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公立私立 > 公立医院党的建设

公立医院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0-11-26 07:07:18

『壹』 如何评价我国公立医院的扩张

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的问题由来已久。新医改启动以来,一些公立医院包括大型公立医院使出浑身解数,或跑马圈地盖大楼、斥重金添置新设备,或通过接管、“整体接收”、建立分院扩大运营规模,或将前几年出售、已转制为民营的医院重新购为己有。这些盲目扩张行为直接妨碍了医疗资源均衡化分布的目标,并将进一步分割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的市场,强化患者对城市大医院的依赖心理,削弱患者对民营医院的信任,在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形成“大者愈大、小者愈小”、“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此外,公立医院沉溺于“上规模、上档次”的扩张冲动不能自拔,势必落入负债经营的陷阱,甚至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据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介绍,近年对全省200多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医院平均负债占总资产的23.14%,有的甚至超过300%。这种“以高额负债谋求高速发展”的模式,与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大规模扩招、大面积圈地过程中欠下巨额债务如出一辙。有的高校实在不堪债务重负,不得已祭出了“卖地还债”的昏招,那些负债率超过300%的公立医院,大约离“卖地还债”的命运也不远了。

公立医院盲目扩张走到如此地步,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一些公立医院定位不准确,目标紊乱。国家兴办公立医院,最核心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满足公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这个目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公益性。而一些公立医院“做大做强”,主要是为了占有更多医疗资源,占据更强势的市场地位,赚取更大的利润,他们的目的恰恰背离了公益性,可谓“盲目”之甚也。

其二,一些公立医院的负责人,以及一些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关官员,对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怀有不正确的期待,认为公立医院的盘子越大,能够“套取”的财政投入就越多,因此想方设法要把公立医院的盘子铺得越大越好。

其三,在目前体制下,一些公立医院负责人和主管部门的官员,既无需为公立医院扩张过程中的低效、浪费、高负债承担责任,却可能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力资源调配中获得实际的利益,甚至人为制造出一些权力寻租、腐败交易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对症下药,首先,各地政府和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应当对本地区、本系统的公立医院进行明确的公益性定位,从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和完善管理的战术角度,遏制公立医院的逐利倾向,防止其偏离公益本位。其次,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必须完整、详尽地体现在政府预算之中,并接收人大的监督;审计机关应当对这些投入进行严格的绩效审计,通过公开发布审计报告,向公众说明公立医院把这些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效果如何,都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再次,亟须建立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公立医院负责人既需要在公立医院的发展与改革中获得应有的专业成就、绩效评价和职业荣誉,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抱负,也需要为自己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承担应有的责任,包括为决策失误、管理失当承担党纪政纪责任以至法律责任。那种“赚了有我一份,赔了国家兜底”、“成绩归功于我,错误集体负责”的传统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在新医改条件下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贰』 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究竟怎么改这次会不会对一些医院的产权动刀子呢

对于公立医院的改制,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会一概而论,应该是有差别的。主要是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小的区、乡、镇医院估计往社区卫生服务方向转移,而大的医院尤其是在城市医疗层面作用较大的三级医院主要是从规范和完善政府财政补偿、理顺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维护并全面落实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病有所医”的民生建设目标。
首先,从我国卫生改革现状和要求来看,经过若干年卫生改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严峻,在医疗卫生改革的大讨论中,社会、经济、政治研究领域的专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总体归纳为: 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是市场化方向错了,而是政府主导部门缺位;看病难、看病贵应归咎于“伪市场化”,医疗卫生领域问题出于行政垄断。然而,无论卫生改革的功过如何,坚持公益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已达成共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要实现 一目标必须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核心是要提高财政补偿的绩效。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首先要有助于实现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的社会目标,其次在政府有限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引导和激励公立医院自主、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医院补助的效率。
再来看看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政补偿有限,公立医院要实现公益目标必然要能得到足够的补偿,负有公益事业主导责任的政府应对公立医院进行足够的补偿,但是,目前政府对医院直接的财政补偿不到医院收入的10%;而公立医院医生工资没有政府补贴,来源于医院创收,这成为诱导需求的动因,从而出现各种创收行为,如非医疗服务的产品消费为主:药品价格补偿、日益严重的医疗器械购买和使用的创收、耗材收入、项目投资招标收入以及合作和合资收入(包括特需服务的合作)等,在医院的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又占到50%~70%,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造成很多过度医疗行为,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虽通过实施医院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旨在弱化药品收入对医疗机构的补偿作用,提高医疗技术的劳务价格,转变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但以药养医的局面尚无很大改善。
二是获利因素的驱动,由于利益驱使,医院还从病人自付中获利,如从医保病人的非医保项目中获利即医保范围以外的药品和材料、把体检作为创收项目之一等,这不但严重影响基本医疗服务,同时也限制了高端医疗技术的健康发展。
三是医疗保障制度明显缺陷,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有效控制医疗浪费,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医疗保障制度从试行到逐步推广实行,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很难做到同一保障体系内的公平合理。与医疗服务业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的医疗服务业监管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框架还未完全形成;缺乏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缺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管制制度的自觉性意识,立法计划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各组成部分发展不平衡。行业准入方面,在结构准入方面相对比较完善,但在人员准入和技术准入方面有欠缺,设备设施准入也不完善。在运行监管方面,缺乏大量的技术规范,缺乏关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社会经济行为的管制规定,没有建立起信息发布制度。
四是现有运行机制效率低下,在微观管理体制上,公立医疗机构还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普遍存在着经营上负营不负亏的现象。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公立医疗机构还没有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模式,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流动,不能充分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酬的分配原则。
再从如何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来说,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才能促使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医疗卫生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一是要拓宽补偿渠道,我国现行的医院补偿渠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财政补助、医疗业务收入、药品加成收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改革的深化,这种补偿机制愈来愈显示出其弊端:财政补偿不足,迫使医院要依靠价格补偿;而价格中又没有充分体现技术劳动的价值,有迫使医院依赖药品价格和设备价格补偿,造成医院补偿机制循环不畅。面对如此现状,拓宽补偿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明确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应尽的责任,改变目前的补偿结构,实现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下的医院监管体系。以医保为龙头,通过对医疗保险设计改变对医院的补偿方法,如实行按人头付费和双向转诊,按病种付费或实行医保的第三方委托管理,以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医院的引导和监督。其次,健全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关键还要提高财政补偿的绩效,既要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需要,促进公立医院实现社会目标,又要符合激励约束相容的原则,通过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引导和激励公立医院自主、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财政补偿的效率。再者,拓宽补偿渠道还可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民营资本和慈善基金);利用政府贴息贷款发展公立医院也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 有效方式。政府投资作为全社会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其他投资起着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对公立医院的投资可以通过运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如投资补贴、投资抵免、投资贷款贴息等)来实现。
二是要加强制度监管,要加强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步伐,规范和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目前的公立医院是传统的事业单位,需要用现代规范的事业法人制度来加以重造。人事制度改革可采用全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在收入分配机制上应扭转医务人员工资收入、奖金与业务收入挂钩的现象,取而代之应转向与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考核相联系。规范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为基础,总额控制、分配合理的工资制度,遏制以药养医和不合理的创收行为。
三是要提高运营效率 公立医院也要吸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医院的首要任务是要在一定的预算下维持基本运营,而医疗机构由于服务内容和人群的特殊性, 需要服务具有高质量,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益目标相联系,需要处理好一般企业运营中成本利润导向和国家政策、法律等规定的社会利益导向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医院注重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从而兼顾多重目标的实现。
以上观点,在医疗行业的同道较多认可,关键还要看这次国家政府的决心如何,是认真扎实地逐步推进,还是打一阵干雷后象征性地随便下几颗雨点就草草收场。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我的答复也许你还不够满意,但我想,全国的同道们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畅所欲言,说不定上面的高层人士也会出来发表高论的。那么,我这就算是抛砖引玉了。哈哈。

『叁』 医院建设的价值观{最好带解释}急需

1培育医院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过去是病人求医,包括医疗在内的社会各行业的服务意识淡漠,“花钱买气受”的病人屡见不鲜。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行业逐步推向市场。如何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众多医院面临的严峻课题。在医院承担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培植和建设优秀的富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营造和培育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之产生一种群体的精神激励的作用(医院精神),开发职工的创造力,以增强竞争力,这已是众多医疗同行的共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医院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许多医疗单位都在进行“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主导”的管理思想的灌输。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医疗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2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就是要满足患者的需求2,1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满意服务的全部意义在于服务对象的满意 要把病人的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建立以病人满意为导向的服务体系,把“病人至上”的服务宗旨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孟凡驰在《中外企业文化》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职工队伍如何带起来,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愿景如何高度一致起来,都要用文化的手段来解决,而不能采取硬性的行政手段。要用企业文化来整合,来培养员工的价值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制度,干部队伍的腐败现象仍然很严重,这是因为有制度不执行。例如,关于提拔干部、任命干部的程序,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非常严格,对怎么样提名、怎么样讨论、怎么样考查、怎么样表决等都有明确规定,但有人在任命干部的时候往往将这套程序玩于股掌之上。他们凭借着领导权力,告诉张三他想提拔谁,让张三去考查一下,考查之后先跟部门汇报,程序走的一个都不缺,他们非常妥帖地达到他们的目的。别人谁都明白,就是说不上来。所以,光有制度没有正确的文化理念指导,制度也成为个泥人,随手捏。还有,企业价值分流的各个系统都要打开通道,不能搞价值垄断。所谓价值垄断,就是在一个阶段内企业只有一种价值认可,那就是一个员工当了官就成功了,没有当官的就没成功,这样就造成价值垄断。任何一个企业就那么几个领导岗位,要想让大家都能实现个人价值,应该开辟多种通道,这叫价值分流。要让员工明白,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有很多,不是只有当官那一条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干部的廉洁文化,职工的成才文化,要确立起来,成为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医药改革的启动。每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总是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的过程,广大医务人员是医药改革的主力军,因此,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着力针对新形势下医院建设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导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统一到改革的方向目标上,为全面推进医药改革提供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1.目前医院价值取向和思维导向问题的剖析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举办、向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医院在经历了长期自由式竞争的发展阶段后,也积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医院如何顺应新形势,找准定位,把承担社会责任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实现医院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1.1、社会责任与自身利益的问题

在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向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组织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随着SARS、“5.12”汶川大地震、H1N1甲型流感等公共事件的发生,作为公立医院履行着为国家、为人民分担困难的社会义务,主动担负起医疗救助和医疗应急的重要任务。保障和促进全民的健康,使每个人无论贫富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是保障个人健康的要求,也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强调公益性原则。看病就医是患者生存的必然需求,不可缺少,不能替代。如果把医疗卫生服务单纯视为商品,按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其结果必然是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低收入人群则难以得到必要的基本医疗服务,这与社会利益是背离的「1」,也会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和患者经济负担增加。作为个体的人无法预测什么时间得病,得什么病,得了病需要什么检查,怎么治疗,要付多少钱治疗等等。如果医院或医生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就很容易利用专业知识信息的不对等引导患者消费,为病人提供过度或不必要的服务。医疗服务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存在无法克服的患者消费趋高和服务效果不确定的矛盾。一方面,患者为避免风险而不惜代价,买贵不买贱;另一方面,医疗服务领域价高不一定质优。受医学科学发展和患者自身差异的限制,尽管患者支付了昂贵的费用,治疗结果可能是恢复健康,也可能没有恢复健康,甚至失去生命。

公益性淡化是目前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的财务收支、剩余留取、人事制度、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监管不到位;二是将医院推向市场,只给政策,自负盈亏,促使医院经营方向以营利为目的。医院要生存和发展,为了吸引患者,竞相配备高新技术和设备,导致了过度医疗等不规范行为及医疗费用不断上升。三是重视经济效益的结果致使医疗服务从“重预防”转向“重治疗”,从低成本转向高科技高成本,这样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看不起病,乃至有病不敢看。

1.2、规模扩张与适度发展的问题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公立医院面临生存和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面对复杂的环境,许多医院选择了扩大规模的发展方式。扩大规模是对医疗市场需求的应答,同时也有进一步细分专科与新建科室的需要。扩大规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自身规模的扩大,建设新的医疗大楼、增加医疗用房面积、床位数量、医务人员数量、引进设备等,深层动机是为了多收病人,增加收入。另一种方式是走“合作、兼并、联合、集团化”等重组模式,打造“联合舰队”,以期达到扩大规模效应、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医疗市场竞争的目的「2」。从实际来看,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大,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但伴随着扩张势头,医院的豪华风也越刮越猛,买大型医疗设备,建VIP病房,导致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有些大医院盲目抢占医疗市场与份额,由于病人都涌向大医院,大医院没有分流,没有转诊,没有层次,病人并没有得到精心治疗。从医院本身看,其人才储备增长速度未必能跟上扩张的速度,致使医院的管理难度加大,医疗质量下降,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医教研能力不能协调发展。从医院管理者角度出发,医院发展要站在自身高度,考虑政绩、员工待遇、承担一定医疗业务量,要达到这些目的,需要资金,需要扩张,这没有错。但如何把握适度发展,要根据自身实力,考虑投入与产出的价值,保证医院的品牌不被稀释,大医院门庭若市不可能是永久性的。

对于公立医院的扩张性发展,首先政府要重新定位,在指导思想上把医院看作是国家为维护人民健康的公益性机构,围绕这个定位制定相应政策。其次,转变医疗模式,改变以治疗和营利为中心的医疗,建立以保障和促进健康的为基本目标的健康管理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再次,改变公立医院补偿方式。政府加大投入,逐步实现由定额补贴和项目补贴向按服务量和服务质量补贴的转变,理顺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

1.3、“以病为本”与“以人为本”的问题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过程,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生了结构性、革命性变化,已经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以病为本”的传统治疗模式,医务人员的视线专注于疾病的治疗,表现为只注重病症、药物和手术,语言生硬,忽视与病人有效沟通,缺少人文关怀,这也是造成当前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疾病诊治仍然应用传统理论及药物、手术、康复治疗三大临床法宝已远远不够;现在的医疗服务已经涵盖了人类生命的整个全过程,从围产期、婴幼儿期、青少年、中年、老年以至临终期,医疗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病人不仅是生物属性的人,更是社会角色的人,医务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站在尊重和重视“人”的角度,帮助他们与疾病作斗争,战胜疾病,重获健康;一方面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医疗技术为病人解决生理上的疾病,另一方面从服务态度、工作流程、治疗环境和生活条件上带给病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把单纯技术诊疗转为医疗技术、心理关怀并重的医护模式;同时把单一的医疗服务转变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宣教合为一体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从服务于某一个体到服务于整个社会公众,通过提供医疗保健、健康指导,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改变社会公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期达到真正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医院的各部门、各项工作环节中,就是把尊重病人,关爱和理解病人放在首位,切实为病人办好事、做实事,以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想到病人,一切为了病人为出发点,从强调临床症状的改善转变为在注重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还要注重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结果,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从围绕疾病转变到围绕病人,从完全由医护人员做主转变为医患共同协商、合作,让病人参与对疾病的治疗活动,在生活、环境、服务、态度等环节给予病人全方位的关心和照顾。

2、现阶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也在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系统工程,是医疗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针对现阶段医院建设发展中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导向,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任务,为医药改革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

2.1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政治保证

胡总书记在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新一轮医改的核心是要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广大医务工作者是党和政府医改理念的执行者,要承担起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是非观和人生观,概括起来,就是律己利人。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能动性,振奋精神,锐意改革,创新进取,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2.2为促进科学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在战略决策,不仅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要从长远上完善医疗卫生四大体系建设,实现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为何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的思想,化压力为动力「3」,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来坚信发展是硬道理,坚定改革与发展的信心,为加快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2.3为构建和谐医患提供精神动力

医务人员既是医疗技术的载体,又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建立和谐医患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实现实现医务人员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育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更要培育医疗道德、服务作风和奉献精神,做到德才兼备、德行一致。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医务人员发现本职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把个人价值观融会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中,把个人目标与医院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潜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成为对医院的发展和建设的贡献,从而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其次,要转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服务理念和社会角色,必须从“恩赐者”向“服务者”进行角色转换,在本职工作中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服务病人,甘当维护社会公众健康的“奉献者”。

3、促进医院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的政治优势。面对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热点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培养积极向上的意识和风尚,是推进医院各项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

3.1系统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首要和基础的工作,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在抓好系统、常态教育的同时,还可根据形势和实际,开展专题教育、专项治理、主题活动等教育形式。如紧扣岗位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五种教育,开展职业道德规范和医德医风教育。组织党员职工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创先争优”、"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主题活动;在每年"3.5学雷锋日"、"5.8世界红十字日"、"7.1党的生日"、“院庆日”开展大型义诊、健康宣教活动,鼓励科室争创"文明科室"、"青年文明号"活动。使整个教育工作既保持连贯协调,又适应卫生改革阶段性、专业性的特点。

3.2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当前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医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推崇高尚道德,秉持良好操守,固守纯洁境界,完善健全人格,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准;使广大医务人员把毫不利已、先人后已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满腔热忱的精神、爱岗敬业、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作为恪守“白衣天使”这一神圣职业的最高准则,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依法执业、诚信服务的观念,坚持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控制医药费用,促进医疗行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3教育引导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寓于医院管理之中,才能使医务人员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有效发挥作用;医院管理只有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要求,才能彰显管理的精神价值和指向。具体而言,一是要与业务管理相结合,使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实施有效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二是要与人才管理相结合,建立不以资历轻视人,不以权威压制人的行业文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聘机制。「4」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把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德技双馨人才用起来,在医院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环境。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制度创新,把管理规定内化成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使医院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把医院建设成为精神风貌奋发向上、医德医风高尚优良、干部队伍勤政廉洁、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学术思想严谨活跃、文化氛围浓厚高雅、院容环境整洁优美的精神文明窗口。

参考文献:

「1」李 玲:让公立医院回归社会公益的轨道.求是杂志,2008-4-1

「2」易学明:当前医院管理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辨识.中国医院管理,2010,30(3):1-3

「3」王卫宪: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医院管理

「4」栗 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建和谐医院文化.现代医院.2007,7(8):130-131
业队伍建设,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做好。

『肆』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医院党建工作

一、全面提升,深刻认识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样,医院作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提升使命意识,彰显党组织的引导力和凝聚力。医院党组织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政治核心,对医院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导向引航和保证监督作用。在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党建工作,提升科学化水平,可以更好地保证医院在兴利除弊的过程中保持医疗卫生改革的正确方向,更好地发挥医院党组织在“救死扶伤”这一医院中心任务中凝心聚力的作用,引导医院“防病治病、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保护人民健康”等重要任务的完成,从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生死相托、性命相系”的医学使命,有效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二)提升奉献意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性和先进性。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可以提升医院的党建水平,激发医院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创业热情和创新激情,有利于将共产党员“五带头”的要求体现在医院具体的工作当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性和先进性,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投身医院的医疗管理和改革工作中,为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而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三)提升大局意识,保证医院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是医院党建工作的一大重头。由于医院在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其行业作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与行业作风建设只有在党委班子和全员党员干部的带头承诺下,充分发挥廉洁从政、廉洁行医的正确引导力,形成清正廉洁、浩然正气、高风亮节、作风正派的医德医风,树立起良好的医院形象,倡导良好的社会风范。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医院党建工作,对于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宗旨,促进医患和谐和行业作风根本好转,保证医院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追根究源,查找医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查根源,“重业务、轻党务”现象普遍
由于医院改革内容的复杂性和日常救助病人事务的繁杂使得医院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低,对党建工作的指导缺乏实效性。
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医院的中心工作是救助病人、提升医疗质量,尤其在“以药养医”机制的取消的情况下,使得医院的总体收入下降,领导更多的考虑了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认为党建工作不创造经济效益,注重短期利益,而无暇顾及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流于形式。
在实践上缺乏有效指导。党委对各党支部工作的开展缺乏切实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办法。存在把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脱节的现象,没有把党建工作纳入部门整体工作来管理,也没有把党建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考核。[
(二)查机制,医院党支部功能弱化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由于机构设置和职责权的不清晰导致党支部功能弱化。
支部设置不合理。就医院党组织设置的现实状况来看,在医院层面设置党委或者党总支,而党支部往往以医院各行政科室为单位来进行设置。这样,很多临床业务科室的主任或业务骨干担当了各党支部书记职务,他们往往忙于日常大量繁重的医务工作,抓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
党员管理难度大。近年来,随着医院人事改革的推进,人才外包和人才代理制度在各医院推行,这导致医院临床聘用人员增加,这部分人因为工作单位更换相对频繁,组织关系接转滞后,使得部分党员成为既不接受支部管理又不参加支部活动的自由党员。这些流动党员的增加,给医院支部党建功能的发挥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查管理,医院党建工作方法模式化
一项工作质量完成的好坏往往与工作方法是否适当有着紧密的联系。医院党建工作也是如此。然而,在新医改背景下,在“利益至上,物质至上”的不良社会氛围下,医院相关部门没有用心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对党员的管理上,往往偏重于行为管理、刚性管理,忽视说服教育和引导式的柔性管理,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行政命令,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开展的活动也是应付为主,采用形式主义,因循守旧,没有创新力和持续力,在党员中没有全方位的知晓率和覆盖率,无法形成效果和气候。
三、善于创新,切实探索医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探索医院党建工作新方法,稳固党的群众基础,改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状况,是引领公立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创新学习机制,打造学习型党组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创新党员学习机制。医院各级党支部要认真落实医院党委关于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学习教育制度,定期开展党性分析、批评与自我批评、通报情况,结合党员医生的现实表现对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同时,要坚持医院党委领导和支部领导讲党课制度,积极开展“蹲好一个点、带好一个班、树起一面旗”的“三个一”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以此作为学习与工作的结合点,贯穿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改进党员教育方式。医院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走出去看、请进来”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各条战线各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舆论宣传。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党建工作要善于借助舆论宣传络这一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阔广大党员干部的视野,拓宽医院党建工作的渠道和空间。一方面通过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反馈医院党建工作动态,宣传医院党建制度、党建文件和党建工作小知识,营造医院党建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利用院报和网站开辟党建专栏,如党旗飘飘、创先争优活动专栏、七一专栏等形式,来达到“展天使风采”、形成医院文化大家谈的良好氛围,弘扬和宣传身边先进典型的事迹,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二)创新管理,规范制度广开言路
推行“群众参评、党员互评、组织讲评、领导点评”有机结合的“四评”工作方法,建立“一周一报表、一月一抽查、一季一点评”工作机制。保持领导点评的常态化和高效化,建立以点评促工作的动力机制,努力做到各级领导干部都作点评,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都被点评。注重将创先争优实践成果及时转化为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不断放大创先争优活动的影响和成效。
改进党员管理方式。医院党委可以统一印制《党员活动登记证》,编印《党的章程》,并将个人及所在组织情况、思想汇报记要、党费交纳登记、参加活动登记等方面的内容,一并下发每个党员。除思想汇报纪要由自己填写外,其余栏目均由所在基层党组织填写盖章,以提醒持证者增强党的观念,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网络联点。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让所有党员转移关系有接洽、沟通信息有渠道、反映情况有场所、发表意见有门路、参加活动有组织、寻求帮助有依靠。通过建立联系网络,加强纵横联系和信息沟通,使组织和党员之间保持互知互明。
推行党务公开。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网站、会议、文件、公开栏)等多种形式推行党务公开,紧密结合医院在深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灵敏快捷的信息接受、反馈系统,及时检索、收集、处理来自各方面的思想信息,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环境。
(三)创新载体,拓展党建工作的渠道和空间
以优化服务举措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服务水平是党建工作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支部要做到充分了解病人的需求,围绕和谐医患关系,服务病人来开展系列活动。如可以在医院职工内每年度开展优秀员工的评比,每季度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科室的推选,每月度开展文明礼仪示范员的推荐,发掘和大力宣扬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个人或集体的先进典型。党委可以通过政工查房听取病人意见,采取病人回访、满意度调查,了解病人对医院的要求。通过党员公开承诺和聘请行风监督员来优化行业作风建设。党员公开承诺的内容以廉洁行医、优质服务为主体,通过上墙公示,监督员监督的方式,定期召开会议,一方面了解监督员对医院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对行风和党建建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对党员起到了督导作用。
以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服务社会。党支部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支部党员服务群众,服回馈社会。可结合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特点,组织支部党员到相对偏远的乡镇村进行送医送药送文化的三下乡活动,也可以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如与友邻单位的党支部携手,开展支部学习座谈会,互相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交流支部建设的经验;如周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所)加强联系,定期组织高年资医生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培训和带教,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
四、重在统筹,切实形成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整体合力
医院党委领导干部要充分意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发挥党委在医院重大决策中的参与作用,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作用,在维护医院各方权益方面的协调作用,在处理各部门与广大职工关系方面的领导和凝聚作用。”[2]同时,从医院党委领导干部也要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着力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整合医院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的动力。
一是统筹力量。医院党委可以通过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等形式,充分发挥各种群团组织(如团委、工会、政协、关协、妇联等)的力量,把党建工作通过各种组织的力量和途径渗透到医院的医疗和行政管理等业务工作中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入耳、入脑、入心,做到“真信、真懂、真用”,通过统筹力量真正把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服从服务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服从服务于广大职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大局,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
二是统筹工作。在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党委领导干部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文明城市创建、建党90周年等大型活动,运用党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理论指导和改进医疗服务工作,使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积极促进党建工作与医院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防止业务与党务两张皮的现象。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院党委可以结合医院的中心工作,制定一套特色鲜明的活动方案。将一年12个月份每个月设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众多特色活动, “文明创建”、“亮承诺、唱红歌、展新姿”、“党团共建”、“红色服务月”, “志愿者在行动”、“健康进万家”、“做文明职工、创和谐医院”等主题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突出特色,使党组织的坚强保垒作用在医疗事业发展中得到不断巩固。
三是统筹效果。通过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的社会统筹效果。
在各项党建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报道形成了向先进模范学习,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认清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大力提倡温馨病房服务、文明优质服务,文明礼仪示范员等评比活动,使亲情化、人性化服务理念得以深化,和谐了医患关系。
在科学化的党建工作局面下,全院干部党员、职工群众以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以改善就医环境,体现白衣天使的形象为重点,认真践行承诺,立足岗位作奉献,坚持保增长与促发展并重,抓效益与强管理齐头,才能形成各项业务指标年年节节攀高的效果。

『伍』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九月底全面推开吗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专门就医联体等14项需要研究制订的政策列出了具体时间表,同时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56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在备受公众关注的医保方面,医保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杠杆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王虎峰指出,《工作任务》还对药品在生产、流通和价格方面作出了相应部署,尤其在药品生产环节,重点要解决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以此整顿和提升药品生产质量,促进良性竞争。针对有些专利药和独家药品,我国还将建立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通过增加药品数量、与医保等政策相衔接等方式来降低药价。

『陆』 事业单位不盈利,为何医院属于事业单位

属事业单位的医院并不是不盈利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政策扶持的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中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这个都是国家规定的。还有不要和个人或企业私立医院混为一谈。
1、首先需要先理解事业单位的定义:
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一般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2、其次要明白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区别:
非盈利并不是不赚钱、不要钱。
所谓盈利性经营模式,是指其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其经营战略及经营决策完全从盈利出发。
非盈利性经营模式,其经营目的是追求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综合效益,经营目标和宗旨是满足人民群众当前及长远的医疗需求。因此,医院盈利性经营与非盈利性经营模式的区别,并不在于医院的实际经营结果有无一定的结余或亏损,主要区别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经营环境较好、经营得当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情况下,非盈利性经营模式虽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自觉地保证病种病例单元的合理消费水平,并使收支结余限制在一下合理的幅度内,以力求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医疗经济负担。盈利性经营模式则不但没有盈利率的限制和约束,相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及国家和人民群众医疗经济负担的加重。
②.在医院经济效益较好有一定结余的条件下,非盈利性经营的医院其结余资金只限于用在医疗资源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而绝对不成为私人资本增殖和经济剥削,也不成为投资者(包括股份制的股份持有者)的非劳动所得。
盈利性经营模式,不论其利润的支配是否有一部分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其盈利资金的所有权完全或部分地归投资者个人或集体所有,其实质是使医院经营成为个人或小团体资本增殖或经济剥削的手段。
3、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中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指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功能特点,划分为三种类别:
公益一类。这类事业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机构。

这类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需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或基金要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并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公益二类。这类事业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

这类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自主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并依法取得服务收入,其服务价格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服务收入和经营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按规定纳入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由财政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补助。对这类事业单位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核定人员编制。要加大政府约束和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保证其公益目标的实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公益三类。这类事业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
这类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其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属政府非税收入的纳入财政管理。其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参照相关标准执行并受政府监督。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相关标准进行引导和规范。
一般只要是国家公立医院都属于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是不赚钱、不要钱。

阅读全文

与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