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是意味着公立医院以后就不会有事业编制了吗
凡事在医院的临时工 合同工 事业编制 都一个待遇了吗?---
回答:肯定不会啊,那何必去费劲考事业编制呢。估计是优胜劣汰制,考上了也可能会被淘汰。
Ⅱ 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实行人员备案制,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学历都是人员备案制,同工同酬
取消编制,实行人员备案制,学历低的是不会要的,但工资不会因为改制而有太多改变,只不过人员相对比较自由。
1、公立医院一般就是属于第三种,即部分财政拨款单位在,待遇上医院编制内人员除了有财政拨款的工资还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体系,也就是所谓“三金五险”,此外,还包括医院收入的绩效工资,而非编制人员只有医院自收自资的工资和绩效工资,效益好的也会给缴纳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就没有了。
2、受制于没有编制,很多医院为了留住人才,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据去年实行编制备案制的济宁市一家三甲医院院长介绍,没了编制的束缚,医院在用人方面从过去的单向选择变成双向选择,用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也倒逼医院加强管理,为临床核心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留住人才。
3、备案制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它比合同制好,比聘用制稍差,但是待遇来说和事业编制是没有区别的,以医院为例,理解为新的一种编制,就是浮动编制,在医院名额是你,但是人事网查不到你的名字,不具体到个人,隶属医院。
(2)公立医院改革院长肥了扩展阅读
始于2006年的中国新医改,终于大盘落定。作为新医改最艰难的一环,公立医院改革将先试点积累经验然后推行。民营医院,支持民营资本办医、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等举措,将和管办分离等争议不大的内容,共同出现在方案。
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诟病。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去行政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医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Ⅲ 国务院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了
在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方面,《意见》提出,要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职能。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责。政府行使公立医院举办权、发展权、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收益权等,审议公立医院章程、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收支预算等。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严禁举债建设和豪华装修,对超出规模标准的要逐步压缩床位。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10%。
Ⅳ 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实行人员备案制,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学历的进去都是人员备案制,同工同酬门槛降低
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实行人员备案制,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学历都是人员备内案制,同工同酬容?
公立医院实行备案制改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员都实行备案制,同工同酬。
1.关于备案制的范围: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根据县级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制订和完善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县级医院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所以,公立医院并不是取消编制,而是在编制的基础上,部分岗位探索实行新的备案制。
2.关于薪资问题: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所以,在薪资待遇这方面,并非简单的同工同酬。
Ⅳ 医院比院长还大的职位是什么
没有了,在公立来医院,院长是一把自手,党委书记是二把手。院长管全方面的事情,党委管理人事任免。比院长还大的就只有他的上级单位卫生计生委。但是一般对于市里的大医院的院长任免却是不经过卫生部门,而是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的。
Ⅵ 三级甲等医院的院长和党委书记哪个是一把手院长好像包揽了一切权利,书记成了虚职,为什么会这样
不同抄的体制,党政正职的分工会有不同。
一、如果党委是领导核心,就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那么党委书记就是老大。
二、如果党委只是政治核心,那就是党委监督院长执行权力,那院长就是老大。现在来看,后者多一些。
院长主持全面工作,书记负责思想政治和干部人事工作。
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划分的医疗机构级别[1] ,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的最高级别。
三甲医院申报考核的主要项目包括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内地民营医院也可以参与医疗等级评定。
三级
(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所在地区以及周边辐射区域提供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医院。
Ⅶ 公立医院改革的公立医院态度
如果门诊药房变成零售药店,公立医院会喜欢吗?
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含蓄地表达了观点,“门诊药房托管也好,改制成零售药店也好,我认为出发点与实行药品零差价、收支两条线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平抑药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王锦霞并不将“门诊药房改制成零售药店”的意义,等同于“零差价”或“收支两条线”。她毫不避讳地说——“收支两条线”是计划经济的模式,亦是管办不分的继续;“药品零差率”则是对医院卖药的变相支持,是对“医药分开”的回避,更给社会零售药店带来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市场环境。
或许,事实可以证明王锦霞的观点。两年多前,“药品零差率”已在国内试点,一篇新闻调查指出,“零差率”的最大赢家并非患者,而是医保机构和公费医疗机构。
住院药房 暂时按兵不动?
“门诊药房是大头,因此先从这里动手。”王锦霞提供的数字表明,据卫生部统计,2007年门诊病人平均药费占医疗总费用的50%。2008年的卫生统计报告显示,门诊病人药费比重仍高达50%以上。2008年,全国门诊共计28.4亿人次,住院为9800万人次,“从这两个数字对比,也能看出门诊药费的比重。同时,看住院药房也应保留,在急用药、手术用药上更利于医治患者。”
省内一家医院的一位中层干部认为,王锦霞的算法不够科学,因为住院方面的人次虽少,但单次药费远超门诊单次药费。两者的差距并不能从看病人次上清晰反映,“有的医院,可能住院药费比门诊药费更高。”
省内另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外科医生也赞同这一观点,“门诊药房改制,对我们影响不太大,因为患者本来就喜欢在医院开完药,再到外面药店买药,这样的患者甚至可能是大部分。相对来说,影响外科会比较小,对内科影响确实比较大。”
怎样保证药品质量?
长春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明强表示,“如果把门诊药房改为零售药房,一定要有配套措施。医院进药有严格程序,除了极特殊情况,药品质量都是合格的。改制成零售药房后,首先我们要考虑怎样确保药品质量,其次是财政要有投入。”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的一块大蛋糕,一刀切走如何善后,必须考虑。否则,医院处境将很尴尬,这也意味着即使把门诊药房改为零售药店,也将会衍生其他的以药养医之法。对此,王锦霞认为,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三年投入8500亿元的规划,每年2800亿元,按照2007年医院药品销售额4037亿计算,医院药品获利额为606亿元。因此,财政补足没问题。
Ⅷ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改的是什么!
一、推进来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源。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
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
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二、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
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
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
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
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三、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
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
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
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