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中小学生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倡导核心价值理念,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和公民道德价值取向,对中小学生加强这些价值观的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均有奠基性功能。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价值观和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强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中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中小学生是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神圣的职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人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美丽中国,需要的不是高分数机器,而是有道德的现代的人。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进行社会主义五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结合实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贯穿于实际教学始终。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应尽的职能和义务,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学校受到全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劳动观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等,把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重中之重,从而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其次,把挖掘中小学生自身存在的潜力贯穿于实际教学始终。中小学生是富于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要让他们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传授给中小学生丰富的知识,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使其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进而让广大中小学生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相连,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在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人。
② 教师和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有其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专进学生头脑,就属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需要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课程,以坚持不懈的德育和美育,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师德高尚,如果老师、校长的品德低劣,培育核心价值观便无从谈起。为此,必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③ 中学生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有力思想武器。
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和分支,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到本质,明确方向。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种共同理想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我们要加强对理想信念的研究,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当代中国进步和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这一共同理想转变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3、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一方面虚心学习世界各国的力量,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
4、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只有认识荣辱,区分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礼貌诚实、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
价值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④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哪些途径与方法
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另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⑤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深入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只有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以引导和熏陶,才能立德树人,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青少年有其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以坚持不懈的德育和美育,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养成不可或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都可以让青少年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各类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社会活动基地,都可以让青少年将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里;网络、校园文化、学校周边人文环境,都可以使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青少年的形象思维中。因此,注重实践教育、开发实践课程、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建设有情操有品位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⑥ 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版实现中华民族伟权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深入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只有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以引导和熏陶,才能立德树人,引领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