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发布时间:2020-12-30 04:11:14

小学数学有哪些研究性学习课题

节约一滴水

Ⅱ 提供几个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要可行性强的)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然而,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观念还是影响着现代的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评价教师的优劣,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纵观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往往缺少自主的研究、探索;学生学习的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探索、思考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的真正的问题,期间他们所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我想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首先应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1、研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2、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3、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研究、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研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再进行“因势利导”,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研究、自由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以及表现与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异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4、研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为学生只有在努力研究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完全的解放。6、研究性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得出结论,交流思想。(2)发展学生独立研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研究、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乐于寻疑、质疑、解疑的心理倾向。(4)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 )要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给思维定向;同时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五性”:1、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2、趣味性: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3、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唯一。4、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作出回答。5、实践性: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同时,教师应注意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要作简单的答复,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提问。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起学生主动的研究。 ( 2 )既要注重学生的独立研究,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独立研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研究,去发现,去再找出有关的数学知识,期间的过程往往是独立的。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网络层面。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研究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努力做到:1、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重复教案的过程;2、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3、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离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合作交流: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1、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2、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3、交往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4、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学得快又学得好;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如: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三、研究性学习的环节:问题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五个环节可构成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而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为学生系统地提供自己研究、探索、充分展现、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 四、研究性学习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小学数学大纲提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种题目条件确定、结构良好、答案唯一的,只需重复所学知识即可解决问题的“标准式”的练习,往往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妨碍学生思维发展,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还必须重视设计结构不全、条件不明、必须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要重视开放性练习的设计。设计开放性练习,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 (1)解题策略的开放。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2)题目条件的开放。让学生能从实际出发,对所要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根据不同条件对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提高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所求问题的开放。让学生由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4)题目答案的开放。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分析,获得不同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评价体验,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主动发展的动力和和主动发展的能力。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研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是要引导学生对研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Ⅲ 求一篇关于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的研究性学习报告,长一点的好吗谢谢

摘要:
本文就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本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的学习、研究及实施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着重阐述了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及小学数学学科课程如何进行校本化实施的一些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效果进行评价,力求用案例来说明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校本化实施
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强力推动和学校倡导的个性化学习的背景下提出的。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家认为:农业社会,会用记忆性的学习方法就行了,到了工业社会时代,仅靠记忆学习就不行了,所以后来就提倡理解性学习。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多得学不完,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旧知识不断地被更新,所以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研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来。
2. 教育改革的推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力要素,其结果必然是社会更加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的教育系统做出重大改革。“研究性学习” 正被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法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于1995-1996学年,在初中二年级开始实验。称之为“多样化途径”(parcours diversifies)。美国的研究性学习第一次发生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ay)。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他们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推动了课程改革运动——学习结构运用。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倡导“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而我国教育部也于2000年1月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第一次在基础教育课程中,提出了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中就包括研究性学习。在新一轮中小学课改中,又将综合实践活动扩展到小学三年级,且每周安排了3课时。并要求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
3. 学校倡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我校是浙江省首批创新教育试点学校,在五年的教育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与教学特色。其中个性化学习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如“对话式”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对学校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持续,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课题的设计
一、 研究目标
1.构建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体系(包括概念、理论依据、学习策略、教学原则等)。
2. 构建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体系(包括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数学生活化综合探究活动等)。
3.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
二、 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三、 研究对象
瓦市小学三至六年级段学生
四、 研究内容与体系
(一)构建小学教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体系。
1.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涵义。
2.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3.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4.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二)构建小学数学研究(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研究体系
1.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体系与案例
(三)小学数学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
(四)小学数学生活化综合探究生活化的实施研究
五、 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年8月—9月)
1. 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
2. 建立“研究性学习”理论
3. 制订研究实施方案
4. 开题论证、修订方案、争取立项
(二)实施阶段(2003年10月—2005年6月)
1. 对实验班级进行学习习惯和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2. 按“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备课上课
3. 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上“研究性学习观摩课
4. 进行中期评估
5. 编教案集或研究案例集
6. 开展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
7. 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综合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总结阶段(2005年7月—2005年8月)
1. 汇编有关资料,进行资料整理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 进行成果鉴定或参评

研究实施
一、 构建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体系
(一)关于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狭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也有不少学者把它描述为: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的依据:
好奇、爱寻根究底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开展探究性学习,顺应了儿童的这种天性,如果引导适当,特别是不断融入探究成功的体验之后,这种不断增强的探究欲望,就容易转化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科学的热爱。
(2)认知心理学的依据:
在认知心理学中,认识结构论和有意学习论,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认识结构论十分强调学习原有的知识经验,认为学习者的认识不断发生,深化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不断探究、内化、重组的过程。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揭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必备条件,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为探究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必要的复习与辅垫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3)建构主义学习的依据
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景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话”和反思,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这也是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环境。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其特定意义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作用。
(三)关于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策略
1.教师有效干预策略
(1)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因为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教师首先要把学习目标转化为要探究的问题。有了好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强烈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常用的方法有:
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如学习“小数的认识”,可创设商店购物、分饼等情景。
②借助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景:
如学习有余数除法,借助学具或实物的等分、引出有余数但不能继续等分,进而探究其中的规律。
③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如学习“循环小数”时,可给学生讲“庙里的和尚”这个故事,然后问学生,你们听出了什么问题。
④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景:
如学习“圆的面积”,教师先用课件显示一幅美丽的草原牧羊挂图,然后点击文字说明: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中央,有一根木桩上拴着一只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正在吃草。动脑筋爷爷问小朋友:“这只小羊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再显示所描述彩图。
⑤联系旧知,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景:
如学习乘法运算定律时,联系加法运算定理,让学生猜想乘法是否也存在像加法那样类似的定律,并提出验证要求。
(2)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策略:
①激活问题意识策略:
如在学习应用题时,让学生自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及解题思路等。
②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
如提示学生选用图示、列表、列举等方式帮助探究等。
(3)课内向课外适当延伸策略:
指可以事先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某些素材,数据及准备学具等。也可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到图书馆、大自然等地方搜集有关数据、材料进行研究。
(4)课堂互动策略:
①建立学习小组②培养合作交流能力③做好讨论的启动与调控工作。
2.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策略
(1)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教材又不被教材束缚的学习方式,其目标必须以积极的情感目标及一定的技能目标为基础。在变成基本的认知目标产生质的飞跃,从认知到发现,从发现到研究,从研究得出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推出更积极的学习情绪的产生。以这种研究性的思想为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具有弹性的,是变通的,是各异的,更是多层次的,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学习能力,来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选择策略
数学教材体系比较注重学生去发现知识,而没有特别地设计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因此在引导形式学习时,需充分挖掘教材的研究性学习因素,采用新形式、活解法、开放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应多注意研究内容的探索性,题材选择的丰富性;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等。
① 研究性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从此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只有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中,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才能激发他们好奇心下的求知欲望,然后以这种求知欲望下的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产生想象,产生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开拓意识。
如大家一起去旅游时,到了一个景点后每人都会有一张景点地图,这上面不仅标明了地理方位,而且还有比例尺。通过比例尺,就可以知道这景点到底有多大,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正是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即是“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生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使研究性学习更有意义。
②研究性学习内容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人们在观察数学时,运用数学方法观察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选题时应选那种数学性强,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内容,让学生去研究,得出结论,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有这样一个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圆形的礼品盒,底面半径是10厘米,外面要用包装纸来装饰一下,如何来包装,才是最佳方案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合作讨论,找到了最佳包装方案。这个问题就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魅力及实用功能。
③研究性学习内容广博化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学生学习的各科,如语文、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法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所以在研究问题时,也要注意学科的广博性,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做到各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出几幅图片,其中有关于名胜古迹的照片,还有植物与动物的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几何图形。让学生找出对称的图形有哪些,接着可以出一组研究题:①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点?②你能说出照片中的名胜古迹各在何处吗?③每个图形是不是仅有一条对称轴?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就进一步了解了地理和自然知识与数学的联系。
④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放化
罗伯逊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所以开放性是创新性的重要方面,由于开放性内容知识容量大,思考方法多,解决问题活,极富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能从各种不同的思考过程和问题解的特征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得创造想象能力进一步加强。
如在三年级学习应用减法的运算性质简算后,就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作为研究题:68 -( )-( )= 68 -( + );65 -( + )= 65 -()-();在倒数的启发思考中,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1。这种开放式的研究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功。
(四)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指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多想想,学生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探索性原则:指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获取运算法则,概念性的结论及数学规律性的东西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3.交互性原则:即教学中的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合作,从而达到共识、共享与共进,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4.赏识与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以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其不断进取,积极探究的学习动机。
5.发展性原则:从生命全程的需要规划学生的发展目标,在教学中,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尊重并支持差异性发展。
6.创新性原则: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创新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在创新情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技能。
二、 构建小学数学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研究性体系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正确把握教师、学生以及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教材来说,不宜以权威的身份把既定的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尽可能创设和拓展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主要应承担探究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情境的营造,问题的编制、活动的调控、学习动机的激励等工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享受学习探究自主权。本模式就力图体现这三者的关系。其模式建构如下:

Ⅳ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题学习的区别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将成为一种必然。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充斥的社会,研究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研究问题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课题学习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通过第一讲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课题学习需要更先进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对课题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教育界十分重视对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数学课题教学中适切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其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而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研究性学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了这种趋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切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学科、数学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题学习是初中数学课程新设置的数学学习领域,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主的陈旧方法,而且有鲜明的实践性、过程性、挑战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要提高课题学习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十分注意讲究教学策略。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观念
要顺利实施课题学习,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要着力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教学观念、教学目标观念以及新型的教师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课堂教学功能,不再是以知识为本位,而是以发展为本位。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数学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的过程。
二、要精心进行课题学习素材选择
课题学习的素材最注重实践性和问题性。因此,选择课题学习题材时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性出发,通过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的现实问题,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主体的掌握。同时,具有现实背景的课题学习题材,也容易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课题学习的实际目的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这一学习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对学生的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和尊重。选择的课题既要含有通过探索才能解决的未知问题,又要有一定的梯度或层次,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需求。
三、灵活选择合适的形式
课题学习的开展形式是多样化的,如数学调查、数学制作与设计、问题解决、数学探究等等。它既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去完成。选择课内学习的方式展开课题学习的活动时,要注意以探索为活动主线,并在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从而真正让学生经历自主的问题解决和研究过程,获得一定的“微科研”的研究经验。为此,在具体教学时,应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增大问题设置的梯度,保证学生有较大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题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备课,还是实施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在实践中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有哪些

数的整除·运算·代数

Ⅵ 适合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哪些

适合高中生研究的学习课题领域可以是:数学新高考形势下的高中生多媒体课件课堂使用利弊探究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塑料及其回收利用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纯净水是否“纯净”、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化妆用品的副作用利用太阳能对未来的积极影响中学附近不洁食品状况调查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型、拓展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去探求知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实际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以研究课题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最基础的研究活动,学会科研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新颖关系,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勇于争论、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学习氛围。数学研究性学习注重问题的解决,但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一般是以课题形式为主,一个课题探讨一个专题。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既要是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与实际应用,又要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对高中学生来说,较好的课题应该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体验的数学问题,或者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因此在确定研究课题时,不仅由教师提供,而且更要鼓励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调查、思考,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从而形成研究课题。

Ⅶ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2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成功大厦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40、D中线段计算
41、统计溪美月降水量
42、如何合理抽税
43、南安市区车辆构成
44、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45、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Ⅷ 如何选择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提供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供参考。 数学研究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5、 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 6、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7、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 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9、 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11、环境规划与数学 12、数学的发展历史 13、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5、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1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7、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18、丈量教学楼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22、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23、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24、数学灵感的培养 25、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2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政治研究课题 1、对钱的看法 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6、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7、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8、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9、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10、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1、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12、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 13、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 14、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15、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16、金钱与人生 17、知与行(终身学习等) 1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语文研究课题 1、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扬州市的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9、80年代新生活调查 10、 被遗弃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 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 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 14、广场文化 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 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Ⅸ 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于这一理念,数学教学必须体现应用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很大比例的应用题教学就成为实践这一改革理念的有效手段。

应用题,故名思义,应该具有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问题解决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可否认,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及创新精神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传统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复杂,情节事理单调枯燥,教学方式机械刻板,知识运用脱离生活实际,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怕学” 的现象。尤其对农村学生更是如此。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小学应用题教学在发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效应:虽然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分化的主要内容。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普遍视应用题为“头痛题”,应用题不仅没起到应有的“应用”功能,相反却很大程度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平时教学和调研中经常发现,应用题更是农村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重大障碍,得分率很低。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优秀生对应用题也是“望而生畏”,“屡战屡败”:对应用题题意不理解,对数量关系分析不清晰,解法随意。因此,不得不深思:目前农村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现状令人担扰。

二、归因分析

为此,笔者就本县农村小学本学期其中质量检测四年级学生的解题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并从中随机抽取117 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引起教师对农村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现状的分析及对存在问题的警觉,以促进农村小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同时也对农村小学应用题教学谈一些粗略看法。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各种类型应用题的基本题掌握较好,对需要综合分析、应用的综合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分析,而对一些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探索解题策略

寻求多种可能结论的实际问题,思维则比较僵化,摆脱不了答案唯一的思维模式。
笔者认为,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教材本身及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1、 教材本身的局限性

(1) 过于注重应用题的类型和固定解法。现行农村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应

用题均是按类型而编排的,且编排的方法大体一致:教材先提供某一类型应用题

作为例题,再提供一些与例题同一类型的应用题作为练习材料。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在新授课时没有有意识地学习教师对应用题结构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而是一味地套用例题模式的固定解法,不肯多动脑筋。一旦将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混在一起,有的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这就导致课堂上似乎学生都会了,可真正意义上理解的并不多,最后还得利用练习课,复习课不断给予强化,机械重复练习。

(2) 应用题编题中对实际背景并不关注,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然而现行教材中应用题的取材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本身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积累;有的则由于时间问题信息老化,学生很难对这些生硬材料感兴趣;有的应用题中“条件”、“问题”设置呆板,学生没有选择自由。试想,在框定的条件和问题中强化训练出来的学生怎么会有能力去处理多条件、少条件、多结论、多策略的问题呢?这正如在体操训练房里训练出来的运动员不能参加游泳比赛一样。尤其对农村学生,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他们来说,应用题实在是“太难了”。例如二年级教材中“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例题为:食堂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4天,每天吃8 袋,还剩多少袋?这样的问题材料就较生硬,条件与问题过于呆板,学生理解较困难,也很难挖掘出问题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长此以往,这只能禁固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更是无从谈起。又如教材内容“元、角、分的认识”,虽然这部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乡镇,购物活动中也逐渐不用“分”的贷币单位,这样的知识学习让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乏知识的实用性。

2、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由于受“应试”观念影响,为追求短期效应,一些老师在教学时仍以“会解题”为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应用意识、能力及解题策略、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味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及答案的唯一性,结构化、公式化、典型化过强,偏向于对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掌握题型结构,正确列式解答”的理解力要求,使学生在设定的结构中转圈,从而使应用题教学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却反而成了训练封闭思维的工具。长期以往,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复习――讲解书上例题――做课后习题,一切以教材为本,这样学生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吗?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农村小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思考

1、 重新把握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注重人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仍赖模仿与记忆,而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理解数学,探索其应用价值。一直以来,训练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应用题教学价值的全部。过于强调应用题的思维训练价值,就会形成以单纯的抽象数量关系分析,解答形式化及形式化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系统逻辑性,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思维训练性,而忽视了应用题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使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知识来思考,提出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教育部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目标最终应整合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因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价值取向应朝多元化拓展,数学观念、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对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都应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整合观念,在不同教学内容中体现应用意识。
2、 灵活应用老教材,落实课改新理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在逐步推开,到200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但至少要到2010年甚至更晚,农村学校才能在各年级中完成向新

课程的过渡。在这不算短的“过渡期”中,面对手中还没来得及修改的教材,作为数学课程重要实施者的教师不能被动地适应教材,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焕发新活力,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