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研修案例

小学数学研修案例

发布时间:2020-12-29 17:22:10

『壹』 怎么写小学数学区域教研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练习课占了整个教学时间的35%左右,这个比重相当的大。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在练习课教学中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出现:
1、盲目的多练,只为了学生能“熟能生巧”,有时候仅仅是为了不让学生有玩耍的时间。
2、层次不清楚,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
3、准备不充分,对练习的内容缺乏有效整合,迁移。
4、针对性不强,采用“一刀切”的练习,导致学生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
下面记叙了我们数学学科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二、策划安排
教研主题:练习促成长
活动时间:2014年3—4月
组织负责:蔡跃胜
内 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活动成员:数学科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优化练习课堂,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三、实施过程
1、分析现状,提出主题。
在期初的教研会议上,要求全体成员提出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师A: 练习课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教师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师B:我上课总感觉目的不明确,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如何。
师C:对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组织者:从老师们所反应的情况来看,用一句话概括:练习课老师不重视,课堂没氛围,学生没兴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现状呢?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完每一节课,特别是枯燥无味的练习课。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因此,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主题就是“练习促成长”。每个老师在汇报课时,都要体现这一主题。
2、课例示范,因地制宜。
当然,一节课要真正落实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为了让老师们能真正融入教研的氛围中,我组群策群力,集体备课,并指定教师执教了一节题为“练习促成长”的示范课,课题是“圆柱体积的练习”。
课例:《圆柱体积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地运用圆柱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鹅卵石、检测题试卷等。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复习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过什么内容吗?那下面我要考考你们了。
(1)把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所以圆柱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公式是 。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针对圆柱的体积来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圆柱体积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师:让我先来看一看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准备好了吗?你能口算出结果吗? ① S=12.5px2 h=250px v=? (生回答。)
② r=50px h=125px v=?
③ d=100px h=50px v=? 第2、3道老师要求大家用笔算。
师:通过这几道题我们可以看出,求圆柱的体积最基本的条件是:底面积或半径或直径和高。
师:接下来我要考一考同学们的判断能力了,准备好了吗?(出示课件3)
① 一个长方体容器和一个圆柱形容器,从里面量,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它们的容积相等。( )
② 一个圆柱形药瓶能装药液2L,这个药瓶的体积是2dm3。( )
③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
④一个圆柱的高缩小2倍,底面半径扩大2倍,体积不变。( )
2、综合练习: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圆柱的体积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体积问题吧。(只列式,不计算)(出示课件4)
① 有一个圆柱形无盖的牛奶桶,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牛奶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② 一根圆柱形钢材,如果沿着底面平行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314px2,它的体积是多少?
③ 一个柴油桶的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10分米,内装油占全桶的43,桶内有柴油多少升?
3、提高练习:
师:请同学们看我这(出示鹅卵石),要想求出(鹅卵石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互相交流,师小结并展示实验过程。
师:拿出圆柱形的容器里面装有小量的水。请同学们观察里面水的高度并记录下来。然后把那块鹅卵石放进容器里,请同学们把水的高度又记录下来,最后请同学们根据信息求出石头的体积。(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选择题:
1、求一段圆柱形钢材重多少,先要求出这段钢材的( )。
① 侧面积 ② 表面积 ③ 体积
2、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相比较( )。
① 体积单位大 ②面积单位大 ③一样大④ 不能相比
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
①正方体体积大②长方体体积大③圆柱体体积大 ④一样大
4、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r,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高是( )。
① 2r ② 2∏r ③ ∏r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课后反思,达成共识
课后,教者谈设计理念和教后感,全体听课老师,根据我们研究的课题对本节课进行评价,重点从以下几个问题出发:
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怎样?
2、学生的练习层次分开几层?
3、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如何?
4、我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平时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5、这节课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你建议怎样改进?
在评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归纳如下:
主要的困惑有:
疑惑1:你的学生大,懂事、听话,低年级学生不一定听老师的指挥。
疑惑2:本来很简单的东西,干嘛要搞这么多名堂?我没时间,也没这个课件制作的能力。
教师的疑惑不无道理,所以我们要在尽可能满足大家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们在课堂上做到: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话,老师不说,学生说不出的话老师不代言,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说出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会借力省力——借学生之力省老师之力。常此以往,很快就会尝到甜头的。
五、自我实践、共同提高
通过观摩课例和自我的反思,各位教师在某一方面都有所感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让老师自觉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要求每个老师本学期的汇报课最好是以练习课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每节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前准备,先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再由主讲老师执教,课后还要集体评课。
一学期以来,开展《练习促成长》这一主题研究,取得可喜的成绩,每个年级的数学成绩都有所提高。老师们尝到甜头了,在教研会议上话题多了,气氛也越来越浓了。愿我们的教师能在校本教研中快速成长起来,我们的教研之花永开不败。

『贰』 小学数学研修的课题有哪些

小学数学研修的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叁』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教学设计: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复习过渡
引入新知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
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
得出新知

巩固运用
及其推广

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 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
3 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

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
作,验证。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
较,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
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
一定全等。

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
为40°、60°、80°,画出这
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
全等。
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
一下。
举例说明:如老师上课用的三
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
分别对应 相等,但一个大一个
小,很显然不全等;再如同是
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
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

(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
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
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

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
边边”或“SSS”。

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一书是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是属于《校本研究丛书》第一辑中的一本,主编苗斯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后感。
内容介绍: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主题内涵。简要阐述课程标准或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个主题教学理念下理想的教学实践形态,以及需要研究和讨论的具体内容。

2、案例描述与评析。选择与主题内涵密切相关的若干典型案例,具体详细地描述案例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用不同层次的评析对案例进行理论透视,然后提出总结性论述、拓展性思考、教学策略、补充说明、各派观点等。这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书中引用的案例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教学故事,有情景,有情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书中的观点是编者在评析教案过程中提出的个人见解,其目的不是要把编者的理论强加给读者,而是在与方便读者的交流与对话,共同分享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思路,读后感《《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后感》。

3、问题讨论。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思考题,或出示有研讨价值的教学案例,只提问题,不做结论,目的是向读者提示这个专题下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也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议题。

4、资料链接。采用内容摘录的方式,提供若干与专题内涵相关联的理论背景资料。资料后注明出处,以方便有兴趣的读者查阅。
读后感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形成了几十年从来未有过的“人人学理念,校校谈课改”的良好氛围。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清楚地知道:教学目标需“三维一体”,教学方式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评价要“讲过程,重多元”,教师角色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却遇到了种种困惑。如:每一节课如何体现“三维一体”的目标?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提高课堂提问和评价的有效性?如何创设情境?等等。正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一书出现在我的眼前,使我豁然开朗,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上。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原先我创设情境只是为了上课富有新课标的味道,为了改革课堂而创设。根本不考虑这个情境是否有必要创设。看了书以后,我才知道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趣味性、思考性、探究性。情境的类型可分为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原来创设情境也可以这样五花八门,里面可以包含这么多的学问。为此,我依照书本的原则、类型对我的课堂情境创设进行了改革,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都是看了《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一书给我的启示。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只要我们多看书,多吸收书中的知识,那么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黄金屋”,自己的“颜如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伍』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数学课堂教学

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

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划分,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和一题多用。

重知识的传授,轻教学的灵活多变

在教学活动中,不能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即要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教学的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重结果记忆,轻过程的学习

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今天我们不能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那样我们就落入了只重结果,不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

在素质教育下,应教会学生知识系统的总结。实践证明,凡是成绩出色的学生,总是能系统地说出学过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其结果导致了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

3
数学学习内动力的激发

重视例题教学,激活探求乐趣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既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范例,又为其数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结点,体现数学思想,揭示数学方法,规范思考过程。明确每一个例题在数学中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把学生对例题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解题的表面,还要深入了解其内涵,领导数学的思想和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地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中,我出示八个例题,并配有八种详细的解法,有不少学生看不到它们的内在联系,认为八个例题是互不相关联、各自独立的,因而在做本章的综合练习时感到困难。其实只要把这八个例题进行综合分析,前后联想,就会发现有的例题是互相联系的,有的例题甚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陆』 小学数学调研案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确定位置(一)》教学案例
2009-11-06 21:30:41 来源:未知 【大 中 小】 评论: 条
摘要: 【 教材分析 】 1. 教材编写特点 :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确定位置(一) 3 确定位置(二) : 练习八 1 确定位置(一)是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位置(二)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涉及在具体情境中用数-
【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确定位置(一)
3

确定位置(二):

练习八
1

确定位置(一)是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位置(二)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涉及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历属于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中“图形与位置”的教学范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中第一学段中的 目标是: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作出大致的定性描述。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点与点的位置关系,即用有序数对做定量描述。

其后续学习内容为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中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由上,我们认为这一节课主要需要解决两件事情:第一,根据实际情境感受建立平面坐标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试着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以便获得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一种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一种是平面极坐标系的方法(即用距离和角度的方法);第二,在已经建立好的平面直角(或平面极)坐标系中,能根据给出的数对,画出数对对应的点。不论是两个有序的同量称的数(如,(3,4),这里的3与4是同一个单位下的数,比如3米,或者3格),还是(3,40°)都应该是在事先有坐标系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唯一一个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毫无疑问,重点应该是第二件事情,难点是第一件事情。这样就整体把握了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的全部内容。

因此本节课着重于体现确定点的位置,一定要在具体情境中渗透坐标系的建立,确立其原点,即观察者的眼睛,确立从哪儿开始看,以及看的方向,为以后正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2、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如何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坐标系选定后,需要两个参数)。无论是几排几列,距离和方向或者其他坐标都是用两个参数来确定位置,因为平面是二维的。

“实物——点阵——方格——坐标”的逐渐抽象过程是重要的坐标系的相对性;原点的不同造成坐标的不同。

数形结合思想:也就是坐标系方法的提升。也就是用代数的方法(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算术)研究图形的思想,这是笛卡尔解析几何思想的精髓,过去都是用基本图形研究更复杂一些的图形,即从几何到几何.

对应:在给定的平面坐标系中,每一个点有唯一的坐标(x,y);另外,对于给定的有序数对(x,y)有唯一确定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一一对应思想在这里问题中的具体体现;

序的结构:自然数可以表示一个列队中每个元素的排队顺序,第4个是在第3个的后面,,这是自然数作为“序数”的特征;那么,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怎么理解(3,4)和(4,3)不一样呢?其实,类比地看,就是把平面上所有的整格点(整数为坐标的点),也可以象直线上的整数点一样排列,只不过要用到两条线,要用到两个数。这样我们就像理解3和4是不一样的,也能接受(3,4)与(4,3)是不一样的两个点。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受这种“序”关系,理解(3,4)与(4,3)的差异。

其中,数形结合思想、对应可以在许多学习内容中体现。序的结构最为抽象,学生不易深刻理解,只能感受。

当然,在一节课同时体现以上几个方面是很困难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每节课思考在什么地方体现什么核心思想。第一节课可以借助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用数对确定位置必须依赖于方格或点阵,即在平面(两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必须要有两个参数及坐标原点,从而达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据此,我们设计了确定位置这节课的学科思路,这就是通过教室座位图的具体情况直接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创设用数对表示一个人在空教室中的位置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在二维的平面上确定位置必须在选下(确定)的坐标系上,即给定一个原点,给定横轴和纵轴时,通过2个参数,才能确定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体现了数学上坐标方法的精神实质,为以后正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经历了用上、下、左、右、前、后及其余七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的粗犷的定性描述等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前调研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均能快速准确说出其姓名,但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判断和指认困难较大,因此在学习确定位置(二)时会产生较大阻力,必须要提前对此部分知识进行必要的强化复习。但本课学习的用数对方法确定位置对于此部分的前射影响不大。

2、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般都用第几组第几个来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所以学生对该知识来说很熟悉,而且在访谈的5位学生对于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均能快速准确说出,而且通过调研,学生在教室中的组与行的确认一致,这就为学习感悟坐标系具备良好的生活经验基础。

3、学习该内容的可能的困难

虽然学生对于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但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学生画出自己的位置的方法并不一致,其中2位学生用点阵的方法,而另一位用画格子的方法,还有2位学生不会画,这样就要在学生自己体会坐标的由来过程中部分学生会产生困难。教学应设计一定的方法如学生讨论,两人共同完成等手段帮助部分学生突破此难点。

4、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学生对于熟悉的生活情境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直角坐标系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平平面图形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学抽象与生活。

5、再思考

根据学情调查,我设计了确定位置(一)的教学思路,就是通过教室座位图的具体情况直接引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创设用数对表示一个人在教室中的位置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在二维的平面上确定位置必须在选定(确定)的坐标系上,即给定一个原点,给定横轴和纵轴时,通过2个参数,才能确定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体现了数学上坐标方法的精神实质,为以后正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了基础,同时达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目的。

附:学生调研方案

调查时间:2007年3月

调查对象: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三(2)班学生36人

调查题目、目的及结果分析:

1、(1)说一说大门、游乐园、天鹅湖分别在花房的什么方向。

(2)花房的东北方向是猴山,西北方向是鸟房,分别画出它们的位置。

(3)进大门经过花房到天鹅湖要走多少米?进大门经过花房到游乐园要走多少米?

目的:调研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的情况。

本测试对本校三年级2班的36位学生进行,其中22位学生全对,占被测总数的61.1%,其中5位学生落了题目属于习惯问题;还有6人对于游乐场、天鹅湖的位置判断错误,另外把猴山与鸟房写错方向的有3人,他们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的确认困难与调研结果一致;还有3人计算进大门经过花房到天鹅湖要走多少米?进大门经过花房到游乐园要走多少米?产生错误,属于应用能力较差。

2、访谈题目: 说一说你的座位前、后、左、右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目的:调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经验

被访谈的5位学生对于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均能快速准确说出其姓名,但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判断和指认困难较大,因此在学习确定位置(二)时会产生较大阻力,必须要提前对此部分知识进行必要的强化复习。但本课学习的用数对方法确定位置对于此部分的前射影响不大.

3、访谈题目: 用描述性的语言,说说自己在班里的位置并用简单的方法写下来。

目的:调研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数对)确定位置的经验和用数对表示位置将遇到的问题。

(1)被访谈的5位学生对于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均能快速准确说出,而且通过调研,学生在教室中的组与行的确认一致,这就为学习感悟坐标系具备良好的生活经验基础,课堂教学可以开门见山地进入新课,可以节约时间。

(2)被访谈的5位学生画出自己的位置的方法并不一致,其中2位用点阵的方法,而另一位用划格子的方法,还有2位学生不会画,这样就要在学生自己体会坐标的由来过程中部分学生会产生困难。教学应设计一定的方法如学生讨论,两人共同完成等手段帮助部分学生突破此难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体验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雏形(思想和方法),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有序“数对”确定点在平面中的位置的方法。

2.经历观察空间的物体,并能用适当的数学知识描述观察的空间对象的数学化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现象的认识水平,通过位置的确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活动】

活动

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要求铃声停,红花落在谁手上,大家请他表演节目。

1、先请8个孩子上前面站一排。

2、再请8个孩子上前面站两排。

师:为什么同样是XX同学演节目,位置却发生变化了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不错,只有一排同学时,我们介绍XX的位置只要介绍从左往右数他在第几个就行了。但如果两排或更多排时,就要介绍清楚他在第几排第几个了。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吗?能介绍一下班长的位置吗?
板书:第几个,第2排第几个

生:刚才只是站一排,所以只告诉大家他在第几个就行了,但现在站两排了,所以就要说他在第几排第几个了。

生起立介绍:我在第几组第几个。

生进行介绍。

游戏不仅激兴趣,还内含着从一维到两维空间的类比过渡,之后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入课,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学习资源,使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1分钟

探索方法引出数对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自己在教室的位置,用什么简便的办法来表示同学们在教室的位置呢?我们比比看谁写的简单、正确。

师组织反馈

师:请你介绍自己的写法并说说这样写的道理。

师:我们看这几种方法虽然不同,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师:为什么一定要用2个数字确定位置呢?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用两个数字表示同学在教室的位置,你们的想法已经接近数学家的想法了,他们也用两个数字确定位置板书(3,5),这种方法叫数对。读作数对(3,5)。
学生独立完成。

生介绍自己写的情况。

生指出。

生1:我在第二组第五个,我觉得这样写清楚、明白。

生2:我写的组三第1;组三表示第三组,第1表示第一个,我觉得这样能简单。

生3:我的方法是七1;七表示第七组,1表示第一个……

生:他们都是用两个数字确定位置的。

生:因为只有知道第几组第几个,才能确定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简洁的方法写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这就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同学互相判断的学习设计,是为了进一步确认学生是否理解了数对表示一个平面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同时也使一开始没有理解的学生有再次学习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学会数对表示的基本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中的基本要求。
13分钟

师:请同学用数对写下自己的位置。

师:我们作个小游戏:看谁反应快!一个同学用数对说出好友的位置,其他同学判断是谁。

师:小青同学现在也在上数学课,让我们一块儿走进她们班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学生说数对,其他学生判断。

生:打开书P79,认真看图,完成练习。

全班反馈。

合作

交流

渗透

坐标

师:这是一间教室的平面图,你能用数对表示小红同学的位置吗?

师:请你想办法,把小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自己想一想,两个人互相说说,在图上画一画。

教师巡视。

师组织小组交流

师:我们看这两个组的汇报,用假设的方法标出班级同学的排列情况,说的都有道理,点子和格子看起来比较简洁。但同样的一间教室为什么小红的数对位置却不相同,怎么办?

师小结:我们要做一个规定,规定这间教室的列与行。

出示课件:教室中人员的点阵图(42名学生,7列6行,小红的位置描红)

师:谁说说小红在这间教室中的位置。有不同意见吗?

师:我们统一了这间教室的列与行,为什麽小红的数对位置还不一样呢?

请你们上来指着说说你是怎麽看的?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一个具体环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一定要先做规定,确定一个点起始位置,第二,确定几列与几行以及方向。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从左往右确定列,从下往上确定行。

师出示课件:这样我们就能准确地说出小
生:不能,因为教室没有桌椅,没有小组。

学生小组交流,在纸上画图。(有几种情况:点阵排列;画出表格)

各组交流。

学生汇报各组的情况,

组1:用点阵形式表示。

组2:用方格形式表示。

生:因为同学们画的列和行不一样,所以数对不同,必须要统一有多少组多少行。

生1:小红的位置是(5,4)。

生2:小红的位置是(5, 3)。

生上前指图说明。

生:两种说法都对,数对(5,4)把门的组作为第一组,数对(5, 3)把另一边
创设只有一位学生的教室平面图,并用数对表示这位学生位置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数对确定位置所依赖的2个参数的产生或者说来源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尝试,使得学生真正感知直角坐标系的内涵。为中学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数学思考的形成借助于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领悟。

18分钟

拓展提高寻找规律
小红在这间教室中的位置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用数对表示位置,大家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方格图:

师:请你标出(3,5)与(5,3)所在的位置,他们表示同一个学生吗? 3和5分别表示什么?

师小结:我明白了,数对表示的方法是先列后行(板书列 行),是有顺序的。当一列与一行相交时就出现一个数对,也就是一个位置才确定下来了否则数对中的一个数字只表示一行或一列不能确定一个点。

师:请你在方格纸上标出5个点的数对,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师:观察所写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再这样写下去数对会是什麽?会在第几行第几列?

师小结:看来用数对确定位置真奇妙。
作为第一组,所以都对。

生1不是一个同学,(3,5)表示第三组第五个;(5,3)表示第五组第三个。

生2(3,5)中 3表示第三组,5表示第五个。(5,3)中 3表示第三个,5表示第五组。

生1:我们发现每组同学的位置数对中第一个数都一样。而且连接这些点就画出了一条横线。

生2:每行同学的数对第二个数都一样连接这些点就画出了一条竖线。

生3:我们发现连接数对(1,1)、(2,2)、(3,3),(4,4)、(5,5)、(6,6)正好是这班同学的对角线……
学生的水平不一,在纸上标出5点的数对,聪明的学生会发现各点排列的规律,从而发现数对的规律,而弱一些的学生再次进行了练习。这就很好地将数与形进行统一。这样设计旨在注重发展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研修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