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已有多少个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四个统一
2018年8月2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时介绍,我国通过制订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完善城乡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等举措,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2. 国家教育部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在校学生数的标准比例是多少
国家教育部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在校学生数的标准比例是1:19.。
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精神。
在遵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9]6号)
关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和有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
(2)中小学教师班师比标准扩展阅读:
师生比是学校教师人数与培养学生人数的比例关系。国家按照规定的师生比, 下达学校教师编制。测算学校师资需求量的数量指标,也是反映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和体制不同,对师生比的要求也不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不同,师生比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办学条件基本相同的同级同类学校中,平均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则教师工作量大, 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高;反之,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少,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小,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低。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
3. 国家规定小学每班应配备几名教师
国家对小学每班应配备的教师人数没有具体数量规定,只有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的规定:城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县镇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1;农村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1:23。
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于2001年10月11日公布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意见中规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按照学生数的一定比例核定。
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分别为:城市1:13.5;县镇1:16;农村1:18。
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分别为:城市1:12.5;县镇1:13;农村1:13.5。
(3)中小学教师班师比标准扩展阅读:
国家规定: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实需要配备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其占教职工的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
完全中学教职工编制分别按高中、初中编制标准核定。九年制学校分别按初中、小学编制标准核定。农村教学点的编制计算在乡镇中心小学内。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小学附设幼儿班和工读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可参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成人初、中等学校的编制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4. 如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四个统一
2018年8月2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时介绍,我国通过制订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完善城乡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等举措,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5. 国家规定的师生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1、城市小学的师生比是1∶19
2、县城小学的师生比是1∶21
3、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
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是根据2014年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设置的方法和标准,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核定的。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机构编制部门要求,教师编制应根据学生数的变化,定期进行核定,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
中小学教育专项编制的核定,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在册学生数,按照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的比例,进行核定。或者根据学校三年内的学生平均数核定。
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乡村小学、教学点,可以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或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核定。
为了保证充足的一线课堂教学力量,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应充分考虑核定一定比例的教辅人员和工勤岗位编制,寄宿制学校应多核定1名宿管员编制。根据学校病、孕等特殊情况,从实际出发,考虑多核辅助编制。
(5)中小学教师班师比标准扩展阅读:
国家按照规定的师生比, 下达学校教师编制。测算学校师资需求量的数量指标,也是反映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和体制不同,对师生比的要求也不同;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不同,师生比亦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里办学条件基本相同的同级同类学校中,平均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则教师工作量大, 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高;
反之,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少,说明教师的工作量小,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率低。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
6. 如何破解农村教师标准上超编,但在现实中又不足的难题
教师结构性缺编:农村中小学发展的障碍
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出现,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是深刻的,需采取多于齐下的政策措施来加以解决。
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即教师总量达到或超过规定的编额,但实际编额不足或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出现的缺编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
一是小学科教师不足,表现为体育、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编。以湖北宜昌地区为例,小学阶段,语文(31.2%)和数学(29.4%)教师所占的比例高达60.6%,而外语( 6.2%)、科学(3.6%)、体育(5.1%)、艺术(0.3%)、音乐(3.0%)、美术(3.0%)、综合实践(5.9%)、品德与生活(4.3%)教师所占比例仅为31.4%,其他(3.0%)和当年不任课教师(5.0%)占8.0%;中学阶段,语文(20.0%)、数学(19.1%)和外语(16.2%)教师所占的比例达到55.3%.而思想品德(5.3%)、科学(0.1%)、物理(8.4%)、化学(6.4%)、生物(3.9%)、历史与社会(0.3%)、地理(3.8%)、信息技术(0.8%)、通用技术(0.3%)、体育与健康(4.6%)、艺术(0.1%)、音乐(1.8%)、灸术(2.0% )、综合实践(2.3%)教师所占比例仅为40.1%,其他(1.2%)和当年不任课教师(3.4%)占4.6%。在任课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许多中小学不得不删减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美术、音乐等非考试科目。
二是中青年教师贫乏,主要表现为年铃较大的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而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非常缺乏,教师队伍年龄没有形成合理的橄榄型结构。在宜昌地区,小学阶段,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25%, 36-45岁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2%, 46岁及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高达43%;中学阶段,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27%, 36-45岁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9%, 46岁及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24%。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上的青黄不接。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
三是高学历教师过少,突出表现为专科、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占据较大比例,而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过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在宜昌地区,小学阶段,教师队伍中没有研究生学历获得者,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占30.8%,而大学专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了69.2%;在初中阶段,研究生毕业的教师仅占0.3%,大学本科毕业、专科毕业、高中毕业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分别占70.7%, 27.3%,1.7%;在高中阶段,研究生毕业的教师仅占1.8%,大学本科、专科、高中毕业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分别占96.2%, 1.9%, 0.1%。 “班师比”的教师配备制度更适合农村学校 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虽然有不少政策出台,但在应对教师结构性缺编方面是“缺席”的。我国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将城市、县镇和农村小学生师比分别定为小学19:1, 21:1和23:1.初中分别定为13.5:1, 16:1和18:1,呈现出显著的农村较县镇、县镇较城市编制二级递减的特点。十多年过去了。在城市人口日益集中、乡村人口日显分散的今天,依然按照原来的生师比标准来配备教师,致使不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出现非正常的表面性教师超编和实质性的师资严重不足现象,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教师产重盈余,而音乐、体育、美术等小学科教师十分不足。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较低,且工资因物价水平的提高反而呈负增长趋势,由此造成了高学历教师引不进,而在岗的高学历、高素质教师又不断流失的现象。
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出现,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是深刻的,需采取多于齐下的政策措施来加以解决。第一,按班(班级)师比核算教师编制。现行编制标准与农村中小学教师需求不
http://wenku..com/link?url=YOBrpwPdFjuhFhgmomgJlW_B-JZL7xXYloVYS
7. 国家规定高中,初中,小学正式教师工资一样么
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有专任教师907.7万人。从城乡分布看,县镇和农村的教师占82.7%。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约有1/4的教师工作在艰苦地区。
外语、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相关课程难以开齐。报告说,2006年,全国有508个县每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教师;西部山区农村小学平均10所才有一名音乐教师;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门学科教师平均每校都不足一人,致使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规定课程。
据中西部9个省(自治区)的学校数据统计,2006年,3万多所村小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3,4万多个教学点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均远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这些地区学校的教师严重不足,进不去、留不住问题突出。
报告分析原因,一是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尚未充分体现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成班率低等特点,不能适应这些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寄宿制学校等教师附加编制在部分省、区也还未得到落实。
二是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以较低报酬聘用代课人员,而不是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2007年,全国中小学仍有代课人员37.9万人。其中,小学代课人员27.2万人,87.8%以上分布在农村地区。广东、广西、甘肃小学代课人员数量多,超出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0%。
三是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艰苦地区学校的抽样调查表明,38.7%的校长反映近3年中有教师流失情况,其中,74.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92.5%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8. 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努力推动哪四个统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8月28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时介绍,我国通过制订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完善城乡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等举措,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报告指出,我国建立了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此外,教育部出台了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健全与国家课程标准相匹配的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体系,启动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修订工作,2018年计划出台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装备配置标准和30项左右的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