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谈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引领者,是师生的榜样,是学校的核心,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的成败
。正如俗话说的,有好的校长,才能有好的学校。
好校长必须是学习型的
说实在话,我年轻时喜欢读小说诗歌之类,但没有真正认识读书的重要,纯粹是以消磨时间为目的。从教后,我同样不知道学习有多么重要,认为只要工作认真负责,教小学的知识随便可以应付。我总觉得我们的学生太八股了,活力不强,成绩不好。几十年了,从当老师到校长,一直这么着。
古有俗语:“六十六,学不足”,也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实践要有理论为指导。而社会在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办学趋向、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育对象等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原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或不适应需求。那么作为校长应怎样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呢?答案就是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可以让我们的知识不断更新,从而获得方方面面的新信息、新理论、新方法。从校长的自身层面来讲,通过不断学习,精神得到充实,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引发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突显人生价值。从校长的管理层面来讲,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统揽大局,管理好学校。二.
好校长必须是服务型的
因为教育是家国发展的千秋大业,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所以服务是校长的天职。校长在办学中要有很强的服务精神,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在服务教师方面,校长不仅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而且更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构建一种团结、向上、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服务学生方面,校长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为学生服务应成为校长管理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校长要变“学生适应学校教育”为“学校教育适应学生发展”,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
在服务学校发展方面,校长要“以学校为己家,以学生成长为己任”,善于挖掘社会资源,引导山村群众、学生家长热情参与学校管理,构建促进学校发展的网络系统。三.
好校长必须有先进的办学思想
对地处偏远贫困山区,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学校来说,是很难出绩效的,但赤光中心小学结合实际提出了“培养特长,全面发展”、“积极打造山区农村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多年的实践证明,
该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基础知识扎实,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发展。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一种具体的、实在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是学校师生的行动指南。四.
校长必须是科研型的
教育科研是一线校长的重要工作。大家知道,理论指导实践。而理论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不言而喻,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校是育人场所,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综合活动。育怎样的人,怎样育人,过程怎样,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师者最有发言权,而校长是师者的引领着,这明摆着就是学校管理理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理论的一手材料必须由一线的教师和校长来提供。有人说,理论研究是专家的事,而我认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校长必须努力成为专家,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专家。(我认为那些有高学位或高职位而不深入一线的、坐在办公室里玩文字游戏的只能算是“理论虚拟专家”)。因此,校长必须是科研型的,这样才能带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团队。通过教育科研来找出问题,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另一方面为学校解决问题,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品位搭建平台。五.
校长必须有管理智慧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法律赋予校长有依法办学的职责。校长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引领者,是师生的榜样。
首先,校长必须能聚师生集体智慧,建立“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统一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第二,校长必须能团结、激励每一位教职员工,以主人翁姿态,自觉遵章守纪,围绕学校发展方向,齐心协力工作。第三,校长必须能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办好学校。如: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权益,保障学校的财产不受侵犯,保障教学安全,使学校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保障教师业务学习进修的权利,保障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等等。第四,校长能智慧处理人际关系。当前社会的人际关系,在管理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情与理”的矛盾,特别是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亲朋之间,更需智慧来处理。
总之,学习精神是当好校长的根基,服务精神是当好校长标准,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当好校长的前提。教育科研是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品位的有效途径,用智慧来管人、管事、协调人际关系,能使校长的办学思想得到落实,使学校管理有序,使团队精神凸显,使学校得到最大发展。
B. 2013年河源紫金县蓝塘小学高级教师评审通过获得专业技术资格名单
2012年的就有:
源城区东埔中学 李红 政治
源城区啸仙中学 阮碧先 政治
源城区文昌中学 刁新英 政治
源城区文昌中学 朱彩婷 政治
源城区宝源学校 江伟安 政治
源城区源西中学 刘娟媚 政治
源城区高埔岗学校 刘昌浩 政治
东源中学 欧阳伟敏 政治
东源中学 吴若 政治
东源柳城中学 廖祥海 政治
东源仙塘中学 邱雅琪 政治
东源高级中学 吴碧定 政治
和平县古寨中学 梁 贤 政治
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 吴金华 政治
龙川县实验中学 马成周 政治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李极宇 政治
龙川县金安中学 孙琴 政治
龙川县麻布岗中学 黄雪敏 政治
龙川县麻布岗中学 陈欣 政治
龙川县培英学校 钟震球 政治
龙川县培英学校 陈日胜 政治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钟建明 政治
龙川县黄布二中 黄金文 政治
龙川县附城二中 刘演旋 政治
龙川县义都中学 李接娣 政治
龙川县四都振寰中学 郑彩兰 政治
龙川县洋贝中学 黄秋宏 政治
龙川黄石职业中学 骆胜初 政治
龙川县黎咀中学 谢琼明 政治
龙川县回龙二中 邱东明 政治
龙川县麻布岗第二中学 钟洪辉 政治
龙川县上坪中学 刘青林 政治
紫金县第二中学 黄仕华 政治
紫金县第二中学 江晓 政治
紫金县附城中学 李光明 政治
紫金县临江第二中学 邓雄飞 政治
紫金县临江中学 利东明 政治
紫金县龙窝镇第三中学 宋惠英 政治
紫金县龙兴中学 吴润航 政治
紫金县琴江中学 叶向民 政治
紫金县琴江中学 彭罗先 政治
紫金县青溪中学 卢远标 政治
紫金县紫金中学 陈丽容 政治
紫金县紫金中学 黄叶新 政治
紫金县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江环珍 政治
连平县连平中学 廖媛 政治
连平县元善中学 周锦生 政治
连平县元善中学 曾莉华 政治
连平县忠信中学 邬春晓 政治
河源市第二中学 王秀兰 政治
源城区源西中学 杨媛 语文
源城区区一中 欧素容 语文
源城区区一中 张新梅 语文
源城区文昌中学 杨秋霞 语文
源城区文昌中学 欧瑞桃 语文
源城区文昌中学 黄爱萍 语文
源城区文昌中学 黄惠琴 语文
源城区埔前二中 钟秋娥 语文
源城区埔前二中 宋东泉 语文
源城区宝源学校 叶志优 语文
源城区宝源学校 古育红 语文
源城区源南学校 黄 娟 语文
源城区啸仙中学 刘伟良 语文
源城区啸仙中学 陈小嫦 语文
源城区啸仙中学 张慧莉 语文
源城区啸仙中学 叶莉 语文
东源灯塔中学 赖雨辉 语文
东源职业高级中学 刘武强 语文
东源新丰江中学 黄小琼 语文
东源船塘中学 张伟琼 语文
东源中学 刘育光 语文
东源黄田中学 曾桥养 语文
东源柳城中学 陈金红 语文
东源仙塘中学 刘惠平 语文
东源骆湖中学 唐金燕 语文
东源高级中学 程坤华 语文
东源县第二中学 罗秀凤 语文
东源县第二中学 李美英 语文
东源久社中心学校 蓝润芳 语文
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张南灶 语文
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林春茹 语文
和平县阳明第二中学 黄萍可 语文
和平县和平中学 黄纪雪 语文
和平县和平中学 梁雪写 语文
和平县古寨中学 林观托 语文
和平县阳明中学 陈 静 语文
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 唐世法 语文
龙川县第一中学 刘龙昌 语文
龙川县第一中学 马伟国 语文
龙川县一中初中部 黄小珍 语文
龙川县一中初中部 朱石明 语文
龙川县一中初中部 杨海涛 语文
龙川县一中初中部 谢素勇 语文
龙川县老隆中学 骆建文 语文
龙川县实验中学 彭建荣 语文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袁先平 语文
龙川县金安中学 骆艺华 语文
龙川县佗城中学 殷国胜 语文
龙川县佗城中学 罗伟权 语文
龙川县佗城中学 邓立瑾 语文
龙川县佗城中学 巫彩芳 语文
龙川县铁场中学 黄艳霞 语文
龙川县铁场中学 钟锦雄 语文
龙川县铁场中学 李小璇 语文
龙川县铁场中学 黄伟凡 语文
龙川县铁场中学 黄向权 语文
龙川县车田中学 张秀丽 语文
龙川县车田中学 杨荣茂 语文
龙川县车田中学 李邦聪 语文
龙川县赤光中学 张平 语文
龙川县赤光中学 袁学军 语文
龙川县赤光中学 巫远清 语文
龙川县赤光中学 陈小群 语文
龙川县赤光中学 叶培祥 语文
龙川县麻布岗中学 谢永忠 语文
龙川县麻布岗中学 黄海源 语文
龙川县培英学校 廖毅 语文
龙川县培英学校 吴文娟 语文
龙川县培英学校 曾伟梅 语文
龙川县培英学校 罗国坚 语文
龙川县培英学校 杨月妹 语文
龙川县培英学校 谢志霞 语文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邓俊平 语文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何小芬 语文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廖少纯 语文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汪立冬 语文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杨云平 语文
龙川县黄布中学 黄惠燕 语文
龙川县黄布二中 曾召华 语文
龙川县紫市中学 黄文美 语文
龙川县紫市中学 张丽珍 语文
龙川县通衢中学 张振才 语文
龙川县通衢中学 张燕辉 语文
龙川县通衢中学 叶辉中 语文
龙川县通衢中学 邓声龙 语文
龙川县通衢中学 叶志育 语文
龙川县登云中学 邓辉东 语文
龙川县登云中学 曾恒明 语文
龙川县登云中学 叶秀红 语文
龙川县附城二中 骆国辉 语文
龙川县附城二中 钟红生 语文
龙川县义都中学 叶春欢 语文
龙川县义都中学 刘桂兰 语文
龙川县义都中学 叶及学 语文
龙川县四都振寰中学 郭旭霞 语文
龙川县丰稔中学 柳睿 语文
龙川县丰稔中学 范才基 语文
龙川县丰稔中学 黄红琴 语文
龙川县丰稔三中 叶细定 语文
龙川县丰稔三中 王春连 语文
龙川县谷前中学 骆春英 语文
龙川县石坑中学 邹新坚 语文
龙川县石坑中学 邹金华 语文
龙川县洋贝中学 黄庆太 语文
龙川县田心中学 吴秀英 语文
龙川县田心中学 黄秀丽 语文
龙川县田心中学 黄伟平 语文
龙川县田心中学 谢海鹰 语文
龙川县田心中学 黄春林 语文
龙川县田心二中 黄丽 语文
龙川县龙母中学 巫坤泉 语文
龙川县龙母中学 曾小兰 语文
龙川县龙母职业中学 袁俊杰 语文
龙川黄石职业中学 谢丽华 语文
龙川黄石职业中学 伍思源 语文
龙川黄石职业中学 谢福海 语文
龙川黄石职业中学 邓成红 语文
龙川县车田二中 陈钢仕 语文
龙川县车田二中 张志远 语文
龙川县车田二中 邓兴勤 语文
龙川县车田二中 刘思芳 语文
龙川县车田二中 陈辉燕 语文
龙川县黎咀中学 谢伟泽 语文
龙川县黎咀中学 骆秀萍 语文
龙川县黎咀中学 张国平 语文
龙川县回龙二中 袁文新 语文
龙川县回龙二中 吴光龙 语文
龙川县回龙二中 吴红仁 语文
龙川县新田中学 邬青林 语文
龙川县麻布岗第二中学 杨茂棣 语文
龙川县麻布岗第二中学 杨祥俊 语文
龙川县麻布岗第二中学 乐仁良 语文
龙川县麻布岗第二中学 王锦红 语文
龙川县贝岭中学 刘贱敏 语文
龙川县贝岭中学 欧冬娜 语文
龙川县细坳中学 石中瑜 语文
龙川县细坳中学 杨智伟 语文
龙川县上坪中学 王汶海 语文
龙川县上坪中学 刘建新 语文
龙川县上坪二中 刘贵亮 语文
紫金县附城中学 黄锦辉 语文
紫金县第二中学 邓文霞 语文
紫金县第二中学 贺建良 语文
紫金县尔崧中学 张小环 语文
紫金县尔崧中学 张日娴 语文
紫金县尔崧中学 谢燕玲 语文
紫金县尔崧中学 叶丽书 语文
紫金县附城中学 朱运梅 语文
紫金县附城中学 陈振焕 语文
紫金县附城中学 李祝良 语文
紫金县附城中学 朱晓红 语文
紫金县古竹中学 张丽霞 语文
紫金县好义中学 黄向辉 语文
紫金县黄塘中学 李浩平 语文
紫金县九和中学 李国威 语文
紫金县紫城镇中学 彭建军 语文
紫金县蓝塘第三中学 张昌发 语文
紫金县蓝塘第三中学 钟国良 语文
紫金县龙窝镇第三中学 黄荫其 语文
紫金县龙窝镇中 廖小红 语文
紫金县龙窝镇中 廖茂强 语文
紫金县龙兴中学 陈笑容 语文
紫金县龙兴中学 邓少波 语文
紫金县琴江中学 黄华招 语文
紫金县上义中学 张子群 语文
紫金县士贵中学 黄林达 语文
紫金县士贵中学 黄均奎 语文
紫金县水墩中学 贺秀红 语文
紫金县瓦溪二中 刘辉英 语文
紫金县瓦溪中学 林新锋 语文
紫金县乌石中学 洪春英 语文
紫金县乌石中学 黄玉芳 语文
紫金县义容中学 李志文 语文
紫金县义容中学 傅作龙 语文
紫金县义容中学 许雪敏 语文
紫金县育新中学 朱锦标 语文
紫金县育新中学 潘兆宏 语文
紫金县育新中学 谢悦文 语文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徐海红 语文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朱素霞 语文
紫金县九和中学 钟伟方 语文
紫金县紫城镇中学 龙美红 语文
紫金县紫城镇中学 黄碧香 语文
紫金县紫金中学 叶远青 语文
紫金县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张小莲 语文
紫金县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曾玉生 语文
紫金县新智中学 刘乙梅 语文
紫金县新智中学 戴惠连 语文
紫金县新智中学 刘伟勇 语文
连平县大湖中学 韦宏顺 语文
连平县附城中学 叶方晓 语文
连平县附城中学 谢宏彪 语文
连平县惠化中学 黄少勇 语文
连平县隆街中学 谢东方 语文
连平县隆街中学 朱锦云 语文
连平县雁桥中学 庄秋火 语文
连平县油溪中学 何志玲 语文
连平县元善中学 付少艳 语文
连平县元善中学 赖满妹 语文
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 赖秀云 语文
连平县忠信镇中学 陈彩瑞 语文
连平县忠信中学 谢东周 语文
连平县忠信中学 曾日明 语文
连平县忠信中学 黄新位 语文
河源中学 钟宇琼 语文
河源中学 缪洪周 语文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何花 语文
河源市第二中学 何慧娟 语文
河源市第二中学 邓设花 语文
源城区东埔中学 谌群英 英语
源城区啸仙中学 李红妹 英语
源城区啸仙中学 江敏娜 英语
源城区文昌中学 陈丽玲 英语
源城区区二中 邝志如 英语
源城区宝源学校 朱周宜 英语
源城区源南学校 叶 丽 英语
东源灯塔中学 朱石明 英语
东源中学 邹仲辉 英语
东源中学 刘淑红 英语
东源中学 冯小梅 英语
东源中学 欧阳丽珍 英语
东源柳城中学 陈三英 英语
东源仙塘中学 高金兰 英语
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郭爱民 英语
和平县和平中学 陈霄丹 英语
和平县阳明二中 罗飞玩 英语
和平县阳明中学 许佩芬 英语
和平县和平中学 袁学志 英语
龙川县第一中学 曾秀连 英语
龙川县第一中学 曾秋泰 英语
龙川县一中初中部 黄平安 英语
龙川县一中初中部 雷响妹 英语
龙川县一中初中部 曾爱华 英语
龙川县老隆中学 王满珍 英语
龙川县实验中学 刘云旋 英语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巫彩英 英语
龙川县金安中学 黄礼平 英语
龙川县佗城中学 陈丽平 英语
龙川县佗城中学 刘仕琴 英语
龙川县铁场中学 袁彬彬 英语
龙川县车田中学 张新芳 英语
龙川县赤光中学 袁新华 英语
龙川县培英学校 巫志新 英语
龙川县培英学校 魏秀萍 英语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邱小琼 英语
龙川县黄布中学 杨永建 英语
龙川县通衢中学 陈广才 英语
龙川县登云中学 郑小夫 英语
龙川县义都中学 邓旭辉 英语
龙川县义都中学 徐周琼 英语
龙川县丰稔三中 吴雄英 英语
龙川县谷前中学 戴红星 英语
龙川县田心二中 陈怡梅 英语
龙川县车田二中 张胜稳 英语
龙川县细坳中学 李石尧 英语
紫金县第二中学 张广平 英语
紫金县尔崧中学 黄月娥 英语
紫金县尔崧中学 李士杰 英语
紫金县好义中学 廖远梅 英语
紫金县黄塘中学 钟建青 英语
紫金县敬梓中学 何秀明 英语
紫金县临江中学 刘小兰 英语
紫金县育新中学 黄伟文 英语
紫金县义容中学 郭奕浩 英语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曾达林 英语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刘彬华 英语
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 罗雪秋 英语
紫金县紫城镇中学 袁晓红 英语
紫金县新智中学 黎新香 英语
紫金县新智中学 赖志发 英语
连平县附城中学 刘婷婷 英语
连平县忠信中学 曾衍颜 英语
连平县连平中学 黄仁娇 英语
连平县连平中学 李洁萍 英语
连平县连平中学 赖文琼 英语
连平县溪山中学 刘献聪 英语
连平县雁桥中学 黄丽芬 英语
连平县油溪中学 谢志红 英语
连平县元善中学 林雪姻 英语
连平县忠信镇中学 何媛媛 英语
河源中学 叶娟芬 英语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黄建英 英语
河源市第二中学 朱淑芳 英语
河源市第二中学 朱丽雅 英语
河源市第二中学 朱丽娟 英语
源城区啸仙中学 张志强 历史
源城区文昌中学 朱秀花 历史
和平县和平中学 钟 雨 历史
龙川县铁场中学 杨永良 历史
紫金县临江中学 李思强 历史
紫金县紫城镇中学 黄永培 历史
东源职业高级中学 朱新滨 地理
东源高级中学 许丽华 地理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刁世伟 地理
龙川县麻布岗中学 谢江华 地理
紫金县附城中学 叶利群 地理
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 邹俊源 地理
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 黄百康 地理
连平县忠信中学 何彩霞 地理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王小妹 地理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罗小夏 地理
源城区东埔中学 曾运辉 音乐
源城区东埔中学 叶汉颜 音乐
源城区丰源学校 杨王添 音乐
东源中学 黄彬强 音乐
紫金县新智中学 王会强 音乐
连平县附城中学 陈少惠 音乐
东源曾田中学 叶丽群 美术
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罗宴韩 美术
和平县和平中学 谢文琼 美术
龙川县金安中学 刁权芳 美术
紫金县紫金中学 张志红 美术
紫金县新智中学 曹明忠 美术
源城区源西中学 罗志通 数学
源城区啸仙中学 叶萍 数学
源城区区一中 邝小敏 数学
源城区宝源学校 陈秀云 数学
源城区源南学校 张志洪 数学
东源灯塔中学 李东彪 数学
东源新回龙中学 罗水浓 数学
东源船塘中学 吕群星 数学
东源黄村中学 钟君宝 数学
东源涧头中学 李小芳 数学
和平县和平中学 朱荣坤 数学
和平县和平中学 袁玉萍 数学
和平县阳明二中 陈门新 数学
和平县浰江中学 陈尔学 数学
和平县浰东中学 池景山 数学
和平县上陵中学 吴庆青 数学
和平县阳明中学 刘小巧 数学
龙川县第一中学 刘佛连 数学
龙川县第一中学 巫德初 数学
龙川县一中初中部 钟建洲 数学
龙川县老隆中学 邹国造 数学
龙川县实验中学 刘惠民 数学
龙川县实验中学 叶常青 数学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邹勤霞 数学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胡洪波 数学
龙川县车田中学 冯剑锋 数学
龙川县车田中学 李万金 数学
龙川县车田中学 邓文卫 数学
龙川县赤光中学 叶美兰 数学
龙川县培英学校 王越男 数学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罗海青 数学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李伟新 数学
龙川县登云中学 郑伯强 数学
龙川县义都中学 徐红梅 数学
龙川县丰稔中学 邹信英 数学
龙川县田心中学 杨富全 数学
龙川县田心二中 杨春泉 数学
龙川县车田二中 朱永良 数学
龙川县车田二中 凌飞雪 数学
龙川县新田中学 刁远强 数学
龙川县岩镇中学 何玉梅 数学
紫金县柏埔中学 周淑芳 数学
紫金县古竹中学 余焕庭 数学
紫金县敬梓中学 廖凤集 数学
紫金县蓝塘第三中学 黎小红 数学
紫金县蓝塘第三中学 陈菊兰 数学
紫金县上义中学 张东林 数学
紫金县瓦溪二中 李伟权 数学
紫金县义容中学 刘广荣 数学
紫金县紫城镇中学 朱铭光 数学
紫金县紫金中学 黄绍锋 数学
连平县附城中学 熊伟权 数学
连平县附城中学 谢开田 数学
连平县高莞中学 陈红丽 数学
连平县惠化中学 麦世添 数学
连平县连平中学 廖咸忠 数学
连平县连平中学 卓远中 数学
连平县连平中学 谢建敏 数学
连平县连平中学 韦雪媚 数学
连平县隆街中学 张文建 数学
连平县油溪中学 邱聪 数学
连平县元善中学 谢明生 数学
连平县元善中学 肖妙辉 数学
连平县元善中学 钟秀芳 数学
河源中学 伍志雄 数学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吴咏梅 数学
河源市第二中学 黄紫城 数学
源城区东埔中学 何水泉 物理
源城区区一中 游前 物理
源城区区二中 江德智 物理
源城区埔前二中 朱玉平 物理
源城区宝源学校 范家辉 物理
东源船塘中学 丘建彬 物理
东源灯塔中学 赖景芳 物理
东源灯塔中学 冯小东 物理
东源康禾中学 陈伟良 物理
东源中学 廖伟 物理
东源中学 陈彩宜 物理
东源高级中学 谢秀红 物理
龙川县佗城中学 郑建蔚 物理
龙川县铁场中学 黄国新 物理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钟薛猛 物理
龙川县附城二中 邓红梅 物理
龙川县四都振寰中学 朱海明 物理
龙川县田心二中 黄世初 物理
紫金县琴江中学 邓达文 物理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廖建新 物理
连平县连平中学 肖福平 物理
连平县元善中学 宁挺 物理
河源市第一中学 吴海广 物理
源城区区一中 罗燕燕 化学
源城区区二中 张秀文 化学
源城区宝源学校 黄辉敏 化学
东源东江中学 高国盛 化学
东源东江中学 许燕群 化学
东源实验中学 蓝育棠 化学
东源新丰江中学 李如寿 化学
东源黄村中学 邹锦文 化学
东源高级中学 梁永光 化学
东源久社中心学校 李树山 化学
和平县东水中学 殷腾浩 化学
龙川县金安中学 魏春源 化学
龙川县佗城中学 吴培华 化学
龙川县车田中学 袁小晋 化学
龙川县车田中学 余国 化学
龙川县麻布岗中学 王国才 化学
紫金县凤安中学 郑胜生 化学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黄海军 化学
紫金县紫金中学 邓仁飞 化学
紫金县紫金中学 钟光明 化学
连平县连平中学 谢维朋 化学
连平县上坪中学 蔡福明 化学
连平县油溪中学 范建愈 化学
连平县元善中学 欧阳翠红 化学
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 叶智华 化学
源城区宝源学校 刘伟燕 生物
东源东江中学 陈立明 生物
东源实验中学 蔡立峰 生物
东源中学 廖志坚 生物
东源中学 罗秀琼 生物
东源高级中学 朱碧容 生物
东源县第二中学 欧辉平 生物
龙川县老隆中学 古洪峰 生物
龙川县实验中学 魏继雄 生物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邹立广 生物
龙川县佗城中学 黄宏辉 生物
龙川县铁场中学 钟宋娣 生物
龙川县黄布中学 梁玉恒 生物
龙川县附城二中 赖强辉 生物
龙川县四都振寰中学 张镜辉 生物
龙川县黄石职业中学 邓振伟 生物
龙川县黎咀中学 邹瑞丽 生物
龙川县上坪二中 王炳 生物
紫金县附城中学 刘勇军 生物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谢福英 生物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叶远哉 生物
紫金县紫城镇中学 张爱英 生物
紫金县古竹中学 张焕生 生物
连平县附城中学 叶祥瑜 生物
连平县元善中学 唐少锋 生物
连平县忠信中学 何伟明 生物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张积文 生物
东源康禾中学 杨伟雄 体育
东源蓝口中学 陈万宁 体育
东源中学 诸永光 体育
东源仙塘中学 叶伟林 体育
东源高级中学 童志祥 体育
和平县和平中学 黄力生 体育
龙川县第一中学 卢慧泉 体育
龙川县老隆中学 杨志平 体育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钟立坚 体育
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余志强 体育
龙川县黄布二中 黄旭平 体育
龙川县回龙二中 吴培红 体育
龙川县新田中学 刁恒达 体育
紫金县附城中学 蓝育祥 体育
紫金县古竹中学 许振东 体育
紫金县蓝塘中学 夏福涛 体育
紫金县紫金中学 甘卫华 体育
连平县三角中学 曾精武 体育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黄捷 体育
东源中学 杨建辉 信息技术
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袁小光 信息技术
C. 龙川县的教育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在县城三台书院创办龙川县第一间小学——县立高等小学堂后,又分别在通衢、紫市、鹤市、县城、黄布、老隆水贝(今附城)开办明新、乐育高等小学堂及模范、乐育、启智、金兰、维新、莲塘、培养初等小学堂。
至宣统三年(1911),全县有官办、民办、私办高、初等小学32所,学生约1500人,教职员120人。高等小学开设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选修课有农业、商业、手工、图画。初等小学与高等小学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但内容深浅各异。初、高等小学学制分别为5年、4年。
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新学制,学堂改称学校,允许男女同校读书。尔后,一批私塾、经馆和祠堂、庙宇改办小学。民国5年小学发展到16所,学生2800多人,其中高等小学7所(县立3所)。
民国6年在县城南门邹家祠创办女子初等小学校,一度改办县立高等女子学校。
民国8年高、初等小学校改称高、初级小学校,县陆续选择一批成绩较好的初级小学转为区立高级小学。
民国11年初、高级小学制改为4年和2年。
民国25年推行短期(学制一年)小学教育,规定凡6周岁至12周岁的失学儿童免费入学,10周岁至16周岁未上学儿童则强迫入学,当年兴办短期小学校12所。
民国28年实施国民义务教育,各乡镇设中心学校(完全小学),保设国民学校,全县设中心学校47所,国民学校399所,共有学生2.52万人。
至民国37年,全县有小学404所,其中乡中心学校及完全小学87所,教职员工1081人。共有学生33777人,其中完全小学17608人。
1949年5月龙川解放后,将国民学校更名村初级小学,乡镇中心学校更名为区完全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76.1%。
1951年全县有小学496所,在校学生54945人,工农子弟占87%。初小课程有语文、算术、体育、唱歌、美工;高小课程有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唱歌、美工。
1953年冬,贯彻“整顿巩固,提高质址,重点发展,稳定前进”的教育方针,对全县小学分期分批进行整顿,调整布局,充实学校领导,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减少了村级小学教学点和复式班,增加全日制班。对学生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
1954年开展学习苏联教学经验,推行5级记分法,改春秋两季招生为秋季招生,全面贯彻部颁《小学生守则》、《小学教学计划》、《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翌年,开始评选“三好学生”活动。
1958年“大跃进”期间贯彻国家、集体“两条腿走路”的教学方针,大力发展民办小学,由1956年的4所、18班发展到1959年的55所、72班。
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小学作了调整,由1960年的247所,调整为209所,其中民办小学减至30所。
1963年执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教学上运用“十大教授法”(即启发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有目的性、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要有提纲、干部班要用讨论式);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同时,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学生思想品德有明显提高。
1964年实施两种教学制度,兴办半耕半读小学,当年办耕读小学40多所,学生1800多人。“文化大革命”中,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被当作“牛鬼蛇神”或走“白专道路”的典型而被揪斗,教学秩序混乱,取消毕业与升学考试制度,实行推荐选拔入学。
1968年冬,公办小学下放大队,实行民办公助,教职工与社员评分同酬,小学附设初中班;“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以《毛主席语录》、“革命文艺”、“军事体育”等,取代文化课,致使教育质蜇严重下降。
1970年陆续恢复公办小学编制,开始重视抓文化知识教育。
但1973年刮起“白卷英雄”、“反潮流”歪风,又出现轻视文化课、批“师道尊严”的浪潮,教学秩序再度被破坏,教育质量大大下降。
1974年学“屯昌经验”,大办学校小农场,半农半读,实行“开门办学”。
1977年后,教学秩序逐渐步入正轨,恢复毕业与升学考试制度,撤销“贫宣队”,调整小学布局,裁并230个教学点,撤销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恢复与健全教师组织,狠抓“校风”建设,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985年,全县有小学357所(其中民办2所),共设3343班,有学生88660人,教职工4245人,专职教师3630人。 民国2年(1913)秋,在县城西门考棚(今县机电厂)创设县立中学一所,学制4年,春季始业,招生2班、100人,教职工10余人,课程设置有修身、国文、英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学经济、乐歌、图画、手工、体操。
民国15年冬,由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在通衢景韩书院)改办县立第二中学。不久车田绅民先后集资创办始云中学和可能中学,因经费困难,办两年停业。
民国18年,中学实施“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改春季为秋季始业。同年,第四区区立中学与县立第二中学合并,仍称县立第二中学,以铁场街原区立中学与县立第二中学合并,仍称县立第二中学,以铁场街原区立中学为校舍。翌年县城中学撤销附高中师范班,新设高中班,易校名为龙川县立第一中学。
民国28年,设在通衢的一中分校,改办县立第三初级中学(后改名金安中学)。
从民国29年起,全县陆续办起县立第四初级中学、县立第五初级中学、私立赤光初级中学和私立景韩初级中学。至民国37年秋,在全县3所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中,有14个高中班、462人,37个初中班、1672人,教职工169人。
1949年5月龙川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全县中学,私立中学经费由地方自筹,政府补助。当年冬在校学生2790人(其中高中200人),教职工259人。按“维持现状,逐步改造”的教育方针,课程增设马列主义哲学,改国文为语文,废除公民、童军、军训课。
1953年废止春季招生。1956年9月,龙川一中佗城分校改设佗城初级中学。撤销金安中学分校,恢复通衢初级中学。丰稔、永新、登云、龙母、黎咀、壮士(麻布岗)、上坪7所完小附设初中班。
1957年裁丰稔和登云小学初中班,永新小学初中班改办鹤市华侨初级中学。
1958年“大跃进”期间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全县新办6所民办中学,龙母、黎咀、麻布岗(原壮士)、上坪4所附设初中班的小学改办完全中学。同时,贯彻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把劳动当作教学科目,学校办工厂、农场,走出校门参加工农业生产,学生全期上课时间不足一半。
1960年至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对17所民办中学采取关、并措施,只留老隆中学继办。全日制完中则撤并班额,压缩下放一批教学人员。
1963年贯彻部颁《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深入开展学雷锋,形成较好的校风,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师生全国“大串联”。
1967年“复课闹革命”,写大字报,当年停止招生。
1968年工人、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大搞“开门办学”,组织学生学军、学农、学工,实行校队挂钩,厂校合一,取消升学考试制度,改用推荐办法招生。
1969年实行学制改革,初、高中学制各缩短为2年。
1971年提倡“山沟办学”、“茅寮学校”,龙川一中及佗城、赤光、上坪等中学均设分校,办教学“实验”基地,每学期轮流组织师生到分校一个月,或办蔗园,或学水稻田间耕作技术,或学开拖拉机、修理农机,或搞土杂肥怄制,制沼气。
1977年恢复毕业与升学文化考试制度,文化知识课被提到首要位置,开始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1978年以后,恢复中学“三三”学制,撤销各中学分校及小学附设初中班,逐步调整中学布局。
至1985年,全县设完全中学8所(县一中、老隆、金安、佗城、铁场、车田、赤光、麻布岗)、84个班、4110人;初级中学27所、516班、2.10万人,共有教职员工1848人。 明清时期,由朝廷任命教谕、训导,县署聘任学宫和官办书院的主讲,社学、私塾的教师由学东聘用,但任期无保证,大多数教师担忧失业,生活极为清贫。
清末,龙川办新学之初,除文史、读经科目的教师可在本县选聘外,其他任算学、外文、格致、体操等科教师多从外县聘请。为解决本县新学师资的紧缺,县署陆续选派塾师秀才20人分赴省内外攻读大专学堂或新式书院,并创设县师范传习所和县初级师范馆,招收塾师、落第秀才、屡考不中的老童生加以培训后,派任新学教师。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县9间初高等学堂,仅有初等师范毕业教师2人,优等师范毕业教师2人。
民国时期,公立学校校长由县政府委任,教师由校长遴选,呈报主管部门录用或聘用;私立学校校长由校董会聘请,呈报主管部门备案,教师则由校长聘任。民国初年的小学教师多授业于私塾,少数毕业于初级或优等师范,30年代则毕业于初小或初中者占多数,40年代有一部分是师范乃至大专毕业生。
据民国37年(1948年)10月统计,全县有中学教师174人(女5人),其中大专毕业的占70.5%;小学教师1081人中,大专毕业生占4.5%,普师毕业生占13.7%,简师毕业生占19%,高中毕业生占12.4%,初中毕业生占23.7%,高小毕业生占21.7%,其他占5%。
民国期间,学校与私塾并存时间较长,塾师占有较大比例。如民国9年,全县私塾225馆,有塾师241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县政府曾三令五申改造塾师,废止私塾,但屡禁不止,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县内私塾才被高、初等小学取代。
建国初,留用建国前的教师,并举办短训班,吸收一批失学、失业知识青年加以培训后,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统一分配到各小学任教。1953年中小学教师纳入国家编制后,逐年由国家分配师范、中专、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各地还不断推荐和选用一批民办教师经过培训、考核,并逐年纳入国家正式编制。
据1985年10月统计,全县182个幼儿教养员中,有幼师学历9人、中师学历22人、高中学历86人、初中以下学历65人;3630个小学专任教师中,有大专学历38人、中师及中技毕业1305人、高中毕业1638人、高中肄业及初中毕业330人、初中以下319人;1742个中学专任教师中,有大专本科毕业142人、本科肄业及大专毕业399人、大专肄业及中师、中专毕业880人、高中毕业以下者51人;36个师范专任教师中,有大学本科毕业21人、本科肄业及大专毕业9人、大专肄业及中师、中专毕业4人、高中毕业以下2人;49个农职中学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3人、本科肄业及大专毕业28人、大专肄业及中师、中专毕业8人、高中毕业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