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公立私立 > 私立教忠中学

私立教忠中学

发布时间:2021-01-11 10:03:34

⑴ 教孝教忠开世泽,且耕且读振家声对联的横批

教孝教忠开世泽,
且耕且读振家声
横批 原德传家

⑵ 东莞东坑忠简学校怎么样教师工资大概是多少

学生非常难管教(基本是农民工子女,缺乏家教),住宿环境较差(无任何通讯网络资源内,基本容是与世隔绝),招生任务很重(非老教师,没口才,基本无法达标),工作量惊人(基本是两个教师的工作量,每日工作时间约10小时).工资如楼上所说,无任何福利.

⑶ 中学生《感恩教育,忠诚自己的心得体会》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总能健康的心态。

每天怀有感恩的说“谢谢”,不仅仅是使自己有积极的想法,也使别人感到快乐。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而当别人帮助自己时,以真诚微笑的表达感谢;当你悲伤时,有人会抽出时间来安慰你等等,这些小小的细节都是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想来表达你对别人或生活的感恩,这里是弥缝从Zenhabits上修改的几个妥帖和奏效的方法。当然感恩是要来自内心的,所以这些方法只是个提示而已。

养成感恩的习惯。每天清晨醒来时,我都会默默地感激已有的生活和所爱的人,当然还包括其他我对之感激的人和事情(读者、网站捐赠者等等);
一封表达谢意纸条。如果别人向你寄来一封表达谢意的纸条,你一定会很开心吧~当你表达谢意时,并不需要正式的感谢信(虽然那更棒了),一张小小的卡片(或Email)就可以了,礼轻情意重。
一个小小的拥抱(在适当的时候)。对你深爱的人,与你共处很长时间了的朋友或同事,小小的拥抱时很好的礼物来表达感恩。
对每一天怀有感恩。你并不需要感谢特定的某人,因为你可以感谢生活!感谢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一位怀有感恩之心的朋友常常跟我说,当你每天醒来时,应该这样想:“我真是个幸运的家伙!今天又能安然地起床,而且还有崭新的完美一天。我应该好好珍惜,去扩展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传予他人。我要常怀善心,要积极地帮助别人,而不要对别人恶言相向。”
不求回报的小小善意。不要为了私利去做好事,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留心一下他人,看看他喜欢什么,或者需要什么,然后帮他们做点什么(倒杯咖啡,递下茶水等等)。行动强于话语,说声“谢谢”不如做一件小小善事来回报他。
一份小小的礼物。并不需要昂贵的礼物,小小的礼物也足够表达你的感恩了。
列一份你感谢别人的理由。列这样一份清单,大概十至五十几条,表达你对他的感受,为什么喜欢他,或者他帮助了你哪些地方,而你此深怀感激。然后将这份清单叫给他。
公开地感谢别人。在一个公开的地方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比方说办公室里、在与朋友和家人交谈时、在博客上、在当地新闻报纸上等待。
给他们意外惊喜。小小的惊喜可以使事情变得不一般。比方说,在妻子工作回到家时,你已经准备好了美味的晚餐;当母亲去工作时,发现自己的汽车已经被你清洗的干净又漂亮;当女儿打开便当时,发现你特意做的小甜点。就是一点点的意外惊喜哦~
对不幸也心怀感激。就像罗斯福总统家中被盗后,他给朋友的回信一样。即便生活误解了你,使你遭遇挫折与打击,你也要怀有感恩。你不是去感恩这些伤心的遭遇(虽然这也使你成长),而是去感恩那些一直在你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仍有的工作、家庭;生活依然给予你的健康和积极的心态等等。
感恩是一个人该拥有的本性,也是一个拥有健康性格的表现。生活、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别人给你帮助和关心,也许你不能一一的回报,但是对他们表示感恩是必需的。

⑷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前名是什么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前身为私立教忠中学,创办于1902年 详细历史: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清廷鉴于内忧外患日益严重,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把兴学育才作为当务之急。1902年,在籍翰林丁仁长、吴道镕,举人汪兆铨等绅士,筹建一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面向广府各县招生的新式学堂。办学经费以广府学宫明伦堂管辖的惠济义仓每年捐拨白银9600两为主,辅以各县明伦堂或册金局等绅民社团的集捐,采用捐款与学额挂钩的办法,共筹得开办费19297两。1902年,在广府学宫孝弟祠(今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创办了中学规制的教忠学堂,翰墨池(今莲塘)南边的明伦堂也可随时借作讲堂。与康有为创办的、至今仍受到高度评价的万木草堂旧址--仰高祠相距很近。(万木草堂1893年冬由卫边街迁此,1898年停办,约在今文德路华师大接待站一带。)光绪二十八年二月,“教忠”在贡院(今省博物馆)招考,一时官绅毕集,总督陶模、巡抚德寿、学政(后改称提学使)文治等“会同招考”以表重视,由学政亲定甲乙以示公正。第一期考取54名,“皆一时之选”,朱执信(大符)榜上有名。七月开学,连同其他学额约有百余名学生。由丁仁长为监督(相当于校长),经督、抚等向朝廷奏请立案。这是广东较早兴办的学堂之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广东兴学热潮日趋高涨,但欠缺师资,经学政同意改办初级师范,称教忠师范学堂。以孝弟祠为校务处,在翰圃的空地上建讲堂和宿舍。分四种学额:一是通额,由惠济义仓每年捐款项下招考60名,免收学费,全省士子均可投考。二是公额,各县明伦堂、册金局等每捐银100两可占该县学额两名,免收学费,多者类推。三是义额,凡士绅捐银500两以上者,永给学额一名,免费入学。四是附额,因额满未录取,每年缴费24两可作“附学”生。当时风气初开,各县多未设学堂,都乐于捐助。 课程有经学、史学、外语、算学、理化、体操等科目。教学仪器向日本购买,图书则靠捐赠与购买。丁仁长能“事必躬亲,诱掖后进,视学生如弟子,规模宏远”,甚获好评。1901~1904年是科举考试与学堂并存时期,许多“教忠”学生参加了科举考试,考取秀才的为数不少,其中梁鸣皋、梁鸣治兄弟同时考中举人。这无疑是新旧交替时期的怪现象,在“教忠”尤为突出,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教忠”学生旧学根底深厚,文笔优长。宣统年间,学部规定“毕业考试复试法”,各府、县学堂毕业生要由省的学使复试;因“教忠”直辖于提学使,毕业考试时,派员监考,可免复试。例如,1909年,教忠师范生毕业考试,被梁启超誉为晚清“诗界革命之巨子”的丘逢甲,当时就以广东学务公所议绅的身分“会同考试”。据仁长记载,从1902~1911年,共有五期毕业生,共2000人,其中师范生1200人,中小学生各400人。那时“教忠”的师范毕业生,各县学堂争相延聘。 辛亥(1911)革命后,丁仁长自动离职,由汪兆铨继任。学堂改称学校,曾一度被改称“广东公立师范学校”,后经汪兆铨等上书省民政厅长并转呈教育部,认为一向是“民捐民办”,属私立性质,最后同意复称教忠师范学校。但“教忠”两字并没有因帝制的推翻而更改,学堂的创办者的确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忠君卫道”,但“忠”的含义较广泛,如《孟子·滕文公》“教人以善者谓之忠”,《说文解字》“忠,敬也”,所以“教忠”沿用了50年。 民国建立的头10年,时局不稳,“校款样舍,屡感飘摇”(金曾澄语),学校没有什么发展。据官方的史料记载,1913年,在校生只有134名,教师9名;1921年6月,在校生是185名,教师20名,毕业生则有341名。1923年改办初级中学,1928年8月,增办高中师范科。1931年分为高初中男子部和女子部及附属小学,继续办高中师范科。1932年12月,教育部颁《师范学校法》,规定私人或团体不得办师范学校,“教忠”在次年改为“私立教忠中学”的可能性较大。据1934年统计,学校的建筑面积约40000方尺(旧制,下同),其中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30多间,还有学生宿舍(当时有寄宿生140人)、礼堂(约3000方尺)、图书馆(约1000方尺,图书8000册);空地面积约28080方尺,其中有操场(约20000方尺)、园艺实习场(约1000方尺)。仪器标本约值2500元。1935年办高初中完全中学,是“教忠”全盛时期。高初中和附小共有67个班,学生达3000余人。 民国年代对学校影响较大的事情是1919年广州的马路建设。市政公所要把府学东街开辟成文德路,要把“教忠”紧靠府学东街的教室、宿舍、操场拆建成马路。幸好在市政公所当“坐办”、主管广州拆城筑路的曹汝英,曾在教忠学堂当过数学教师,经汪兆铨校长多方斡旋,市政公所给“教忠”开创了“赔偿补建”的先例,在原广府学宫的贯道门(今学校的西北部)补建教室、宿舍,在番山(又称龟岗)右旁补建操场。原设在名宦祠(介于翰墨池与仰高祠之间)的附属小学也因拆平筑路,亦在贯道门附近的“深柳书室”旧址补建附小教室。学校师生原由崇圣殿(今中山图书馆南边)后、番山旁进出,不太方便,于1926年在文德路增辟侧门。 日本侵华战火扩大,广州的学校纷纷外迁,但“教忠”的负责人却没有外迁的打算,曾发出“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豪言壮语。但现实是残酷的,广州沦陷前几天被迫停课,使数十年来购置的图书仪器等教具在日伪统治时期损失殆尽。广州沦陷后,金曾澄等在澳门筹设分校,艰苦备尝,有条件的“教忠”学生都陆续到了澳门复课,又招收当地的学生,一年后中小学生已达1000余人。澳校校长由学校董事长金曾澄暂兼。1942年初,金曾澄回内地任新职,校董会举朱葆勤继任。教务主任沈芷芳也由澳门转入内地,在郁南连滩镇另设一分校以收集内地学生。抗战期间,两分校同时存在。 日本投降后,校董会立即派员返广州筹备复校事宜。校舍大半被敌伪毁坏,图书仪器校具荡然无存。经过惨淡经营,于1946年春,教忠中学终于复校,仍由金曾澄兼任校长,复校三年才将校舍修复。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了,教忠中学和全国人民一样获得了新生”(朱葆勤语)。据1950年11月的官方史料记载,教忠中学有11个班,学生407名,教职员25名,其中教师17名。1952年9月与力行中学合并,1953年7月又与万川中学合并。10月,校董会与全体师生热烈请求改归公立,市政府接管“教忠”,并更名为广州市第十三中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老校从而迈进了一个新时代。 50年来,“教忠”是一所享有较佳声誉的学校。万千学子在此接受基础教育,他们“或升大学以期深造,或谋职业以展所长,士各有志,不必尽同”(金曾澄语)。校友朱执信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能有这位举国知名的校友是“教忠”的莫大光荣。能有像丁仁长、金曾澄这两位广东近代最为资深、颇负时名的教育家当“教忠”一始一终的校长,也是很值得称道的。 从人文地理而言,“教忠”这块“风水宝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秦置古县番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料说,县有番禺二山,因以为名;有的认为番禺是一座山。持二山说的,普遍认为位于广州市第十三中学与孙中山文献馆之间的高地就是昔日番山的遗迹。1990年市第十三中学兴建新校舍时,挖地基挖出的全是红土层与红砂岩,说明学校是番山的主体部分。五代十国时,南汉皇帝刘 NF024 凿平番山,积石为朝元洞(后更名为清虚洞)。在番山,北宋绍圣三年(1096)官府就设学课士,南宗淳 四年(1244)已建有番山书院,元朝则改创为“庙学及东西斋”,到明清两代更扩建成规模宏大的广府学宫,清末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以及丁仁长的教忠学堂,现代的广州市第十三中学、文德路小学、孙中山文献馆,它们的面积、规模、功能,历代虽有大小不同之分,但作为文化教育的“圣域”却长达900年,历久不变,教泽绵长,人才荟萃,这在广东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来看亦属罕见。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前身为私立教忠中学,创办于1902年,著名民主志士朱执信先生为教忠中学的第一届学生。1953年学校正式改名为“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成员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学校位于著名的广州市文化教育中心区域文德路,环境幽雅,翰墨飘香,底蕴丰厚;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2068人。教职员168人,专任教师125人,其中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1人,广州市模范教师1人,高级教师34人,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30人。

⑸ 1911年教忠学堂分别改名为

清光绪二十八年由吴道熔、丁仁长等创办教忠学堂,4年后改为教忠师范学堂,是广州最早的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小学师资。1923年改为教忠中学,解放后改为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其实原来也唤作教忠中学

⑹ 芝罘区教体局有一个叫 潘忠纬 的副局长吗

芝罘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在鲁峰小学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中专小学德属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近日,芝罘区在鲁峰小学召开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现场会,来自全区中小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鲁峰小学的校园文化,并观摩了学校4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芝罘区教体局井明霞副局长、教科研中心王臣善主任、王洪滨主任,为10所获得“芝罘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验学校”的单位授牌。随后,部分实验学校的领导进行了先进经验交流。鲁峰小学的王萍校长介绍了如何将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与学校的“缤纷德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官庄小学梁兰杰校长分享了官庄小学在实施《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过程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烟台十三中曲涛主任交流了他们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扎实开展班级工作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井局长对全区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本次会议是全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优质高效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杨芳)

⑺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的学校详细历史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类型: 中学 电话: 83333655 地址: 文德路83号 网站地址: http://13ms.gzyxe.net/ 学校简介: 广州市第十三专中学前身为私立属教忠中学,创办于1902年,著名民主志士朱执信先生为教忠中学的第一届学生。1953年学校正式改名为“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成员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学校位于著名的广州市文化教育中心区域文德路,环境幽雅,翰墨飘香,底蕴丰厚;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2068人。教职员168人,专任教师125人,其中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1人,广州市模范教师1人,高级教师34人,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30人。

⑻ 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中的行到底怎么解释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现在有些研究孔孟学说的人,跟着新时代走,他们说孔子是非常科学的,在当时孔子就有分科教育了。他对学生们分有文、行、忠、信四门类别,好像现在分科分系的教育法。这是说笑话了。孔子教育的宗旨是这四项。第一“文”:包括了知识、文章——广义的文章。文章的文采、字句和条理,章是连起来的一大篇文理。狭义的是指文字作品叫文章,这是后世观念。在春秋战国时候,文应该是广义的文章,包括了一切知识及文学。第二“行”:文章好,知识好,充其量变成文人。学者们要注意,古人早就有“文人多无行”的说法。所谓文人多半无行,就是说,知识多了,正理、歪理,条条有理,因此凡事满不在乎,便成了“名士风流大不拘”。还有,往往文章写得好的人,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业。看中国三千年来文学史,文学造诣高、诗辞歌赋都行的人,在事业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之处。以诗人来说,社甫、李白等在其他方面,没什么大成就。在功业上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文学是好的。不过像唐代几个皇帝,文章诗词都非常好,尤其唐太宗诗作得非常好,不过他不肯作,书法也好。所以唐代文学好,是帝王们提倡的。宋朝的儒家,理学讲得好,推其原因,也是受宋太祖的影响。赵匡胤本身就内行,所以说转移社会风气在于一二人者,但不是你我一二人。这从历史上可以得到很多证明。但有功业的人,他的丰功伟业又往往盖住了文学上的才气。所以孔子四教中的“行”,也不是单指普通的操行,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 然后讲到第三的“忠”:不是唐宋以后所讲的忠于某一个人的意思。孔子讲的“忠”,是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应了的话,就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第四“信”:就是有信义。这是孔子教育的四个重点,不能够分开的。如果说他是分科了,那就是笑话。谈到这里,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教育,感慨很多。尤其每年联考之前,常谈起这个问题,照过去的猜题方式,今年(一九七四年)的作文题,一定是向十项建设这个方面猜。而今年的作文题爆出冷门,出对了,是来自《荀子》上的:“荀子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料有一家大报的社论批评说,现在已经到了科学时代,还出这样古老的题目,不合时宜。我看了这样的社论,连叹一口气都觉得浪费。报章是领导文化的先锋,居然有这样的观点,天下事可知矣!今日的教育,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前途,更是个大问题。我经常觉得,中国这几十年来的问题,根本发生在教育上,而且很严重。甚至三千年来的历代兴衰,都与教育问题有关。古时候,我们没有明文规定教育的目标,而现在规定了实施三民主义的教育。但是,我们关起门来检讨,三民主义的教育,在学校里并不算成功。什么道理,银值得研究。过去我们虽没有明文规定的教育宗旨,但读书人根本上要把品德修好,这是公认的目的。可是近几年来,跟着西方文化转,尤其是现在美国标榜“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方针,大家体会到的生活就是现实,不外物质。教育的目标也因而移转,完全忽略了心性的修养。搞到现在怎么样呢?有一个学生,是前几年师大毕业的,已得到硕士学位。一天来看我,我问他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说:“老师!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考试啊!”这句话讲得很沉痛,我们只好相对苦笑。是嘛!小学毕业以后考中学,考进了中学,小学所学的没用了,丢了;中学毕业考高中,考进了高中,初中学的没用了,又丢了;高中毕业考大学;高中所学的又没有用了,当然也丢了;等考取留学又丢了大学的;留学回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当了公务员,还有升等考试。三年一大考,两年一小考。是嘛!我们的教育就成了考试。其实,考过了又不算数。清代有人对考试的评语是:“销磨一代英雄气,官样文章殿体书。”现代科学八股的考试方法更可怕,将来很可能要变成“销磨一代精神气,电脑规程机械书。”(我们一边听,一边摇头叹息。)前天,一位有名的建中资深的国文老师来看我,也叹说今年换了电脑教育、电脑考试,越来越不对了。现在高中三年级的教育,谈不到教学问。只是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应付这种电脑考试。像国文方面,一个名词除了教他们正确的解释之外,还要告诉他们四五种不正确的答法。再加上一些课本在编的时候本身就有问题,中学老师接到这种课本,发现有问题,早已向教育部提出来,但没有人理会。现在临阵了,报上才登出来说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在上课时,只有告诉学生,这是有问题的,只要注意将来如何应付考试就好了。这就是教育!怎么办呢? 现在我们讲到孔子教育的宗旨,就是文、行、忠、信。过去向德行的路上走,对于学生知识、学问的成就,还是第二步的要求。既然受过教育,至少第一步要打好品德的基础。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为什么如此敦厚呢?就是德行教育的结果。所以文、行、忠、信并不是四科,以现代观念勉强来解释,应该是他的教育中心。文包括了文学,乃至一切学问的完成。行,狭义的是行为、品德;广义的是事业的成果。忠、信,是内心的修养,是人格的造就。

⑼ 刘丽华的生平简介

刘丽华祖籍贵州省黄平县,祖父辈为黄平县望族。她于1912年1月15日生于广西桂林,1913年6月随父母赴广东连平县;1918年再随父母赴北京生活。同年入私塾学习《三字经》、《幼学故事琼林》,继而习四书五经。父亡后于1925年9月随母返回广州,1927年6月进入私塾续学一年。1928年9月~1930年9月在广州市立二十四小学读书两年,成绩优良,每学期成绩皆在全校前五名之列,最后一学期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加之她人长得端庄秀丽,深获老师们喜爱,时有“刘校花”雅称,正可谓人如其名。1930年9月~1933年9月她入读广州市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商科。由于该校不收学费,一切学杂费全免,学生只负责书本费,负担不重,刘丽华便白天上课,夜间做工,从衣服店领来衣服缝衣扣,挣点微薄收入,填补家用。三年来的刻苦学习和辛劳工作,不但使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商科,而且锻练了她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的坚强品质,一生受益无穷。1933年9月,刘丽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广州的名校私立“教忠师范学校”女生部。“教忠”是广东中等教育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由当时在籍翰林丁仁长、吴道镕,举人汪兆铨等绅士筹办于1902年,时称“教忠学堂”。校址邻近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1902年2月,“教忠”在贡院(现广东省博物馆)招考,一时官绅毕集,总督陶模、巡抚德寿、学政(后改称提学使)文治等“会同招考”,以表重视,由学政亲定甲乙以示公正。第一期考取54名,“皆一时之选”,(《教忠初级师范学堂第一次毕业同年录》,1909年)后来成为孙中山得力助手的朱执信(大符)榜上有名,成为“教忠”第一届学生。
据1934年统计,当时教忠师范学校的建筑面积约为40000方尺(旧制,下同),其中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30多间,还有学生宿舍(当时有寄宿生140人)、礼堂(约3000方尺)、图书馆(约1000方尺,图书8000册);空地面积约28080方尺,其中有操场(约20000方尺)、园艺实习场(约1000方尺)。仪器标本约值2500元。1935年办高初中完全中学,是“教忠”全盛时期。高初中和附小共
有67个班,学生达3000余人。刘丽华从1933年9月~1936年7月就读于“教忠”女生部,正值“教忠”全盛时期,她在此受到了严格的良好师范教育。特别是时任女生部主任的沈芷芳,是当时广东省中等教育界以教学管理严格和教育有方著称于世的女督学,还是“一位女中豪杰,她的刚正坚毅和实干精神在当时广东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说到刘丽华,不能不提及一下她在“教忠”读书时的保护恩人沈芷芳。沈芷芳(?~1969),字素曼,出身名门,其父曾协助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今广东广雅中学),其母是当时广州的汪姓大族。沈芷芳早年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法科,后转入中山大学文科。大学读书时在李励庄(后成为陈公博之妻)等人的发动下,曾与高师女生钟婉如、陈逸云(后任上海市妇运会主席)等人于1924年共同发起成立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向警予(中共早期著名妇女运动领导人)当选为大同盟第一届会长,副会长为李励庄,交际部长为陈逸云,组织部长为沈芷芳,文书部长为钟婉如,庶务部长为史懂济。当时和后来陆续加入这一组织的曹婉珍、钟慧霞、高咏雪、黄润兰、李秀梅、陈慕贞、伍智梅等人,皆成为各界妇女名流。沈芷芳于中大毕业后进入广州市教育局工作,后与政界名流何觉甫结婚。1927年她升任市教育局科长,不久调任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后转任私立教忠中学女生部主任,嗣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沈芷芳是汪精卫的甥女,抗战期间,“当汪精卫组织伪政府时,汪家和沈家的亲戚几乎全追随汪伪政权,唯有沈校长坚持抗日的立场,汪氏曾欲委任她为伪部长,她坚决拒绝,甚至有人竟以锁链、手榴弹置于其家门前逼她就范,她仍领导教忠中学的师生离开澳门返大陆后方自由区的罗定县连滩,开办流亡式的教忠中学。她对国家的忠贞,办事的胆色与魄力,备受当时社会所推崇。”

刘丽华在“教忠”读书时正值沈芷芳任“教忠”中学女生部主任嗣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时期。由于刘丽华长得秀美,眼似秋水,长身玉立,曲线窈窕,肌肤白皙,加之个性文静,学习成绩优异,同学们都雅称她为“刘校花”,自然受到沈芷芳主任格外关注。刘丽华在校读书时是走读生,下课放学回家途中经常受到男生部学生尾追求爱,无奈之下她被迫向沈芷芳哭述,多次得到沈主任的出面干涉制止。甚至有两次沈芷芳跑到男生部找出求爱男生警告说,若再追逐刘丽华和干涉她的正常生活将以开除学籍论处。为此,刘丽华将沈芷芳视为保护恩人,生活学习上得到沈芷芳诸多关怀。特别是思想上深受沈芷芳热心宣扬的“男女平权”思想影响。
经沈芷芳有意牵线搭桥,刘丽华在学时与广东高等师范青年教师黄冠华相识,开始了自由恋爱。1936年7月刘丽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教忠”。同年9月,她与谈恋爱近一年的广东高等师范最年轻的美男子副教授黄冠华结婚,婚后怀有一女,其女尚未出生,丈夫因患肺结核病逝。刘丽华生下其女后,取名黄小玲(解放后任广西医学院教授)。此前,其母已病故,为离开伤心地,经已在白崇禧身边工作的侄子刘维周介绍,刘丽华回到出生地广西桂林市,进入桂林实验小学当教员(1937年9月~1939年11月)。不久,经亲友介绍,她认识当时在广西大学教书的美男子副教授黄现璠。1939年11月,黄现璠和分居13年多的原配妻子登报离婚后(黄与原妻生育有一子一女,皆姓黄),与刘丽华喜结良缘,实可谓郎才女貌的一对绝配。婚后夫妻自然恩恩爱爱,累收爱情硕果,两人生育有三子三女。同年,刘丽华转入广西大学(简称西大,下同)附属小学任教(1939年11月~1941年9月)。后因丈夫黄现璠在西大参与发动“拒高事件”,刘丽华被无故解聘附小教职,转入国立桂林师范任图书管理员(1941年9月~1943年1月),续到广西教育研究所任图书管理员(1943年1月~1944年7月)。抗战胜利后,转回西大附小任教(1946年11月~1954年9月)。1954年西大撤消建制,转入桂林市四会路小学任教(1954年9月~1962年9月),继而转入桂林市中华路小学任教(1962年9月~1972年9月),至到1972年退休。1995年4月18日逝于桂林,终年83岁。

⑽ 贺昌忠老师 学而思教育初中物理怎么样

虽然初中的物理课程不是特别的难懂,老师对待教学还是非常的认真的,有着很好的教学态度呢,老师会很积极的背着课程,还有学生的作业也会很用心的进行批改,在老师的班级里面,老师的教出的物理成绩也是很不错的。

阅读全文

与私立教忠中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