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教育学、中文、数学、音乐、绘画、心理学、英语、等相关专业学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教育部的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是成为小学教师的必备条件,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
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普通话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级六等,教师应达到二级或一级水平,语文科教师应略高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水平。
4、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敬业爱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5、身体状况良好,性格开朗,有亲和力和责任心。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中小学基本素质操扩展阅读
教师的道德素养
1、教师要勇于点亮职业理想之灯。
教书易,育人难。育人之难就在于需要我们教育者全身心地投入,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花费很多心血,甚至要迎接现实的考验,抵制各种诱惑。作为承载着道德教育重任的教师特别是品德学科教师,要勇于点亮职业理想之灯,做有思想的教师和教育的思想者。
2、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师德要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的师德要求,以德施教,以德育人,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职业理想。
3、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和安心笃定的生活态度。
教师高尚的道德、阳光的心态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置身于当今社会喧嚣而聒噪的环境,静心教书,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和安心笃定的生活态度确实需要定力,而这种定力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职业操守。
4、从儿童身上汲取力量。
教师要说真话、用真情,让教育归真。儿童天性活泼、崇拜老师,教师浓浓的爱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教育。要让儿童“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教师就应该投入地陪伴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不仅是出于职业需要,更应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所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小学教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师
B. 农村中小学应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追梦6甘肃陇南摘要:目前素质教育进程缓慢,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缺乏新课程理念,思想观念落后,基本还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再加上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匮乏,师资力量不均衡,音、体、美等课基本流于形式,学校管理水平低下,以分数高低评价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水平,导向错误。口里说的素质教育,实际追求的是应试教育。鉴于此种现状,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2、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从中不难看出,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开发中小学生潜能,训练和提高其身体、心理素质,并使其快乐、和谐地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必须牢牢把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探索”这个中心。
二、其次要弄清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几千年来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基本还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理念落后,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1、不能面向全体: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能在他原有基础上,在他身体、心理特征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均着眼于分数,因此重视高分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的根本宗旨,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纠其根本原因,应归功于“以学生统考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唯一尺度”的评价体系。
2、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但要求要面向全体,还要求全面发展。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农村中小学的“一切工作均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展开,要求学生只重视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应试技能。大搞题海战术,甚至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注入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在出尽风头。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更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这与素质教育要求“开发学生的替能和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的要求大相劲庭。”
3、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索。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于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通病。“我教你学”“我给你、你接受”的教学传统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且大多数教师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的教学形式,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不能实现,从而也就无从谈起创新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就难以推进。
(二)、教育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与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1、教学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这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虽然现在实行“生均公用经费”制,比过去时的“一费制”有所好转,但由于各种原因,对通过生均公用经费和其它渠道已获得的教育经费真正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还是微忽其微。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的中小学比比皆是,有的学校甚至连操场都没有,微机室,电教室更是异想天开。这种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的现象使得现代化教育手段无法使用,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感染力。
2、音、体、美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音、体、美专业教师,产生的后果是体育课只是让学生玩玩而已,音乐、美术也只是形式,学生除了所谓的“主课”外,其它方面都得不到发展,使学生的在校生活枯燥无味而产生厌学现象。这与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低下,观念陈旧。
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现在,已有十年左右,但其进程缓慢。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就如何进行“新课程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甚至有些学校领导不负责任,只顾自已的权力,不思进取,自高自大。一说管理就给教师下达不切实际的、与素质教育不相符合的教学指标,一说奖惩就扣教师工资,奖少罚多或只罚不奖的现象屡见不显,职称评聘成了学校领导走人情,实现权欲的工具。膨胀的校长权力,已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
1、组织教师培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农村中小学教师,因长年工作在第一线,知识体系老化,思想陈旧,往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他们一心想着及格率、生均分、优生率、合格率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强调的指标,对新课程标准、新课本内容的知识体系及新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一无所知,更不用说什么新的教法了。因此对广大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培训迫在眉睫。
2、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管,在农村中小学尽快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建立微机室,电教室使学生能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堂上学习,一方面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尽快培养一批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教师,配备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去,使农村中小学校真正上好音乐、体育、美术课。
3、组织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及学校校长的培训,转变管理理念。
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决定着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方向,因此一方面要向社会广泛宣传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取得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导向,另一方面要对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学校校长进行素质教育重要性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促使其真正增强使命感和管理观念的转变,改变以分数做为评价学校、教师及学生水平的偏面的评价机制,加快科学合理的符合素质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的研讨,尽快制定出能
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评价主体多元化,包容差异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评价体系。不搞一刀切,
以期对教育工作,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正确的导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望专家领导真正下到基层了解素质教育的现状,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C. 中小学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包含哪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教学方法的明确与合理
一堂好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内容应科学合理且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没有一个教材和教案能适合任何学生。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以此为根据确定教学的容量、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这样学生才能够消化、吸收。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能动的发展过程,强调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堂好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趣是一种高于兴趣的,内在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一节好课应该有思维的碰撞、有争论、有遇到困难的迷茫、有顿悟后的豁然开朗等等。我们在平时看课的时候,有些课看似顺顺利利,实际上这样的课没有“起伏”,没有思维的爬坡,不算是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应明确地显现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三种学习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这应成为教师们教学中的重点。
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
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一堂好课,应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课程标准上曾经指出:“教师应视差异为正常,不能强求学生取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企图让所有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现实的。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性,并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同时,对于学有潜力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在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
只有面向全体,教学中多边互动,尊重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参与面广了,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达成。
学生积极地参与、投入
学生要积极参与、投入,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有效利用40分钟,学得轻松愉快,有序、和谐,积极性高。
在课堂上,学生思维要真正地活跃起来,我们老师要站在学生思维的更高一点点处,构成“学生跳一跳、才够得着的”,让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一环深一环,一环比一环思维活跃。在认知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有没有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与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些也是上一堂好课所必须考虑的。
一堂好课还要看在更好地促进、更好地落实课标的前提下,是否既学会了本课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到课外的东西,落实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努力做到“五实”
“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叶澜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搞花拳绣腿,实实在在地付出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总之,一堂好课,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一种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进步,以愉悦满意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宽容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满意的情绪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强中自主学习。
D.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二、敬业奉献。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五、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
六、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4)中小学基本素质操扩展阅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于2008年九月一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共计六条。
新颁布的《规范》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网络—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E. 为什么中小学12年素质教育没有培养出高素质
(一)、决策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上,缺乏明确和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综观十四年来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高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制定过多次政策,但在实施的途径导向上呈游移不定之态。
有时把注意力集中于课程改革,有时又把减负看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有时又企图以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作为抓手。
始终没有明确作出过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学校整体改革为基本抓手的决策。
总之,十几年来基本上仅停留于一般号召,只有粗线条的政策条条,只一次次的反复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推进素质教育可操作的实施措施;
没有形成基层学校完全基于内趋力,而主动积极自觉的投入到推进素质教育的行动中去,是造成素质教育推进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的内在原因。
(二)、没有建立推进素质教育认真的督查制和严格的问责制
任何制度的推进,都离不开认真的督查制和严格的问责制,人都有惰性和趋利避害性,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只有一般号召,没有实施的具体要求和目标达成的时间表,督查也只能停留在表面,而且无法进行问责,这是造成素质教育推进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的制度原因。
(三)、“唯学历”的社会用人制度取向仁使素质教育没有社会支撑力
当今中国的劳动就业制度,存在阻碍和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才使用的唯文凭倾向,人才选拔和使用上,重学历的现象严重,使技能型人才与管理型、学术型人才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客观上加重了人们对学历教育的社会认同,从而导致人们对学历和文凭的追逐。
(2)、没有切实贯彻执行劳动预备制度,使一部分没有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没有机会和途径接受就业培训,出现“毕业即失业”或从事相对层次较低的工作;
部分用工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急于就业并且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不给予《劳动法》有关规定的相关权利和待遇。
(3)、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分离,在思想观念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种传统观念加之长期单一文凭制度形成了重学历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氛围;
在体制方面,国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和运行机制,缺乏实行“双证”沟通的方式和媒介;
在政策上缺乏具体的可依据的政策。
从根本上说,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唯学历”的取向。
在招工用人、人事调动、职称评比、人才引进、干部使用等方面,是以学历来衡量而非以能力、经验和水平来衡量资质和资格,是“学历本位”而非“能力本位”的制度架构。
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事业发展,高学历者较低学历者均能够获得优先发展的条件、机会和资源,不仅能获得更高的社会位置,而且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分配。
F. 课间操素质练习有哪些
广播体操是一项广为人知,练习者众多的体育运动。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通常跟随广播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口令指挥节奏。 广播体操一般由8——10节动作组成,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部分;由曲伸、举振、转体、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组成。每一节动作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扩胸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胸部、背部和肩胛部的肌肉,对矫正姿势(轻度的驼背、窄胸等)也有好处。因此,每做完一套广播体操,能使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增加了氧气和养料的需求,加快了呼吸、脉搏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做广播体操可以给身体带来的十大好处: 1、可以使大脑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让肌肉得以放松。 2、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氧气能充足地供应身体各部分,从而增强各器官的功能。 3、可以使身体发热,有利于提高体内的排泄功能,降低疲惫的程度,减少乳酸的积累,使人体精力旺盛。 4、可以培养人正确的身体姿势,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健、形态优美。 5、可以有效消除一天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紧张,有利于睡眠。 6、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做广播体操可以避免肌肉的拉伤、挫伤。 7、工作之余做广播体操,有助于缓解紧张工作出现的暂时性的大脑疲劳。 8、坚持下去,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9、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下做操,能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10、在音乐伴奏下做广播体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广播体操对学生健康的好处 针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用眼、用脑和一定时间的固定坐位,科学地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做操。是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给予一次调节。通过做操,使人体肌肉、关节的运动,可增加肢体血流量,使人体的血流重新分配,松驰大脑神经、调节用眼,减轻长时间的坐位而引起的身体疲劳,又可以通过活动,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同时通过做操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对大脑保健、用眼卫生,调节视神经,预防近视或防止近视的加深都大有好处。 广播体操,同学们常称课间操。为什么要在课间进行做操呢?从医学上讲,课间操是根据人体生理卫生保健角度考虑的。青少年是人体生理变化较活跃时期,人体正处于长身体发育阶段,同学们上课是用眼看、用脑记、用脑思考的学习过程。人当用脑时,大脑血流就会明显增加,脑血流如果较长时间增加,人体其它各系统的血流就会相应减少。如果多系统组织较长时间血流减少,就会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如果人体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坐位时,身体的相当一部份骨胳肌就会因长时间的紧张而出现疲劳。再加上学习用脑,身体其它组织血流相对减少,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课间操是安排在每天学习时间的中间进行,其目的是:针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用眼、用脑和一定时间的固定坐位,科学地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做操。是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给予一次调节。如:通过做操,使人体肌肉、关节的运动,可增加肢体血流量,使人体的血流重新分配,松驰大脑神经、调节用眼,减轻长时间的坐位而引起的身体疲劳,又可以通过活动,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同时通过做操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对大脑保健、用眼卫生,调节视神经,预防近视或防止近视的加深都大有好处。但学校仍有一部分同学做操马虎、应付,没有按标准动作做,全身肌肉、关节无达到运动锻炼效果,就谈不上通过课间操达到健康保健效果。希望同学们能对“做好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做操时间,认真、自觉“做好两操”,使做操真正起到应有的保健效果。
G. 体育基本素质等级怎么算
体 能 身高标准体重2、坐位体前屈标准见《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体质测试 60% 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H.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大课间素质操规定套路动作解析技巧是什么
哪有什么技巧,就是比划动作啊
I. 德胜小学素质操
驾车路线:全抄程约49.2公里 起点:顺德德胜小学 1.顺德区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10米,右转进入呈祥路 2) 沿呈祥路行驶160米,右转进入祥和路 3) 沿祥和路行驶240米,过祥和桥,调头进入祥和路 4) 沿祥和路行驶660米,右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