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语文课本有几个版本
目前在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语文A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语文S版 、鄂教版第十一册、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人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多套教材。
1、语文A版: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A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写,史习江、李守业主编,因其最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的立项审定和编写审定,故按音序排为A版。
2、语文S版: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S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共同编写,王均、杨曙望主编,因十二省编委会打头字母是S,故称S版。
3、科教版:教育科学出版社,是一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科学专业出版社,由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实行总社架构(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教育科学电子出版社等)的管理模式。
4、沪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面向中国的教育专业出版社,以服务教育、传播文化为宗旨,上海教育出版社为配合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图书。
5、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
(1)第二实验小学语文书里的培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学语文教材也不断修订。有些教材的使用时间较长,但也有些教材比较“短命”,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小学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编出来以后并未使用。
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师版、语文版等多套教材。
❷ 小学语文有哪些名师
: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 天津市特级教师靳家彦 上海特级教徐善俊 特级教师支玉恒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
斯霞,女,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乡,取名碧霄;8岁时,进族里办的"斯民小学"读书,改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29年转浙江省嘉兴县集贤小学工作。次年经人介绍到肖山湘湖师范学校工作。婚后转到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教书,不久又转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改名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江苏教育》、《人民日报》先后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报道,着重宣传介绍斯霞和学生的关系。1973年,江苏省教育厅调她到省教材编写组,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师附小,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次年,被评为小学特级教师,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辞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试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我国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袁瑢(1923-)江苏南通人。女。交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上海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特级教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于漪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暑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年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贾志敏,上海市人,汉族人,1939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市委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浦东区委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46个春秋。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奖。1994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1999年“五一”前夕,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奖”。2000年获“浦东名师”称号。现任上海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浦东新区首届政协委员。贾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文革期间,贾志敏教师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残,但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他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提任校长以后,他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录制的作文教学系列片《锦上添花》相继在许多省市播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录制了《贾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的光盘并面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前年暑假,贾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为当地华文老师传授语文教学经验,并获得极好的反映。
于永正,男,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85年,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永正同志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于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课堂教学与经验》等专著,并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创立“小学语文导读法”,应邀赴30个省、市及大专院校讲学,做示范教学,受到广泛赞扬。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著17部,发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全国及省市奖。《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介绍“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参加多种教材编写,培养徒弟20余名,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化万,男,江苏扬州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小学语文>编委会主编,杭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十佳校长、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4年,倡议并参与组织实施了"杭州市上城区跨世纪园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观摩会上执教示范课;先后带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王莺,培养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曾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撰写<写好作文的金钥匙><猪八戒学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研究入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小学语文典型课示例>等;出版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出版<张化万阅读教学><张化万作文教学><中国名师张化万>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主编<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1、12册)<现代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国情教育补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校长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著工程。他认为“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认为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张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孙建锋,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曾获江苏乍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一等奖;近年来,他应邀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上课,课堂教学扎实,灵活,富有创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河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春亚,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聪慧灵气,再加上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吉老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学,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吉春亚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唯一特级教师。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孙双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盛新凤,女,1970年生。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先后独立进行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公开发表,80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事迹曾多次被《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设计》、《浙江教工》、《湖州日报》、湖州电视台“奉献”、“关注”栏目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作专题报导。出版个人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1995年5月获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首届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才艺大赛金奖;2004年被评为上城区首届特级教师。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以开拓、创新、勤奋的态度实践着“用心成长,享受课堂”的理想与追求。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获广泛好评。2003年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10余年来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❸ 实验小学语文书上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哪些
柯城区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资料自己的话让别人看的
❹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极其丰富的,但是如何把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从现代教学理论上提高呢?丁有宽老师在他4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验中,不断探索这个问题,建立了独具一格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
一建立起小学语文知识结构及教学目标体系
丁有宽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新体系是以读写结合为特征的。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如,“熟读成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说明读写的自然结合。读写结合不能理解为阅读和作文机械地、生硬地结合。研究读写结合,首先必须明确阅读和作文都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目的任务。其次必须研究阅读和作文两个过程的关系,读与写是对等的,又是彼此联系的,读与写之间有着共同的“联系点”。丁老师的读写结合特点,就是紧紧围绕以下三条线索找到了相应的读写“联系点”,构成了读写结合的语文知识和教学目标体系。
(一)突出了语言构造方法
语言本身是有规律的,是按一定的方法构造的。语言构造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极密切的;由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由段成篇。不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表达语言,除理解和表达语言反映的内容外,还要理解和掌握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重点段与其他各段之间的关系,例如,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要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要理解段的含义,就要理解段内句子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要理解句子,就要理解一句之中的词语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阅读一篇文章,在初读全文基础上,一般是先由字词理解,再到句、段、篇。作文一般是先有内容材料和要表达的思想,拟出提纲,构思各段之间的关系,再按提纲逐段写下去;写每一段话时,还要把句子的先后关系表达清楚;最后考虑词语运用是否恰当。阅读与作文正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都要考虑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语言构造是有方法的,字、词、句、段、篇都有一定的构造方法。因此,在读与写过程中,还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构造方法。只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构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书、作文能力。丁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特点之一,就是体现了语言构造方法。
1.体现出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方法。从句子结构法开始—句群结构法—段的结构法—篇的结构法。既体现了语言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又突出了语言构造方法。
2.创造了以“四素完整句”作为读写结合语言训练的开端法。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从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句子—进行训练,这也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法,如,古代的“属对”训练,就是作文的基础训练;近现代的说话、造句训练,也是为作文打基础的。但丁老师提出以“四素句”作为语言训练的开端,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因“四素句”是记叙文的基本知识结构,从“四素句”训练,会为学习记叙文奠定牢固的基础。
由“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总分句,四种构句法作为语言训练的基础。由四种构句法扩展到四种句群构造法: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再由这四种句群构造法,扩展到这四种段的构造法。以句段训练作为篇章的训练基础。
(二)体现了文章构造方法
文章构造方法很多,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记叙文为主,突出记叙文的四要素,并从“四素句”训练起;还有记叙顺序,文章的开头、结尾;记叙文的写事、写景、写人等文章构造方法。
(三)渗透了思维逻辑体系
语言体现思维,思维逻辑体现于语言之中,就形成语言逻辑。丁老师的教材、教法渗透了语言逻辑关系。在语言构造方法上,丁老师并不是教小学生单纯的语法知识,而是在语言构造方法上突出地体现了几种主要的思维逻辑关系,如连续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概括与具体的关系等。
由于语言构造方法与思维逻辑的结合,自然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言有法可依,学后思路清晰,学习效果提高。
以上三条线相结合,构成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网络,并分层次构成小学语文训练目标体系。以这三条线为支柱编写教材,进行训练,将读写密切结合起来。这就是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的根本特点。
以语文知识结构为基础编写语文教材难度是很大的。所选的课文,既要内容健康,题材多样,又要考虑到语文形式是否合于训练目标。在这方面,丁老师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创新之举。
二体现了语言规律的指导作用和迁移规律
语言规律,也可称为语言法则,或称语言组织方法。不论阅读或是作文都涉及到语言的组织问题。语言法则包括词法和句法,汉语主要倾向于研究句法,从句法研究用字、组词、造句。扩大言之,语言规律知识还应包括修辞及篇章方面的知识。丁有宽老师总结的读书“三十法”,七条读写对应规律以及句群结构法等,都是读写方面的基本规律知识。以语言规律知识为指导进行教学,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语言感受,不大注意运用语言规律。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都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经验谈,就是靠多读书。鲁迅先生也曾指出过,先前的学古文,“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卷,第233页。就是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用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语感教学法。这是非常宝贵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费时间较多,能够学出来的人不多。少数人之所以学出来,一是靠读得多,感知得多;二是要经过自己不断地分析、比较。鲁迅先生指出,这个过程是在“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而且要经过“年深月久之后”,终于摸索出点方法来;再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读、去写,就会提高读写效果。从这个学习过程分析,是经过了感知语言、掌握语言规律知识、记忆语言及其规律、运用语言及其规律的过程。只不过学生所掌握的语言规律知识,是经过自己在一条暗胡同里摸索到的。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学出来,恐怕是只靠语感,死记语言,而没有能够从中摸索到一定的语言规律和方法的缘故。丁有宽老师教改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他没有停留在多读、多写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水平上,他不是让学生自己在暗胡同里摸索语言规律和方法,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语言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正如他所讲:“我把这来自课文的‘三十法’,作为帮助学生学习范文,了解作者如何叙事、状物、写人,表达思想感情和篇章结构的一把钥匙,同时又作为学生练习作文的借鉴。”他强调语言规律的指导作用,不仅体现了教学的理论指导原则,而且为探索语文知识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是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科学化的途径之一。
丁老师总结的读写“三十法”,每一法都体现读与写相联系,也都是读写知识结构。尤其是读写对应规律:解题、审题与拟题;归纳文章中心思想与表达中心思想;分段、概括段意与编写作文提纲;掌握文章的主次与作文的详略得当;理解文章品评词句与作文的遣词造句等,都体现了读与写的对应关系,将读与写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读写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写会更加自觉。这其中学习迁移规律起着决定作用。
学习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条古老的学习规律。近年来,由于知识结构论的兴起,才被一些人重视和运用。迁移是指学习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之间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称为干扰)。这里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学习?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发生联系和同化,就是获得新知识。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架。丁老师提出的读写对应规律及读写“三十法”,都是通过教给学生一些语言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读写的知识结构,为学习迁移创造条件。
形成迁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客体的共同因素,二是主体的概括能力。读写对应规律及读写“三十法”,就是利用读与读、读与写之间所具有的共同因素,通过读建立起一定的读、写认知结构,再阅读新课文时,就会同原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同化,纳入已经掌握的有关读、写认知结构之中,巩固和提高已有的阅读能力。这是读与读之间的迁移,同时也会迁移到作文中去。例如,当学生通过数课学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知识和方法之后,再阅读新课文时,就会运用已掌握的分段方法及概括段意的能力,对新课文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同时,在作文中就会懂得如何编拟作文提纲。产生以上两种迁移时,要求学生能在读与读、读与写之间概括出共同因素,这种训练也会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学生建立起读、写认知结构,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就会比较快地提高读写能力,也会避免机械地学习。
三初步形成读、写结合教学过程模式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是先有教法后有教材,在他几十年的教改实验中形成一系列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系列;在教法基础上编出教材;又在教材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了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过程模式。
语文教学过程模式是设计、组织和调控语文教学过程的一整套语文教学方法体系。即要解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怎样做?又要确定教与学的先后顺序、教学重点,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等。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特点,形成了“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
丁老师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是以单元编写的。每单元有七八篇课文,分精读篇、略读篇、自学篇、综合练习四类。而每一单元又分两组课文:第一组课文重点是认识训练目标,第二组课文目的在于强化、深入理解和掌握训练目标。这是丁有宽教材的又一特点。这样做有两个根据:(1)根据读写知识的特点。每项读写知识作为训练目标其内涵是比较丰富的,不可能在一两篇课文中都体现出来。例如,第五册第二单元,学习并列结构段。第一组课文精读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景物并列,通过学课文,初步认识并列结构段的含义。第二组课文精读篇《在艰苦的岁月里》是两个人物并列;《第一次会见》既有一个人物的外貌并列,又有景物(方位)并列。后两篇课文不仅体现出并列事项的内容不同,而且逐步加深难度。目的在于加深理解和强化巩固并列结构段。(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学生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如上例学生读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初步认识景物并列知识,还要经过略读课文《朝天椒》、自学课文《生物角》的读写练习之后,才能初步掌握景物并列结构段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并列结构段的新内容,即人物并列和人物、景物并列于一文中的构段知识。再通过略读篇《松竹梅》、自学篇《三个小雨点》进行巩固练习。学生这样掌握知识才能有消化吸收的过程,掌握才能牢固。
关于精读课的教学过程模式,一般采用以下的过程:(1)导自学,初步感知课文。(2)导精读深究,深究重点段。要求达到五会:会理解、会复述、会背诵、会品评、会应用。(3)导练习,巩固加深。指导学生总结和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多层次练习,达到基本掌握训练目标。
“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重在学生理解基础上指导其自学练习,提高学生独立的听说读写能力,基本符合建立语文教学过程模式的理论要求。
(一)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
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是建立在学生一般认知过程基础上的。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几个基本因素构成,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据此,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一般是:初读感知语言,细读、深读理解语言,品评欣赏语言,熟读记忆语言,练习运用语言。“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从全单元来看,通过精读课理解训练目标,由略读课加深理解和巩固训练目标,再由自学语文和综合练习达到基本掌握训练目标。从精读课的教学过程看,也符合这样的认知过程。
(二)符合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关系
语文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语文教材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凭借教材,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发展语言的过程。“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要求充分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和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
1.丁老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2.丁老师非常善于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去读、去说、去写、去思考,在读写实践中学会读写,提高读写能力。尤其对学习慢的学生更有所偏爱,善于引导,使之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真正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在操作过程上体现了如下特点:(1)安排了足够的读书时间并体现出全过程不同的读书要求:初读、细读、深读、熟读。(2)体现语感和语言规律的结合,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学生语言构造方法。(3)体现语言和思维的结合,语言和思维逻辑的结合。(4)突出读写结合,强调语言训练。
四积累了一套小学语文教学的训练方法
“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单元导练方法,即按每单元的训练重点目标,指导读写方法,进行语言训练。丁老师对于语言训练提出明确要求,即目标要明,重点要准,内容要精,时间要少,效果要高。对每项训练目标掌握要死,运用要活。在训练方法上有以下特点:
(一)在分项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训练
丁老师在语言训练上提出,既要着眼于篇,又要重视构成篇的字、词、句、段各因素的独立训练。教材是这样编的,先是句的训练、句群训练,再到段的训练;不仅训练读句、读句群、读段,而且训练写句、写句群、写段,在写的基础上还要训练自己修改。在句、句群、段的教学中,要依据语言构造方法训练。这样就形成若干个训练点和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多次反复,螺旋式上升。分项训练为篇的综合训练打下基础,再进行篇的训练,而篇中又有分项训练,在分项训练中也不忘整体。
(二)注重多层次训练
在认知基础上,一般先进行巩固性练习,后进行发展性练习;先进行模仿性练习,后进行创造性练习;前者目的一般是巩固训练目标,后者目的在于发展语文能力。尤其重视学生从读到写,从写到改自己的习作,从修改自己写的句子、句群、片段到修改文章,而且都体现在教材中。这就把读写的主动权和方法给了学生,不断提高其读写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
(三)重视多角度训练
一篇文章,多次教,多次练,每练一次换一个训练目标。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典型篇目适当进行多角度训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强调大面积训练
丁老师非常重视教学要面向全班学生,尤其偏爱学习慢的学生。在他的语言训练方法上,要求各项训练都要落实在全班学生身上,使全班学生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实现大面积训练。
五爱心是根,榜样力量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的建立,是和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心分不开的。他认为“爱心是根”。丁老师的教改实验,有一个非常可贵之处,就是他的经验不是在优等生班,也不是在普通的学生班,而恰恰是在农村的差等生班取得的。在他任教的26个班中,22个是差生班或乱班。对这样的班级不要说搞实验,就是保持正常的教学也很困难。丁老师分析得很正确,认为农村的孩子并不都是那么“蛮”,那么“笨”。孩子们学习不好大都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厚的情感;再者,由于教学思想不够端正,采用“灌”和“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越来越厌读怕写,和教师的情感隔阂越来越大,甚至由不满发展到反对教师。因此有的学生就采取逃学、退学,造成不少学生成为文盲、半文盲。丁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要大面积提高农村学生语文水平,要实现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必将成为一句空话,而且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正由于丁老师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从提高差等生学习语文兴趣和能力着手,对于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有着重要的普遍的意义。因此,他总结出帮助差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宝贵经验:克服偏见,热爱差生;转化双差生,重在扬长补短;转化弱智生,重在发展智能;转变心理变异生,重在启发自尊等。同时,采用了“三先”(上课训练在先、批改作业在先、评讲工作在先),“三多”(多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和“三个有别”(教案、训练要求和训练方法有别)等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他的耐心教育,大面积训练,成功地转变了200多名后进生,使他们对语文课从厌读怕写到喜读爱写。有许多顽童都变成良才,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工作。如果教师都像丁老师那样爱所有的学生,我国的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丁老师高尚的教育思想。正因为他爱所有的学生所以他是教书育人的好榜样。他善于寓教育于阅读、作文之中;寻美作文,在学生中开展寻美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既练文,又练人。
丁老师认为,要教学生练语言、练思维、练思想感情,首先要练自己。他教育孩子们学做人,他自己就是一位大写的人。他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从过去的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转变后进生,到现在的编写教材,著书立说,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为学生、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那诲人不倦的精神,就是不断地磨练出来的,他练就了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的红心。教师既不掌握物质力量,也不具备任何政治权利,他唯一所有的,就是他作为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作为人的人格。他能把学生感动了的,只有通过教学、教育,以自己的言行、人格力量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说到底,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去以情感人,以理育人,以知识培养人。从丁老师身上,我们学到:作为教师要苦练自己,迅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人格力量,作学生的好榜样。
参考书目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丁有宽:《我与顽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❺ 季羡林的哪些课文在小学的语文书上出现过
1、《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2、《怀念母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3、《夹竹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国标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4、《小苗与大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季羡林 :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5)第二实验小学语文书里的培扩展阅读
季羡林文笔特点:
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样:“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含,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
“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 “实”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形成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❻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 的内容结构及其组织方式有哪些
一、正确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板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正确的航向。根据课程标准中学年段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并抓住文本的重点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的难点,力求为教学找出更简单有实效的突破口,来解决消除教学中的障碍。二、 深入解读教材我认为,深入解读教材须达到五个层次:第一层:关注“教材包含了什么”,着眼点在教材的表层内容和呈现方式。比如知识点、标题,或者书中设计的图片,问题与活动等。第二层:主要思考“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内容的难点何在?所谓的重点内容,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包括一册书、一个单元、一节课以及某部分内容的重点;从内涵上来说,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对顺利学习其他部分起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作用。第三层: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应该如何组织与整合”,着眼点在教材的组织顺序与结构上。首先,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组织顺序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符合。其次,关注整合程度,内容的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不同时间的内容衔接性。第四层:关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什么要求?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什么要求等问题,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领略教材的弦外之音。第五层:思考“教材蕴含着什么” 、“折射出哪些数学学科教育理念?”、“渗透了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三、创造性使用教材叶圣陶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此看来,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师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把教材作为训练语言文字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材料。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学习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师生的精力被耗费在识记、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语”上。正确的教材观要求师生把教科书当成活材料,而且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时还可以为达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辅助材料。正确认识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科学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范例和学生练习的例子,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语文教材的根本目的。
❼ 小学语文课本的积累运用
洪镇涛老师做客聊天室的谈话记录
xiaoping998: 请问老师 语文和综合科目考试有关系吗?
嘉宾: 高考语文是独立考试,高考语文不包括综合考试。
kate: 请您说说语文两个字怎么解释?理解语文的含义是否对如何学习语文有帮助?
嘉宾: 现在这个回答有四种答案,有的说是语言文字,有的说是语言文学,有的说是语言文化,还有的回答是语言文章四种答案我个人认为,都不很确切。我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指的口头语言加书面语言等于语言。理解语文的含义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rose: 我还想问问,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嘉宾: 我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字,能说会写。如果科学的说是三种显性能力,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有一项隐性能力,那就是贯穿其中的思维能力,我们学习语文课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能说会写的能力,或者说就是上述的四种能力。
xiaoping998: 请问,您对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满意吗?
嘉宾: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我不大满意。我应北京开明出版社的邀请,主编了一套开明版中小学语文实验课本,我简单介绍一下这套课本的体系和特点:这套课本以"学习语言"为核心,采用"三主一副"(三条主线一条副线),四线平行推进结构。第一条主线,学习"精粹语言",奠定语言和文化功底,所谓精粹语言指的是蕴含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古汉语精品语言,说白了就是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先秦散文等精美的语言作品。这种语言是奠功底的,不是立杆见影,立马见效的,要通过长期稳固的储存和长期反复的揣摸消化吸取语言和文化滋养,这种语言储存的时间越长,滋补的功效越大。为此,我们建立诵读系统,编写了《诵读》课本,共24册。从小学一年级贯穿到高中三年级。第二条主线,学习"目标语言"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所谓目标语言指的是高于学习者语言发展水平,是学习者在一定时期攀登的语言也就是用现代汉语表达(或翻译)的精品语言。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是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为此我们建立阅读系统,编写《阅读》课共24册,供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使用。第三条主线,学习"伙伴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操作能力。所谓"伙伴语言"指的是与学习者语言发展水平接近或略高的学习者在与伙伴交际时可能使用到的这种语言。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立杆见影,提高语言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建立了操练系统,编写了读、说、写相结合的课本。小学一、二、三年级有《说话与写话》,四、五、六年级有《说话与作文》,初中有《作文和口语交际》,高中有《写作和口语交际》。除了上述三条主线之外,还有一条副线,那就是知识技能线,小学一、二、三年级有写字课本,四、五、六年级有书法课本,初中一年级有语文基础知识课本。上述三主一副平行推进,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这套课本1998年秋季推出,至今全国已有十三个省部分中小学校在试用。湖北省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00年8月审定武汉市教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选点试用。
spring_girl: 老师,您是否认为好的教材就可以从基本上解决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呢?
嘉宾: 教材决定教法和学法课本课本是学习之本,解决教材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
rosebud: 洪老师好我是高三的学生,我的阅读成绩一直比较差,现在学习又比较紧张,我怎么才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嘉宾: 高三的同学要提高阅读水平确实有些困难:你目前只有认真完成模拟试卷上阅读考题就可以了。
xiaoping998: 老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嘉宾: 关于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半的责任在老师,同时考试导向也有责任,作为同学可以养成阅读习惯,养成练笔的习惯,在读写实践中有所提高就会逐渐产生兴趣了。
guest: 鉴赏诗歌应注意什么?阅读时应重点放在哪里?
嘉宾: 诗歌鉴赏重点放在语言的问题上,为什么用这个词语不用那个词语,为什么用这个句子不用那个句子,词语和句子的顺序可不可以颠倒,语言里面包含的隐含信息和感情色彩是怎么样的等等。
spring_girl: 洪老师,您认为现在高考,语文的导向主要是什么呢?
嘉宾: 高考的问题社会一致非常关注,批评的意见很多,已引起教育领导部分的重视,改革正在逐步进行,当然还远远没有到位,但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逐渐引向能力的考查比如作文题,过去限制较多,在审题方面设许多关卡,现在就没有了,都比较开放了,如不限制文体就是一例。
xiaoping998: 有些老师认为不应该看太多的小说,但我觉得这样可以提高语文水平,您是怎样看待的?
嘉宾: 关于看小说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学生应该尽量多的接触文学作品,这对提高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项任务应在小学、初中完成,到了高中应考任务很紧,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看小说了。
xiaoping998: 我很喜欢诗词,请问您该如何进行诗歌的鉴赏?
嘉宾: 喜欢诗词这很好,学习诗词目的还是学习语言。
rosebud: 洪老师现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材以及平常的教学中又是何如体现的?
嘉宾: 关于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从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中体现。目前,还在改革的进程之中。
xiaoping998: 那请问您另外一个问题,我总是记不住有关的文学常识,该怎么办呢?
嘉宾: 关于文学常识,要联系学过的作家作品去记忆,对文学常识不要找一些不常见的去记去背,因为考试也不会考到这上面去。
wangfang: 洪老师,您认为我们高一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在哪儿?
嘉宾: 高一的同学不要急于去应考,还是着力于读写能力的提高,以不变应万变,除了课内的学习,可适当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扩大阅读面,另外要勤于动笔,如写点生活随笔之类的东西
只要读写能力提高了,相信应试能力也增强了。
rosebud: 请问洪老师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你认为一些杂志上推销的各种加快阅读速度的产品真的有效吗?
嘉宾: 关于提高阅读速度问题,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信息量大,要求人们有快速阅读的能力,我们在学校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这种能力。但是,语文课堂上主要是精读课文,因为这是一种接受性积累性的阅读,不能一味要求快。对于杂志上宣传的一些快速阅读法之类,同学们可以有鉴别的去吸收。
guest: 洪老师,你好我是二中学生,我想问问你,现在的高一语文课本的重点是否都在文言文阅读?
嘉宾: 关于文言文学习的问题,文言文要多读读顺畅读出情味,最好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这样不仅领悟了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学到了其中的情感情味,也增强了语感。至于古汉语知识方面的东西,大体知道就可以了,不必向语言学家那样钻得很细。现在高考也不从古汉语知识方面考学生,而是结合语境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wangfang: 老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自己的风格?
嘉宾: 关于文章风格的问题,风格的形成是写作者成熟的表现。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是打好写作基础,各种文体的文章都要学会写,不可偏废,不可盲目追求个人风格。
guest: 洪老师,您好!我是二中高一的学生,我想请问高一的语文学习是否应一味注重文言文?
嘉宾: 关于高一文言文,现在高一用的人教社的新课本,文言文的比重比较大,应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高二、高三文言文的比重就小了。
wangfang: 老师好!是不是一定要多看书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嘉宾: 作文水平的提高当然不完全决定在多看书,但是,阅读面广,确实是提高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还要多写多练。
zhouqing: 我想请问老师学习语文有什么技巧?
嘉宾: 学习语文没有特别的技巧,还是得认认真真的多读点多写点。
zhouqing: 老师好!我是武汉市实验学校的学生!我想请问老师对现行的语文教育制度满意吗?比如高考作文老师打分凭感觉的问题。
嘉宾: 我对现行的语文教学体系很不满意,我是一名老语文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作了不少错事,犯了不少错误,我现在逐渐有些醒悟。我认为我国的语文教育要动大手术,要进行教材教法全方位的改革。关于高考作文打分问题,确实由于作文的主观性很强,评价标准难以客观,人们的鉴赏水平又不一致,因此每年的高考评分难免误差很大,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领导部门也早有认识,现在有些地方采取三位老师同时评一份试卷,取其平均值,相对来说可能公正合理一些。
WF840522: 您好,作为现在的学生当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但家长却认为一些课外书耽误了学习,您是怎样想的,一般阅读哪些书为好?
嘉宾: 关于课外书籍的阅读,从语文学科的要求来说,越多越好,但是要从实际出发,如果临近毕业了把功课放在一边,大量时间用于课外阅读,那就会影响考试的成绩,就不妥当了。
Aliec: 写议论文时可以用故事或寓言吗?为什么?
嘉宾: 写议论文并非就是用干巴巴的语言,议论文要能说服人,要能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有时需要用一点寓言和故事,如庄子的文章中就大量运用寓言和故事。但是,议论文中讲故事点到为止,不可展开描述,那样就会喧宾夺主,影响表达效果。
zhouqing: 韩寒说语文有好多内容对今后在社会上无太多用处,请问洪老师对此如何看待?
嘉宾: 关于语文的实用性问题,我们在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培养读写能力。至于社会上的实用在课堂里不可能完全解决,也不应该完全解决,实用的问题到社会上去之后再解决。
lixiaolong: 学语文需要背成语吗?
嘉宾: 关于学习语言我的主张是八个字: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感受是学习语言的前提,感受指的是大量接触语言材料,领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领悟指的是在感受语言的前提下,结合语境自己领悟语言运用的奥妙,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积累指的是要大量记背一些精粹语言作品。关于成语最好不要孤立的去背诵,要在语境中去记背。
batytina: 以后高考是否可以以一篇作文为语文考题?
嘉宾: 解放前,高考就是考一篇作文,今后有人设想只考阅读和作文两项。
SHMILKJF: 请问您在学生时代,您的语文成绩好吗?
嘉宾: 关于我的学生时代,我曾经读过两年私塾,后来读了半年初小又读了五年级读了一年,时值解放,我县办了一所中学我就报考中学,居然考上了,而且是第一名。中学时代我不喜欢听语文课,因为老师的那种繁琐的分析实在是乏味,在课堂上我常常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偷偷的看小说,但是我的语文考试成绩一贯优秀,也许是得益于课外吧。
guest: 有时我们会在作文中用一些精典名句,但遭到老师的不认可,为什么?
嘉宾: 作文中可以引用经典名句,但要注意用的恰当
lingguanhan: 洪老师,您好!许多人认为学文科没有出息,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嘉宾: 关于学文科是否出息的问题,社会的需求是多样的,既需要理工科人材也需要文科人,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重理轻文现象,后来实践证明,社会也急需文科人材。因此,不少学习好的同学愿意学文科了,今后我估计文理人材都需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理还是学文。
zyzg: 洪老师,你觉得语文对我们将来最大的帮助在哪?
嘉宾: 语文是一个基础学科,语言文字的运用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读写听说的能力 所以,一定要把语文学好.
goodluck: 我们应该选择哪类书作为课外读物?
嘉宾: 关于课外读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是小学生,可以读点童话、寓言、故事,中学生可以读点科普名人传记、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高中学生应试压力比较大,不宜读长篇巨制,可读一些报刊上的时文,这同应考也结合得比较紧.
zhouqing: 我发现每次考试,题目都与课本上的东西没关系。所以我上课总是不太用心,但考试成绩很不错。可我担心长此下去会有不良后果。您有何建议?
嘉宾: 关于考试与教材脱钩,这是语文考试的一个进步.语文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不能过多的考查一些死的东西,但是,课内学习是打基础的,没有课内的学习就没有迁移能力,也就不可能考好.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
zhouqing: 我们平时语文课上学习总是逐字逐句,句句推敲,但许多地方都是作者无意中写的,并不是作者的本意,您对此有何看法?
嘉宾: 语文课本上所选课文,大都是比较典范的语言作品,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当然,也有些课文,有些课文的某些地方有不妥当之处,这也是难免的,我们既要能识别学习范文中的长处,也要能识别判断范文中的某些缺欠.
littlegang: 考试与推行素质教育有矛盾吗?
嘉宾: 推行素质教育,是即定国策。今后的考试肯定要与素质教育接轨,只是这有一个过程,要等待。
goodluck: 鲁迅的文章为什么难于理解?
嘉宾: 鲁迅的文章确实不大容易理解,因为有时代的隔膜,语言的障碍等等。但是,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是我国的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我们要认真学习它。
lixiaolong: 背文言文真的有用吗?
嘉宾: 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背文言文确实用处不大,但从奠定语言功底的角度来看,背文言文用处很大。
Aliec: 2003年的高考动向如何?谢谢!
嘉宾: 关于高考动向我不能妄加揣测。不过,我已说过,高考在改革会逐渐与素质教育接轨,这肯定无疑的。
guest: 写作文的速度怎样提高?
嘉宾: 写作文的速度关键在于肚子里是否有货。当然,不有个习惯问题,平时要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文章,有的人平时养成一种拖沓的习惯,考试时肯定快不了。
xiaoping998: 请问洪老师 考试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仅仅学习语文课本就够了吗?
嘉宾: 考试中涉及的文学常识曾经比较泛,考试中涉及的文学常识曾经比较泛受到各界的批评 相信今后不会考很偏很怪的常识。
goodluck: 为什么写作文时觉得无材可写?
嘉宾: 作文时没有可写的,是因为你储备的东西少了,就象一个做饭的人平时不存一些粮食到时候哪有米做饭呢?
guest: 请问作文是否会在未来高考中取代基础知识?
嘉宾: 作文可以综合的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今后的考试作文肯定会加强,基础知识会越来越减少。
diana5: 有人说,语文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目您对此怎么看?
嘉宾: 语文学习确实要记背一些东西,问题是记背什么东西,我认为记背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毫无用处,要记背的是语言精品,把这些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功底就深了,能力也就强了。
❽ 冯骥才有哪些作品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书
《挑山工》、《珍珠鸟》、《花脸》、《捅马蜂窝》、《俗世奇人之回刷子李》、《俗世答奇人之好嘴杨巴》、《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日历》、《献你一束花》、《文化眼光》、《话说中国画》、《古希腊的石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看望老柴》 ;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永恒的敌人——古埃及文化随想》 、《书桌》(《失去了的书桌》)、《无书的日子》 、《旧与老》、《歪儿》、《小说的眼睛》 。
(8)第二实验小学语文书里的培扩展阅读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
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又是当代文化学者。近二十年来,他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
❾ 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读书笔记中阅读链接是什么意思
就是与你做读书笔记的那篇文章有关的文章
谈“阅读链接”的基本类型及功用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大量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一些读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能力的培养便落到了实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表达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配合这样的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但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材料往往被当作“软任务”,只是让学生自己随便读读,简单处理,甚至忽略不用。其实,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远不止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材料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提示,一种引导:提示要想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一定要大量阅读;引导师生怎样配合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每位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那么,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稳步提高,都会有很大帮助。
从四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共安排了17个“阅读链接”。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阅读链接”不是单纯的阅读材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要揣摩每个“阅读链接”的编写意图,将之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好“阅读链接”,使其“物尽其用”。
一、利用“阅读链接”,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案例1】四年级上册编选了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之后,能够体会到奉献、付出是令人感到幸福的。领会到这个主旨之后,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后面链接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并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读后的感受。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比如,课文中写了“给予”的具体行动,而课后的阅读链接告诉我们,“给予”并不一定要有具体行为,其实,给人们留下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快乐的,比如,好的思想,美好的回忆……只要“给”,都比“拿”愉快,付出永远比索取幸福。这样,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案例2】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少教师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课外资料,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其实,这篇课文后面链接的阅读材料──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恰是对课文最好的注脚,不妨让学生潜心读一读,学生会发现,爱因斯坦最为称道的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与课文中谈及的“美丽”是如此吻合。“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会毫不妥协地并极为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课文中所讲的“美丽”,主要有两点:一是居里夫人科学成就的伟大;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道路上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她淡薄名利的品格。这两点,在爱因斯坦的悼念文章里都得到了印证。学生通过这个阅读链接,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百年之前的爱因斯坦和今天的作家梁衡,都如此讴歌居里夫人的这些崇高品德,那么,这种美丽,必定是“跨越百年”的,是永恒的。
此外,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后面链接的小诗《浓碧》,《触摸春天》后面链接的海伦·凯勒的一段话,都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浓碧》以优美的语言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漓江水的“绿”;海伦·凯勒的一段文字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盲人是怎样感受世界、热爱生命的,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二、对比阅读,关注不同文章的表达方法
描写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件事情,不同作家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学生的习作有什么启发?通过同一题材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不同表达方法,并得到一些启示,也是一部分“阅读链接”的编排意图。
【案例3】四年级上册课文《猫》。课后链接了周而复和夏硏尊描写猫的片段。三位作家,内容、写法各不相同。从内容上看,老舍主要写猫的性格特点,周而复写猫的外貌,夏硏尊写人对猫的喜爱。从写法上看,老舍运用曲笔,明贬实褒,每个段落笔墨不多,可爱的猫咪便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周而复主要用白描手法,正面描写猫的外貌特点,其间运用了几处比喻,便使它跃然纸上,即使没有见过猫的人也能知道它的样子;夏硏尊的一段文字基本是侧面描写,从邻居、路人、妻儿和“我”对猫的态度着笔,凸显猫的可爱。三位作家选取的角度不同,写法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当然,教学当中,学生可以不必说得特别准确和到位,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受、对比。这样,可以在方法上得到启示,并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借鉴三位作家种种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案例4】六年级下册课文《北京的春节》。课后
链接了梁实秋《过年》的片断和斯妤《除夕》的片断。这两个阅读链接是课后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在不同作者笔下,无论是节日的特点、人物的感受,还是表达的方法,都有不同之处。在课文中,小孩子是最喜欢过年的。但在梁实秋的《过年》中却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我”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读写结合,凸显语文学习的价值
【案例5】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这
是一篇经典课文,着重描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威尼斯人与小艇的密切关系,从“小艇”入手,表现了威尼斯这个城市的特点,展示了威尼斯人的水上生活画卷。后面链接了散文《威尼斯之夜》,从夜空的清澈明净和夜晚的清新恬静两个方面,写了威尼斯美丽的夜晚。两篇小文,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同一个城市的面貌,落笔点各有侧重,写法上各有特点,形成互补。学生读了这两篇文章,可以体会到,不论是写一个地方还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一定要抓住它最有特点、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不能大而求全、面面俱到。课文后面也据此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家乡景物。这个小练笔,建议教师应该在学生读过上述两篇文章,有了自己的心得之后再写。
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请学生在读了课文和阅读链接之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这样的设计,不仅将课文内容与链接内容联系起来,更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助于促使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思考,并练习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四、由文生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链接内容看似与课文内容关联不大,但实际上是对课文所暗含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故事性诠释。学生通过读阅读链接,可以更清楚地获知课文要传达的潜在意义──勤于观察和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案例6】四年级上册课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从生活出发,写了作者通过对学校和家里生长的爬山虎的观察,清楚地获知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而文后的阅读链接却编排了关于托尔斯泰的一则小故事。阅读了这个故事,学生会恍然大悟:课文除了介绍爬山虎的脚,还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平时要多观察、勤积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不仅拓展阅读了一段语言材料,还由此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除了以上列举的阅读链接的几种作用之外,有的阅读链接还具有资料性质,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背景知识。比如,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渴望的儿童诗,后面链接了《儿童和平条约》,学生通过阅读,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体会到和平的可贵。
当然,每个阅读链接的属性和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可能同时兼有几种用途。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自主阅读、感受、思考、交流,从中获得启示,习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点拨、引导,带领学生渐渐学会读书的方法,并使之形成能力,化为习惯,千万不可用标准答案取代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❿ 哪有小学语文生本教育实验教材课文“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朗读
第二卷的健康教育体系,在实验教材中,小学语文
“奥运”教学设计
- IT整合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
广东省,佛山市佰艳小学赫压揽
概述:
“奥运会”,健康的教育制度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第三十九届教训。这是介绍了奥运会的历史,创始人,两个28,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奥运会表达的渴望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扬。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阅读,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了解文本的内容,学习新单词和感觉的魅力奥运会,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的文本,使学生很多不同的角度感受到奥运会,了解奥运会的历史,感觉,奥运会将带来人类的和平和公平竞争,觉得奥运会和魅力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奥运会成为一种动力,鼓励学生。
2,学生的考试材料的第一年,是一个很大的识字,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和情感素养,同时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内容。
3,巩固词汇的文本阅读大量的课外,让学生感到更深入地阅读奥运会。
教学前的学习要求:
1个集合奥运会,并组织成幻灯片。
学习课词汇量,学习阅读的文本,标记的地方,在那里他将不做好,并尝试解决。
学习者分析:
1,学生通过前面的大部分基本掌握词汇的发音和理解文本的内容。初步了解奥运会的过程中收集和制作幻灯片。
2,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能力感到某些事情的文本和图像的文字图像数据的奥运会,通过直观的了解,体验到奥运会带来人类和平与友谊,爱的奥运会。
3,学生在近一年的学习,近1500字的识字后的第一年,可以应用到计算机,找到一些简单的信息,并制作成幻灯片中。网络学习,以巩固识字。
选择教??学策略
在按照这项试验教科书的学生的精神,第一年的语言学习目标的理解是,在过去的2000中文字符,学生提前进入阅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会尽我所能,让我们的语言学科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兴趣,通过电脑的使用,课堂教学学习学生自主,快乐,合作,学生的学习逐渐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以反映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感受奥运会。这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的奥运,奥运之星的历史教训...等许多方面的剪裁,大量的文本信息和图片,图像的选择和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增加文字信息处理,使课内外工作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视野,丰富的内容,文本。在网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在本课程中,学习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博彩法,自主学习,小组工作,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生活和互动的学习。
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的文字,小组合作学习词汇学习很难确定,然后,互动,个性化学习这一课词汇识别煮熟,能够读取文本理解的文字。
2,小组学习和课堂交流,收集到的信息沟通与学生自己的工作与他人分享,行使口头交流的能力和建立自信。
3,自己学习的文本,以及信息交流的想法?与同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处理和理解的文本数据的应用程序的能力。
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理念的主人。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在整个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学习资源配置:
1,第II卷的学生的教育系统在实验教材中,小学语文文本“奥运”;
,本班学生与计算机34; ...... />和学生在网络所产生的奥运信息收集的图形的幻灯片。
3,课件“奥运会”。
7个教学过程中的链接
进口问题,请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学习
1,师:奥运会是世界性的大事,当她每四年举行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今天,我们走近奥运,了解这件大事的历史,魅力和辉煌。 (板书:奥运会)
视频第2部分播放课件,教师和学生欣赏精彩图片回顾奥运,奥运的气氛。
二,朗读课文,学习词汇的互动学习。
师:让我们汲取教训,了解奥运会。 (播放课件中的文本部分)。
小读的文本,检查之前,中学生能读通过文字,词汇发音。要求学生听,注重学生学习的发音是正确的。
2,纠正对方的发音。
3,学生在一组,互动的字。
4,检查的情况下,学习新单词。检查单词的发音。 (播放课件)
巩固词汇,听力输入字。
不错的同学,奥运会的精神,你必须得到启发。
吸取经验教训。
文本阅读的文章,你知道吗? (播放课件,读句子)有任何问题吗?
四,小组交流奥运会,你所选择的球队,肯定有很多的东西就知道了,也许你是愿意分享自己收集的奥运代表之类的交流
。
1,组内的交流,信息的船员。
2,代表小组建议的一份声明中。
3,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与学生们分享。
说说你的课收获。
后,学校与学生分享所收集的信息安排工作,选择自己喜爱的家庭介绍。
板书设计
奥运会和平与友谊的健康教育体系,在实验教材中,小学第二册的文本“加州雨>>
。
阿尔法
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