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信息时代,教师作为一般公民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2、互联网+背景下,学科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专业发展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4、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专业发展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5、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安全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责任,教师更是如此。不轻易泄漏自己的关键信息、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蹭没有设置密码的wifi、不转发源头不清的消息、不相信莫名其妙的中奖,在保护好自身的同时营造清明的信息网络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信息素养的体现,教师作为一个高知识层次人群,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教师每天要面对的三个主要实体物理空间:家庭、办公室、教室。这三个空间中都有一些信息化设备,家庭电脑、办公用机、班级终端。作为教师,熟练驾驭操控这些信息化设备就成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硬件的正常开启、网络的上传下载、软件的流畅运行、学科工具的匹配、常见小故障的排除等都需要学科教师来做,再不是信息技术人员保障的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收集、分析、诊断教育数据平台或智能工具的出现,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分析评价教与学成效成为了可能。利用数据分析矫正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行为,使课堂施策很精准,利用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知识结构缺陷或薄弱点,精准反馈与辅导。
2. 西南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编者按:本文是2006年5月张诗亚教授、邵燕楠副教授赴英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同与会的各国专家学者作的报告。“顶岗实习”是我校张诗亚教授首倡的一条“更新”农村师资的新模式,它对于西部教育的扶助模式和师范类本科生实习体系的改革有着开创性的成果和意义。中央电视台、重庆时报等多家媒体都做过相关报道。《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也刊登了相关文章《西南地区农村师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美姑县、贵州威宁县为个案研究》。本期简报将呈现此文,在编辑中略有删减。
西部农村教育滞后是中国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提高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之关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力改善农村教育的现状。中国政府承诺,到2007年,西部地区基本上实现“两基”。为此,中国政府在西部农村启动并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
教师是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村地区师资的落后局面,客观上造成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存在着严重问题,如何改善、改变西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的现状成为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了真实、准确地了解西部农村地区师资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四川省美姑县、贵州威宁县的师资情况作了实地调查。这两个县都是民族自治县,都尚未实现“普九”。贵州省威宁县是一个以彝族回族苗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县,位于乌蒙山脉高原,处于长江、珠江上流分水岭和乌江源头地段。全县人口共有109万,全县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四川省美姑县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东北部。全县人口183000人,截止2004年,仍有62506人没有越过温饱线。
一、西部农村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部农村的教育处于一种低级循环的状态,西部农村教育的滞后不仅是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教育物质方面的落后,而且是教育观念的落后。先进教学设备的运用、教育观念的传播都要依靠扎根于广大西部农村的教师。然而,西部农村的师资现状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西部农村地区师资的瓶颈。许多西部农村地区的教学点、村小、非完小都存在一位教师肩负几个班的教学工作。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美姑县的依果觉乡尔玛村小,只有一位教师,由于缺少教师,不能招收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这位教师教授三、四年级所有的课程。由于缺少教师,尔玛村的一、二年级的学龄儿童辍学。截至2005年,四川美姑县共有中小学教师1495人(包括代课教师),现有中小学在校生22408人,根据师生比例,尚缺小学教师529人,初中教师尚需36人,仍需9名高中教师。如果按2010年“普九”目标来概算,需小学教师1585名、初中教师662名、高中教师107名,合计共需教师2354名,到2010年中小学教师需净增1232名。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现有专任教师3196人,根据师生比1:29.8人计算,尚差2288人,现有初中专任教师1457人,按照1:23.9的师生比,仍需1380位专任教师。
教师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地方的财政困难。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04年的财政收入达到2.4亿元,但财政支出却达到4.5亿元,处于一种入不敷出的境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到2010年,共需要新增教师10062人,平均每年需新增教师1400人,按新进教师最低工资标准计算(不含教师今后晋职晋级提高工资),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教师工资2100万元。但凉山州“普九”欠账资金已达到19864万元,成为县乡政府和学校的承重的负担。2004年,美姑县县财政全年对教育总投入2434.0728万元,其中中小学教师的工资2297.6274万元,业务费34.2万元,公务费52.2454万元,村小建设费50万元,教师的工资占了美姑县财政投入的大部分。
对于西部农村学校来说,因县财政困难而造成教师缺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少,就美姑县和威宁县来说,青年教师普遍不愿意去工作,即使依靠行政命令分去的教师,也表示有离开此处去别处工作的愿望。 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来说,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上占40.2%,近年来,许多学校基本上停止录用新教师,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
2. 教师的职称结构或编制结构不合理。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来说,在农村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2.5%,所占比例偏少。在中小学教职工队伍中,职工所占的比例偏高,专任教师的缺编尤为严重。
3. 学科结构不合理。四川省美姑县、贵州威宁县的许多学校只开设语文和数学课程,其余的课程均未开设,最主要的原因上缺少这些学科的教师。在所调查的一些学校中发现,即使开设这些课程,国家给学生发放了免费的图画、音乐等教科书,也因为没有教师而形同虚设。一般来讲,语文教师兼任图画教师,语文教师的通常做法是:上图画课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所做的事情,教师只是维持一下课堂秩序。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来说,除高中和城区学校外,大部分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0%以上,初中和小学的英语、计算机、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严重不足。
4.教师地域分布、流动不合理。骨干教师多分布在城镇、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真正需要的教师的边远农村代课教师居多。县城中小学,尤其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职工严重超编,人浮于事,办学效益较低。而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一些比较边远、条件比较艰苦的学校,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的学科不配套。西部各省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考核或者考评,通过考核或者考评的教师就可以掉入中心小学或者县城里的中小学,而没有通过考试的教师,就会被重新分配到离中心小、县城中小学远一点的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县政府试图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这种做法却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增加了使原本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村教育的更劣势的地位。
5. 双语教师不足。在民族聚居的地方,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双语教学,三年级以上采用汉语授课。这就要求有大量的双语教师,但在美姑县和威宁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双语教师严重不足,也没有对已有的双语教师进行当地语言的培训。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不能交流的状态,只好采用手势等方式进行日常的交流和沟通,这无疑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
(三)教师教学能力不高
西部农村地区至今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截至2005年5月,美姑县仍有314名代课教师,其中小学毕业的代课教师有205名,初中毕业的代课教师101名,高中和中专毕业的代课教师仅有8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代课教师7.02万人,其中在小学的代课教师6.08万人,中学代课教师0.94万人,占全国代课教师总数的12.6%,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20.1%,这些代课教师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小学和初中。代课教师的产生具有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20世纪90年代,为完成“普九”的任务,西部农村聘用了大量的代课教师。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一些县级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空着教师编制不用,采取低薪聘请代课教师的方法来维持教学基本运转。美姑县代课教师的工资仅为60元/月。
3.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初探
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迅速转换和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1
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当中,主要指学科教师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师新角色的关系
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
(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
(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因此,当前对我国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成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END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议
1
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在此,我们结合他们的做法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2.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2
对教师进行培训
网络信息化社会的当前教育应为信息素养的教育,如今的教育要面向网络信息化社会,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方案,才能适应知识创新型的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因此以培训教师信息素养为宗旨的教育方式是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提出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的实施方案,设立考核制度,通过初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中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网页课件制作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层次水平。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整合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最终是体现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数字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将逐步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3
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辅助教学是一个整体,它的效果受课件制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力、交互响应、软硬件结合程度等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设置有关多媒体课件应用交流活动,让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心得体会,探讨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各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可以作为教研项目立项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各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纳入课程建设项目,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人员共同协作攻关,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积极为教师和兄弟院校的同行创造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课件设计、课件制作、完善、使用的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5
抓紧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
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由于人们在开展电化教育活动时,往往注重硬件的投入,忽略软件的配套问题,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或闲置而不能发挥作用。而由计算机公司或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教学软件,由于不符合教学规律,不能与各科教材及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虽投入很多,却不能被第一线的教师所接受,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应由软件专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专家组成一支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队伍,制作出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给广大教师使用。学科教师也可利用操作简便的软件开发工具,针对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自行开发短小精悍的CAI软件。
6
大力提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长期以来,在教师队伍中,科研风气不浓,一些教师满足于靠积累个人经验采教书。面临新技术的挑战,仅凭经验来进行教学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宄、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通过科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
END
总结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育改革就无从实现,而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4. 垫江实验中学的成就英才
2003年学校参加首届高考便一鸣惊人。141人参考就上线132人,高考上线率达到93.61%,居全县高完中第二。理科本科上线率、文科本科上线率分别居全县第二位。
2004年高考再展雄姿。194人参考有190人上线,其中重点本科上线20人,本科上线132人,高考上线率97.90%,居全县高完中第一位。文、理科本科上线率分别位居全县高完中第一位和第二位。文科总平分居全县第一位,文科语文、数学超过全市平均分,文科英语超全市平均分20分,文科综合超全市平均分25分;理科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均超过全市平均分。艺体考生上重本线1人(全县唯一1 人)、本科线10人。张绍刚、余潜江被录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学校荣获市招办、空军招飞局招飞工作先进学校(全市仅五所中学)。
2005年高考再显威风。应届366人参考,345人上线,文理科总上线率94.26%,居全县高完中第一位;其中本科上线214人,上线率58.5%,重点本科、本科上线率均居全县第二位。文理科各科均超全市平均分,开创垫江恢复高考以来的先河。应届生刘小亚勇夺全县应往届文科状元。
2006年应届高考上线率居全县第一,重本及本科上线率居全县第二,600分以上人数及比率均居全县第二,所有学科均超全市平均分,艺体上重本人数及比率均居全县第一。
2007年高考, 上重本线84人,上本科线457人,高考总上线率和应届重本升学率均居全县第一,理科600分以上人数再次居全县第二,文科总上线率居全县第一位,文科重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居全县第二位。艺体重本及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县第一,理科复习班上线率100%,文科复习班上线率98.8%。
三年来,初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04年中考上重点中学91人,居全县高完中首位,05年中考600分以上216人,取得了高初中教学质量双丰收。近年来,初中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2004年中考上重点中学线91人,2005年中考上重点中学线216人,2006年中考上重点中学线221人,600分以上81人。2007年中考上重点中学人数位于全县普通高完中前列。
学校教师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36篇、在市级报刊发表文章96篇,在县级刊物发表70篇;并有60篇论文获国家级奖、152篇论文获市级奖,129篇获县级奖;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35人次、获市级奖62人次、获县级95人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136人次获国家等级奖,262人次获市级等级奖,284人次获县级等级奖。现有国家级、市级、县级实验课题各一项,其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素养培训模式研究》,已结题,荣获国家级优秀课题。
5.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初探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化”,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这种整合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教育环境和教育管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力量。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注重应用,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小学师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可见,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就难以培养信息化的人才。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千百万劳动大军的重任,其现代化与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已刻不容缓。
一、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中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良好的信息素养:
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关心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到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中。
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信息资源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3、能准确、高效地解读和分析评价信息;
4、能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5、能有效地将相关信息和所教学科整合;
6、能利用相关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7、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8、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9、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0、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教育信
息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才不会被时代和社会淘汰。
二、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和大学的信息化教育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比较重视,讲的多,抓得实,硬件投资多,教师培训实,信息化已经引领了中小学和大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前几年生源匮乏引起的滑坡,将学校的重心放在了招生与就业上,各学校都为招生和就业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信息素养更没有引起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西北地区尤为突出。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普遍比较薄弱,存在着学校的信息基础建设滞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贫乏、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信息资源运用缺乏等现象。
1、信息环境制约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普通教育和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情
况存在,国家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上的经费投入极不平衡,使得中职学校的经费主要靠收取学杂费来维持运转,因此,各学校仅有的一点经费主要用于实习教学的建设,而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硬、软件投资很少。上千名学生的学校,信息教育还停留在仅拥有几十台计算机而已,更谈不上多媒体、互联网、教学软件等信息资源,有部分教师连计算机都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机会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客观上制约着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中职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缺乏相关的政策性要求和培训,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整体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即使在一些较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具备的行业职业学校,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水平还是偏低。有的教师虽具备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也很少能够用于教育教学,平常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还是“涛声依旧”。
2、缺乏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人才。
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缺乏和信息意识的淡薄,
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很少或没有,计算机任课教师大多数也是改行的非专业人员,只要能给学生上一些计算机操作课就行了,更淡不上更高层次的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开发。
三、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1、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基础环境。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一是国家要将第五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职业教育投资”的政策落实到底,加大对职业学校的信息设施建设投入,以信息技术促进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各职业教育学校要根据自身的财力、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室、校园教育网、电子阅览室、教师现代化办公平台、硬、软件共享的互联网教育等,供教师有条件和机会学习、提高;三是信息资源开发者应多关注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开发一些适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软件资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2、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氛围。
只有基础设施是不够的,还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氛围。一是政府和行业有关管理部门,要把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既要加大投资,还要从政策上做出要求,保证这些资金用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二是职教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对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训,使每一位在岗教师都有“充电”的机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要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等方面加强培训。信息意识的培训,也就是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教师认识到现在的教育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和延伸,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许多教育将融入到社会教育、网络教育中,信息技术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将对职业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地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不断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信息知识的培训,也就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培养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和更新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和能力,使教师学会利用教学软件或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学校领导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在信息化教育方面起表率作用,引导全体教职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和教学中,如学生的档案管理、成绩管理、教研活动、电子备课等;四是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将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情况与教师的业务素质考评结合起来,作为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等的必备条件;五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如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观摩、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的交流和研讨、网页制作等信息互动活动,调动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积极性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3、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学习是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证。
信息时代,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变革,如何永远走在技术发展的浪尖上,反过来指导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强化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活水源”。因此,教师应不懈地努力学习,扩展视野,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一是自觉接受培训,积极参与社会或上级部门举办的一些高层次培训活动,也可以通过在职或脱产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本专业深造或取得第二专业学历的学习,也可借助互联网接受远程教育的培训等;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组织、整理和运用,做好与自己学科的最佳整合,实现最优化的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互动式教学,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培养学生在实习实验操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启发和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教师也可获得信息,得到启发,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四是教师应积极参与进行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活动,用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亲自实践创新,制作和应用教学软件,建立信息资源库,利用政府、学校提供的有利环境条件,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中使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都应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