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立的。重庆市清华中学(系重庆直辖后的首批重点中学,原四川省重点中学)位于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旁,在杨家坪乘233路(可直达我校)和310路、在观音桥乘416路、在渝中区、南坪乘301路公共汽车到李家沱再转乘233路公共汽车到我校)。这里三面环山,飞瀑叠翠,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宜人。工字堂、月涵堂、丽生堂、泳沂堂、困学斋、方泽亭、经始亭、博文楼、愚公池、九龙池等风格独异,典雅别致,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清华园中,与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信息楼等交相辉映,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园林式的校园格局。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办学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育人氛围,宁静的周边环境,重庆清华被誉为主城区最佳的求学圣地。 学校创建于1938年。中共南方局领导董必武同志指示:“在重庆这个地方办一所我们党领导的中学”并倡导“求实”校风,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故定名为“清华中学”。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委派他的秘书教育家傅任敢先生为首任校长。 1952年,学校由政府接办,更名为“重庆市第九中学”,列为市重点中学。1982年,学校列为原四川省重点中学,1984年恢复“重庆清华中学”校名,由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校牌。
清华中学桃李芬芳,英才辈出。两万五千多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学校先后培育了朱光亚、戴乾寰、卢佩章、刘业翔、马肇椿、张仁和、侯朝焕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国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胡平,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专家组组长、总指挥肖焕雄,中国著名作曲家王锡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琪琨等一大批各类专家、学者。
六十余年的发展,重庆清华中学已成为我市一所大型高完中,45个教学班,2500余名在校生,1800多名住读生,230多名在职教职工,其中研究员、特、高、中级教师、国家、市、区骨干教师占80%以上。名师荟萃,人才济济。省劳模张毓松老师发明的“摆仪”荣获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银奖。青年数学教师张小斌荣获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最高奖。廖家禄、瞿向阳二位教师合作制作的化学课件荣获重庆市唯一一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注:一等奖空缺)。
近年来,学校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加大投入,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目前我校教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语音室、电视演播室、练功房、音乐室、美术室、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大礼堂、400米标准运动场,以及正在建设的有室内游泳池的体育馆和即将兴建的现代化的科技大楼均达到或超过重点中学双Ⅰ类标准。我校特别加大了现代化建设的力度,250多套电脑装配并完善了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网络中心控制室及4间学生多媒体计算机室,另外还装配了6间集大屏幕投影、实物展示、网上教学、教学观摩的多功能教学观摩室,全部教室都安装了智能双向教学系统。我校还配备了先进的摄录编非线性编辑系统。加上我校对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推广、培训及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已经跨入了全市现代化教学的先进行列,被重庆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目前,我校的“清华网站”已经开通,正筹备上中国教育网,还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附中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放式办学”的模式已基本形成。
清华中学在办学过程中遵循“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宗旨,强化了内部管理,尤其是加强了学校出入管理,周边环境管理,寝室管理,食堂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等,校园秩序良好、安全、文明、祥和,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信任和赞誉。
清华中学素有“求实”、“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学校各项工作都以育人为中心,追求卓越。近10年学校先后有陈军、陈渝在全国高考中获重庆市理科状元,数百名学生获全国、省、市、区竞赛大奖。学校先后获得了首批“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区“最佳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学校”等殊荣。
重庆清华中学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附中签订协议,三校定期交换有关资料,互通信息。清华大学免费接收重庆清华中学教师到校进修,并建立特长优秀生的保送关系;清华附中与重庆清华中学建立长期全面合作关系,两校将在教师交流、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强强联袂,共创名校辉煌。
重庆清华中学设有“董必武奖学金”、“清华情助学金”“傅任敢助学金”,帮助有志学生奋发成才。
目前,清华中学正朝着“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创建中华名校”的目标前进。清华人,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清华人,正创造着更加辉煌的未来!亲爱的同学,我校今年将继续面向全市招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并将面向全市招收部分计划外择校生。欢迎全市初三学生积极报考我校。
清华中学将是你骄傲的选择,清华园定会助你筑梦成真。同学们,为了明天,为了希望,欢迎你就读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