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改以来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出台了哪些政策
聚焦1、试点城市名单揭晓,方案灵活方向明确
23日,卫生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新发布的《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公布了16个试点城市的名单,其中包括东、中部的各六个城市及西部四个城市。
《通知》指出,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要按要求,针对本地公立医院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地工作基础和环境条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既可以推进综合改革,也可以重点突破个别或若干关键环节;既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县级(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试点,也可以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公立医院进行试点。
而与月初原则上通过的《指导意见》相比,此次正式出台的版本包括四个部分共十八条,并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内容。九项试点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三是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五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六是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服务;七是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八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九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杜乐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尽管社会上普遍看重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降药价等具有直接利益影响的内容,但其实《指导意见》中的每个细节都关系着改革整体的成败,也值得各界关注与跟进。杜乐勋还指出,尽管《指导意见》只是在方向上明确了一个范围,并没有实际约束效力,但这正是为了避免让整个公立医院改制变得过于模式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灵活的把总体的指导精神应用到各地的医改当中,”杜乐勋说。
重塑全行业
聚焦2 、新医改或可重塑全行业,医药分开利好相关领域
此前,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的执行在加速了一些中小企业被兼并、整合进程的同时,也使得那些进入国家药物目录的企业不得不快马加鞭扩大产能,满足即将到来的爆发式市场需求。月初,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改革正式破冰。尽管有专家曾表示,由于试点范围有限以及不容忽视并有待实践的一些细节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所带来的冲击在今后一到两年内对行业的整体格局不会产生实质影响。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长期来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经验有可能将逐步改变医药行业的传统布局和规则。
这其中,由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亮点之一的取消药品加成所引发的变局,无疑成为了与患者和医院利益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环节。不难预想,随着试点医院逐步摆脱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其对药品价格也将变得不敏感。同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产廉价药都会面临不少市场份额提升的机遇,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在大医院的使用份额更会有显著提升。有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改革试点期间全国医院药品市场有加速扩容的可能。
另一方面,根据政府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的补偿方案来看,补偿标准是通过每家医院的合理收入和支出来拟定,因此也有分析猜测,医院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会由于增加收入基数而催生医院用药市场在2010年出现高增长的局面。这也意味着面向医院的药品生产企业,其销售收入面临提高的可能,并且普药、专科药都有受益机会。此外,若取消药品加成且补偿到位,外企原研药失去了价格加成给医院带来利润的优势,其销售份额下降幅度无疑将变得明显,这也将有利于国产仿制药和仿创药企业抢占市场,而这对于行业企业显然也是普遍利好的。
除了我国药企自身受益外,在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驱动下不少投资顾问也纷纷表示看好医疗服务行业在未来面对的机遇。由于药品加成向来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公立医院的收入,仅依靠政府财政进行这一部分收入缺口的补贴并不能完全缓解医院财政系统可能面临的压力,因此依靠医疗服务收费无疑将成为试点医院获益的重要途径,而这对于以生产医疗诊断试剂的生产商来说将构成长期利好。
『贰』 中国医疗改革的路应该怎么走 需要全面的建议
对于中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的主流意见是实行股权多元化,将医院推向市场。卫生部拟出台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就规定,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但是,日前媒体对北京新兴医院“送子神话”的曝光和质疑说明,简单地将医院市场化或民营化是不能解决积存
已久的问题的。
从《了望东方周刊》的报道来看,新兴医院取得“送子神话”的商业成功主要是靠广告。但巨额的广告费,对一家民营医院来说,想必也是一笔不少的负担。我相信,新兴医院产生的问题,与它的财政压力是有关的。根据一些资深医师的分析,新兴医院的秘诀在于,让患者一直吃药,3个月不好就吃6个月,吃得越多,医院挣得就越多,直到患者吃不起为止。这时候,医院就可以“患者自己放弃治疗”为由推卸责任。
新兴医院之所以敢这么做,原因在于医疗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的理论,卫生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一是存在供需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的病情并不了解,他们为了早日康复,将会对供方即医生和医院言听计从。作为供方的医生掌握专业知识,他可以为患者治病,当然也知道如何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酬金。而同样作为供方的医院,由于有建设和给员工发奖金的压力,也希望患者越多越好,患者花的钱越多越好,因此存在诱导消费的倾向。二是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或产品存在着不确定性。一个人多久会得病,得什么病,得病后怎样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如何,随之要付多少钱,患者往往很无知。
新兴医院的诱导消费、私抬药价以及违反科学常理看病等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其一家的问题,但从上述分析来看,实际上它直指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医疗体制的改革路径。如前所述,目前的主流观点是用股权多元化来缓解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和因药价虚高而引起的医患紧张,但问题在于,现实中各地推行的股权多元化和市场化往往就是民营化,就像过去的将国企一买了之一样,现在很多地方也是简单地将医院一买了之,以为一股就灵,能够解决上述存在很久的积弊。
但公立医院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宜搞成与营利性私人投资相结合的股份制。国家办公立医院的目的本是为社会提供近似福利化的医疗服务,保障对弱势人群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私人投资医院是为了取得回报和利润,与公立医院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在一个股份制医院里,一边是国有资本,一边是民间资本,如何使这两种性质和目标不同的资本结合到一起?又如何将它定位和定性(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这是一个挑战。
另外,医院市场化和民营化以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不能改变,患者与医院之间依然是不平等的关系。而且,作为营利性医院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以及作为医生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部的张力,怎么把它们统一起来?所以,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道德监督机制,没有足够强大的专业监督机制,简而言之,没有足够强大的保障公平的机制,单是推进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医院的效率是可以提高,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如何来保障?问题是我们现在恰恰缺乏上述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公司治理模式,而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和民营化。其实,这也与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是竞争,而不是民营化,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
时论
改革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政策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和经营管理新体制,逐步增强公立医院的活力和竞争能力。
对于中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的主流意见是实行股权多元化,将医院推向市
场。卫生部拟出台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就规定,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但是,日前媒体对北京新兴医院“送子神话”的曝光和质疑说明,简单地将医院市场化或民营化是不能解决积存已久的问题的。
从《
『叁』 医疗体制改革的改革措施
深化医改以来,各地不断加大探索力度,深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这些探索符合医改方向,成效明显,具有普遍的指导和推广意义。 为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使大医院医生能下到基层,各地探索了上下联动、紧密一体化等多种形式。
广东省深圳市完善政府主导下的“院办院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体制,建立以责任医师为主体的全科服务团队,完善技术人员多岗位服务制度。社康中心可直接获得主办医院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居民可就近享受大医院退休老中医、知名专家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湖南省湘乡市推行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择优招聘医学院校本科生和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招聘人员编制由市卫生局代管,基本工资以及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等单位缴纳部分由市财政予以保障。招聘人员享受所在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奖金和福利。聘任期五年,期满后,经本人申请,市卫生局考核合格,可安排到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天津市在二三级医院建立涉及18个学科的143个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凡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均须参加两年的全科医生培训。
江苏省镇江市建立社区医师免费进修培训制度、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上级医院医师到社区坐诊制度,派出内儿科医生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日制诊疗服务。 支付方式改革对控制医药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推进综合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探索了几种不同的支付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盐池、海原等县市实施“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项目,实施门诊、住院经费包干预付制。包干经费按季度预拨70%给医疗卫生机构,剩余30%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兑现。
河南省宜阳县按照“一个病种,三套路径”的思路实施新农合综合支付制度改革:A组针对普通症状病人,B组针对有较严重的合并症等病人,C组针对病情严重且复杂的病人。A组和B组实行定价收费,定额支付;C组按实际费用结算,并按比例进行控制。
湖南省推行“限费医疗”,对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住院费用设置一定限额。医疗费用在限额内的,参合农民按实付费;超过限额的,参合农民按限额付费,超出部分由新农合全额报销。如蓝山县实行的“10+100”模式,参合农民在县内乡镇卫生院就医,门诊只需自付10元,住院只需自付100—150元,其余费用由新农合基金全额报销。目前正在探索将“限费医疗”模式拓展至县级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后,各地探索建立了多渠道补偿方式,并推行综合改革。
价格平移法:北京市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分别于2012年7月1日、9月1日启动“医药分开”改革。12月1日,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也正式启动。在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的同时,按照医师职级确定患者在门诊的医事服务费。北京医保基金对“医事服务费”给予定额报销,每人次40元。
财政补偿法:陕西省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县级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
综合补偿法:安徽省实行县级医院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由此减少的费用通过增加政府补助(25%)和收取诊查费(75%)来弥补;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在总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手术费、护理费和床位费来弥补。
浙江省取消县级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同步建立“五环联动”机制,即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建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
广东省深圳市对67家公立医院实施“1+6” 综合改革。“1”即取消全部公立医院药品加成;“6”即改革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医疗费用支付制度,改革药品流通竞争制度,改革药品耗材采购制度,强化公立医院商业贿赂防控,加强公立医院行为监管。 在基层完善招采合一、双信封制、集中支付等采购政策的基础上,配合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改革。
安徽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采用“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招标采购办法,统一制定县级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目录和基本用药目录,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县级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从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药品)目录和省新农合药品目录、城镇医保药品目录中遴选产生,共1048种。
河南省对基本药物和医用耗材均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从标前、标中到标后均采取透明操作,及时公开相关信息;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使用差异,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规范操作制度,确保招标公正公开。 探索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各地探索了很多的做法。
福建省推进一般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扩大单病种付费的病种种类和试点范围,在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开展新农合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试点,有效遏制了医药费用过快上涨趋势。
浙江省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提出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的要求,并纳入年度医改责任目标予以落实。通过行政性控费措施的实施,促进医院主动控费机制、医保控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问题,稳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网底”。
江苏省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新补充人员或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统一管理,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派驻村卫生室轮岗工作制度,将乡村医生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财政给予一定支持。
云南省玉溪市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对按年龄政策办理退出手续的乡村医生按月发放退养补助,退养补助根据连续工龄分3档发放。将乡村医生培训经费按农业人口人均0.5元的标准纳入区县财政年度经费预算。
青海省对村医实行专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医,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补助。目前,全省所有乡村医生都按不同标准档次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其他养老保险。
『肆』 医疗改革的具体内容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回以农答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大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五大重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伍』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施方案》明确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管理体制版、运行机制和权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包括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等;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三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稳妥推进部分公立医院转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通过改革,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
『陆』 医院是公立私营,所有制形式是国有,经营性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类别是卫生服务中心。我想问下这是国企吗
医院也是执行商业会计准则,按行规办没错。不知道怎么办,向老板提要求请师傅或者学习
『柒』 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究竟怎么改这次会不会对一些医院的产权动刀子呢
对于公立医院的改制,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会一概而论,应该是有差别的。主要是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小的区、乡、镇医院估计往社区卫生服务方向转移,而大的医院尤其是在城市医疗层面作用较大的三级医院主要是从规范和完善政府财政补偿、理顺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维护并全面落实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病有所医”的民生建设目标。
首先,从我国卫生改革现状和要求来看,经过若干年卫生改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严峻,在医疗卫生改革的大讨论中,社会、经济、政治研究领域的专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总体归纳为: 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是市场化方向错了,而是政府主导部门缺位;看病难、看病贵应归咎于“伪市场化”,医疗卫生领域问题出于行政垄断。然而,无论卫生改革的功过如何,坚持公益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已达成共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要实现 一目标必须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核心是要提高财政补偿的绩效。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首先要有助于实现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的社会目标,其次在政府有限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引导和激励公立医院自主、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医院补助的效率。
再来看看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政补偿有限,公立医院要实现公益目标必然要能得到足够的补偿,负有公益事业主导责任的政府应对公立医院进行足够的补偿,但是,目前政府对医院直接的财政补偿不到医院收入的10%;而公立医院医生工资没有政府补贴,来源于医院创收,这成为诱导需求的动因,从而出现各种创收行为,如非医疗服务的产品消费为主:药品价格补偿、日益严重的医疗器械购买和使用的创收、耗材收入、项目投资招标收入以及合作和合资收入(包括特需服务的合作)等,在医院的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又占到50%~70%,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造成很多过度医疗行为,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虽通过实施医院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旨在弱化药品收入对医疗机构的补偿作用,提高医疗技术的劳务价格,转变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但以药养医的局面尚无很大改善。
二是获利因素的驱动,由于利益驱使,医院还从病人自付中获利,如从医保病人的非医保项目中获利即医保范围以外的药品和材料、把体检作为创收项目之一等,这不但严重影响基本医疗服务,同时也限制了高端医疗技术的健康发展。
三是医疗保障制度明显缺陷,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有效控制医疗浪费,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医疗保障制度从试行到逐步推广实行,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很难做到同一保障体系内的公平合理。与医疗服务业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的医疗服务业监管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框架还未完全形成;缺乏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缺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管制制度的自觉性意识,立法计划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各组成部分发展不平衡。行业准入方面,在结构准入方面相对比较完善,但在人员准入和技术准入方面有欠缺,设备设施准入也不完善。在运行监管方面,缺乏大量的技术规范,缺乏关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社会经济行为的管制规定,没有建立起信息发布制度。
四是现有运行机制效率低下,在微观管理体制上,公立医疗机构还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普遍存在着经营上负营不负亏的现象。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公立医疗机构还没有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模式,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流动,不能充分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酬的分配原则。
再从如何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来说,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才能促使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医疗卫生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一是要拓宽补偿渠道,我国现行的医院补偿渠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财政补助、医疗业务收入、药品加成收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改革的深化,这种补偿机制愈来愈显示出其弊端:财政补偿不足,迫使医院要依靠价格补偿;而价格中又没有充分体现技术劳动的价值,有迫使医院依赖药品价格和设备价格补偿,造成医院补偿机制循环不畅。面对如此现状,拓宽补偿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明确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应尽的责任,改变目前的补偿结构,实现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下的医院监管体系。以医保为龙头,通过对医疗保险设计改变对医院的补偿方法,如实行按人头付费和双向转诊,按病种付费或实行医保的第三方委托管理,以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医院的引导和监督。其次,健全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关键还要提高财政补偿的绩效,既要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需要,促进公立医院实现社会目标,又要符合激励约束相容的原则,通过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引导和激励公立医院自主、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财政补偿的效率。再者,拓宽补偿渠道还可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民营资本和慈善基金);利用政府贴息贷款发展公立医院也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 有效方式。政府投资作为全社会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其他投资起着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对公立医院的投资可以通过运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如投资补贴、投资抵免、投资贷款贴息等)来实现。
二是要加强制度监管,要加强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步伐,规范和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目前的公立医院是传统的事业单位,需要用现代规范的事业法人制度来加以重造。人事制度改革可采用全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在收入分配机制上应扭转医务人员工资收入、奖金与业务收入挂钩的现象,取而代之应转向与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考核相联系。规范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为基础,总额控制、分配合理的工资制度,遏制以药养医和不合理的创收行为。
三是要提高运营效率 公立医院也要吸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医院的首要任务是要在一定的预算下维持基本运营,而医疗机构由于服务内容和人群的特殊性, 需要服务具有高质量,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益目标相联系,需要处理好一般企业运营中成本利润导向和国家政策、法律等规定的社会利益导向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医院注重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从而兼顾多重目标的实现。
以上观点,在医疗行业的同道较多认可,关键还要看这次国家政府的决心如何,是认真扎实地逐步推进,还是打一阵干雷后象征性地随便下几颗雨点就草草收场。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我的答复也许你还不够满意,但我想,全国的同道们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畅所欲言,说不定上面的高层人士也会出来发表高论的。那么,我这就算是抛砖引玉了。哈哈。
『捌』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改的是什么!
一、推进来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源。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
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
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二、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
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
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
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
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三、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
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
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
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玖』 医疗机构所有制形式应该填写什么
医疗机构的所有制形式
国外医疗机构的所有制形式可大致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三种类型。
(一)全民所有制
其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指医院全部由国家开办,卫生经费主要来源为国家预算,医务人员为政府雇员,领取工资。如古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医疗机构的设置、分布和规模,医务人员的培养使用,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药品的生产和分配都列入国家计划,医务工作人员享受国家固定工资。在这些国家,没有私立医疗机构,也没有私人开业医师。
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实行福利制,政府把医疗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大部分医院由政府、通常由地方政府控制,医院所有人员都是领取薪金的,高级医生和专科医生都集中在医院工作,在社区医疗机构工作的大都是通科医生。
(二)集体所有制
医疗机构由各种卫生团体或地方政府、福利团体、企业单位举办,卫生经费主要来自民间,医疗机构的建设、开办费等均由举办者安排,国家给一定补贴。如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和省政府通过立法机构确定卫生领域的基本原则,包括医疗机构、卫生人员训练、群众卫生组织的活动等。政府不直接担负医疗服务组织者的角色。居民和卫生工作人员均参加群众卫生组织,该组织设立代表大会制,下设医疗服务享受者委员会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委员会。代表大会就医疗事务作出决定和安排。
(三)私人所有制
私有制医疗机构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私立医疗机构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营利型,一种为非营利型。营利型医院的业主,将医院经营中所取得的部分利润转移到医院以外的产业中去,如开办高尔夫球场。非营利型医院不是不赢利,而是将赚到的利润仍用于医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私立医院以营利型居多,要向国家交纳税收。
美国以私立医院为主,日本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同时发展,法国虽然私立医院多于公立医院,但由于私立医院规模较小,床位数仍以公立医院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