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的双基

小学语文的双基

发布时间:2020-12-30 18:03:36

⑴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从"双基"传授转移到哪里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本文2000年7月于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美教育研讨会”上宣读发表;2001年9月发表于“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P42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实验中心编.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文发表时候作者姓名:广东省汕头.潮阳市第三中学李统轶)

正文
汉语作为母语,是中国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圈内自上而下思想特别活跃,许多专家和教师对语文教学成效持相当严肃的态度,反思的内容已涉及到教学指导思想、教材设置、教学方法诸方面,并已达成相当成熟的共识。
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78年,吕叔湘先生说:“十年义务教育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却是大多数人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2700课时,接近中小学全部课时的30%。然而,每年全国有几千万青工在补课。进入大学后,许多人不会记笔记、写不了实验报告、病例。至于硬笔书法更是众所周知的差。”吕叔湘先生这番话成了语文教学界反思的导火索,也被认为是建国30多年—-主要是文革十年――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非正式“总结”。
1992年3月20日《文汇报》就如何改进语文教学组织了一场很有影响的讨论,陈钟粱老师再次提出那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即“我们的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最多,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却不强”。其原因有:①语文教学过去偏重内容与篇章的分析,削弱了最基本的语言训练。②围着一张考卷转,片面追求升学率。③教学形式主义盛行,不讲实效。
很多老师紧随其后,有些老师指出目前的公开课(观摩、经验交流、实践、精讲……)已完全流于形式,存在以下几大弊病:①重讲轻练、以听代练。②刻意求利、获益不多。③重视听课、忽视评课。
有些老师指出:“当今中小学语文课的最大弊病就在于老师讲得太多”;“在工具性、实用性上下功夫”;“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有些老师强调改进阅读教学,开设快速阅读,以适应信息世界的需要。有的老师发现高考作文题不合理,“试卷越来越长,文字越来越多,内容覆盖越扩越大”。以1991年高校入学考试题为例,满满八大页,6000字,内容包括汉字读音、辨形、标点、关联词语、文字鉴赏、句子修改、意义衔接、消除歧义句、长句改短句、汉字笔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外加两篇作文。
1992年第三期《语文学习》刊登了郭宗明老师题为《试论40年来语文教学的总体失误》的文章。对教学指导思想、教材设置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存在的失误进行了探讨。
1. 指导思想方面
(1),过于注重研究如何把学生教好,而忽视了儿童和青少年自身蕴藏着学习语文的潜能;只注重在如何教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下功夫,忽视了人类掌握语文的特殊规律。
(2),过于注重研究教学法,而忽视了教学主导者(老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2. 教材设置方面缺乏权威性、规定性、稳定性。
五十至七十年代以来盛行的“五大块”教学法(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只注重师生对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背景、内容和语言现象的分析及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消化和吸收。
对“五大快”的弊病,郭老师描述得特别精确:“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去引导和要求学生在特定的阶段掌握一定量的语言材料,而是几乎不分阶段的大规模地对语言材料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我们的教学目的明明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实际上的做法却是在同学生分析语言现象。比如说,不是要求学生会写一定量的汉字,而是要学生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那实际上是文字家的事);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和正确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而是要学生分析词、短语的组合方法,甚至词中的语素的原意(那实际上是语法学家的事);不是引导学生猛练作文,而是尽在一些“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借代和借喻的区别”等纯理论问题是兜圈子(那实际上是修辞学家的事)。
汉语老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非常敏锐,敢于从宏观高度讨论问题。但是,由于未经过现代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洗礼,他们考虑问题,尤其见之于表述时,更多的用的仍然是旧语文学的范畴,其语言风格带有更多印象、直观、非逻辑的色彩。这个问题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级专业杂志上,相当一部分争鸣文章和原则关涉不大,实际上是文字“岐义”之争,由于未能引进新的理论体系,新的范畴、术语,大量的文章由于限于个人经验的狭窄,不能上升到规范语言和公认一致的理论层面,造成智慧和经验令人痛心地损失。叶老生前曾呼吁“愿语言老师和语言学科的工作者通力协作研究语文教学,做到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用心诚然良苦,可惜知音不多。事实上,经过我们的观察、比较和分析,中国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室政治”,即师生关系上,“教师中心”论几十年没有被清扫过。学校名义上是为学生设立,但由于事实上的无视学生的根本利益,教师素质从来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教师上

小学六年级语文阶段学段双基训练情况如何

小学六年级语文阶段学段双基训练情况

⑶ 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有什么影响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一)明确目标,为学生打好文化和精神的底子
首先,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首要功能。明确语文学科的首要功能,就是要弄清楚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模糊不清,势必会在思想上引起混乱。
那么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呢?1980年8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书面发言中回顾了“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由来,进而说明了它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功课,再次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吕叔湘先生在书面发言中也强调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说它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基础工具性。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
其次,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1961年以后,语文界为了纠正“左”倾思想所产生的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严重削弱了语文能力训练、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双基”。所谓“双基”,即指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时代发展了,我们对语文学科“双基”的认识也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为学生打好基础。
1.打好文化的底子
(1)获取语文字、词、句、篇基础知识,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2)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
(3)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
2.打好精神的底子
(1)有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2)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少不了竞争,但更需要合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和正常交往的思想、能力;
(3)具备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个性。这是影响和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根本因素。
(二)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语文教学常常受大形势所左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倾向: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语文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不落实。究其原因,他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这些形式上了,而忽略对语文学习目标的把握。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语文教学的这个“主”,或者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不能占用课堂时间,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无关的活动。
谈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人文性的根本点就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来源于汉语汉字。让学生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体验汉语汉字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应该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来体现,来落实,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外。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强调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成为语文教育的“两张皮”,各走各的道。
二、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关键之一。对此,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防止由过去的教师牵着学生走、串讲串问、一问到底、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变成放任自流或教师被学生牵着走的局面。我们应当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但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学生读书不会断句、书读不通顺,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适时给予归纳、总结,放得开还要收得拢;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时,需要教师及时帮助。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正如有的教师所说,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语文教学改革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大家教学时要有这个意识,只要努力了,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会得到改变的。
(二)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扬弃。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语文课堂面貌带来了生机。但是,教师在贯彻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念时,也存在一些误区,值得大家思考。
首先,既要重视探究性学习,也要打好语文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语文作为母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让学生掌握一些语文知识,认识和了解一些语言现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减少甚至避免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上的混乱或错误。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字写不好,书读不好,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打不好语文的基础,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得有时间让学生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还得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等等。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学中一味强调探究,势必影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其次,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有益的学习方式,二者应该优势互补,不可偏废。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像以前那样上课?”“这节课没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似乎探究性学习就是先进的,接受性学习就是落后的。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须加以改正。
第三,探究性学习不能只重形式,更要注重实效。语文教学如果过于追求探究性学习这一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就会走进死胡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近年来,大家普遍感到要想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要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标准。用最佳的形式,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达到听懂别人的话,说好自己的话,读懂别人的文章,写好自己的文章的目的。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40分钟要效率。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主持、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与作者和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科书的理解、把握和处理,凭借文本提高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作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发挥。同时我们要克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那种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会让广大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多年来,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已经深入人心。
三、学语文用语文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主动参与性”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又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活动环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凭借是教材。所以,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以此为着力点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要鼓励学生熟读、精思,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体味,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引导他们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方法,丰富语言积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水平。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做到学语文与用语文的有机结合。要在语文实践中不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既要多读多写,又要掌握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潜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构建,提高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同时,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意加强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和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四、继承传统的优秀语文教育经验,在继承中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语文教育现代化,但强调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并不等于就要割裂传统。近百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一方面善于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勇于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糟粕进行批判,同时善于吸收先进的西方教育思想,代之以新观念、新方法。比如,语文教学改革正在突破几十年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旧观念和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的新观念;突破了语文教学串讲、串问的费时低效的状况,同时创造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或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识字方法更是丰富多彩,大大丰富了我国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改革是要抛弃以往一切不合理的东西,绝不是全盘地“自我否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不是截然对立的;旧的并不都是落后的,新的并不都是好的。比如,我们今天提高了口语交际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古人早就提出了“不学诗,无以言”,并把它列为语文学科基本功能之一;再如,电脑速度快了,有些方面却退化了,如,人类的思维、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汉字书写的质量。
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好经验,要重视继承与改造。有些要根据现在出现的新情况,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地丰富,推陈出新,促进其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条基本经验是“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离不开读写实践,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改进读写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又如,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好文章很有好处,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背诵也要得法,我们不能回到私塾时代不给学生任何指点、让他们摇头晃脑、一味地死记硬背许多不知其意的东西,这样做是与当今教育目标相违背的。
小学语文教学要不断改革,要不断创新。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轻易否定过去的一些经验,要总结过去的做法,哪些是好经验,哪些已不符合当代要求。要改哪些不符合当代要求的思想、方法,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要有辩证观点。语文教学改革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语文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完整、正确地认识传统,可以使我们更清楚改革的起点和目标,减少盲目性和重复劳动,也可以减少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
另外,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要立足于本民族、立足于我国国情,要突出地体现汉语教育的特点,符合汉语教育规律。失去了民族化,就没有了具体化和行动化,也就更谈不上国际化了。
五、要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阅读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有的课游离了文本的学习,成了自然课或社会课;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选择、整理和利用。
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科书(或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现代教学媒体。语文教师要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二是要加强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实效性。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用,用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讲经济成本与效率。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低成本、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不多见了,指导学生读课文不是用书而是读屏幕,即使教材中已有了精美插图也非得再有多媒体不可,甚至有的地方上观摩课,如果教师没有用多媒体就评不上奖。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蔓延值得大家思考。
三是要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在我国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我们主张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出发,根据各个地方的特点和现有的办学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与综合素质双基测试卷答案

泵——水落石出\r\n 好雨——喜从天降\r\n 叠罗汉——人多势众\r\n 零存整取——积少成多回\r\n 单筒望远答镜——一目了然\r\n 合起来五句话——三言两语\r\n 山外青山楼外楼——层出不穷\r\n 此时无声胜过有声——弦外之音\r\n 铁扇公主调弦佐家宴——对牛弹琴

⑸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同步与综合素质双基测试卷(一)的答案

阅览室里真静啊,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总目标双基目标是什么

西师版还是人教版说清楚啊。。。

⑺ 如何抓好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双基训练

一、要教会学生在预习,一般要经历正确清楚的朗读、摘抄要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自读、逐句、步骤、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有指导、能鼓舞学生上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同时、自学过程中。默读时大脑将视觉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口,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个别性指导、制作卡片、深刻的阅读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多思考,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也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质疑问难。4.精读和评析。2.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分阶段进行,增强记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更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大舞台、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是眼。3.复述和背诵,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能力。
课外练习并非只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一方面、精读、读书报告会,通过教读、更完美地表情达意。另一方面、示范和讲评,二者缺一不可,讲究阅读卫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语文课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如圈点批划。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巩固阅读成果。读物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教师通常运用朗读,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独立地钻研课文,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难点有关的练习,加快理解、步骤、经验交流会等、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
四。当然,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1.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改进后继教学内容,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阅读能力。1.朗读,深入钻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法和进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自读要明确学习目标。
精练就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课后练习中选取与课文重,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有效的阅读速度、完整、会做笔记等、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丰富。教师要在阅读方法。它是阅读的最基本方式、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实践,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它们两者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通过精读和评析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自古以来,扩大知识面。
二。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速读也叫快读。复述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叙述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加强理解和记忆、速读、卡片等、勤动笔的习惯。
自读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准确流畅的朗读和传情达意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语音、字数,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这既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词汇、笔记,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掌握朗读的方法。2.默读和速读。速读可以节省时间、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广采博收,有益于技能。3.阅读卫生的习惯,要求对文章的突出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举行阅读竞赛,积累语言材料,深化,运用工具书、剖析字词的阅读方法,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获得系统,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把握阅读要领。善读者善用工具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有关知识。课外阅读的自由性强,并给教师以反馈信息,指导写读书笔记等、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目的和水平:调查统计阅读篇目。3.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卡片、经验。如集体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学实践中一、自读与教读相结合、背诵,进行认真的指导、口头复述。

⑻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落实双基

在小学语文中落实双基的方法:
一、训练要注重学生母语的学习和发展

语文教育大家袁瑢老师在教学《颗粒归公》时的一个经典教学片段中就涉及到四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避免代词在句子中的重复使用;知道描写事物要有顺序地进行;写句子要注意前后连贯;了解总起句在段落中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通过平实、朴素的语言训练,“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使“双基”真正得以落实。不能热热闹闹走过场,而是要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要到位、要落实,难认的字多念几遍,难写的字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要解释,该辨析的词要辨析,该品味的句子要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不能一溜而过。
记得一位老特级教师执教《少年闰土》,文中有“秕谷”一词,学生查字典回答:“秕谷是干瘪的谷子”。一般来说,到此为止就够了,可老师又问学生:“能不能说瘪枣啊!”学生答:“不能。”老师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秕字是禾旁,是专用来形容谷子的。”解释一个“秕”字,增长了多少见识啊!
二、训练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40分钟要效率。语文教学强调双基训练,并不是说要“另起炉灶”,而是要求与阅读教学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烟台的海》时,先让学生认真读文,弄清烟台海四季的特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来当导游。我自认为我的这个训练就安排得十分巧妙,使训练融于阅读之中。这种改变人称的讲述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在现行的语文课本很多课文后有这样的问题:你想对他(文中的主人翁)说什么?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在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说几句。
例如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节,再仿写。学生在理解了诗的写作特点和所写的内容后。就写出了:蝈蝈带盲婆婆看到了金色的稻谷,看到了呱呱叫的青蛙……这样学生就更了解了蝈蝈带给盲婆婆的快乐。在仿写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语病时,及时引导学生纠正语病,使学生明白,写话时句子要通顺,意思要前后一致。其实,学生的练笔往往需要一个消化思考的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内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完成一篇像样的练笔不太现实,甚至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敷衍了事。因此,可以将练笔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认真完成,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评改。这样,训练才扎实有效。
三、训练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这主要是改变过去以学科为本位进行教学的观点。训练中,我们要让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理解得到加强、想象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语文整体素养才能得到相应提高。在教学《风筝》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心情变化的词语和句子,学生知道了可以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情, 从而语言得到积累,也理解了小伙伴的快乐所在。
四、训练要培训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创新的动力。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学习只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不习惯于思考,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维能力差,出现“高分低能”、 “越学越没有灵气”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注重质疑,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
五、训练要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
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掌握丰富的词汇,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也要善于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上。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我还要求学生每人配一本《词汇本》,按时间描写、季节描写、气候描写、人物描写、活动描写等进行分类,编好目录、页码,学生既便于每天积累,又便于掌握丰富的词汇。我以课本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词品句,读背好词好句,并摘抄在《词汇本》上。我根据课文中对各种不同的描写,让学生分类摘抄,日积月累,词汇自然就丰富了。通过进行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使阅读教学达到良好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总之,“双基”之于语文,犹如基石之于大厦。我们必须明白,如果学生接触语文的起始阶段,没有通过大量科学、扎实的语言训练以夯实其基础,没有使其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基本能力,就不可能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当然,我们的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落实“ 双基”训练是重中之重。

⑼ 小学语文双基要点指什么

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

“双基论”被作为一种课程理论来阐述,较早的是杭州大学教育系的董远骞教授。他在专著《教学论》(1984年版)一书中辟专节阐述“双基论”,认为“双基论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从我国的教改经验及外国有用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内容,它是充满活力的理论”。

“双基论对于编好教材,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起了重大的作用”。“双基论的依据有三,即:我国的教育目的和中小学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实践经验;教学的规律”。



(9)小学语文的双基扩展阅读

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对基础知识讲解得细致,对基本技能训练得入微,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个从“是什么、为什么、有何用到如何用”的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

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双基教学从不放松和抵制对基本能力的培养和个人品质的塑造,相反,能力培养一直是双基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数学教学始终认为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的三大基础能力。可以说,双基教学本身就含有基础能力的培养成分和带有指导性的个性发展的内涵。

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同步与综合素质双基测试卷八的作文怎样写

是的抄,有些人情,是真的需要欠的。如父母的生养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或者兄弟之情、朋友之谊,正是这些欠下的情,成了一道道桥梁、纽带,拉近了人们的心。现在,我倒希望,人们彼此欠情的范围广一些,再广一些,欠一份人情,多一份关爱,也许,这个社会,就多了一份和谐,多了一份美丽!
跟很多普通的故事一样,我是个特困生,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学校其实很一般,不过是本科,而且我的高考成绩是全县第一,爷爷说这就是状元啊,他坚持要摆酒席,要请客,我们那么穷的家,终于看到希望了,终于有人要到北京去念书了。他们不知道我在城里同学面前是多么自卑,不知道我是怎样费尽心血去学普通话,练英文,他们甚至不知道学费我是怎么一年年交上的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的双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