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海口市小学数学博客

海口市小学数学博客

发布时间:2020-12-30 18:39:05

1. 教师博客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说课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其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
计算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到深、从简入繁,循序渐进地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熟悉的事物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收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力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到深、从简入繁,循序渐进地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教育孩子,绝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都用心,老师用心,家长也要用心。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材施教,要用教师一颗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

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博客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计算方面的体现,它反映了这个人数学基本素质的高低。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并要达到正确、迅速,同时要求方法合理、灵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呢?
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有些教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不够,没有让学生去发现计算的规律和情趣。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大障碍,必须除之。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1.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数与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因此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个公民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数与计算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甚至其他科知识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学生无法进入以后正常的学习中。
3.数与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掌握数与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4.数与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概念是随着人类生活和实践的需要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教师要教学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讲清算理,提高计算教学质量。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具演示,讲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
2、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弄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4、重视感知,加强刺激。对于学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强其刺激强度(比如强调进、退位,强调小数点的处理等),吸引学生注意,留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印象,避免和减少以后计算中的错误。
5、加强辨析,比较强化。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
6、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开展针对性练习,强化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力争当堂巩固。
7、注意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反馈,找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
三、处理好笔算和口算的关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都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另外,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1)口算教学必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低年级安排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基本口算;中年级安排一些作为笔算基础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使用的口算;高年级在习题中安排一些利用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算能力。每一册教学参考书都对本学期的口算提出分阶段要求,教师要使口算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2)合理安排口算。义务教材把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放在笔算之前教学,而一些较难的但又不是最基本的口算,则放在笔算之后教学,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是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只教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如27+6,27+30,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因此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笔算之前,只教学口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掌握要困难些,所以一年级先教笔算,二年级再进一步要求会口算。这样使学生既能学好笔算,又能形成较强的口算能力。
(3)注意口算算理的教学。口算例题都要注意通过直观的淙演示和操作使学生理解算理。
(4)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要使学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方法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千万不要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口算两位数加法:28+37,我发现有的学生是这样想的:8+7=15,个位是5,十位上是2+3+1=6,十位写6,这完全是笔算的思路。其实口算应当这样想:28+30=58,58+7=75才对,不用在脑子里出现竖式。
实践证明,加强口算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水平,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使用简便算法,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简便计算是一个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方法。简便计算常常运用一定的运算定律,如进行加法计算时常会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又常用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将一些计算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了简便方法的教学力度。
另外,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数据,也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13岁以前的记忆力是最好的,他在这一阶段可以记住很多东西,虽然这其中有一些他并不知这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但这些并不成为影响他记忆的障碍,这些知识中的未知原因将会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多而破解。因此,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特别是13岁以前的记忆力。中、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没有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我对此进行的强化训练主要内容有:①在自然数中1~10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②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③一些特定的计算结果,如125×8=1000,25×4=100,0.25= ,0.75= ,0.125= ,0.375= ,0.625= 等。这些特殊的计算结果在练习、作业、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熟练地掌握、牢记,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收到良好的作用,产生较高的效率。
五、注意培养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计算教学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及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学生不能光喊“要细心!”,要教会方法,严格要求,形成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加强验算的教学,让学生针对一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切实掌握检验方法,熟练运用该方法去判断相类似的题的答案的正确性。
验算常利用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六个关系式。估算常常根据积与商的变化规律来进行。比如:根据乘数>1,积>被乘数(0除外);乘数=1,积=被乘数;乘数<1,积<被乘数(0除外),不通过计算就能判断下面哪几道题的积大于被乘数,哪几道题的积小于被乘数,哪几道题的积等于被乘数:8× 、9× 、1×2、0.9×16、5×1、3× 、 ×1 。根据除数>1,商<被除数(0除外);除数=1,商=被除数;除数<1,商>被除数(0除外),不计算便可判断 ÷14、8÷1 、21÷ 、 ÷7、2 ÷1、0.45÷ 的商是大于被除数、小于被除数,还是等于被除数。
六、丰富学习活动,乐教乐学,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题是由数字与抽象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学生容易感到烦躁和厌倦。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才能促进计算的正确性,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1、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数学计算趣味化。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了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分散重点,突破难点,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去。
2、组织游戏竞赛,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且好奇好动好胜。在教学中适当用一些游戏,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下面列举了一些游戏活动,供大家参考:
●转陀螺,比计算。用硬纸板和火柴棒制作一个旋转陀螺,让学生们将陀螺倒下时所指的数字与陀螺正中的数字相加,看计算得又快又准。
●掷骰子,算加减。准备两个骰子,同时投掷,让孩子算一算,两个骰子上数字相加起来是多少。还可以让孩子将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看谁先算出正确的得数。
●摆扑克,比能力。同桌为一组,摆扑克牌,将摆出的牌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四则运算,谁算得快,摆出的牌就属于他的了,看谁得到的牌最多。
●买商品,学本领。商店是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最好教室。提高孩子的加法计算能力,最能发挥作用的方法莫过于数钱币了。把钱币交给孩子,让他计算“花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可以称得上学习的捷径了。如“5个一角为5角”,“用一元钱买一个4角钱的草药小蛋糕,应该找回6角钱”。教师可以在班中举行“小商场”的活动,也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商店买东西,给孩子锻炼、学习的机会。
●班级数学计算大王擂台大赛。每一周都定时举行一次班级数学计算大王擂台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谁算得最快最准,就是当周的擂主。
●小学生计算能力过关检测活动。这活动是模仿社会中计算机能力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过关考试等设计的。将学生分组进行检测(分笔试和口试),学生的检测成绩发给学生计算能力等级证书,不达到一定标准(标准由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水平来确定)的学生,要补考直至过关为止。
七、加强各年级阶段计算教学的密切联系。
小学各个年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平时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各个年级阶段计算教学的联系。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从一年级抓起,直到小学毕业,只能靠日积月累,不可能突击完成。每一节计算课的教学,应该把它放在整个计算教学的系统中去理解教材,实施教法,使之上下贯通,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此外,各年级的教师必须加强平时教学的沟通交流、团结合作,促使各个年段的计算教学、整个学校的计算教学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既要注意方法、技巧,又要加强练习。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每一节课都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并要做到持之以恒。

3.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博客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前者能够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又以构造能力最让人折服;后者便是大多数曝光的所谓geek,比如什么Nash之类的。当然也有两种能力的结合体。
我国初、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材页面风格生动有趣,内容涵盖形状、对应、空间、方位、比较、分类、排序、图形、拼摆等多方面。系列课程逐步引导孩子走出单纯的知识记忆,轻松获得观察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协调能力。
数学思维拓展训练特点:
1、 全面开发孩子的左右脑潜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学会思考、主动探讨、自主学习,
2、 通过思维训练的数学活动和策略游戏, 对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造性方面进行综合训练。
3、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数学推理、空间推理和逻辑推理,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为塑造幼儿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利用神奇快速的心算训练和思维启蒙训练,提高与智商最为相关的五大领域的基础能力。
5、为解决幼小衔接的难题而准备

4. 如何提升"错题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博客

针对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做错题的情况,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习题都摘抄到错题本上,并进行整理、概括和分析,充分重视并发挥错题集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帮助教师自身及时发现教学问题等。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错题集,探索收集整理并有效利用错题集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错题集的意义
错题集的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小学数学课程具有理科独特的特征,想要学好,离不开多做习题。面对练习过的试卷和练习册等,如果丢掷一边再去做新题,效果不大,因为错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纠正和复习,知识漏洞仍然在那,多做练习只是徒劳。但要复习,直接拿着原来的试卷和练习本又太多而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错题集,以节约宝贵的复习时间,从而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专门纠正错题方面;(2)由于错题具有时空上的分散性,因此,建立错题集能够及时把学生的学习薄弱之处积累起来,使学生学会认真研究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漏洞,及时填补漏洞。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真正抓住个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维,从而引导他们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新型学习策略。因为一旦同样的错误反复发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那就说明他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建立错题集能使学生逐渐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建立数学错题集
建立数学错题集要从这些方面入手:(1)正确分析错题产生的原因,恰当选择要记录的错题内容,对于那些因失误而发生的错题可以省略,着重抄录下那些自己确实不会或者理解不深的错题;(2)摘抄错题要及时,无论是平时练习还是模拟试卷,都要做到错题不过夜,养成收集整理错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把它当成是数学学习的必经之路;(3)摘抄错题时,最好要进行恰当的归类总结,把同样类型的错题放在一起,比如说内容相似的整理到一起或者题型一样的整理到一起等。在分类的时候,可以把同一个错题集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也可以使用几个相对薄些的记录本;(4)认真分析错题发生的原因,及时纠正错误,并把原题也摘抄下来以作对比,然后把解题的正确思路,方法和步骤具体详细地写下来,结合老师的讲解,把错题变成自己继续学习的知识重点所在;(5)摘抄错题时要注意方法,不可盲目行之,应尽可能地节省有限的时间。比如说,对于那些选择题,只要将错的选项抄下来,较长的题目可以剪贴或者复印等。总之,建立错题集时,要注意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且错题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不断变化的。对于那些理解的错题,可以删除或者只留下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部分。
三、正确利用错题集,变“废”为“宝”
1、使数学错题集为教师进行反思教学提供实践模板:反思性教学就是要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学生的错题,使教师更为清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让错题集成为开启学生潜在能力的宝藏。因此,教师可以把普遍性的错题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作例题重新讲解,从而使教学反馈出来的错题信息变成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要把错题反馈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们学会思考,倾听和研究,主动参与到错题的纠正当中来,以达到积极的纠正效果。这样,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2、把错题集作为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存在很大的个人差异性,因此,错题集具有很强的个人针对性,建立错题集将有利于教师抓住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要盲目地笼统布置,而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个人特点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真正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此外,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多样化,使错题集成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把错题集作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教材:错题集不仅反映了学生显性的学习状况,而且包含了隐性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因此,建立错题集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轨迹,汲取经验教训,为今后巩固相关知识提供依据。具体做法是,我们要把学习者错误总汇的错题集变成凸显自己知识不足的经典资料,帮助学生分析错因,纠正错误,不只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通过错题集来提高数学知识水平和能力。然后,错题集建立好以后,我们要注意周期性,做到经常阅读,定期翻看,才能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此外,错题集还要成为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资料,成为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和相互启发的一种教学形式。
4、要想真正有效利用错题集,还离不开对于运用效果的正确评价:既然错题集是学习信息的反馈平台,那么反馈的重要伴生物就是评价。可以说,没有评价的反馈是无效的。错题集建立并使用之后,我们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主要对比学生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知识纠正,并给予情感上的鼓励,对于微小的进步,我们都不能放过。这样,错题集才能真正启发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正视错题的勇气和信心。

5. me博客—数学教师博客群 正在载入……

一、读懂教材: 对于这一话题北师大版教材主编张丹、特级教师朱德江分别谈了自己的观点。 朱德江老师说: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在每一部分里还列举了一些具体的课堂实例。 专家说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但万变不离其综。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真可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张丹老师:由“读”想到了歌曲《读你千遍不厌倦》带着思考去读。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读;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读;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读。 关于教材要四读:(1)读前有思考。 专家说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但万变不离其综。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总之,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演变历程等等。 二、读懂学生张丹老师:读学生相对于读教材是难了一点。张教授从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谈起对读懂学生进行了解读。具体如下: 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读懂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差异一: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的差异; 差异二: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学生知道一点点还是错误的,还不如不知道呢。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就好象一张白纸,就可以接受新的知识。 专家认为,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才有根,只有读懂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实效。我们要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学生成为自己的铁杆粉丝! 三、读懂课堂 读和懂之间有一段距离,怎么缩短距离,要靠反思。1、读懂教什么?(1)读: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没有新生成的目标?(2)反思:a、教的内容是否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和核心思想。b、教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c、什么情况下要调整目标?如何处理生成性目标?2、读懂怎么教?(1)要读懂每个教学活动。 反思:教师的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问题的指向是否明确?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引导、指导、反馈、评价策略有效吗?(3)读懂怎么学读:a、有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吗?空间如何?效果如何?b、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c、学生的参与度怎样?d、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a、学生思维参与度高或不高的原因是什么?b、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发挥?c、学生学得怎么样呢?d、学习有效性高或不高的原因是什么?朱德江老师:在教师提到课堂与目标能否兼得时,朱老师形象而风趣的以“鱼与熊掌,能否兼得”打开话题,这是抓鱼还是抓更大的鱼的问题。在抓住基本的“小鱼”的前提之下,建议老师研究更多好的学习方法,来获得更多的“大鱼”。

6. 数学有哪些博客或论坛可以看的

除了这些,你可以进网络数学贴吧,那里也不错

7. 如何提高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 博客

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建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对教师来说,怎样使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来适应教学要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都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工作充满热情,干事业有决心;但是却常常被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所困扰,往往是方法简单,形式单一,造成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为了使教师尽可能快适应要求,快速成长,挑起教育教学的重担,必须迅速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能力的本质就是训练教学基本功,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通常说的“基本功”实际上是指“课堂教学基本功”,它只是教学基本功的一部分。教学基本功的范畴很广,包括课前准备基本功

8. 哪位朋友能告诉我像吴正宪老师、李烈老师等等这些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博客

什么学校?什么班级?要详细一点啊,不然都不知道是谁

9. 小学数学教师博客 如何矫正学生粗心的方法

多练习,多思考,回过头多想想

10.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具 博客

在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技巧地使用学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起着以下一些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起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就地取材:教师先让学生分粉笔:有6粉笔,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粉笔盒?这个知识是学生早已掌握的。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7粉笔,还是要求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盒?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去分,分到最后还剩下1枝粉笔,这时有的学生拿着剩下的1粉笔不知往哪里放好,放在分好的粉笔盒里吧,可每盒只能放3枝,再单放1个粉笔盒吧,又不够3枝,怎么办?从而产生了问题。这时教师提问题:“你知道这1枝粉笔叫什么数?”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便喊道:“余数。”教师马上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了新问题,使学生了解了问题的提出,认识了余数,并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自己一定要学好数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作用。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教具恰恰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苹果的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作用。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就要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教具和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学习口算20以内加法时,教师先出示问题“学校买来9个白皮球,5个红皮球,一共买来几个皮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把小皮球装进小盒子里,每盒只能装10个。学生经过讨论,一般会出现两种装法:⑴9个白皮球与1个红皮球装满一盒,还剩下4个红皮球。⑵5个红皮球与5个白皮球装满一盒,还剩下4个白皮球。然后,教师用教具演示或让学生上讲台演示装法,引导学生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装法列出算式,并思考:9+5怎样计算?此时,学生已经历了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必能得出:9+1=10,10+4=14;或者5+5=10,10+4=14。除此之外,教学圆锥的体积,笔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等,用教具辅助教学,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可有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时,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行”这个名词,其中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教具的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例如:学习“11减9”时,学生利用小棒想出了3种方法:第一种,从1捆小棒中拿走9根,将剩下的1根与个位上的1根合起来是2根;第二种,把1捆小棒拆开变成10个单根的,与个位上的1根合起来是11根,从11根里去掉9根还剩2根;第三种,先把个位上的1根拿走,再从1捆小棒中拿走8根,还剩2根。学生的不同想法,反映出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结合教学有机的向学生渗透了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探索、思维、创造的空间中发展了求异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教具和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升和1000毫升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0毫升水倒进1升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我觉得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我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能力。充分地引导学生与自己、同学与同学和谐互动把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得更精彩。

阅读全文

与海口市小学数学博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