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我国公立医院是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公立医院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解读公益性的内涵,以医院文化为载体,探讨在医院使命、职业道德文化、医疗服务、公益性建设途径等四个方面凸现公立医院公益性。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作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目的[1]。然而,我国公立医院运转和发展主要靠医疗收费、服务收入自行支配,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按照营利性模式运营,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市场趋利现象显著,引起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下降,卫生服务的适宜性降低,以及服务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其原因有国家投入不足,体制不健全;也存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公益性认识不足,执行不力的问题。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经营活动和长期发展过程中,并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在以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为核心,逐步建立规范、科学、高效、有序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等外部条件的同时,医院内部以医院文化为载体加强公益性建设,激发公立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公益性的理念,维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公立医院公益性如何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凸现展开探讨。
2. 康德的道德观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内来的,而不是从容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
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
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2)道德的公立观扩展阅读: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从感性开始,经过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由于知性以感性为基础,它就不可避免地受感性限制,它获得的知识,一方面只涉及现象,不是事物自身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是不完整的,没有达到最高最后的统一。
理性是人类认识的最高能力,它要求知识的“彻底性”一一不仅要追求关于现象的经验知识,而且要超越经验界限,去追求“终极”、“完备”、“绝对”等等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东西。
3.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哪几种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5种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利益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
4、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重要方面。
5、注重道德践履,强调自我修养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其精华和糟粕并存,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仍闪烁着礼仪之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
儒家注重人格气节,提倡仁义礼智的人格价值,认为人格气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把仁义道德、礼仪廉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求人们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是传统道德中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行为原则。仁者爱人,和为贵,忠恕之道千百年来为统治者和老百姓所推崇。忠恕之道就是善待别人之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也要和谐相处。
4. 列举主要道德观及其基本含义
转发(一)道德的涵义
人能够建立起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人有道德。专道德是人的社属会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德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约束和评价人们的行为。
(二)道德的功能
1、道德的调节功能,这是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调节表现为内心的信念、舆论的压力和传统习俗的束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道德的教育功能。
所谓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激励等方式,形成社会舆论、社会风尚,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境界,并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
3.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表现在道德反映自己的特殊对象,即个人同他人、个人同社会的利益关系,主要通过道德判断和道德意识来实现,可以预测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前景,同时获得个人在道德上的感受,了解人生价值和意义,指导个人不断完善自我。
5. 道德观念是什么
积极向上的心理,积极进步,关爱家人和友人,以善为美!
6. 道德观有哪些基本内涵
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的系统性观点,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专中,依据特定社会立场和属价值观,对社会道德现象观察、认识的结果,其核心是善恶观,主要内容涉及正义、义务、良心、荣誉、人格、幸福等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会有不同的道德观。
道德观是我们每个公务员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所有追求是利益,面对利益,道德观决定了我们每个公务员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
道德观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对道德的一般观点。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德与道德观分别是道德活动主体的认识对象与认识结果。道德现象是道德观形成的客观事实,道德观是对客观道德现象的主观反映。
既然道德观是对道德现象的主观认识或反映,那么,就必然引发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不同的认识主体,由于不同的原因,或者是出于不同利益集团对于既有利益损益的不同态度,或者是出于认识能力的缺憾及认识的偏颇,对同一道德现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认识与不同的道德观;由于人们对社会同一道德现象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观。
7. 什么是道德观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专和规范.它不是铁的属教条,而且没有成文的条律来规范它.它一般是通过社会舆论或者某种阶级性的意识形态宣传来对人们的生活构成某种秩序,起约束作用.简单的说,就是社会群体的不成文的规则.
那么,道德观就是你对这种意识形态规则的认识和立场.举例来说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这就表明了他对性持有的道德观;而有人认为婚前性生活并非不道德,那么他就与前者的道德观不同.
总的来说,道德是社会群体的共识,道德观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是稳定的,”主流道德观”是社会秩序的一个基础.
8. 道德观都包括什么
道德观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的统一体,集中表现为个人处理与他内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的准容则。人的道德观都以个人利益在其行为中所占的地位为核心。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无论是道德意识还是道德实......
查看全文2、指对道德的认识和观点。多是指对全部道德现象的认识和观点,有时也是指对某一类道德现象的认识和观点。但无论那种情况,都是对一定社会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看法。因此,它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品德,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社生会活中,人们总是站在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特定利益关系的立场上,去观察和认识各种社会......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观是什么
所谓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其精华和糟粕并存,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道德观恕之道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仍闪烁着礼仪之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儒家注重人格气节,提倡仁义礼智的人格价值 。
儒家注重人格气节,提倡仁义礼智的人格价值,认为人格气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把仁义道德、礼仪廉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求人们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是传统道德中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行为原则。仁者爱人,和为贵,忠恕之道千百年来为统治者和老百姓所推崇。忠恕之道就是善待别人之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也要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