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
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
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
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
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
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
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
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
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贰』 说明实验小学六二班
设六来1班人数为a,六2班人数为自b, 根据六1班调10分之1的学生到六2班,这时两个班的学生就同样的得出: a - a/10 = b + a/10 a - a/10 - a/10 = b a - a/5 = b (5 x a - a)/5 =b 4/5 x a = b 4/5 = b/a 所以得出原来六1班和六2班的学生比例为5比4或。
『叁』 小学生科学趣味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
1. 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 食盐黏结剂-科学小实验
食盐黏结剂-科学小实验
小石头拿爸爸的钓鱼竿玩耍时,被妈妈训了一顿,他撅起了嘴。这时,哥哥安慰小石头说:没有钓鱼竿也能钓冰。于是,小石头的气,顿时烟消云散。
“能钓冰?怎么钓啊?”
怎么做呢?
必备用品
线、食盐或氯化钙(作干燥剂)、杯、冰块(最好是四方形)。
1.杯里装冰块,然后将线的一端搭在冰块上。
2.在搭着线的冰块上撒一些食盐(或氯化钙)。
尽量把少量的食盐撒在搭线的冰块上。
3.等10-20秒后小心地提起线。
为什么会那样呢?
冰块随线被提上来。
因为将食盐放在冰上时,冰在低于0℃的温度下也能被融化。所以,把食盐撒在冰块上时,结冰点就会更低,在0℃下结冰的冰块便开始融化。
也就是说,撒有食盐的部分,冰被融化,变成小水窝,将线埋于其中。但是,随着冰块的融化,盐的咸度逐渐下降,使水的结冰点重新被提高而结冰。于是线就被冻到冰块里面了。
这个原理被利用于我们生活中的还有哪些呢?
冬天的大雪使路面结冰时,被用来做融化雪的物质(除雪剂)的,正是盐或氯化钙。因为氯化钙比盐更有效,所以在一些国家主要使用氯化钙。而平均气温稍高的日本,用廉价的盐来除雪。
『肆』 小学常识实验
课 题 19、一杯水的观察 教时 1-4-1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4、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学法指导 通过图片和地图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草原与牧场。 教具准备 一杯可乐、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教后感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备注
一、 组织教学。二、 活动引入。游戏:猜一猜。教师出示一个暗箱,请一位学生摸一摸,说说摸到的是什么?然后再出示给学生看一看,是否正确。(教师事先设计好一些一道具,可以是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柱体的,最后准备一盆水,让学生先摸一摸说说是什么形状,最后再拿出来让学生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借机出示课题。三、 教学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A、设计观察方法: 小组讨论,说说我们想采用哪些方法对水进行观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小组汇报,集体借鉴。 B、学生分组观察探究。 C、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板书小结学生观察部分结果: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2、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水。 A、过渡。 刚才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水是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没有颜色的。教师这里也有一杯水,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B、学生分组比较观察。 C、教师出示玻璃,质疑学生思考问题: 你们说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出示:玻璃)它也具有上述特点,你是怎么解释呢? D、引导学生做水的流动性实验。 E、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水与玻璃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能会说它们的软硬不同、形状不同等,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形状是怎么样的?)F、最后得出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同时教生共同得出什么是液体。3、区分各种各样的液体 A、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液体的?大家试试看 B、学生实验 C、出示: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有什么方法区分杯子中的液体? D、学生上台,并说理由。 E、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地闻或者尝。 F、学生说,师小结。 四、课堂总结。 说说什么是液体?它有什么特点?五、板书: 水 看没有气味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 闻水平面气泡放大变弯溶解沉浮重量 尝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液体 摸 听 时间 备注
海盐县实验小学常识学科课时计划
任课教师:夏建生
课 题 20、水是什么形状 教时 1-4-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器材,进一步认识水的形状、水的流动性等特性。2、 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的精神。3、 提升对液体的认识。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了解和认识水的一些特性。 教具准备 水槽、玻璃杯、矿泉水瓶子等。
教后感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备注
四、 组织教学。五、 活动引入。谈话式:上课节我们认识了水,说说你对水了解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水是什么形状的?揭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水的形状。教师借机出示课题。六、 教学新授。a) 水形状的观察i. 教师出示常见物体,让学生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ii. 教师出示放在容器中的水,观察水这时是什
么形状?而后教师再把水放入不的形状的容器中,再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形状?iii. 归纳:你发现水的形状会怎样?(学生可能会回答水的形状会随着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得出水的形状是:没有固定的形状。)2、水的流动性。A、 教师演示:把水从一个杯中倒入另一个杯中!把带有水的瓶子晃动起来!B、 学生观察,教师在演示时,你发现水有什么变化?C、 小结。我们把水的这种特性叫:流动性。3、水平面的观察。A、 教师出示一瓶水,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观察另一平不同的水。从而得出水平面的高低,认识什么是水平面。B、 教师演示:教师拿着一瓶水,作上下、左右慢慢转动,让学生观察水平面的变化。4、 学生组内观察交流。A、 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适当指导。B、 集体交流汇报。C、 归纳: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并且可以流动。D、 说说水在生活中可以有什么应用?七、 课堂小结。八、 课堂作业。见课堂作业本。六、板书。17、水是什么形状 形状 流动性 水平面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并且可以流动。 时间 备注
海盐县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时学习计划
任课教师 夏建生
课 题 21、各种各样的液体 学 时 1-4-3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活动过程,进一步认识液体的基本特征。2、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学习难点重点 重点:综合运用知识,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液体。难点:自主探究,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液体的基本特征。 学具准备 1、烧杯、试管、试管架、水槽(水盆)、放大镜。2、水、食用油、沙子。3、酱油、白醋、雪碧、可乐、橙汁、水、麻油、牛奶等。
第 一 学 时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引入活动 1、 上节课,我们对一杯水进行了观察,现在桌上放着三个烧杯,里面装有三种物体,请你们认一认,各是什么?2、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机引入课题“各种各样的液体“。 学生认一认烧杯中的 (水、可乐、牛奶)液体。 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液体的基本特征。
沙、油和水的比较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1、 教师在学生确认三个烧杯中的液体后,更换其中的二个,再让学生比较观察。2、 那么这三种物体哪种是液体?3、 沙和油是不是液体?马上研究,需要什么工具老师提供。4、 师巡回查看,并参加几个组的研究观察活动。5、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有哪些发现?6、 进一步巩固液体的基本特征: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1、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液体,还有哪些像水、食用油一样的液体?2、 师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液体,在台上一一展示。3、 情境:招聘优秀推销员,任务是能把这些液体产品的特征介绍给顾客。 1、学生认一认烧杯中的物体。(油、水、沙)2、学生可能马上会回答水3、学生自行探究,进行沙、油和水的观察比较活动。4、 交流:(沙子和水一样可以流动,但沙子是一粒一粒的,每粒沙子都有固定的形状,但水没有固体的形状。)5、辨析,得出结论:沙不是液体,油是液体。1、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液体。2、教师边拿边放在讲台上,学生观看 把课本上的两个比较活动放在一起,尽量创设课堂教学空间的开放,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放手让学生在玩中观察,探究发现,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并进行表达与交流,从而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
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液体 4、请优秀的推销员3——5人上台选一种产品介绍。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种液体产品的特征的。5、 小结:怎样才能认识一种液体呢?个商标,顾客可以根据商标来了解这些液体产品。现在桌上有一些没有商标的液体,你能知道它们各是什么液体吗?请你们猜测一下桌上的8种液体各是什么?2、要证实你的猜测是否正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同学们自行观察,想办法来证实你们的猜测。3、1到8号分别是什么液体?在辨认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方法?4、创设情境:最近老师收到一份礼物(出示)这份礼物是一种液体,谁能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 3每组拿一种产品,先四人小组互相介绍,然后推荐出组内优秀的候选人。4、推荐出最优秀的营业员上台介绍。5、学生汇报活动中的体会:看看商标的说明;用感官观察;询问他人。1、学生猜测试管中的8种液体各是什么?并作好记录。2、 生用各种观察方法自行观察,并由各组的组长作好记录。3、汇报、交流。(看、听、闻、尝、摸)记录表 1 2 3 4 5 6 7 8
猜测
验证
4、叫一生上讲台来辨认这种液体,其它学生进行评价。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液体从而提高生活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预测→想办法→验证,从而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目的是警示学生:对于一种液体缺乏了解时,不能轻易尝或闻)。
小结 1、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你们满意自已的表现吗?请给你们小组作个自评,写入自评表。2、请同学们把桌上的物品按原样放好。 1、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表现打分。自评表自评提示: 1、小组成员人人乐意参与观察活动。2、能用多种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 3、尊重事实,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合作和交流。自评分 第 小组
评价分为:优秀、良好 、 一般。2、学生整理物品。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培养良好科学学习、情感态度,为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课后反思
创新、开放、自主、协作
———记《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意图
【教学出发点】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立足点】
探究性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主体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个性性 在教学中能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进行创造的教学,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教学创新点】
向学生提出“最优方案”的基本理念。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体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不能只注意方案的多样性,而忽视方案的简便性、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学生实践探究体验的基础上,最终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提升学生对水的多少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估计、推测、假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它需要必要的生活经历和能力,所以这种能力也是日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教学过程解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先出示几瓶不同高度的水,然后让学生相办法进行比较水的多少,最后再出示量筒,教师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实践,得出水的多少。如果这样上也符合科学课的基本内涵,但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我对原有的教材和一般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赋于教材新的内涵,提升教学内容。这样就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和自主实践去完成实验,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从中获得思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求者,让教师变知识的传播者为知识引导者。
本篇课文计划教学一个课时,共分七个教学环节:引入课题、推测水的多少、设计比较方法、实践验证水的多少、选择最优方案、拓展活动、活动小结。课堂教学以”创新、开放、自主、协作”为教学指导思想。
一、 引入课题。
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两片不同的叶,意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方面来观察叶的异同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固体植物的比较转向无固定形状的液体的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想办法根据水的特点来比较水的多少。这样安排既是对先前学习内容的回顾,又揭示了本课的课题,从而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了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 推测水的多少。
教师出示若干瓶水后,先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发现了诸多信息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点:水的多少?来指导学生探究。学生在组内,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多种手段,来推测水的多少?并记载推测结果,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你是凭什么来推测的。
通过这样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在事物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蕴涵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 设计比较方法。
“创新、开放、自主、协作”为本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正是因为本着这样的思想,所以让学生在组内自主、协作、有创新性地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 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经验和认识,选择水的某一个特性或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进行研究。当学生在协作中完成设计后,教师提出了:说说你们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你们这样设计可能实现吗?你想想会成功吗?等一系列的问题,既是任务设计的汇报,更是对学生设计的引导和完善。
四、 实践验证水的多少。
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创设互相协作的场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验证,教师适当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先前的假设,更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五、 选择最优方案。
实验验证完成后,教师并不急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新问题,从而导出“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出了在这么多的实验方案中“哪个实验是最简便、最准确”的方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向学生提出“最优方案”的理念。
教师通过“最优方案”的选择,从而引出量筒这一实验工具。教师稍作简单使用说明后让学生自主实践体验量筒的使用方法,及其使用的方便与准确性。当学生选择了“最优方案”后,“多多少、少多少”已不是问题的问题,非常容易就会得出结论。
六、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测一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强化对水的感性经验,从而提升对水的多少的认识。这也是本堂课教学的一个目的,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
七、 活动小结。
首先是回顾一下这堂课的内容,我们设计了多少种方法?从中选择了哪种最优方案?你对水的多少有了一定的认识吗?最后引导学生从中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如:多多少?水多少?或增加更多的瓶该如何比较等?
【教学内容】 22、比较水的多少
【执 教 者】 海盐县实验小学 夏建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会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比较水的多少;能正确使用量筒。
3、强化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对水的多少的认认识。
4、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教学准备】
1、 每组二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饮料瓶,一把直尺,一支颜色笔。
2、 大小量筒,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塑料碗、漏斗、瓶盖、小酒杯、调羹若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1、 依次出示两片不同的叶,让学生观察这两片叶有什么不同?2、 如果老师让你来比较水的多少,你会怎样来比较呢?3、 教师出示课题:比较水的多少。 1、学生依次说出这两片叶的特点。 教师通过两片不同的叶的比较来引出水的比较,既是对前一单元的复习,又对新授内容进行揭示。从而使学生从固体植物的比较转向无固定形状的液体的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想办法根据水的特点来比较水的多少。
推测水的多少 1、 教师出示二杯不同的水。2、 你推测一下,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为什么? 1、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把推测写在记录纸上。2、 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的意见。3、 交流汇报,整理事实。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多种手段,来推测水的多少?并引导学生说出你是凭什么来推测的。
设计比较方法 1、 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那么到底谁推测得正确呢?2、 分组讨论。你认为我们可以怎样来做这个实验?还需要什么工具? 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法。2、 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意见。3、 交流汇报,整理事实。 教师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手段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实践验证水的多少 1、 教师提供多种实验器材。2、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1、 学生分组实践。2、 所实验结果记录在本子上。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选择最优方案 1、 我们设计了这么多的实验方案,经过实践那么到底哪种方案最简方便最准确呢?2、 教师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教师利用量筒进行比较水的多少) 1、 学生提出自己的最优方案见解。2、 学生观察教师量筒的使用方法。3、 学生使用量筒重新验证。4、 学生记载实验记录。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最优方案,并重新体验比较水的多少。
拓展活动 1、 你知道我们常喝的可乐是多少水呢?2、 我们吃药时用的一笤羹是多少呢?3、 那么你家里用的水量又是用什么单位呢? 1、 学生推测后回答。2、 学生找一些常用的物品来估一估、量一量、测一测。 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测一测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水的多少。
活动小结 1、 今天这节课大家知道了什么内容? 2、 我们可以用多少种办法?3、 哪种方法最方便又确准? 4、 通过探究你又发现了什么? 1、 学生回顾学习重点。2、 激发新的探究欲望。 在比较多的多少上,激发学生新的探究欲望
学 生 实 验 记 录
1、 二个瓶子里都装满了水,你能找出那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吗?
请先估计一下,在多的瓶子上打“ ”,并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2、我们设计的方法有:
3、实验结果( )号瓶水最多。
4、我认为用( )方法最方便、准确。
5、 试一试。
名称 估计值 测量值
一钥匙水
一杯水
6、如果不有量筒,你有办法量出5毫升的水吗?
『伍』 关于科学的小实验(小学生的)
1 筷子的神力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
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纸片的神力
材料:玻璃杯一个,水,纸
操作:
1.在玻璃杯中装满水(一定要装满)
2.在杯口盖上纸片,要完全覆盖住杯口。
3.将玻璃杯倒置
4.水不会流下
讲解:
在步骤2后 杯内大气压小于杯外大气压,故杯外大气压将水顶在杯中,不让水流出。
『陆』 小学科学三下沙漏实验说明沙子是固体还是液体为什么
固体。
固体与液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柒』 举例说明小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小学科学实验的方法有哪些科学实验方法有很多,观察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放大法、比较法、平衡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等。
『捌』 关于小学科学创新实验,举例说明
气体举重机
如果有抄人说,他能用呼出的气把10公斤重的东西升上一定的高度,你一定会认为他是在吹牛:“哪会有这样的事呢?根本不可能!”
可是,只要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呼出的气是完全可以举起10公斤重物的,你自己也能做到这一点,不信,你自己试一试。
材料准备:在桌子上放一个结实的长方形纸袋或是一个塑料袋,大小能放进两本厚书就行。再在上面放上一大堆书——拿你能找到的最厚、最重的书。这时,你可以开始往袋里吹气了。
注意:吹气口应该很小,这样吹起来比较容易一些,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
吹气要慢一些,吹得要匀一些。你会发现你吹出来的气,进到袋里以后,随着袋子慢慢地鼓涨,轻而易举地就把上面一大堆书举起来了。这时,你会兴奋起来——原来我呼出来的气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呀!
其实,只要这个纸袋或塑料袋的尺寸是10厘米×20厘米(200平方厘米),你只要吹出稍微比一个大气压大一点的气,就可以使袋子得到一个20公斤的力。因此,很容易举起10公斤的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