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作文获奖微课视频描写动物的
只是,他并不知道,那粒种子是从煮熟的玉米上掰下来的,并不可能发芽!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回,愈深愈无答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还是勇于进取的不知足常乐.不论是明智通达的与民同乐,还是极端自私的独自行乐,说到底,幸福卸了装壮就是物质与精神两种满足.
幸福是否仅仅是物质满足?当然不是,幸福不是吃喝快乐的简单并凑,也不是个人私欲的肤浅满足.财富拥有者有时并不快乐,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法与快乐画上等号.因此,单纯的物质满足不是真正的幸福.
Ⅱ 中小学学习班怎么收费
可以不去学习班啊,现在网上很多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视频啊,微课啊,同步课堂都有啊。推荐师徒在线,挺 不错的。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微课上面。
Ⅲ 有没有不错的中小学微课平台
有。中国微课网、凤凰微课和微学习,这三个都是不错的中小学微课平台。
Ⅳ 河南科技学院是什么时候成的二本
河南科技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2月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之后经过多次变迁。
1951年升格为平原农学院;
期间再次经过多次拆分、合并,
1958年9月,改称百泉农学院;
1959年,百泉农学院更名为新乡专区农学院,9月,新乡专区农学院改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
1987年2月,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当年河南省为数不多的本科院校)。
2004年5月,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不考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农学院,到1987年2月已经是现在所说的二本院校了,由于当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以国家对该校的定位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资。
虽然河南科技学院是河南省15所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但是作为三十多年的老本科院校,总体而言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奋起直追。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
河南科技学院___网络
师资力量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 [1]
双聘院士(6人):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 [7]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 [8] 、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9]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喻树迅(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中原学者(1人):茹振钢 [12]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李成伟 [13]
全国模范教师(1人):茹振钢 [14]
全国优秀教师(2人):胡建和 [15] 、王清连 [16]
省级教学名师(3人):李敬玺、郭运瑞、吴国梁 [17]
省级教学团队(6个):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2007年) [18] 、动物疫病防控教学团队(2009年) [19]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教学团队(2011年) [2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12年) [21] 、农科基础化学教学团队(2013年) [22] 、饲料科学教学团队(2015年) [23]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25]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25]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26]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24] [27]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24] [28]
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个省级精品课程。 [17] [26]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市场营销学科教学法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
省级特色专业(13个):农学、园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市场营销、机电技术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植物保护 、园林、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 [17]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生物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园林学、经济管理 [17]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生物与发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29]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高等数学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个):数学欣赏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基因工程 、肉品工艺学、动物微生物学
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个):中学生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学科教学法、动物医学学科教学法、化学教学法
省级精品课程(16个):遗传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动物病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公共关系学、基因工程、肉品加工工艺学、蔬菜栽培学、动物免疫学、心理学、微生物学 [17]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7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 [30]
获奖等级
获奖项目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双岗实习:职教师资双技能培养新模式
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才能力资本与高校发展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教学观念问题研究
地方高等学校定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涉农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教学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与方式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省中小学为例
高等学校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地方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
种植类专业基础课试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专升本教育中专科与本科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园林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阳光教育运动下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高中新课改下普通高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教育类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监护一体化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资源嵌入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职教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EAP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双导师制”的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力职前和职后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新时期师范生师德教育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
地方性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及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的实证研究
大众教育环境下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班级活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写作思维教学“四步法”研究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新型校企合作:动物生产类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网络建设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创新背景下高校种植类专业实验课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新形势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果蔬食品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成人高等数学实例教学法的研究
动物医学专业融教学、科研、科技服务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及培训体系研究
农学学科硕土研究生培养联盟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两翼四驱”生产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能力导向”的园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产“双向互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农业背景下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本科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30]
河南科技学院学校荣誉
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31]
洛阳校友捐赠
2018年4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 [32]
2019年4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贡献单位”。 [33]
2020年1月,河南科技学院新媒体工作室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34]
河南科技学院学术研究
编辑
河南科技学院科研机构
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7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厅级科研创新团队。 [3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新乡综合试验站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现代生物育种河南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组编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7个):畜禽智能化清洁生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粮食资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业物联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功能吸附分离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作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园艺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与免疫检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 [35]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个):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 [36]
省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小麦高光效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功能性吸附分离材料研究及产业化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优异园艺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业数学模型分析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 [37]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动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机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作物分子遗传育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南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农产品深加工及质量控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动物病源和新兽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食品质量与安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昆虫分类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与区域经济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新乡市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百农207小麦育种研发团队、智能农业与生产过程控制团队、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38]
河南科技学院科研成果
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39]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1] [40]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奖项等级
获奖年份
矮抗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13年 [39]
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8年 [40]
小麦品种“百农3217”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1985年 [1]
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2017年 [41]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
成果名称
申报人
获奖等级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旧词新义研究 宋培杰 特等奖
知识经济时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高佳 一等奖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程建锋 一等奖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背后逻辑的历史探寻 冯丽 二等奖
河南长篇小说(1949—1999)研究 张东旭 二等奖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 冯小燕 三等奖
中国与比利时合办企业的创新研究: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1921-1936) 方强 三等奖 [42]
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奖名单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获奖等级
畜禽健康养殖环境智能化监控平台构建及应用 刘艳昌,左现刚,张志霞,李国厚,蔡磊,侯志松,赵明富,余周,杨献峰,李琳芳,赵欣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发酵面制品复合抗老化剂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曾洁,高海燕,孙俊良,何承云,李光磊,李云波,河鸿举,苏同超,娄文娟,贾甜,张瑞瑶,宋孟迪,曹蒙,姜继凯,孟可心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锂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关键性技术及其应用 许光日,杨理,李元超,赵二庆,马晶晶,李晓波,范淑敏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食用菌凝胶食品开发及加工废液综合利用技术 李波,芦菲,杨伟,聂远洋,何承云,李云波,张兆沛,徐贵华,周浩宇,高海燕,屈晓清,周海旭,苏晓,刘英伟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新乡市赟丰菌业有限公司 一等奖
高效健康环保型猪杂粕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 刘长忠,姜金庆,贺永惠,刘本国,陈金永,崔艳红,刘兴友,梁晓晓,王泽政,陈福水,韩庆功,何云,王元元,王永强,吴世秀 河南科技学院,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好运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市酵守康饲料有限公司 一等奖
鸡内源性限制因子对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调控及应用 余燕,马金友,张艳红,孙瑞,段佩玲,徐之勇,王秋霞,欧长波,刘婷宇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高产稳产早熟广适国审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百棉985选育及应用 王清连,张志勇,张金宝,李成奇,张新,刘孝峰,余学科,刘桂珍,晁毛妮,张宝红,董娜,孙润润,胡根海,付远志,薛惠云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一等奖
高益生活性蝙蝠蛾拟青霉胞外多糖发酵关键技术及应用特性研究 武忠伟,黄玲,王正荣,张朝辉,宋琳琳,李志刚,李林波,王宝石 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大明饮品有限公司,新乡市天界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
葡萄耐寒性鉴定与杂交授粉技术 李桂荣,朱自果,余义和,张少伟,赵瑞芳,扈岩松,李红波,刘遵春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鸡场主要病原微生物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徐彦召,张守平,杭柏林,王青,朱惠丽,李春艳,柳东阳,刘保国,秦保亮,王永强,张慧辉,杨雪峰,胡建和,董海广,高冬冬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鸟苷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监测工艺优化 杨天佑,田静,单长卷,常景玲,张志宏,李林波,王宝石,张蕾,付庆云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43]
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调研课题联获奖清单
调研题目
获奖编号
主持人
获奖等级
智能网络冲击下个人信息传播安全性问题研究 SKL-2018-687 徐涛 一等奖
健全河南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SKL -2018-3830 董亚辉 一等奖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研究 SKL-2018-297 陈佳 二等奖 [44]
河南科技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藏书总量约371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43万余册,电子图书约228万种;纸质报刊1577种;中外文数据库48个。 [45]
图书馆正门 [45]
学术期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截至2012年6月,有《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和《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两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分别出版社会科学版和职业教育版。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德育、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职业教育版主要刊登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高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经济、农村职教、成人教育与培训、思想道德建设、职教史研究、比较职教、职业指导、课程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文章,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系Caj-cd规范获奖期刊。 [46]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主要刊登农学、植保、食品、园艺、畜牧、兽医、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未曾发表过的论文,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收录,被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馆藏,系Caj-cd规范获奖期刊。 [47-48]
河南科技学院合作交流
编辑
截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学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赴外交流等模式。
学校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教育学等3个本科课程合作项目。2018年,学校申报了人力资源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物联网工程、生物技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
学校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成立了“中乌国河南科技学院-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国际联合研究生院”,截至2018年12月,已有74名师生赴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2018年6月,学校依托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课程合作项目,选派了3个合作专业20名学生赴南澳大学参加了体验周活动;学校与马拉西亚博特拉大学开展了1学期的交换生项目,截至2018年12月,派出35名学生;2018年6月,学校依托与印度尼西亚泗水大学合作的“中国-印尼跨文化科研合作项目”,派出12名学生赴泗水大学交流。 [49]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河南科技学院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举办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50]
Ⅳ 小学音乐微课大赛获奖作品有哪些
”优 芽互动 电影“是一款免 费开放的速成动画的工具,内置上百种人物场景,搭配智能语音,
同时搭载了图像、文本、表格单据、动画模板 等多 种制作素材,可以通过自定义编辑轻松制作创意课程动画。而且还内 置了游戏试题等教学辅助模块,它易于上手,简单几步即可完成创作,
可以去试试哦
Ⅵ 中国微课大赛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协办单位:北大未名集团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013年6月
省级评选截止时间:2013年4月30日
各省优秀作品推荐时间:2013年5月10日
国家级评选截止时间:2013年6月20日 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征集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信息中心,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信息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信息中心,各有关单位:
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总结上届活动取得的优异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携手北大未名集团于 2014 年 11 月 20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征集活动。
本活动将邀请国内权威教育信息技术和微课专家,在各地组织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同时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办单位对征集的微课进行评审和展示,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请有关单位积极组织,认真准备。
活动方案详见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或中国微课网 1、微课提交展示平台:中国微课网
2、微课提交截止日期:2015年11月20日24时止
Ⅶ 如何制作优秀微课 tn=se
什么样的微课视频受欢迎
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是教师的职责之一。MOOC的学生流失率一直是关注焦点,因此,开课教师也会绞尽脑汁地吸引、鼓励学生,哪怕只是多学一点点,也能让教师的成就感提升。
最近有两篇分别基于coursera和edX数据的论文令国内学术界大为感兴趣:论文《How Video Pro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由MIT的博士生、博士后,及edX工程副总裁共同撰写,分析了edX上690万条视频观看记录,统计后得出:怎样的视频更吸引人。论文《Engaging
with Massive Online Courses》由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教授合作,通过挖掘coursera上MachineLearning和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两门课程各三次开课的数据记录,分析了最终成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差异,以及如何提升课程论坛活跃度。
两篇论文从课程制作和授课过程(运营)两个角度分析了如果提升学生的活跃度。有些结论显而易见,有些结论令人惊讶,对开课教师以及平台设计和运营都很有借鉴意义。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中小学与高校微课建设特聘专家、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授特别将其主要结论摘录出来,并结合实践经验加以判断和评述。本刊请到胡教授,对原有结论详加阐述,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MOOC的相关统计数据及其分析,学到怎样录制更有吸引力微课作品的捷径。
短于6分钟的视频最吸引人
记者: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悍,那么多长时间的微课视频最能吸引人?
胡铁生:基于edX数据的统计,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且6-9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比如长度超过12分钟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只有3分钟。所以,“微视频到底多短最合适”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6分钟。这个数字挺难让人接受的,因为按多数老师的习惯,6分钟根本讲不了什么东西,15分钟都勉强。但和下一个结论联合分析,其实未必真做不到。
我们2013年6月进行了一项面向我国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参赛微课视频时长的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7分钟为最佳时长,太长效果不好,太短则讲不清或视频编辑技术要求高。即87%以上的微课教学视频长度都小于10分钟。其中75%的视频时长在5-8分钟之间,小于3分钟的则不到6%,超过10分钟的不到13%。可以看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
语速快很关键
记者:视频短小又要包容足够的知识点,对讲课教师的语速是否有要求?
胡铁生:虽然统计数字表明语速和视频吸引力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当语速达到每分钟185-254个单词,对应中文我估计少说得300个字时,无论视频多长,比较能获得更多注意力。原因很好理解,快语速常常伴随着激情,激情富有感染力,感染力更能打动学习者,让他更加专注。所以,教师越热情,甚至是激情,越能吸引学生。
语速加快,讲授同样内容所需时间就会缩短,这样产出的视频就可以接近甚至达到6分钟的建议长度了。只要录课前做好规划,让内容更紧凑,节奏更快,不说废话,不机械重复(学生可以自己重复看),剪掉“嗯”、“啊”等口头语,短小精悍的视频就有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同样内容的教学视频,越短,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这就是微课视频制作必须要求老师具备的“语言观”。微课视频大多数摆脱了在嘈杂的课堂教学情景中摄制的方式,而采用“可汗学院式”视频(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话筒、一个PPT课件的一对一辅导的录制方式),只录教师讲授的内容及操作(一般用鼠标或手写板代替),而教师讲课时的头像和肢体动作不录进微课视频中。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必须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甚至可以偏快,因为学生看视频时对于偏快偏难的地方可以暂停或重复观看)、富有感染力,甚至可以适当幽默风趣一点,能把电脑面前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吸住。
教师头像绝非可有可无
记者:有人认为微课十分短小,要做得精致,讲课教师的头像可有可无。您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
胡铁生:对大于6分钟的视频,有教师讲课头像的和纯PPT、软件操作等录屏式微课视频相比,前者收获的关注更多。我想,这是因为头像总在动,比一直处于静止画面的单调录屏更提神吧。我个人确实比较喜欢那种头像嵌入视频一角,即画中画的形式,但前提是PPT把那一角特意留出来,头像不会遮挡该看到的课件内容。
关于头像,我们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不必完全照搬可汗学院式视频的方法,教师的头像在某种教学情景下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况且中国学生受传统的班级教学影响深刻,没有头像的课,教师自己看着不习惯不自然,学生更会觉得,没有老师的现场感和亲切感及监督,自主学习能力减弱,学习一段时间后估计也容易分神。因此,中国式微课视频可以走“折中”路线——教师头像可以在片头片尾出现,中间偶尔出现,重要内容时可以出现,小结时也可以出现,甚至教师头像的画面位置和大小都是可以设置的。而这种在CS录屏软件的后期编辑中是很容易实现的。
要善于制造一对一的感觉
记者:传统线下教育提示我们,面对面、一对一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录制微课的过程中要怎么做才能达到一对一的效果?
胡铁生:教师都习惯于教室的教学气氛——黑板/大屏幕、教鞭或PPT激光笔、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学生全部面向教师,甚至安排一些学生假装听众来提起讲课的兴致。但数据分析表明,这种在教室/演播室配置昂贵设备录制的视频,在吸引力上其实不如更低成本的私人录制方式。教师坐着,面对镜头,背景就是办公室,像在做单独辅导一样地讲课,效果是最好的。这样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与坐在电脑前的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最契合。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有一对一的感觉。坐下来直面镜头,就基本创造出了这种感觉。语言上再多用“你”而不是“你们”,用“咱们”而不是“大家”,气氛就有了。很多不谙此道的老师课程开头第一句话总是“同学们,大家好”,这通常在那一刻就“出戏”了。
这点很重要。微课就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对一高效学习而设计制作的,是给学生看的而不是给老师看的。一对一学习里蕴藏着最扁平化的学习理念——学生直接与学习内容或讲解操作过程交互,没有多余的、无关的甚至是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与同学讨论、分享、交流、回答,即使有,也是学生在心里、一个人的思考与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风格按需学习——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暂停着去查相关资料弄明白相关基础知识后接着看,看的时候可以线上提问题、做练习、做笔记,100%掌握后再看下一个微课。这样的学习效率就特别高,且不会遗留下空白,差生就再也不会形成。
手写屏/笔是最值得购买的录课设备
记者:我们注意到,数理化视频课件中讲课教师都会使用手写笔,这是录制视频必须的装备吗?
胡铁生:可汗学院的视频是典型的手写笔(板)应用,所以有学者干脆将这种视频称为“可汗风格”。统计表明,与传统单纯的录屏式微课相比,学生更愿意在可汗风格的视频中投入1.5-2倍的时间。老师边讲边画,确实很像一对一讲题的感觉。或者在一片白板/黑板上用板书讲课,或者在ppt上勾画要强调的内容,手写笔的效果远胜过鼠标单一的指示与播放,它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该看哪里,并忠实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同步思考,从而实现学习
过程思维的可视化。
对于数理化偏理科或美术科的老师来说,一支几十元或者高档的几百元的手写笔实在是太值得投入了。
用鼠标是很难“写”出好板书的。手写电磁屏和手写笔是非常值得配备的微课视频录制工具。
学生越活跃,成绩越高
记者:我们知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越强,成绩越好,开MOOC课程时如何才能吸引这样的学生?
胡铁生: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正式开始前半个月,到课程第一次作业截止这段时间里选课的学生,其中的活跃者比例远高于其它时间选课的。所以,MOOC课程宣传的最佳时机,就是开课前后。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开课时间起,哪怕到了课程结束之后,加入到课程但只看视频的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比例。他们虽然不交作业、不考试,但也能从视频中有所得,这也是课程价值的体现。所以有些MOOC课程结束后就彻底关闭、连视频都不给人看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另外,60%的学生是在课程开始前选课的,所以足够长的预告期还是有必要的。
记者:论坛在MOOC学习中占有什么地位?
胡铁生:基本上,学生的最终成绩和他在看视频、做测验、交作业和参与论坛互动的次数是成正比的。也应了那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老话。但“读论坛”这项活动有个独特现象,在80-100分这个区间会变成反比,也就是分数越高,论坛看得越少。这说明学霸对论坛的依赖不高。论坛主要服务于非学霸。
但不要以为学霸对论坛就没贡献,事实上他们很重要。统计数据表明,占据论坛沙发的学生其论坛活跃度都很高(侧面说明人数少),而且他们的平均成绩也在80分之上。
记者: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论坛活跃度?
胡铁生:ML的第三次授课在论坛里引入了游戏中常用的勋章系统,结果论坛活跃度提升了不少。而且,勋章的展现越显著(比如紧贴着用户姓名显示),越能刺激活跃度。当然,负面作用也有,那就是造成恶意投票的增加。
记者:根据统计数字,MOOC通过率不高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胡铁生:统计表明,并没有任何视频成为明显的学习终结者,但确实有些作业题目成为障碍,大量的学生被挂在上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说明学习中止的很大原因是遇到困难,而非单纯的懒惰。如果能在解题过程多提供一些帮助,如志愿者在线辅导答疑、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定期的学习诊断报告与建议、进阶式积分式的学习激励机制等,可以帮学生走得更远。
教师先洗脑,才能做好在线课程
记者:教师在线下教得好,不一定在线上也教得好,这导致一些参与MOOC的教师积极性受创,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铁生:这两篇论文的分析虽然还谈不上全面、严密,他们自己也坦诚有漏洞。但瑕不掩瑜,这些结论还是很有指导性,并引人思考的。它们坚定了一个观点——一定不要把课堂讲课的习惯与模式照搬到在线课程中。授课是一项以对象和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在线课程的授课对象构成更复杂,包括年龄、基础、地域、作息习惯、文化背景等,学习目的也多样,如拿证、深入学习、大体了解、解决手头问题等,再加上学习工具与环境的剧烈变化,可想而知照搬课堂授课的效果会多差。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涉足在线教育,并放下自己赖以成名的传统教学习惯与观念,用“小白”的心态重新学习如何在线授课,是扎实的第一步。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讯)
梦工坊视频工作室,您的专属视频助理。
Ⅷ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讲课是微课还是微型课
微课就是微型课。如果是一线教师,一点儿也不成问题,给的备课时间20分钟完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