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立学校运动产生并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公立学校运动产生并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一是因为美国民主潮流的影响。选举制要求选民都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工人阶级的活动也发展到争取教育平等权力。二是工业革命的需要。蓬勃发展的工业革命对劳动力提出了文化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为公立学校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贰』 公办学校不开放学校运动场是否有法律依据
开放公办学校的运动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事情。
楼主的问题实际上是专现在比较常见的,从产权属的立场上说,公办学校的产权是政府的,但是管理使用权是学校的。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锻炼,给孩子们一个比较好的运动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是否向社会公众开放学校的运动场,应当以学校是否有能力管理,是否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同时需要为条件,孩子们的需要是学校运动场的第一需要,社会公众也不应该与上学的孩子们争校园里面的运动场地。当然,学校认为有能力在满足孩子们锻炼的同时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也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把提供公众服务作为学校的责任。
法律没有规定学校必须向社会开放为学生服务的设施。
『叁』 美国公立学校之父是
19世纪复3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次重要的制普及义务教育运动,即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贺拉斯曼(1796-1859)等人成为重要的推动者,贺拉斯曼因此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肆』 公立学校运动产生并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公立学校运动产生并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一是因为美国民主潮流的影响。选举制要求选民都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工人阶级的活动也发展到争取教育平等权力。二是工业革命的需要。蓬勃发展的工业革命对劳动力提出了文化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为公立学校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2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大批适龄儿童涌入初等学校的热潮。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第一任秘书(相当教育厅长)霍拉斯·曼大力推倡公立学校,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美国公立学校的建立不仅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基础,也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端。
『伍』 教育政策的概念是什么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版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权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法规内容:
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语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好多条例,不过我们考的主要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现存问题:
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主要是由于政策“缺席”和政策“无能”而造成的。
学习目的:
(一)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
(二)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陆』 美国公立学校运动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
,
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
这些特点是美国特定的社会、
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
,
以便借鉴它成功的经
验
,
避免其失误。
(
一
)
地方管理下办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基础教育由地方管理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
这一特点可以追溯到新英格兰地区社
区办学的传统。
美国始终没有形成像英国、
法国等西欧国家那样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教育管理
体制。根据美国宪法
,
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
办教育主要是州和地方政府
的职权范围。州政府的立法机构制定教育的法律和政策
,
而对中小学的具体经办和管理则由
地方学区委员会来负责。美国大约有
16 000
个这样的学区。大多数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由
选民民主选举产生
,
少数由县、市委派
,
一般
5
—
7
人
,
每届任期
4
—
6
年不等。学区委员并
非专业教育工作者
,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
通常是社区内有影响的人物
,
他们不拿报酬
,
是义务性
的。学区教育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
,
它有征税
(
教育税
)
权、人事权、学校财产管理权以及对
教学、课程方面的决策权。这种地方管理的特点决定了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每个学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不仅州与州之间的教育设置有所区别
,
就是同一州内
,
学
区与学区之间也各有特色。就课程设置
,
办学方式来说
,
美国的中小学有相当的自主权。从某
种角度上讲
,
每个学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
,
以及本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办学的模式
和课程的设置。地方管理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增强社区民众
对办教育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翻开任何一份美国地方报纸
,
人们不难发现学校问题常常是
中心话题
,
这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密切了学校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
,
使学校成为社区生活中一个
十分重要的部分。当然
,
地方分权管理也有它的弊病。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及教学大纲
和计划
,
也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考试
,
美国中小学的质量管理始终是一个问题。
实际上
,
在历史发
展的不同时期
,
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不少教育改革人士都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课程
标准和学业标准。但由于地方分权思想深入人心
,
统一标准的建立有不少障碍。同时
,
由于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
,
学区之间在办学条件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
这种各自为政的教育管理方式也加
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
二
)
“满足所有学生所有需要”的办学宗旨和中学课程的多样性、灵活性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
也最能充分体现教育的目的和办学的宗旨。美国中学
课程门类繁多是一个显著特点。
一个学校可开设几十甚至上百门课程。
这一特点是由综合中
学的性质及其办学宗旨所决定的。
美国的综合中学集升学准备、
职业训练、
公民教育于一体
,
不少美国人认为综合中学真正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在美国中学发展的过程中
,
围绕中学的目
的和任务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
代表传统观点的教育家认为中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
知识
,
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服务
,
主张加强学术性课程并对所有学生实行统一要求
;
而代表进
步主义
(
Pro2gressivism)
观点的教育家则强调学校的社会功能
,
认为中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的场所
,
它首先是
“民主的熔炉”
、
“人民的学院”
,
因此
,
中学的任务是多功能的
,
它应该面向所
有青少年
,
满足他们的所有需要。
1918
年
,
代表进步主义观点的美国中等教育重建委员会制定
了美国教育的七大原则
,
确立了基础教育面向全体青少年
,
满足所有青少年所有需要的办学宗
旨。
这一宗旨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
正如美国教育专家沃斯坦因
(Ornstein)
指出的
,
这一决定最重要的方面是把传授知识、为升学做准备仅仅作为中学七大教育目标之一
,
而不
是唯一的目标。这些教育目标仍然影响着今天的美国中等教育。
既然要满足所有学生的所有需要
,
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就不可能不繁多。除了一般基础
文化课程
,
如英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
,
美国中学还为有志升学的学生开设学术性
课程
,
为不打算升学的学生开设各类职业训练课程。此外
,
还为既不打算升学也不打算接受职
业训练的学生开设满足他们兴趣和需要的课程。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
,
学生在完成了所需学
分后即可取得中学毕业文凭。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
学生在完成了州所要求的必修课标准以后
,
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选修学术科、职业科或其它课程。所以
,
美国中学生在
选课方面有相当的自主性。从理论上讲
,
每个学生都可按自己的意愿
,
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
因此
,
各个学生的课程计划都可能与他人不同。为了帮助学生选课
,
并为家长提供有关升学和
就业方面的咨询
,
每所中学都配有专职的教育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
,
美国中学不仅课程门类多
,
主干课程还有层次的区别
,
比如
,
同是一门英文课
,
它就可能有高、
中、
低三个水平
,
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程度决定上那一个水平的课。对于天资优良的学生
,
学校还开设有高级课程
,
即所谓的
AP (advanced placement )
课程
,
优秀学生还可去就近的大学修课。
选修高级课程不仅增强了这
些学生进入名牌大学的竞争能力
,
而且这些课的学分还可用于减免大学毕业所需的学分
,
缩短
大学学习的时间
,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
,
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
,
体现了“满足所有学生所有需要”
的办学宗旨。学分制、选修课以及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个性化的教育
,
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
到相应发展。但是
,
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课程名目繁多
,
主次不分
,
过分强调实用
,
使大量非学术性课程冲淡了基础文化课程
,
这也就是
80
年代的批评家所批评
的“大杂烩”和“自助餐式”的课程。由于实行学分制且毕业要求偏低
,
有些学生避难就易
,
尽选服务性或娱乐性的课程
,
因此
,
降低了中学毕业生的标准。
『柒』 名词解释公学
公学 [gōng xué]
公学(英文:Public school)指英国的公共学校,公学部分与皇室有关,另外 是由一些较富有的社会人士设立,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公学最早时是为比较贫穷人家或平民的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但到十八世纪逐渐发展成为贵族学校,入读这种学校的基本条件并不是学费,而是家庭背景。校方会先衡量申请者的家庭是否合乎学校的校风,即指该家庭是否属于中产或贵族,才决定招收这位学生与否。
与公立学校有区别。
中文名
公学
外文名
Public school
属别
贵族学校
快速
导航
特色
历史起源
古代公学
近代公学
现代公学
历史纪念
历史
公学年鉴
历史背景
公学
英国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特别开设的独立中等学校。以培养升入著名大学的毕业生,造就未来担任国家事务领导工作的政治活动家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捐款和其他进款,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 14世纪前后,英国在贵族人士、国务活动家、宗教团体和慈善团体的倡议和资助下,创办了一批主要培训神职人员的文法中学。一部分办得较好的文法中学,由于得到上流社会的支持和捐款的增多,逐渐成为纯贵族化的膳宿学校。从19世纪初叶起称为“公学”。英国有9所著名的公学。最早的温切斯特公学于1382年建立。最著名的伊顿公学成立于1440年。圣保罗公学、什鲁斯伯里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拉格比公学、商业缝纫公学和哈罗公学,都是在15~16世纪创办的。切特豪斯公学则成立于17世纪。直到19世纪以前,公学的总数不过20~30所。1828~1842年,拉格比公学的校长T.阿诺德对公学进行改革,以感化代替粗暴对待学生的传统,并对语文、历史的教学作了改进,以适应培养社会活动家的要求。1861年皇家委员会承认上述9所公学。1868年通过的公学法案只正式承认了除圣保罗公学和商业缝纫公学(因两校走读)的其他7所公学。1869年校长联合会成立。规定其下属成员学校都可称为公学。此后有许多文法中学和私立中学改为公学,工厂企业对公学的捐款也大量增加,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公学。1941年公学董事会协会成立。1944年,教育部长R.A.巴特勒颁布教育法案,规定凡属公学董事会协会的成员学校都授予公学称号,并任命一个委员会考虑公学与国家普通教育制度的关系。1965年以后,政府又任命一个公学委员会,明确规定公学为校长联合会或董事会协会或女子学校董事会协会的成员学校。1974年英国共有250所公学,直到现在,公学在英国国民教育制度中仍然自成系统。一般只招收其预备学校的学生,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牛津、剑桥等大学输送新生,故公学又是大学预科性质。
公学学费昂贵,不仅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不可能入学,就是中等资产阶级的子女也难进入。每年大约只有1.5万名少年进公学,不到适龄少年的2%。 所有公学都是单一性别的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多,一般男校120人,女校80人。一个班级的学生数也不多,大约不超过20人。学生一般都寄宿在校内。公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学生于13、14岁从预备学校毕业后,再经过考试合格才得入学。各公学的课程设置不完全相同,最初注重人文学科,古典科占相当大的比重。19世纪初,自然科学和数学的比重有所增加。现在大多数公学都设有古典、现代语和数理三科。此外,公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宗教教育一直是公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还特别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学团体和研究各种问题的俱乐部以及其他各种社团活动。校内和校际的运动竞赛在学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捌』 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20年代,美国掀起了公立初等学校运动。各地广泛建立由公共税收维持、行政机关监督、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的初等学校。
公立学校运动产生并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一是因为美国民主潮流的影响。选举制要求选民都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工人阶级的活动也发展到争取教育平等权力。二是工业革命的需要。蓬勃发展的工业革命对劳动力提出了文化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为公立学校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玖』 美国近代公立学校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814年以后,美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自1820年起,美国又实行了关税保护政策、随内着轮船的输入、铁容路的铺设和运河的开凿,美国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商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美国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也有很大变化,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雄厚起来,他们积极开展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运动,要求选出资产阶级新政府来代替原有的贵族统治性质的政府;工人阶级壮大以后,为争取教育权也进行积极斗争。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重视教育,以培养新型劳动力并使之能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19世纪3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次重要的普及义务教育运动,即公立学校运动。
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