身体和精神的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潜力,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教育,这两点并不矛盾,他们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能用意识支配自己的行为,同时,其年龄特点,决定其意志力不强,习惯行为弱,自我约束力不强,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科学地认识少年儿童,才能正确对待他们,使他们真正健康成长。尊重但不放纵,充分了解更要充分开发,平等对待人格,更要激励不断上进,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一专多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搞一种叫做“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就是选出一篇文章,由几位语文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其他语文老师观摩后,做出对比评价分析,以此得最佳课型和教法。这种教研活动有时会有让人很吃惊,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自身素养厚实的语文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出口成章、吞吐自如,借每一个课堂生成、演变出一个个精彩;自身积淀浅薄的教师,教学环节生硬,教学设计上毫无美感,学生像是在咀嚼干瘪的稻穗,整个课堂尴尬而又憋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情况呢?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要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构建为教学所用的课堂技艺,甚至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要“一专多能”,一专就是语文素养专业优秀,多能就是指能成为在人格上,修养上,行为上的多面手。“语文教师要在语文专业上成为专家,知识体系上成为杂家”。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建立了庞杂的知识体系,那么他的每一节课都将异彩纷呈。只有语文教师一专多能,才能拥有多彩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文学素养
从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角度讲,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而基础就在学校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还相对较弱,培养文学素养,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语文课堂实现。文学素养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极为重要的专业素养。
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顺应“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的,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深含的意蕴,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品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从而为学生与文本架起沟通的桥梁,向小学生准确、深入地传达出语文课程中文学的美感,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培养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是指语言修辞知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包括为孩子的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打下检视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提高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确实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所以一定要不断学习,力求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Ⅶ 请问小学语文教学论里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学论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它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确立的依据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由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体发展以及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目的确立的要求。随着人的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就要求语言能满足人们日益广泛的交际需要,记载人们创造思维活动的成果,传递不断丰富的社会信息,这就促使语言不断发展,最突出的是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现代社会对社会成员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得多,所以对学校的语言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社会的这些要求和语文学科全面的教育功能,才在小学教学计划中把语文作为最主要的科目确定下来,这充分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根本制约作用。
其次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要求。小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言语水平。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既具有连贯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学龄前儿童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言语交际的能力,但是他们还不能独立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连贯的讲述,言语还很不完整,还不善于掌握书面语言,内部语言也不丰富,整个语言能力还有待于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口头言语训练,同时开始有步骤地进行书面语言训练。
第三是由于语文学科性质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制约。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同时具有交际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工具科,因此,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既不能忽视语文科的基本性质--工具性,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不能只讲工具性,单纯传授语文知识,而忽略语文科的其它性质。小学语文科的多方面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方面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完成如下任务:
1.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特别是阅读和写作知识。
3.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4.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品德。
5.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资料来源:http://e6.teacher.com.cn/tkc034a/Cover.html)
Ⅷ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知识不再是预先的存在,不再是那些被“格式化”地记载在书籍里的理论、概念和公式,而应该是能够被激活的知识,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知识,当然也括那些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拥有者不再是一味地掌握特定领域或前人总结出的资料与技能的人,而是能够发明从来没被发明的知识,能不断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的人,即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创新人才。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崭新的能培养其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实施探究性学习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一) 探究性学习的含义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强调一点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者。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探究性学习方式十分适合未来与当今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二)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比较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是一种相对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占有传授者提供的经验,把前人创造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使自己成为辨认事物、处理问题的工具。接受式学习包含三种子类型:机械性接受学习,被动性接受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学习[2]。前两种学习类型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平常所说的接受式学习就是专指以机械性接受学习与被动性接受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 1、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接受式学习以教师为中心接受式学习则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往往一堂课下来,只听见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断地挥洒笔尖,拼命地记笔记。最终只能导致学生学知识的盲从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所谓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完全置于主体地位,是探究性学习最突出的特点。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以指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教师依据教材本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对需要探讨的问题适时给予选择、定向和帮助,使学生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对语文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 2、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接受式学习注重教师的传授接受式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往往是老师咀嚼透了,按照老师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去发掘,去实践得到的结果。结果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使学生失去再创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他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所提供的实践机遇,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分析、讨论、搜集材料和处理信息。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使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并有利于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语文教学来看,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研读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掘语言文字蕴含的美、蕴含的情,从而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还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说,探究性学习是教育全面改革的实践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常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四个太阳》这一课时,要学生闭上眼睛,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有什么感觉?”有的学生回答:“呼呼的风声,像冬天寒冷的北风。”有的说:“我感觉这风吹在脸上,冷得直发抖。”这时,教师说:“是啊,有个小朋友和你们感觉一样。”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睁开眼睛来看课件,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一轮红红的太阳升上天空,问:“这时你有什么感觉?”有的说:“我觉得不冷了。”有的说:“我觉得温暖。”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的欲望。为了解小月朋友的美好心愿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睁眼看到课件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为乌鸦想想更好的办法。有的说:“乌鸦可以找来一根吸管,用吸管喝更方便。”有的说:“我请它到我家里喝水。”还有的说:“把瓶子斜着靠在旁边的石头上,就可以喝着水了。”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让学生读课题质疑,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小壁虎有尾巴为什么还借呢?还有一位学生提出:小壁虎借到了尾巴吗?这时,我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寻求答案。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时,还要把握“引”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五)、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三、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应重视对学习内容丰富性和探究方法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平时教学中,要讲究有效评价策略,或“及时评价”,或“延时评价”,或“正面评价”,或“侧面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创新,达到“以创新求发展”。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请学生来谈谈“你要向课文中谁学习?学习他什么?”许多学生说“要学习孙膑”,有的说:“学习他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有的说:“学习他聪明机智、敢于挑战”,有的说:“学习他帮助弱小,乐于助人”。这时,我不急于肯定,采用了“延时评价”,继续问学生:“还可以向谁学习?”于是学生思考后,又踊跃说:“要学习田忌,学习他忠厚老实,不耍心计”,有的说:“要学习齐威王,学习他遵守竞赛规则,直率大度,有帝王之风。”试想,如果不是应用“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科学评价,鼓励创新。既是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激发了继续探究的欲望;又可以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总之,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看重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适时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