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课题

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课题

发布时间:2020-12-30 23:34:59

1. 教师资格证面试是什么形式的

(1)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专(幼儿园类别考生属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考生确认后,计算机打印试题清单。
(2)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3)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4)试讲或演示。考生按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5)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6)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类别考生面试按各市教育局有关要求和程序执行。报考初中、高中俄语学科的考生,考试机构将根据报考人数,在省内跨区域联合组织面试,考生应服从考试机构安排,按要求进行报名和考试。
(六)面试结果公布。

2. 如何激发学生高中体育学习兴趣探讨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农安骨干教师研修班自开班以来,在教师进修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从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落实课程实施、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坚持以课堂为依托,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以研究课、展示课为研讨,扎实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经验交流、等研修工作,促使自己业务素质、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技能不断提高。忙碌中感觉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播种下收获,不足激励我们奋进,一年来,我采用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业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先后开展了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我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具体如下.

一.实验过程

【1】.制定实验方案

【2】 对学生进行测试

【3】制定实验计划

二【一】实验做法

1课堂实验法:

根据实验计划,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

2.实验对比法;

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及实验班实验前后进行对比,以便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实验效果。

3.调查访问法:

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锻炼情况,并作好记载。

4.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资料及访谈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处理,为研究提供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校三四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1)【2】班为实验班(3)4班为对照班57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1人。

三、 课题研究的途径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1】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意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得到落实。要求全体人员人人参与。课堂上体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享受玩之乐、学之乐、练之乐,以达到学生热爱体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使单调的枯燥的体育课成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练、练中会。

【2】.提高全体教师的共识。通过教师会议,将实验课题通报全体教师,要求转变观念,明确“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学生自我体育锻练习惯的培养”要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共识。学校把体育工作与教师考核挂钩,任何教师不能因学生学习成绩差或没有完成作业不让学生上体育课或限制学生活动。要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及各项训练或竞赛。

【3】.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通过社区联谊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宣传“健康第一”思想,公布学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学网络。要求家长在抓学生文化课的同时,不能忽视体育爱好的培养,鼓励子女参加各种体育锻练活动。反对家长因子女学习成绩不好而限制体育活动时间,支持子女积极参加学校各类体育训练和比赛。

【4】.给学生活动的天地。在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后,通过“快乐体育”激发学生体育锻练兴趣,除上好三课二操三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外,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给学生活动的天地。早练、午休、放学后,给时间、给场地、允许学生把体育器具带进教室和校园。

2.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特性进行分析认识

【1】.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人的兴趣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和动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兴趣在学习动机中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向。所以,在许多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论等著作中都谈到兴趣的问题,卢梭就把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他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赫尔巴特则认为,教学应以多方面的兴趣为基础,提出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起多方面的兴趣。

【2】.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多方面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社会和新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经过教育,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小学体育工作肩负着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各种基本能力、打好基础的任务。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3.从调查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看体育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体育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

小学生天真活泼,兴趣广泛,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体育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自然会吸引学生。二者的结合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我们通过对学校部分班级的问卷和个别了解,调查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结果是:很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82.16%,喜欢的学生占19.3%,不喜欢的学生占5.23%,无所谓的学生占4.31%;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占95.26%,喜欢的学生占9.44%,不喜欢的学生占2.1%,无所谓的学生占5.3%。说明小学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2】.学生喜欢与不喜欢体育课的具体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本应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兴趣不高的状况依然存在。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上体育课能进行各种活动和比赛并感到好玩、有趣味的占59.3%;认为有利于强身健体占65.4%;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艺术性强,能吸引学生参加的占85.8%;认识到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将来终身受益的86.8%。由此可见,学生除重视个人身体的全面发展外,也希望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及组织管理能力。 对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调查分析中了解到,认为体育课上得枯燥乏味教法陈旧占65%;教师态度不好、训人占57%,学生不会做复杂的专项动作占37.5%;教师管得太多学生没有主动权占63%。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观念和言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应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3】.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你希望体育教学从哪些方面改进更能提高你的学习兴趣”的调查中,希望体育课要结合学生特点,多安排游戏和比赛的占69.2%;希望教师组织教学、处理问题时间不要过长,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时间的占45.5%;希望教师不要有偏见和偏爱占29.1%;希望增加活动器材,增多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占55.6%;希望教师不要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要给学生主动权的占65.7%;教师不要训人和挖苦人的占39.6%。以上虽然只是学生的期望,却恰恰反映出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学生的这些建议和意见,我们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改进体育教学现状,以便能尽快与新课程接轨。

[4].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必须寻找学生对上课,对教学过程的安排所抱冷漠态度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本来喜欢体育,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兴趣消退的呢?如果从教学过程来分析就不难看出,每一种原因都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着,而且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征及现代教育理念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中“学生为本、学为主体”的根本宗旨不能落实,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应该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否则体育教学不是束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这势必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不良影响。长此下去,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研究的措施

[1].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会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达到有目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掌握儿童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揭示体育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体育学习与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学习好与将来终身受益的关系;把体育课的学习与其它文化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将来走向社会,难以发挥应有才能的道理。激发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锻炼,打好身体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正确引导,防止学生单纯从兴趣出发进行锻炼。对那些学生不喜爱而对身体的全面发展又十分重要的项目,教师要耐心教育,讲明学习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学习,利用兴趣迁移规律把学生对某一学科或项目的兴趣迁移到体育学习上来。

【2】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它包含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主体作用)两个方面。这两者的结合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不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全面、自主、探究、合作”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情绪。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让他们在学会动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就能够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引导和组织之中,而不是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法手段和教学步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敢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学者心情愉快。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法手段和完成课的任务有密切关系,决定着课的质量。所以完成每节课的任务都不是单一教法手段的孤立运用,而是多种教法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体现。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符合课的目的任务,教材特点,运动规律和学生实际。教学中教法灵活,手段多样,形式活泼,不仅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疑,恰当的运用教法手段,会激发更高的学习兴趣, 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4言传身教,严格要求

小学生评价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学习、模仿的直接榜样,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要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应注意以自己的饱满的情绪,振奋的精神,良好的个人心里素质,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事业,对学生的情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3.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现在的教学现状是老师们都认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观点,但缺乏清晰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缺乏方法或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程改革多年后的今天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当前占有较大比例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听课抓不住重点,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一长,学业成绩越来越差。部分教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以自己实干、苦干,用重复多次出现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结果呢?学生成天作业成山,做得筋疲力尽,产生了厌学;教师成天作业如山,改得人所不愿,产生了厌教,学生考不出好成绩,教师辛苦劳而无功。经过我们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厌学的大多数学生,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差,不愿自学,不知道怎么自学。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学生方面
通过老师指导,自身实践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方法,在学习及自身能力培养的高速路上稳健前进。
2.教师方面。
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参透指导学生自学的理论方法,提高指导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国外的自学研究已经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指导学生自学,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Inquiry Teaching或Teaching By Inquiry(探究教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得到广泛推广,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近年来,国内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建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这些模式,大多数都处于酝酿和试验阶段。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又对实施素质教育作了明确法律规定,标志着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步入依法推进的轨道,并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2007年,苏州又出台了《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项规定》,明确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要求教师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舒展的空间,多一些尝试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天地,多一份属于自己快乐的时光,多一份未来发展的应有的良好素质。
我们希望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指导学生自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变革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好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结合校本课程以及课外各种教学内容构建开放式自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用的知识,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指导学生自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自学能力,发展初步的探究品质,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长、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确立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该理论强调教师必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良好的支持和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2.罗杰斯的人文主义学习观
人文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人类的学习是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罗杰斯倡导的操作程序“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索——个人或小组鉴别”把教学目标发展为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以发展自学探索能力为核心。
3.Henri Holec的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是以人文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初,由Henri Holec正式提出以来的。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学习者角度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主获得确定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换句话说,这种学习也就是“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B.J.齐莫曼的新自主学习理论
美国学者 B.J.齐莫曼( B.J.Zimmerman )在 20 世纪 90 年代综合了各学派的观点,将自主学习理论推向了新高度。B.J.齐莫曼提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并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美国密执安大学的 P.R.宾特里奇 (P.R.Pintrich) 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较为类似的定义。
5.叶圣陶的“引导自学”思想理论
早在1916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校教学应对儿童“采用自学辅导主义”,“务以养成其自力研修之习惯。”他又指出:“教学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叶圣陶先生这一教学思想,概括起来,主要包含这几方面内容:第一,从教学的目的、规律上,从学校和教师的职能上,精辟地阐明了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自学”。他指出:“教学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第二,正确、完整地揭示了“引导自学”这一基本概念的科学内涵。他认为,“引导自学”,既是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上 “自我充实”,又是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上“自我修养”,使之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引导自学”,既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求得课本中的知识,又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从事事物物中读不用文字写的书”,最根本的是“练成自己发现问题和求得解决的能力”; “引导自学”,既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是自学动机、态度、习惯、精神的培养“引导自学”,既是引导学生在校时主动学习,又是引导他们将来终身自学。第三,总结经验,探讨规律,提出了一套切合实际、比较科学的“引导自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原则。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一)学生方面
通过老师指导,自身实践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方法,在信息及自身能力培养的高速路上稳健前进。我们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特制定具体目标如下:
1.中年级阶段
本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具体体现为:以富有逻辑性、启发性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步尝试学习。在此阶段教师要设问题、编提纲、抓辅导、促自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自学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2.高年级阶段
本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运用电教媒体、模型、实验、语言等手段,创设直观形象背景与习题情境,激趣引思。此阶段教师要创情境,教学法,促自主,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顺着提纲、目标的导学思路、自学、自查,采取分类要求,分组指导,分层训练,分级评估,优质达标的方法,尽力从多方面为各类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常得到学会的乐趣与满足。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怎样学习,逐步能自己拟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选择适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方法,自己评估学习效果,自己提出补救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民主、轻松、愉悦、自信、协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与技能。
(二)教师方面
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参透指导学生自学的理论方法,提高指导学生自学的能力。
研究内容与重点
1.创设氛围,使学生乐于自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自由、愉快的心理状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学活动。
2.方法引导,使学生善于自学。
(1)指导预习。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好预习要求,语文以朗读课文疏通文字为主,数学以自学教材自主设疑为主,而英语则以听读为主要形式,然后根据年段特点有梯度地进行指导检查反馈纠正等,逐步让学生形成预习习惯。
(2)鼓励质疑。
在教与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对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方法进行点拨诱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精心练习。
在布置各种练习时,严格要求,课堂的练习,力求按质按量完成;课外作业,要独立思考,错误的要改正重做。每次练习有重点,注意练习后的讲评。
(4)课后延伸。
语文学科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阅读,发展其创造思维。其它学科亦如此,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不断探索实践。同时,还可以安排形式多样的综合治理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科学评价,使学生主动自学。
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进取。
六、研究的思路
1.本课题研究在昆山市教科室、教研室的指导下成立课题研究组,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具体落实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论证与指导,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把课题组成员分组分别带领相关学科教师一起,通过三个主要研究阶段,结合3个子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穿插式研究和实验。在不同研究阶段中,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案例分析结果进行相互印证和对比研究,及时修改研究过程中的错误及不当之处,解决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疑惑,努力完成预期研究成果。

4. 体育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 参考答案

那有事事都要答案的啊?你只要把你认真做的过程和学生的结果写出来就是相当不错的研究手册了。

5. 考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

(一)心理素质
1.智能
体育教师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智能结构,除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教法有丰富的知识以外,还应该对教育对象的特点、个性及现实中各种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认知水平。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对学生应负的历史使命,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知识,树立爱学生、护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特点,善于把握、协调教师的各种角色关系,善于沟通、表达、观察和思考,能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和师生关系的问题,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和谐体育的教学效果。
2.道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体育教师,既要育人,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还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力量。
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在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体育方针时,有明确的角色责任和良好的师德、师范,能够严于律己,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完善的人格品质、人格魅力和人格吸引力,使成熟的道德品质成为思考、情感和行动的准绳,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体育道德作风上,执行规则,大公无私,胜不骄,败不馁,对自己行为有责任感,坚毅、勇敢、顽强,有信心,有进取心,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情感
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应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具有关心热爱学生的情感和期待学生早日成才的情感,诚恳、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授业无私、诲人不倦,用客观真切的教学态度去了解、认知和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逐步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需要老师的爱。实践证明,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真诚的师爱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学会以高尚的情感对待别人,形成团结友爱的品质,乃至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真诚的师爱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努力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状态,以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去感动学生。真诚的师爱必须是高尚的、严格的、热情的、体贴入微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4.意志品质
体育教师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坚持目标,坚持原则,有长期不懈的进行体育教学的充沛精力、体力和顽强的毅力,能够自我控制,沉着果断、冷静耐心地对待各种事情。
(二)具有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体育教师除了应具有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能力以外,还应具有一些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指导能力等。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身体练习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有所专长,使教师的运动能力、技术和技能的储备能够满足各种体育工作的需要。
2.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工作能力,包括熟练制定各种体育教学工作文件的能力;钻研体育课程的能力;研究体育教材教法的能力;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善于运用队列、队形、口号调动队伍,组织青少年有序地进行学习、练习和集体活动的能力;生动形象、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身体练习的能力;优美、正确的示范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体育工作质量的能力等。
3.教育能力
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空间的广泛性特征为体育教师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和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许多机会。在工作中,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行为举止,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教育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
4.组织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能力
学校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是活跃、改善、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必须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按时到堂组织好、指导好上述活动。另外,对于学校召开的大型运动会,体育教师应具有大会的编排、场地器材的布置、裁判员的培训和管理的能力,以保证大会的顺利进行。
5.课余训练的指导能力
学校业余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金字塔”基础,也是体育教师实现在学校工作的自我价值,值得社会、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运动员潜能的挖掘。因此,担任业余训练队教练员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教练员特有的素质和能力,才会使训练工作沿着明确快捷的道路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又有新的要求,例如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1.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体育教师应从新时期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新高度,以人为本,强化创新意识,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边缘学科知识,在体育思想、体育目标、体育内容、体育组织形式、体育方法与手段、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等方面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为培育新时代的人才服务。
2.科研能力
体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科研。体育科研是体育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必须在体育教改、体育科研上狠下功夫,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学习最新体育理论,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再把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社会性,不仅能和学生打交道,还要和各种人群进行交往,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而语言是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育过程中,它是传递知识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语言艺术,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易于他们接受新的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教师的语言技巧亲切感人,语言确切,通俗生动,逻辑性强,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收到预期的效果。
4.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其他教职员工的支持,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要争取自己的地位,争取支持,要主动与其他各任课教师搞好关系,争取各方面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体育教研组团队协作精神相当重要,工作要相互支持和配合。课前要相互多通气,避免场地器材的冲突。如果遇到矛盾时,要相互谦让,为他人提供方便。当工作有成绩时,要正确对待,不能把一切功劳都归于自己。
(三)具有深广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和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等,才能将练习的动作设计得合理,运动负荷安排得当,从而得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2.专业理论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学习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专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项理论水平,做到有的放矢,正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制定符合专项特点的教学训练计划和要求,使教学训练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仅具备这些专业知识是远远跟不上体育改革的步伐的。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还应该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地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
1.体育相关学科的知识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出现了很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如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比较体育等等。了解相关知识,更便于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2.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给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体育教师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四)身教重于言传
在体育教学训练及其他各项活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很自然地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体育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神态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都应力求做学生的表率,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五)具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一个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广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体育教学、训练能力,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学校体育工作面广量大,体育教师从事着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一年四季以操场为课堂,从早操到课外活动,从上课到训练,假如没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作保证,是根本无法胜任的。而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体魄的锻炼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体育教师平常也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运动技术示范能力,这是一个称职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总之,随着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育体制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超前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运动技术,开拓创新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后,体育教师只有深层地认识、理解新标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可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才可以使自己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角色定位;才可以实现新课程的使命。

6.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农安骨干教师研修班自开班以来,在教师进修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从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落实课程实施、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坚持以课堂为依托,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以研究课、展示课为研讨,扎实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经验交流、等研修工作,促使自己业务素质、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技能不断提高。忙碌中感觉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播种下收获,不足激励我们奋进,一年来,我采用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业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先后开展了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我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具体如下.

一.实验过程

【1】.制定实验方案

【2】 对学生进行测试

【3】制定实验计划

二【一】实验做法

1课堂实验法:

根据实验计划,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

2.实验对比法;

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及实验班实验前后进行对比,以便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实验效果。

3.调查访问法:

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锻炼情况,并作好记载。

4.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资料及访谈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处理,为研究提供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校三四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1)【2】班为实验班(3)4班为对照班57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1人。

三、 课题研究的途径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1】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意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得到落实。要求全体人员人人参与。课堂上体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享受玩之乐、学之乐、练之乐,以达到学生热爱体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使单调的枯燥的体育课成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练、练中会。

【2】.提高全体教师的共识。通过教师会议,将实验课题通报全体教师,要求转变观念,明确“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学生自我体育锻练习惯的培养”要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共识。学校把体育工作与教师考核挂钩,任何教师不能因学生学习成绩差或没有完成作业不让学生上体育课或限制学生活动。要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及各项训练或竞赛。

【3】.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通过社区联谊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宣传“健康第一”思想,公布学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学网络。要求家长在抓学生文化课的同时,不能忽视体育爱好的培养,鼓励子女参加各种体育锻练活动。反对家长因子女学习成绩不好而限制体育活动时间,支持子女积极参加学校各类体育训练和比赛。

【4】.给学生活动的天地。在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后,通过“快乐体育”激发学生体育锻练兴趣,除上好三课二操三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外,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给学生活动的天地。早练、午休、放学后,给时间、给场地、允许学生把体育器具带进教室和校园。

2.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特性进行分析认识

【1】.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人的兴趣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和动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兴趣在学习动机中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向。所以,在许多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论等著作中都谈到兴趣的问题,卢梭就把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他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赫尔巴特则认为,教学应以多方面的兴趣为基础,提出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起多方面的兴趣。

【2】.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多方面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社会和新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经过教育,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小学体育工作肩负着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各种基本能力、打好基础的任务。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3.从调查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看体育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体育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

小学生天真活泼,兴趣广泛,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体育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自然会吸引学生。二者的结合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我们通过对学校部分班级的问卷和个别了解,调查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结果是:很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82.16%,喜欢的学生占19.3%,不喜欢的学生占5.23%,无所谓的学生占4.31%;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占95.26%,喜欢的学生占9.44%,不喜欢的学生占2.1%,无所谓的学生占5.3%。说明小学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2】.学生喜欢与不喜欢体育课的具体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本应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兴趣不高的状况依然存在。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上体育课能进行各种活动和比赛并感到好玩、有趣味的占59.3%;认为有利于强身健体占65.4%;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艺术性强,能吸引学生参加的占85.8%;认识到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将来终身受益的86.8%。由此可见,学生除重视个人身体的全面发展外,也希望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及组织管理能力。 对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调查分析中了解到,认为体育课上得枯燥乏味教法陈旧占65%;教师态度不好、训人占57%,学生不会做复杂的专项动作占37.5%;教师管得太多学生没有主动权占63%。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观念和言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应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3】.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你希望体育教学从哪些方面改进更能提高你的学习兴趣”的调查中,希望体育课要结合学生特点,多安排游戏和比赛的占69.2%;希望教师组织教学、处理问题时间不要过长,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时间的占45.5%;希望教师不要有偏见和偏爱占29.1%;希望增加活动器材,增多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占55.6%;希望教师不要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要给学生主动权的占65.7%;教师不要训人和挖苦人的占39.6%。以上虽然只是学生的期望,却恰恰反映出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学生的这些建议和意见,我们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改进体育教学现状,以便能尽快与新课程接轨。

[4].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必须寻找学生对上课,对教学过程的安排所抱冷漠态度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本来喜欢体育,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兴趣消退的呢?如果从教学过程来分析就不难看出,每一种原因都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着,而且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征及现代教育理念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中“学生为本、学为主体”的根本宗旨不能落实,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应该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否则体育教学不是束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这势必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不良影响。长此下去,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研究的措施

[1].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会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达到有目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掌握儿童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揭示体育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体育学习与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学习好与将来终身受益的关系;把体育课的学习与其它文化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将来走向社会,难以发挥应有才能的道理。激发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锻炼,打好身体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正确引导,防止学生单纯从兴趣出发进行锻炼。对那些学生不喜爱而对身体的全面发展又十分重要的项目,教师要耐心教育,讲明学习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学习,利用兴趣迁移规律把学生对某一学科或项目的兴趣迁移到体育学习上来。

【2】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它包含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主体作用)两个方面。这两者的结合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不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全面、自主、探究、合作”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情绪。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让他们在学会动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就能够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引导和组织之中,而不是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法手段和教学步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敢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学者心情愉快。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法手段和完成课的任务有密切关系,决定着课的质量。所以完成每节课的任务都不是单一教法手段的孤立运用,而是多种教法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体现。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符合课的目的任务,教材特点,运动规律和学生实际。教学中教法灵活,手段多样,形式活泼,不仅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疑,恰当的运用教法手段,会激发更高的学习兴趣, 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4言传身教,严格要求

小学生评价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学习、模仿的直接榜样,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要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应注意以自己的饱满的情绪,振奋的精神,良好的个人心里素质,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事业,对学生的情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7.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小课题计划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主互助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自由、宽松、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潜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主体参与意识,把学生切实地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角。
2、促进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参与和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实践、讨论、交流、分析、总结的过程中,理解掌握体育知识。在这样的探究交流活动过程中,互相促进、集思广益,学生对知识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宽,对教材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且应用自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和体育天赋的机会,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在练习和比赛时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4、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使教师们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增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熟悉的情意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真正搭建起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1、小组编排的优化
合作学习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基础的,因此,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有三种形式:第一,2人一组自
由组合。主要应用在教学小游戏和需要2人配合的教学内容中。如小游戏有:猜数、石头剪子布、角力等。2人配合的教学内容有:小足球教学脚弓内侧传接球、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等。使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快速找到自己的练习伙伴,有利于节约时间,使学生在竞争、体验中直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第二,5-6人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安排5-6人一组,组内选出小组长。学生也可根据所学内容不同要求调整(微调)。根据自己小组的特色自取一个组名。可以是体育明星可以是和体育有关的事与物,如跑步好的“刘翔组”,爱打篮球的“姚明组”,爱踢足球的“罗纳尔多组”,爱打乒乓球的“张怡宁组”,“大力士组”,“舞蹈组”等等。这样的分组使小组内具有较强的内聚力,成员之间互相启发、共同受益。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让全班同学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无论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无论是性格外还是沉默寡言的,都愿意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有利于面向全体,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有利于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探究成功率。这种方式也是应用到课堂上比较多的一种,如小组内的比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组员的智慧和作用。第三,分成两大组。主要应用在一些大游戏之中。如“勇闯火力网”、“拔河”等。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服从命令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三种形式应在不同教学环节交叉使用,如若总是固定一种,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而交叉使用可以使学生总是在轻松、新鲜、动态的形式下进行学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合理分配,各尽其责。
俗话说的好“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时,一定要把每组大致情况分配好。特别是小组长,不管做什么事有了一个好的指挥官办事就有可能事半功倍,所以在选小组长时一定要选好,小组长不一定要求学习好的但必须要有威信的,其他学生要能信服的,教师可以在课上培养、树立几个小朋友,“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好学生,让学生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对低年级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有威信的小组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果低下。因此选一个有威信的小组长至关重要,当然小组的成员也应有事可做,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并获得不同方向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因为没事做而做其他的事。小组分工也很重要,可以有主持的、汇报的、管纪律的等等。在教学中,教师的放手,决不是放任;学生的自主,也决不是“自由”。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合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另外,包括组长在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
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应该是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想到的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对教学目标的深刻理解、对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通常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在学生理解的难点处,在某个问题可能会有多种答案时运用小组讨论比较恰当,因为以上情况有的学生个体难以独立解决的,隐藏了许多可以讨论的“因子”对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深刻性有较大帮助,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创造潜能的开发都大有裨益。如我在教学水平二(三年级)障碍赛跑时,每个障碍都练习了过后,让学生自行摆放障碍的顺序准备接力比赛,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气氛很热烈通过尝试后自行摆放了障碍,通过一次比赛后再讨论再调整,之后在比赛。在全部比赛结束后谈体会谈心得时说到,我们这组体力好安排了障碍是先易后难;另一组说我们这组让体力差一点的先比让他尽量跟上,最后由跑的最快的人跑,发挥他最大的潜能;还有的说我们先把影响速度的障碍放在最前面过,后面可以使速度更好的发挥等等。在讨论实践中使我看到学生都积极愉悦的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找到了很多好的方法,使我感觉到学生真的是在用“心”上课了。
4、优化评价
合理恰当赏识的评价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也有一定讲究,通常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指评等方式;不失时机地对每位学生和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个性特点的展现、信息处理与成果达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肯定成绩,保护积极性,优化努力的方向。因为老师同学一个鼓励性的评价往往坚定了他努力的方向,相反则会使他丧失信心,从而放弃。所以教师应合理恰当赏识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不断地提高。

8.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人是需要引领的, 教师成长更需要引领。几年来,我县体育教师在小课题研究的引领和锤炼下,取得了明显效果。有一个分课题、六个子课题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立项,有三十多个课题在省、市级立项或结题;多名体育教师运用“对某一堂课教学环节设计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在江苏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多名体育教师的文章在国家知名报刊、杂志上发表。如今,科研之风正引领全县体育教师从一座山峰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攀登,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我县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现将小课题的研究形式、方法呈献给大家,旨在抛砖引玉。 一、小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所谓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间内以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科研的方法,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如为了解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某一问题,我们会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探讨,看看别人是如何解决的,回过头来再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有选择地进行借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一过程如果去好好地梳理、总结一下就是一项很有成效、很有针对性、很有价值的小课题研究。 作为体育教师,做起研究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我们终日和生在一起,时刻捕捉着鲜活的教学案例,应对着各种各样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这些实践经验都是我们的“财富”,如何让这些“财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它的价值最大化,那就只有通过科研的途径去梳理、总结、提升。而小课题研究就是一种基于实践层面,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低起点、低要求、重心放低的草根式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属于普及性研究,即发生即研究,不需要固守研究的时间,什么时候明白了、豁然开朗了,生成了新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了,就可以结题了。其特点:实、小、快。实:就是真实、实用。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解决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等。也许这些问题看似老生常谈,无法立项,但它们恰恰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最为迫切的问题,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只有教师自己能真切感受。小:就是以小步子推进。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关注的是教育教学问题中的“某点”或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如在排球教学中“怎样解决学生低头的问题”、前滚翻教学中“怎样解决团身紧的问题”等。由于切入口小,能跟具体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所以适合一线教师。快:就是周期短,见效快。少则两三个星期,最多一个学年。如在进行校园集体舞的教学时“如何解决男女生拉手的问题”、在双人或多人合作走与跑教学中“如何解决合作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最多两个星期或几次课就可以见效。这种周期短、见效快的研究,最容易让一线教师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同时还会激发对下一课题的渴望,所以说小课题研究最适合一线教师。 三、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小课题研究的实施一般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发现问题。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所以要先有问题意识,大家天天置身于教学现场,这是问题的发源地。如怎样进行分层教学、如何设计分腿腾跃的教学步骤等。我们可以从自己需要改进的或感觉不满意的地方去思考如何选题,然后选择有价值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关注、追踪、分析,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小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单杠的跳上支撑前翻下动作,主要表现为胆怯,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加强保护与帮助克服胆怯心理,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克服学生胆怯心理的研究”。小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及时、有效的反思,面对转瞬即逝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寻求怎样的解决策略,而且要知道导致这一的根源是什么,这是研究的前提。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别人的方法很多,读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还可以实地调研、访谈,获得有关资料,然后通过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根据教学实际确定一种解决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第三,用找到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是理论运用到实践阶段,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用找到的方法对教育教学过程施加影响,看其是否有效。这一阶段可运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如小学教材“双人或多人合作走与跑”教学中我们是这样解决“双人或多人合作问题”的,首先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解决的方案;然后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先让学生尝试两人合作的练习方法,总结合作的技巧、策略,让学生运用已总结的技巧、策略去尝试三人、五人、甚至七人合作走与跑的方法,从中再发现再总结新的技巧、策略,再次练习,再次总结,约5课时左右,学生就能掌握几十种合作走与跑的技巧,增加了学生的技能储备。教学有法、又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这种形式,使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2008年我县冯静老师运用这一研究成果,执教的《双人或多人合作走与跑》一课,在江苏省农村教师评优课中获一等奖。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研究中可能会出现,找到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并不是太好,需要返回第二步,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失败一次就沮丧万分。当你真的融入研究之中后才能感觉到成也研究、败也研究的乐趣。第四,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一定要记录下来自己的这一心路历程,这是积累教学案例的大好时机。形式可多样,教学反思、总结、教育叙事、案例、小论文等,这也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再次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是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是推广、普及阶段,也是教师最有成就感、最幸福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总之,在做小课题研究时,选题一定要接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不可求大、求深。只要我们立足实践,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就能获得真发展。愿所有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为了学校体育事业的繁荣,能永远保持奔跑的姿势,不达目标永不止步。在达到既定目标后,再为自己确立更高的目标,所谓学无止境。

阅读全文

与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课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