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图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图

发布时间:2020-12-28 04:34:04

『壹』 小学数学教学要点如何分析

1. 数的认识
知识要点:
自然数、负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相应的数的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位顺序、
数的组成、数的读法和写法、大小比较)
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
(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小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掌握有关数的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位顺序、
数的组成等)
掌握自然数、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及其关系,
能正确进行读写和说出一个数的基本组成。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数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境中说出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单位,能写出一个分数的基本组成。
能准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理解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运用有关概念进行
正确的判断。
理解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规律。
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结合有关计算)
能正确进行较大数的改写,能根据要求正确截取
近似数。
能正确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 数的运算
知识要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则运算的性质和定律
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掌握自然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基本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口算、估算、笔算)
知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在具体的计算
中正确地判断。
能正确计算整、小数或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能根据式题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
3. 式与方程
知识要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
相乘的书写规则)
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
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基本要求:
能正确地用字母表示一些数量或等量关系。
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
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正确地
解方程。
4. 常见的量
知识要点:
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时间单位、质量单位、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
单位名数的改写
基本要求:
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名数间的改写。
5. 比和比例
知识要点:
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正比例和反比例
基本要求:
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
理解比、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
的关系。
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比的比值与化简比。
掌握比例尺的特征并能正确地应用。(数值比例尺
与线段比例尺之间的互化,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或实际距离、把一个图形进行扩大与缩小,根据比
例尺画图等)
基本要求
知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运用有关规律正确地解答这类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
比例,能运用正、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
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
个量的值。
1. 图形的认识
知识要点
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几种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等)
几种简单的立体图形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圆锥体)
基本要求
知道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有关
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应用。
知道各种几何图形间的关系与分类,并能在具体
情境中灵活地应用。
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和三边之间的关系
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判断
2. 图形的测量
知识要点:
基本概念(周长、面积、侧面积、表面积、
体积、容积)
线段与角的测量方法
简单的几何作图方法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掌握相关的概念,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正确的
判断和应用。
基本要求:
能根据具体要求正确地进行有关图形的测量
(线段与角的量度)。
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几何作图操作。
能根据要求合理选择有关数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
的周长或面积。
能根据要求合理选择有关数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容)积,圆锥体的体(容)积。
3. 图形与变换
知识要点:
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基本变换(平移和旋转)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基本要求: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并能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对称轴,并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与缩小,
并进行实际的应用。
4. 图形与位置
知识要点:
确定位置
基本要求: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包括描述和画图)
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确定位置。
1.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知识要点:
统计量的概念
统计表
统计图
基本要求: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
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知道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能根据需要在统计表中获取相关数据与信息。
能根据有关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单式与复式)。
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合计数、
平均数、百分比等)
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
结构与特征。
能根据需要在统计图中获取有关数据与信息,
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与判断。
能根据数据完成条形、折线统计图(单式与复式)。
2. 可能性
知识要点:
可能性
基本要求: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方案。
1. 整、小数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理解一般数量的关系。
知道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掌握分析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能正确地、有条理、有根据地解决有关的数
学问题。
2. 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理解具有分率特征的数量关系。
知道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能正确地、有条理、有根据地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3. 几何知识应用问题
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一般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
体积(容积)的基本方法。
能在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并能选择
正确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问题特征有条理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
问题。
4. 比和比例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能从问题特征中判断出蕴含在数量中的比或比例
的关系。
能用比或比例知识对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判断。
能正确地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 用方程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能从问题情境的数量中寻找恰当的等量关系。
能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能有条理地用方程解决问题。
会根据问题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检验。

『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使用线段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线段—— 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画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简单的线段却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起了奇妙的作用。它帮 助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简单、复杂应用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 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如:鱼缸里有10条红金鱼, 8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 提问:这道题讲的两种鱼哪种多,哪种少?红金鱼多我们可用长线段表 示(作图),黑金鱼少,线段要怎样画?
二、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
“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 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例:黄花有9朵,比 红花少5朵,红花有几朵?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黄花的朵数,再由“比红花少”可知哪种花多?怎样画红 花的朵数?
三、段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一题多解
线段图能开拓学生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例如:图书馆有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是它的3倍,故事书 比科技书多多少本?一般解法为:150×3-150=300(本)。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

『叁』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空间与图形内容包括图形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部
、图形认识内与测量平面容图形→立体图形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都归结图形特征认识图形周、面积、体积测量与计算两面内容及图形认识与测量简单实际应用
二、图形与变换轴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几何变换作图操作、利用比例知识计算面积等知识
三、图形与位置确定物体相位置辨认向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应用)
两条基本线索:确定物体相位置两种式即根据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用数表示位置
图形与位置需要用角、距离等知识外数、比例尺等知识
中国wenda.tianya中国/wenda/thread?tid=2e9f2b602b9b000

『肆』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

研究目的:更好的进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
研究方法:理论学习 课堂实践 收集材料 总结反思
理论学习
一、解读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以“立体——平面——立体”为主线,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四条线索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逐学段层层推进。《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四条线索部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观念、几何直觉 推理能力以及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为目标 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如,一年纽的第一学期的新教材,让学生首先认识的是立体图形,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和学习平面图形,最后进一步学习和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结构形式,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 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与以往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定义——性质——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处理方式,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改变了以线段、面积、体积、测量、相交 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呈现几何内容的处理方式,而是以“观察、实际动手操作、测量、计算 、变换和简单推理”为具体处理方式。如,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 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伍』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运用情景图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

『陆』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利用主题图

翻开人教版的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跃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一张张生动有趣的主题图无不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拓展了创新的平台。
低年级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而主题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孩子们喜欢看,也想说,因此,课上要充分利用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如何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一、深入理解主题图,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参与意识和发现意识。
1、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入学时上的第一节课,教学“数一数”时,选择的是儿童乐园场景,从儿童喜欢的场景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 ,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因此,一上课,我就在屏幕上展示出主题图,大象滑滑梯,飞机转盘等玩具是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大家都显得非常高兴,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儿童乐园,每一双小眼睛盯着画面。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话音刚落,他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人人争着发言,探索热情十分高涨。在学生了解了有哪些人和物后,再引导学生数一数具体的数量,并组织学生交流,对数的方法进行点评。最后在学生认识数字1—10的基础上再联系自己身边的,家里的,教室里的或校园里的人或物,说给同学听听,尽可能让学生联系的范围大一些,数的机会多一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数一数的活动。

2、唤起想象,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主题图色彩鲜艳,趣味性强的特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认识符号〉、〈、=”时,我只在屏幕上出示主题图,学生们立刻被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住了,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这时,运动员入场的旋律响起,老师在旁充当运动会的解说员:“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原来这里正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小动物们纷纷报名参加。你们看,谁向我们走来了?”学生们很兴奋,有的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在自己的座位上大声地说了起来,于是,我请学生们站起来回答,有的说了小动物分别是多少,有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了比较,说出了小兔和小猴同样多等,学生们思维活跃,谁都想说一说,老师在旁加以引导,他们很快就认识了“〉、〈、=”的读法和含义。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推理和发现,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恰当地处理一些主题图,使图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赋予它新的内涵。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准备。学生通过教材看到的只是知识的结果,而数学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结果。形成这些思维结果的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及生活经验,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优化课堂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富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或转换成可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

1、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增强主题图呈现的效果。

加减混合是一次“合”与一次“分”的连贯结合,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如果仅有一幅静态的画面,“先……再……”的过程就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我们可以把主题图制成动画效果,展示出车上原有7人,到车站先下车2人,再上车3人。学生把实际问题弄明白了,列式计算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2、进行实践活动,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主题图的展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比较模糊,不够深刻,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来再现书本上的静止的主题图内容,使本来静止的内容活动化。例如在教学“4和5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抛花片的游戏,根据花片的正反面,学会4和5的组成。在学习“分类”时,让学生在4人学习小组中分分学习用品,整理整理自己的书包。在“认识物体”时,让学生带来许多各种形状的物品,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设计成让学生排队活动,让第2个学生举手,让左边4个学生跳一跳等,使学生激情更投入。因为这些形式更符合儿童心理,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愿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孩子年龄虽小,可在他们的身上却有着无穷的潜能,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示主题图富于情节的魅力,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柒』 如何运用情境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其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对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图有利于情景创设
由于主题情境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在教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小明和妈妈去买酸奶”的生活画面的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从观察图中总结出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等的旧知识,逐步导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图中给出的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列出算式“30+2=”和“2+30=”,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编应用题,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情景图可以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教学<<10的认识>>时,由于学生有了1—9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的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10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10”,“有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4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样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并起来是10”。“我会列10的算式,6+4=10 4+6=10 10-6=4 ,10-4=6”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10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让学生概括起来再说一说。
又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①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是:先算①一个组需要几瓶?2 ×5=10(瓶)再算②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
有的同学们想坐高空缆车,算一算2个人一辆车,一共需要20辆车,每张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做完后说说是怎样做的,可以是: 10 × 2 × 20=400(元)还可以是 10×(20×2 )=400(元)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为他们提供探究的素材,使他们在主题图的引领下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探究,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成呢?”
三、情景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10的认识》时,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就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又如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价格表的情境图,让学生为自己和小伙伴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并列出了如7+8、5+24、18+18、18+16、24+16……等算式,对于提出的简单题,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算理一带而过,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究,让学生先摆小棒说算理,然后交流展示计算方法,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这样不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类题的练习,还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为主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主题情境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在主题情境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捌』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画图

1、平面图

对于题目中条件比较抽象、不易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答案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平面图帮助思考解题。

如,有两个自然数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变,积就增加72;如果A不变,B增加12,积就增加120,求原来两数的积。

根据题目的条件比较抽象的特点,不妨借用长方形图,把条件转化为因数与积的关系。先画一个长方形,长表示A,宽表示B,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两数的积。如图(l)所示。



从图表中可以清楚看出不同的拿法。此题一共有不重复的7种拿法。

从以上各例题中可看出:解题时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我们不妨在解题中广泛使用。

阅读全文

与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