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医院的药占比
这个现在真的在淡化了,因为患者负担并没有减轻,反倒是医院给患者做各种检查和使用高档设备来降低药占比,争议较大,包括药品阳光采购积分管理都不考核药占比了。我们医院是自己规定药品比例不超过38%。
② 公立医院的医改之路
公立医院的改革必须要闯三道关。 突破以药养医体制的束缚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但是政府每年给予的投入很少,大部分开销都需要医院自筹。面对经费不足及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以药养医”成为公立医院的不二选择。公立医院的改革,“以药养医”体制是第一个要攻克的堡垒卫生部在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发布消息,3年内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目前每种药进入医院后,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级别的不同加价10%~15%再卖给患者。这正是此次公立医院改革重点之一——取消药品加成以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药品差价成为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且越是基层的医院,对药品差价的依赖越大。据统计,一些三甲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40%~50%,而基层的公立医院这一比重则占到70%~80%。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从试点情况来看,在医院方面有较大阻力。受访的几家公立医院负责人都认为这一措施“操作起来有点难”。相当一部分医务工作者认为,即使药品零加成,也很难保证解决“大处方”的问题,难以遏制患者药费的上升。医院方面则普遍担心,取消加成之后,如果政府不予加大投入或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医院就会连生存都成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试点医院负责人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的开支如果全部由财政包揽,一年的投入就会超过政府所承诺的三年内的总投入8500亿元,这还是在不考虑资金能否投到实处、实际使用效率等问题的前提下。”
山东大学医院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李新泰表示,2006年以前,全国医疗机构实际药品加成率大约在38%左右,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市场价格竞争秩序意见的通知》规定,加价率不得超过15%。加价率一下降低一半多,按理性分析,药品收入也应随之减少。可事实上,药品收入不但未降反而上升。据对某省卫生财务年报分析,2007年比2006年药品收入增加14.7亿元,增幅为22.7%。
除了合理增加的因素外,医院和医生的利益驱动,是药品费用上升的最直接原因。即使是药品零差价率,切断了医院的药品收入,但医生掌握着处方权,仍然存在开“大处方”以获取回扣的冲动和可能。”李新泰说,“因此,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还应注意与医药领域反腐败工程结合起来,药品回扣现象只要存在,由‘大处方’引发的‘看病贵’就难以根治。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用于保障医院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 增设药事服务费。药事服务费根据医务人员提供药品服务的劳务价值来核算,与销售药品的金额不直接挂钩,不仅可以遏制医生开“大处方”,还能够引导医务人员钻研医疗业务。 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格。调整部分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提高能够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的挂号费、诊疗费、会诊费、手术费等。提高中医及民族医疗诊疗类服务收费。建立不同等级和质量医院之间、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之间的差价梯度。 确保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和积极性
医生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着较高收入的群体。但是,目前中国医务人员的收入远没有体现其技术含量和所承担的风险。
我国医生收入的确较低,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合理体现,要在适当时候考虑适当进行调整。他表示,在今后3年的试点工作中,对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的一些内部管理,包括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等都将做积极的探索,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公立医院应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质和量,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患者也将最终得益。政府还应重点思考医疗机构的布局规划和医院的功能定位,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业内人士建议,提高的诊疗费价格应按一定比例体现在医生收入中,使医生的收入由于其劳务付出而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医生收取药品回扣的内在驱动力,光明正大地成为“较高收入群体”。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由于财政拨款不足,大多数公立医院徒有“公立”的外壳,争相创收,有的甚至将创收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位医生。济南一位三甲医院院长说,自己所在的医院财政拨款仅占医院支出的4%,仅职工工资一项,就有98%要靠医院自筹,不创收就无法生存。
创收的冲动使得公立医院竞相拉患者,展开无序竞争。“有些医院因为患者不足,对来就医的病人开大处方,或是延长住院时间,本来应该住10天,让你住15天。还有的小医院甚至采取给有医保的病人发工资的办法来留住患者。”一位外科医生透露。
要实现不同医院合理分工、患者分流,需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分三部分,一是针对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于保障水平较低,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有的患者宁愿自己掏钱到大医院就诊,也不愿享受能报销的基层医院的服务。如果医保的保障水平能够提高到50%~60%,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就可实现患者在不同层级医院中的合理分流,大医院的医生也就不会再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小病’上。” 公立医院多年来在“市场化”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不是单靠国家增加投入就能解决的。
公立医院改革是体制性改革,需要综合配套推进,单项措施推进往往会“按下葫芦起来瓢”。如果单纯增加政府投入,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医院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如何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补偿机制,使公立医院既回归公益性,又保护好医院发展的积极性,这之间的度必须把握好。
③ 山东三甲医院综合排名是怎样的
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鲁医院)是山东大学直属的国家卫生部直管医院,坐落于泉城济南风景秀丽的趵突泉畔,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建于公元1890年,是济南市医保定点医院。
二、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
山东省立医院始建于1897年,历经120年的风雨历程,现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指导基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三、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肿瘤医院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并跨省区服务的省级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省内首批首家通过三甲复审的专科医院,首批省级重点专病专科医院。
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座落于泉城济南北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是百年老校山东大学的附属医院,也是全国第一家通过新版等级评审标准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由原国家卫生部依托原山东医科大学(其前身为始立于1864年的齐鲁大学医学院)投资建设,筹建于1986年,开诊于1997年5月18日。
五、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成立于1960年,隶属山东省卫生计生委,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临床学院,山东省慈善医院。医院时值国家困难时期建院,汇集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初期主要承担全省干部保健工作,也为此后山东保健康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几经更迭,至上世纪70年代末始成为面向社会开放的省级综合医院。
六、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山东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理事单位,齐鲁儿童医疗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重点专病专科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山东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七、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是市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自建院之初就是山东医学院三大教学医院之一,承担着山东大学及其他多所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医院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济南临床学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际SOS合作医院、市国际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医师国家规范化培训基地等,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04年,是山东省首批、济南市第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山东省首家省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先后获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干部保健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九、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成立于1955年7月,经过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现已成为省内规模大、科室设置全、业务水平高、教学实力强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是以中医为基础、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省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于1951年,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年门诊量110余万人次,年出院5万余人次,年分娩新生儿2万余名,占济南市区分娩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④ 怎样计算药占比急!
药占比=药品收入/(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
通俗来说,就是病人看病的版过程中,买药的权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
降低的意义
国务院发布的医改试点指导意见,今年的100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必须下降到30%以下,其中药占比被明确定义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其目的是降低目前虚高的药品价格,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费用。
(4)公立医院药占比山东扩展阅读:
控制药占比
对药品的控制开始源于药品贵,现在则更多关注滥用后的影响。医疗并不发达的时候,细菌也好,病毒也罢,医生并不一定搞得清它们的种类、性质与来源,尝试性的用药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哪怕是现在,很多人总还是寄希望只通过药品来解决问题,可以肯定,“药到病除”有一半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吃药治病理所当然,对药物外的治疗往往并不在意。
现在,控制药占比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理论上应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解决药物滥用,特别是抗生素滥用问题,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是全球性话题,中国尤为突出;
二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贵在药品没人会不认同,少用药品,费用自然就会有所降低;
三是解决治疗不规范的问题,一味依赖药物“后果很严重”。
⑤ 山东医药市场分析怎么写
报告简介
引 言
目录
第一章 医药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与预测 8
1 中国医药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8
1.1 中国医药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8
1.1.1 中国医药行业发总体展趋势 8
1.1.2 中国与其他国家主要市场的比较特点 9
1.1.3 中国制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机遇 10
1.2 2005年医药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13
1.3 中国医药行业概述 19
1.3.1 中国医药市场与医药终端分析 19
1.3.2 中国医药经济特征与投资价值 22
1.3.3 2005年中国医药行业热点概述 24
1.3.4 2005年中国医药产品进出口分析 30
1.4 2005年中国医药企业并购情况概述 34
2 2006年医药经济运行展望 38
2.1 医药行业2006展望(药品降价) 38
2.2 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机遇 39
2.3 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面临五大趋势走向 41
2.4 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43
3 医药行业近5年预测与“十一五”产业格局预测 47
3.1 近5年医药行业态势 47
3.1.1 重组是重头戏 47
3.1.2 区域市场联动 47
3.1.3 整合物流中心 48
3.1.4 走出去与引进来 48
3.1.5 后GMP时代的竞争 48
3.1.6 医院改革将有突破 49
3.1.7 药品定价市场化 49
3.1.8 招标采购步入正轨 50
3.2 “十一五”医药产业格局预测 51
3.2.1 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51
3.2.2 “十一五”医药产业格局 52
3.2.3 产业总体竞争态势 53
3.3 2005-2010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55
4 2001—2004年医药经济运行回顾 59
4.1 2004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59
4.1 2003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60
4.2 2002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62
4.3 2001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回顾 64
第二章 医药行业经济的影响因素 67
1 政策环境 67
1.1 药品监管体制 67
1.2 药品生产、经营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 68
1.3 药品管理法规体系 70
1.4 2003年药品监管重点内容 73
1.5 2004年药品市场监管与整治重点 75
1.6 2005年监管动态 77
1.6.1 国务院2005年食品药品专项整治 77
1.6.2 制药类上市公司广告成本将大幅下降 78
1.6.3 国家药监局推进药品分类管理 78
1.6.4 2005年起实行的3个新法规 79
1.6.5 2005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概况 79
1.7 2006年中国药品监管 80
1.7.1 从2006年起十大类药品需凭处方销售 80
1.7.2 2006年建立违法药品广告警示制 80
1.7.3 药监局出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听证规则(试行) 》 81
1.7.4 GMP飞行检查不少于15% 81
1.7.5 药品委托生产渐次放开 83
2 社会人口环境的医药行业的影响 85
第三章 医药工业分析 86
3.1 2005年医药工业统计 86
3.2 2005年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情况分析 88
3.3 政府对药品工业的宏观调控 90
3.3.1 全面实施GMP认证 90
3.3.2 严格新建药厂的审批 92
3.3.3 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92
3.3.4 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93
3.3.5 加强医院制剂管理 93
3.3.6 制药企业异地建库 94
第四章 医药商业分析 95
1. 医药商业环境 95
1.1. 企业准入秩序有所改善 95
1.2. 政府鼓励发展药品连锁经营 95
1.3.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政府价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流通业混乱局面 95
1.4. 医药商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96
2. 医药商业格局 97
2.1. 药品批发企业 97
2.2. 医药零售企业 97
2.3 中国医药商业行业整合分析 98
3. 医药商业状况 102
3.1 2005年医药商业现状 102
3.1.1 中国医药商业经营状况 102
3.1.2 中国医药商业竞争分析 105
3.1.3 生产商和零售商对医药分销的依赖将增强 110
3.1.4 外资进入中国医药分销业 111
3.1.5 主要医药商业企业分析 112
3.2 2002—2004年医药商业整体回顾 114
3.2.1 2004年中国医药商业发展特点 114
3.2.2 2003年医药商业整体运行状况回顾 116
3.2.3 2002年医药商业总体情况 117
4. 医药连锁经营 120
4.1. 发展契机 120
4.1.1. 政府大力支持 120
4.1.2. 竞争的必然产物 120
4.1.3. 丰厚的利益回报 120
4.1.4. 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120
4.2. 发展现状 121
4.3. 资本注入方式 128
4.4. 主要企业规模情况 128
4.6 中国医药连锁店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129
4.7 中国医药连锁业信息化分析 130
5. 医药物流现状 133
5.1. 发展状况 133
5.2. 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的紧迫性 135
5.3. 发展医药物流的对策 136
5.4 中国医药流通产业开始全面整合 137
6. 医药电子商务 140
6.1. 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的政策 140
6.2. 实施现状 141
6.2.1. 医药电子商务的分类 141
6.2.2. 医药电子商务的运营 141
6.2.3. 国内已开展B TO B电子商务的主要网站 142
6.3. 医药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42
6.3.1. 基础条件差,投资不足 142
6.3.2. 电子商务意识淡薄 143
6.3.3.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应该如何在网上销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43
6.4. 发展前景 143
6.4.1. 医药电子商务网站逐步建立 143
6.4.2. 医药电子商务B to B将快速增长 143
6.4.3. 医药电子商务B to C前景广阔 144
7. 医药商业发展趋势 144
8 国内主要地区和城市医药商业情况 146
8.1 北京药店现状分析 146
8.2 浙江省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47
8.3 湖南医药商业发展分析 150
8.4 中国西南医药物流发展 154
8.5 中国东北药品零售市场格局 157
8.6 山东医药商业发展概况 159
第五章 终端市场分析 163
1. 国内医药市场规模 163
2. 医院用药分析 163
2.1. 2004年医院用药总体概况 163
2.2. 各大类药品医院用药分析 164
2.2.1. 全身用全身抗感染药 164
2.2.2. 心血管系统用药 165
2.2.3. 消化道和代谢用药 165
2.2.4. 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 166
2.2.5. 医院溶液制剂 167
2.2.6. 神经系统用药 167
2.2.7. 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药 168
2.2.8. 肌肉-骨骼系统用药 168
2.2.9. 呼吸系统用药 169
2.2.10. 泌尿生殖系统和性激素 169
2.2.11. 全身用激素制剂,性激素除外 170
2.2.12. 皮肤科用药 170
3. 零售市场分析 171
4. 药品终端构成情况 175
4.1. 医院 175
4.1.1. 卫生机构总数有所增加 175
4.1.2. 诊疗人次数稍有下降 176
4.1.3. 入院人数有所增加 176
4.1.4. 医院病床使用率上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下降 176
4.1.5.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缩短 176
4.1.6. 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增长幅度下降 177
4.1.7. 药费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 177
4.1.8. 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顺位 178
4.2. 零售药店 179
4.2.1. 零售药店数量变化 179
4.2.2. 药店店员行为 179
第六章 药品研发 185
1. 1999年—2002年药品注册情况分析 185
2.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86
2.1. 中成药地标准转国标 186
2.2. 中国中药保健药品整顿工作圆满完成 186
3. 新药注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87
3.1. 形式审查 187
3.2. 技术审查 187
3.3. 临床试验 189
4. 中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趋势 190
4.1.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190
4.2. 面临的新问题 191
4.2.1. 药品专利保护面临危机 191
4.2.2. 中药品种保护有待完善 191
4.2.3. 新药保护遭遇尴尬 192
4.2.4. 药品行政保护淡出历史舞台 192
4.3. 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应对措施 192
5. 新药研发与注册趋势 193
第七章 国际医药市场综述 195
1. 国际医药市场分析 195
2. 全球药品市场 198
2.1. 区域增长情况 198
2.2. 领先治疗领域 199
2.3. 畅销品种 200
2.4. 销售领先企业 200
3. 医药经济简况 201
3.1. 药品贸易顺差 201
3.2. 人均年药品消费 202
3.3. 药品消费占GDP比重 203
4. 新药研发动态 203
5. 世界主要药品市场概述 206
5.1. 加拿大市场 207
5.2. 英国医药市场 208
5.3. 法国医药市场 209
5.4. 意大利药品市场 210
5.5. 瑞士药品市场 210
5.6. 俄罗斯药品市场 211
5.7. 澳大利亚药品市场 213
5.8. 瑞典药品市场 213
5.9. 芬兰药品市场 214
5.10. 挪威药品市场 215
5.11. 越南药品市场 216
5.12. 韩国药品市场 217
5.13. 非洲药品市场 218
5.14 2004年日本制药企业和药品销售状况一览 219
6. 世界医药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221
6.1. 抗菌素药物市场预测 221
6.2. 抗癌药物市场预测 221
6.3. 心血管药物市场预测 221
6.4.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预测 222
6.5. 内分泌药物市场预测 222
6.6. 抗免疫紊乱和炎症药物市场预测 223
6.7. 呼吸系统药物市场预测 223
6.8. 治疗性蛋白质药物市场预测 223
6.9. 通用名药物市场预测 224
第八章 中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225
1. 青霉素市场分析 225
1.1. 青霉素仍处于微利状态 225
1.2.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青霉素生产国 227
1.3. 青霉素原料药出口继续增长 227
1.4. 半合成青霉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28
2.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研究 230
2.1. 头孢类抗生素产品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230
2.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医院用药独占鳌头 231
2.3. 头孢抗生素代表品种市场分析 233
2.4. 头孢菌素市场细分与发展策略 234
第九章:心脑血管药品市场分析 241
1. 发展契机塑造大市场 241
2. 心脑血管药物主要以国产药为主 241
3. 沙坦类药销售势呈上升趋势 243
4. 抗血栓药成为生化药物研发的热点 244
报告主要图表目录
2003年-2005年3季度中国医药市场MAT与QUARTERLY以及其增长率
2000年-2005年3季度前10大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2004年全球和中国销售额排名前10 的TC3
2005年1-12月中国医药企业总产值前10名(单位:千元)
2005年1-12月全国前16个省份产值情况
2005年中国主要医药企业利润同比增长率(按利润排序)
2005年1-12月份医药工业制造企业销售利润
2005年医药产品进出口比例
2005年医药类产品出口分布
2005年西药类产品出口分布
2005年中药类产品出口分布
2005年中国医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2005年前3季度医药工业收入及利润增长情况
2005年前3季度各子行业增长情况
医药分行业利润占比
医药各子行业收入增长情况(%)
医药各子行业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医药各子行业毛利率变化情况(%)
医药行业二级市场概况
医药行业属性
最近一年医药指数与上证指数对比
2005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情况(%)
2005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比率(%)
各省(市、区)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通过情况
2002年度省(市)销售七大类商品类值合计前10名 (单位:万元)
2002年度省(市)药品总销售额前10名 (单位:万元)
2002年全国医药商业企业销售额前2 0名 (单位:万元)
2004年中国医药药品零售10强
2003年初连锁药店规模排序
2002年初连锁药店规模排序
2004年中国连锁药店百强(2003年销售额(万元))
2000-2004年医院用药各类药品市场份额
2000-2004年全国全身抗感染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心血管系统用药的用药规模
2000-2004年医院消化系统及代谢用药中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和胃肠胀市场份额
2000-2004年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类药物医院销售额
2000-2004年医院溶液制剂市场规模
2000-2004年神经系统用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肌肉-骨骼系统用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呼吸系统用药市场规模
2000-2004年泌尿生殖系统和性激素市场规模
2000-2004年全身用激素制剂,性激素除外市场规模
2000-2004年皮肤科用药市场规模
零售市场三大类品种销售额比例图
化学药品类销售前十位
中成药品类销售前十位
品种销售百强榜
各级医院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比较
不同级别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比较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前十位死因顺位为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比较
店员推荐药品的依据
零售终端服务满意度厂商排序前20位
店员推荐前十名口服抗菌素药
店员推荐前十名补血产品
店员推荐前十名西药镇咳药
店员推荐前十名痔疮药
店员推荐前十名抗真菌药
几种主要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对比
⑥ 医院药品收入占比
医院药品收入一般占医院收入的25-40%.超过40%,就有些乱了。国家没有特别限制,但明显,药费超过40%了,医院肯定有吃医药公司的回扣的、。
⑦ 不含中药饮片药占比的计算,医疗收入需要扣除中药饮片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抄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三、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明确了(不含中药饮片)。
但考核角度不一样,如以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角度,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都要扣除,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⑧ 药占比是什么
药占比的复杂性需要从药物的生产、流通、医院的销售三方面来看。据周长江介绍,我国有6000多家大大小小药厂,这在全世界是最多的。但是我们的药品90%是仿制的。在仿制过程中,有些厂家为了享受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定价的优惠政策,想尽办法,换包装、加小成分等等。这样,药价上就会加上虚拟知识产权的专利费用,再转嫁到流通环节。我国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价。这样就造成药品未到医院已经增加了很多不合理的费用。国家对这种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
药物到了医院,物价部门规定可以有15%的加价,这方面有严格的监管。医院考虑商业运作成本,规定范围的加价也是自然的。另外,有些进口的特效药确实疗效明显,这部分药因为专利费问题,价格居高不下,这是造成药物所占比例过高的另一个原因。
医院进入市场经济同时又要接受国家监管。国家对医院专项补贴5%~10%,具体到鼓楼医院为5%。这样,医院90%多的资金需要靠市场运作。大部分医院是国有事业单位,医院不能自负盈亏,自行运转,加上物价部门监管力度很大,其发展是畸形的。医院一方面要执行国家的医疗政策,另一方面要市场运作维持医院基本费用和可持续发展,这样就会同时遭到来自两方面的压力。
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要来源。医院的收入大致分为药品收入、一次性材料、检查费用、基本消耗。基本消耗中,对于技术和人才消费支出严重偏低,培养一个成熟的医生,可能需要将近2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目前这方面的支出太低,一般的手术费用只有400元~600元。上面所讲四种收入中,基本消耗不变。降低药占比,必然带来一次性材料、检查费用相应提高。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