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小学美术课的教材内容,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怎样上好一的节课。如何正确评价一堂课。教师根据小学的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三个课程内容讲课模拟教学,分别进行一至三课时的训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案的编写学习训练。学生们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演练学习。二种学习训练办法,一是讲课,二是说课。教师结合学生的教学模拟讲课进行评价。
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中学美术课的教材内容。中学美术课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怎样上好一的节课。如何正确评价一堂课。教师根据中学的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三个课程内容讲课模拟教学。教学效果
(1)中小学美术课程扩展阅读
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
还可以提高自己对艺术的修养和欣赏能力,很有美感地进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着上运用色彩对比与和谐知识)等;通过绘画还可以表达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为留住少年时代记忆另一种方式;还有工艺制作,如制作贺卡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标志设计体验自己设计的成就感。
⑵ 学习《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构与内容解读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欣赏,临摹,讨论,对比,写生,展示…… ...直观教学法,对比欣赏法,示范临摹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不过教学可以形成自己固有的风格。 ...
⑶ 中小学艺术课程如何分类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实验稿。这次颁布的《美术课程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下面几方面的特点。
(一)以往的美术教学大纲往往把美术学科作为技能学科。而这次的《课标》却把美术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来看待,强调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以往美术教学大纲的学习内容是以美术的门类(如:绘画、工艺、欣赏)来划分,这样的划分显然是强调学科中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这次的《课标》却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如:“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显然,这样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
(三)这次的《课标》还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尤其是“综合·探索”领域更是强调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展能力。
(四)以往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这次的《课标》却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须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五)在学习方式上,以往教师是权威,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这次的课标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探究性的学习,以及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推一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六)在评价方面,以往只有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而这次的《课标》却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提倡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⑷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让孩子学会动手、动脑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像北京剑桥中学的小学部双语班的美术教学可以参考下。
⑸ 中国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在我国不同时期的美术教育中,都普遍存在着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自然教学的现象。无论在启蒙时期、基础时期,还是到最后的专业学习时期往往都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使学生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度降低,美术作品缺少生气、灵动,也缺少了对自然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化,教育备受冲击,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小学生及儿童,儿童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中,他们还没具备抵御能力时却被成人所异化。在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小孩,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基础美术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长和成人出于对儿童非理性期待,各种蜂拥而至,以盈利为目的的比赛,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致使学生绘画中迎合和模仿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儿童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他们喜欢怎么表达,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促进儿童心理走向成人心理的转换。当然,这种转换是需要的,但却不是唯一的。
目前,我国在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课时是每周一节,高中阶段则取消了美术课。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无非也是在教室内讲授一点美术基础知识,临摹一些书本上的作品,在马上临近考试的时候,美术课也会最早地停课,为其他主课留出复习时间。个别美术专业高中也是“以绘画为目的”,一味追求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提高“升学率”。千篇一律对着范本临摹,几十张画大同小异,毫无生气,将书本上的写生课、实践课、欣赏课等一些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体验自然的课程取消。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缺少了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感受,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使学生慢慢变得对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关心度降低。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抵触。具体而言,“以绘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到最后仅极少数学生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
1988年原国家教委为发展中小学教育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为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实施素质教育被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各种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也是围绕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⑹ 如何因地制宜上好中小学美术课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创新的潜能。但要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仅凭教科书是不行,因为教材内容往往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农村的办学条件也跟不上教材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去挖掘现有的乡土文化、因地制宜地来完成美术教学。下面就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农村广阔的田野、丰富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文化积淀,为农村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既可以使身处农村的孩子感受到美术课的生动有趣,还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定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农村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要提高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美术教师要做有“心”人:留心、细心,处处发现资源美,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的寻找素材,自制教具教好美术,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美,把美传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到美术实践中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留心生活,让农村孩子参与美术实践
树叶,黄豆、蔬果、粮食、石子、玉米秸、树皮、树根、瓷砖、易拉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它们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农村孩子参与美术实践。
三、动手实践,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淳朴而又丰富多彩,农村人民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创造美的活动。在乡土文化中,在劳动过程中,每一个场面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源泉,都是美术课很好的写生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自由大胆地去描绘,去赞美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中寻找美,在取材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绘画的过程中创造美。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因为,在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就地取材的机会会更多,如开展剪纸、树叶粘贴画、花草粘贴画、泥人捏制等教学。这类教学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
四、感知生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重要手段。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对乡土文化中蕴含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是切合农村孩子认知实际的一种好的做法。对农村学生来说,如果所选取的素材都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文化知识,品评一幅艺术作品也就变成了品评一幅家乡画卷,这就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乡土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时,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学生,应该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中蕴藏的美术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以学生收集的诸如农村灶台上的绘画、年画、典型建筑物、桥等作为素材,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了这些图画以后的心理感受,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乘机简单地介绍了相关的人文历史与传统,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美术鉴赏力的提高大有帮助,能使一堂简简单单的美术课变得丰富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了他们的审美思路。
总之,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跳出“纯美术”、“专业体系”的小圈子,进入美术文化的大环境,注重乡土文化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因地制宜,竭力去开发我们身边的美术资源,使农村美术教学更富有生气,更富有活力。
⑺ 2012小学美术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⑻ 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技能课程总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2012上半年江门市蓬抄江区教育局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回忆版,题目不记得那么多了,就这些,仅给大家一个参考。主体分为两部分,共100分。2012-4-29上午考试的,两个小时,9点半到11点半。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一、单选1分每题,25个,共25分
1、 学在官府是什么时候的显著特征,西周
2、 根据任务分,课程分为,单一型,综合型
3、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谁?培根
4、 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
5、 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要躬行,说明教师要具备什么能力,
6、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7、 夸美纽斯
8、 循序渐进原则
还考了语文学科的一些特性,如:人文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题目记不起来
二、多选题5个,2分一个,共10分
1、 教育研究中的行动研究,应该具有说明特点
三、判断题5个,1分一个,共5分,题目记不起来了。
专业知识,语文
一、单选题15个,15分
1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2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病句
4成语应用
5句子衔接题
文言文,也是单选
二、论述题,20分
请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作文题,25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以“发现”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⑼ 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对高师美术课程设置有哪些新要求
教育的对象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目前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有所改变,为学前美术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然而学前美术教育体系的发展为美术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教育专业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发展。本文就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情况以及学前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及其课程体系的建立来分析高师美术教育课程与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之间蕴含的关系,研究高师美术教育课程与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价值和作用,它既是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美术教师专业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完成高师美术教育为学前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任务。
一、美术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性
美术是指运用造型手段进行的含有美的价值的活动,如绘画、泥塑、手工等。教育是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指导、帮助、培养。进入19世纪以后,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地位。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教育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学前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其他活动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为专业的美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条件,学前美术教育培养目标为“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学前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体系,为基础美术教育人员打下良好的美术教育基础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前美术教育是高师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对提高专业学生素质和推动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美术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美术教育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教师和专业学生的美术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高师美术教育课程与学前美术课程体系的关系
高师美术教育课程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基础,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是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实施与开展,然而高师美术教育课程担负着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的艰巨任务和挑战。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是幼儿教育专家,所以学校需要创作良好的条件,对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对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系统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在美术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基础上建立的,增设了一定的理论课程和教育课程的知识,教学重大主要是美术技法、技能的传授,从而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法和锻炼美术技能为主要的学习目标,这为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为学前美术教师的课程设置更加有专业性和实用性。
学前美术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把握,并且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美术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力。这同时对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也提出了挑战。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总目标是:
建立开放化、终身化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培养面向21世纪的在数量、规模、质量和结构上全面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以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师资。然而我国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因此,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该明确其美术教师教育的办学目标,彰显教师教育的特色,改革以培养美术创作人才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创造具有学前美术教师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的美术重点是在于美术文化和基础教育的传授,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师需要的是广博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该更加重视学前美术教育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适应和促进学前美术教师专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该增加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比例,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包含“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然而在我国大多数高师现行的美术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中,油画、国画等传统的造型技法类课程所占比例过大,课程的多样性不足。具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师课程体系中的“设计基础”类课程的不足,这种“差异”,容易使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学前美术教学的需要。因此,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的课程需要适当地增加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比例。
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该积极开展美术教育科学研究,进行学校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改革试验,继承我国美术教育的优秀传统,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广大美术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加强学前美术理论教育和外国美术教育的研究,努力提高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水平。
四、总结
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基础,为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推动了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和改革,高师美术教育课程与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美术教育健康有效的发展。
⑽ 中小学美术课程究竟有哪些育人价值
市教研员沈金龙老师就“”做了精彩的阐述,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及教材进行了回完整、答系统的归纳梳理,回顾多年来中小学美术教材中美育价值的发掘;从幼儿阶段开始的美术教育到中学阶段的美育一一做了介绍,并展望今后的美育工作,更加任重道远,我们每位美术教师要更加明确育人的目标,重点强调了今后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美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掌握。沈老师的精彩演讲,使我们美术教师对美育的渗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紧接着,老师们分组对沈老师的报告进行书面讨论,强化美术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观等方面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大家还献计献策,提了好多的建设性的建议。 研讨活动之后,骨干教师和中心组成员再次探讨、分析、总结,并制定了校际联动学期计划,促进了我区的教研工作在各学校扎实有效地落实。编辑:徐庆 摄影:王冬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