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小学校 >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课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课

发布时间:2020-12-23 10:20:29

『壹』 小学科学实验课有哪些内容

科学课一开设就有来了,学源生的学具里也有实验用的器材,至于自己要安排实验课,那得看学校条件,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我担任的是四年级的科学,该年级的科学课相关的 实验内容可参考下: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科学实验
1、会用1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是导体。
4、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5、会画简单电路图,并且会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方法连接电路。
第二单元实验探究
1、能够指出油菜花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够指出花的各部分名称。
3、能够指出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的名称。
4、能够指出种子内部结构各部分名称。
5、能够指出鸡蛋的各部分名称。
第三单元实验探究题
1、设计实验研究:温度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2、设计一份营养晚餐。
第四单元实验探究
1、能够将岩石名称和岩石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2、能够将矿物名称和矿物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案例(就是改进课本上的教师或学生实验)哪里有

岩石的风化实验:用鹅卵石在酒精灯上烤,一节课完成不了,所以必须创新:把鹅卵石改成小砖块;器材:小砖块、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水;学生分组实验,提问引导自主探究,根据所给器材,怎么样让岩石风化成碎末?分组小声讨论,举手发言,开始实验;为什么有的组实验没有成功?让学生自己查找原因。提示:应该在外焰烤3分钟,再放进水里,反复8次左右。(参考)

『叁』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怎样评价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训,我认为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兴趣。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许多内容涉及探究性活动,而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学。 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如《声音的产生》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当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后,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于是,学生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争论,最后总结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现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围的物体发出声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于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纸片,有的敲击塑料瓶,有的弹皮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三、强调教师要大胆放手、只掌控教学的方向。 学生对周围缤纷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教学应该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学科学的广阔天地;我们不要把铃声当做探究科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也有探索和发现的无限良机和灵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之举。所以要上好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尽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掌控好教学的大方向,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当好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 四、强调学生的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 总之,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以科学的方法教学之,以科学的精神探索之,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肆』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怎么上

小学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单纯地采用阅读、讲解来学习科学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对所见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的思维活动,使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我认为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是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的关键。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探究轮轴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然后我示范试验。这时进行谈话,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轮轴省更大的力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把轮换成更大的,则省力更大。通过实验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懂得轮轴省力大小与轮的大小有关,完成向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的任务。二、合理指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而中年级学生能力相对底,知识并不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更要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的产生》活动时,可先演示尺子振动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及尺子振动方式,然后才让学生动手实验。此后,逐步做皮筋、鼓、吉它发声实验。指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当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则可通过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如问:“研究声音的产生有什么用?利用物体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某些发声原理而制造的各种乐器,他们也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把嗓子喊哑,……。课后,不拘泥于教科书介绍的自制乐器的方法,动员学生多找一些材料自制乐器。如:拿同样大小的玻璃瓶(汽水瓶、啤酒瓶),分别加入高度不同的水即可。三、尽可能多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在实验中单靠教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师总让学生跟着自己做,到头来还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一种能力。例如:在六年级《电磁铁》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钉子,绕着同样的线圈,为什么有的钉子帽是南极,有的钉子帽是北极呢?这种现象不必告诉学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或线圈的绕向不同。再如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也是可以这样做。分组做实验,并按教科书后面的记录形式把实验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从而知道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与磁铁的数量关系,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反之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少。又如探究第九册《让灯亮起来》活动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获得了知识:1.电是可以流动的;2.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电才能从电池中流出来,经过灯泡,使灯泡发出光亮;3.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有电源(电池)、导线、用电器(灯泡)几部分组成。然后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备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灯泡发出光亮。学生明白了电流的原理,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这样会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四、尊重实验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演示实验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的最大限度的成功。万一遇到失败,这是学生可能比任何时候更感兴趣,更专注地看着老师。老师应沉着、冷静,充分利用机会,向学生示范实验失败应当怎么办,因为这也是难得的教学契机。切不可碍于面子,草率收场,更不可文过饰非,糊弄学生。老师首先要尊重实验事实,和学生一起事实求实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客观原因,并坦诚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如:教三年级《气体的热胀冷缩》,我在堂上演示一个“喷泉”的实验,把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口上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来。课前我曾做了一次,喷出的水柱有几十厘米高,实验很成功的。可在教学过程中,玻璃管却喷不出水来

『伍』 小学科学实验课需要注意那些内容

一、实验先要自己做一次
二、实验前要讲清安全问题
三、实验时要分好组、选好组长、明确操作手,记录员
四、教师要讲清操作步骤
五、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
六、实验后要注意仪器的复原

『陆』 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几个要点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融自然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科学课的教学,有许多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训,我认为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充分利用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兴趣.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许多内容涉及探究性活动,而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学.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如《声音的产生》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当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后,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于是,学生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争论,最后总结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现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围的物体发出声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于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纸片,有的敲击塑料瓶,有的弹皮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三、强调教师要大胆放手、只掌控教学的方向.学生对周围缤纷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教学应该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学科学的广阔天地;我们不要把铃声当做探究科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也有探索和发现的无限良机和灵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之举.所以要上好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尽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掌控好教学的大方向,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当好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四、强调学生的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总之,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以科学的方法教学之,以科学的精神探索之,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柒』 小学科学课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1、科学课程内容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

2、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发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也就是说,从2017年9月份开始,小学一年级就要开设科学课了。

通知要求小学一年级要单独开设科学课,每周安排不小于1课时,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同时发布。

(7)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课扩展阅读: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关键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这是自2001年颁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6年后,正式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通知》的要求,今后的小学科学教育将有哪些变化呢?

变化之一: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保障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至少一课时,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学时保持不变。这不仅对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国际上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科学教育的主流一致。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

也就是说,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周都将上至少一节科学课。同时,小学阶段科学课时总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扩充,具体变化和效果还有待新版课程标准深入实施后一探究竟。

变化之二:科学教学实施方面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探究过程,单独强调了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基于科学教育研究专家诺曼·莱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学探究一定是从问题开始,探究过程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开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乐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可通过探究来回答的科学问题。单独强调问题意识,注重实践探究过程,这些对于提升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变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验室建设等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问题是困扰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瓶颈,不少地区都面临小学科学教师缺乏理科背景和职业发展受限的问题。而课程内容的扩充和实践探究的强化很可能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学教师,对于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也是新的课程标准顺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今后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而加大经费投入将能够保证满足孩子们开展科学实验的需要。

应该说,《通知》对小学科学课程设置、内容、教学实施及师资环境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必将引发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系列变化。我们拭目以待,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

『捌』 跪求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案例(就是改进课本上的教师或学生实验)!谢谢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案例(就是改进课本上的教师或学生实验)我这里有,不知你需要哪一课!

『玖』 小学的科学常识课..能做些什么简单有趣的实验

1.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淀粉遇碘变蓝
3.用小苏打加醋制取CO2,使火柴熄灭
4.热胀冷缩版:将铜球加热后不能通过铁权环
5.光的色散:将镜子斜置在一盆水内,对着阳光,墙上会出现“彩虹”
好多,只记得这些了,应该够用了吧,记得采纳哟,谢...

『拾』 如何把小学科学课上好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认真、愉快,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尝试。现在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享。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主动学习 :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科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2.、我们应更多的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 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科学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3.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科学课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4.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氛围,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二、要有强烈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有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有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至于原来我们特别关注的知识,它只是用来整理的其中一个目标,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或主要目标。如:科学三上年级的《我的大树》一课教学中不是追求学生对大树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观察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汇报交流等等。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的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法知道大树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大树……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观察的大树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了。 因此,在科学课堂上要有强烈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意识,没有目标意识或目标偏失的课就是没有质量的课。
三、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要重视教学设计在实施中的合理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活动性特点的比较综合的新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活动化的处理,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关联的活动组合。上课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活动组织和指导工作,根据探究价值的大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并在多向互动中培养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素养。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因此,科学课堂教学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
四、要体现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
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科学课要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量和质这三对关系是否和谐。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尊重孩子的学习意愿和教师控制教学进程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做出的回答、选择以及结果、结论,而学生的活动往往非教师所能控制,因此任意性的学生主体作用将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引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引领必不可少。但引得多了,学生主体就淡化了,引得少了,学习效率就下降了。本人认为:教师在处理这对关系时要承认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即教师是在学生主体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及时介入、及时提炼,做到心中有谱;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的关系表现在:趣味性的活动不一定具有探究性,而探究性的活动也不一定具有趣味性,两者往往不可兼得。本人认为:教师在处理这对关系时要从学生的特点、生活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考虑,允许学生探究生成性的大家都兴趣的又有价值的问题。至于事先考虑好的问题,教师应根据需要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探究。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把课内的多种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延伸到课外,做到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统一;活动的量和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活动的结构及内涵的研究上。科学课就是有一个个有关联的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好的结构不但能使活动达到好的效果。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根据目标和内容,结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具有好探究的心理特征,运用音响、幻灯、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有意指导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致富经》等电视栏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有关植物的根、茎、叶和动物方面的一些内容时,又把这方面的内容制成幻灯片,学生的学习由原来书中的抽象讲解,变得栩栩如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起来也轻松、愉快。
六、要重实验操作、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强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实验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做好一个演示实验会比抽象笼统讲解更具体、更有吸引力,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时都精力集中,甚至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如《浮力》的教学,我们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水槽,手中拿一木块,问学生:将木块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呢?学生有不同的说法,都纷纷说出自己的结论。当我们演示时,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对或错,这样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几个学生上来演示,用手向下按木块,说说手有什么感觉,这时我们告诉学生这种向上推的力就是浮力。再让学生想想,如果把铁块放在水中又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沉下水底)是不是下沉的铁块就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学生思考后,我们再演示。用测力计先测出钩码的重量,记录下数据,然后将钩码放入水中,再看此时测力计的数据有什么变化, 得出数据,既真实、又可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由于学生参与其中,记忆深刻,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七、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求知欲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 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动力。好奇心则是求知的大门。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着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课前,我们有意把一个乒乓球弄瘪,课堂上,我们向学生求教:“老师刚才打球时,不小心把球弄瘪了,谁能帮老师修复一下。”这时有几个同学说:“老师,你把球放在杯子里,再倒点热水,球就会鼓起来。”有的同学说会不会哟?这时,我就找个同学按他说的方法做。等球鼓起来,教室里一片欢呼声。我们就抓住时机问:这是什么原理呢?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好吗?学生一下子都活跃起来了。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要加以保护,不能因学生的想法幼稚而嘲笑、斥责。教学中,无论学生思维成就的大小,都要给予鼓励。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充分挖掘科学的教育功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阅读全文

与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