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电子版《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吴履平主编,2001年)
书名=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 地理卷
作者=吴履平主编;课程教材研究回所编
页码=507
答
ISBN=7-107-12998-8
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1
附件已经上传
② 论述在小学数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一、课程介绍
学习指南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学习方法指导、资源介绍、以及各种媒体配合等。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这门课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教育的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的教学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它需要应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去思考并解决一系列教学上的问题。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需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前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实际问题。
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发展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不断充实新鲜的素材和原理。所以要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善于总结。
4.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
5.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二、课程学习
本课程2005年春开设,现有的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流媒体资源、网上辅导等。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学的优势、方便学生与中央电大教师的互动,我们将此课程的多种媒体进行整合,设计制作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络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专科层次的基础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要有所了解。
1.学习环节
①自学——在拿到本书时,先阅读目录,了解本课程大致内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按照星期来安排学习和复习。本通过网络课程中的课程导学所提供的教学大纲与考核说明来学习,抓住重点、难点。在学习每一章时,我们要求学生自学本章内容,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实践,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学完一章后,总结本章内容,把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咨询老师。
②收看录像——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收看录像中去。如果还没有弄明白,在集中辅导时咨询老师。
③集中辅导答疑——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点的集中辅导课来解决,积极询问老师。多提问题,多思考,多请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④学习小组活动——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建议学生组成学习活动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到学习点参加活动。本课程设计了三次活动,通过相互学习、帮助,来交流学习心得与经验。学习活动要求记录。
⑤形成性考核作业册——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学习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十分注重实践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章节作业后,一定要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它是课程总成绩的组成之一。
⑥课程实践活动——学习小组活动设计了一次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习点可以多组织几次,让学生到学校去体会教学。虽然大部分学生来自教学一线,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经历,但如何把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学习本课程最重要的内容,通过课程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来掌握课程知识是重要途径之一。
⑦网络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网络课程是一个集多种资源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与中央电大教师、学习点教师、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大开眼界。
⑧期末复习——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最终要参加考试了。认真复习是迎接考试最好的方法。我们建议学生把章节练习、形考作业认真复习一遍,把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咨询老师或通过网络与中央电大教师交流,并在网络课程模拟测试栏目上测试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这几个环节来发现还有哪些没有明白。这样,考试才能胸有成竹。
⑨考试——本课程的考试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学生只有在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后才能参加考试。
2.学习建议
①每周自学三天,每天2小时。开始学习新一章时,先预览本章有多少内容,每天至少学习多少。
②学完每节后认真完成练习以及形成性考核作业。
③坚持参加每一次的集中辅导和答疑。
④收看录像节目。
⑤积极参加班级的学习小组活动。
⑥在网络课程章节概述栏目中我们设计了每一章学习建议,包括时间安排、内容中难点、媒体使用等。
3.班级小组活动建议
本课程安排3次小组活动,具体如下:
①第一次活动(第二周进行)
活动内容:每班成立学习小组并讨论
要求:小组成立、自我介绍、相互留下联系方式、记住省级电大、县级电大、乡级学习点老师的联系方式、选举小组长、每人每次做好活动记录。
讨论题:
(1)通过一周的学习,能否适应远程学习方式?有何感想?有何困难?
(2)谈谈你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你的本课程学习计划。
(3)如何互相帮助?
作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②第二次活动(第八周进行)
活动内容:与当地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座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解决。
讨论题:
(1)当地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情况。
(2)存在问题。
(3)如何运用本课程的教学理论指导实际教学?
(4)教学研究还应注重哪些方面?
作业:记录座谈要点。
③第三次活动(第十七周进行)
活动内容:课程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章节练习、形成性考核作业还有哪些不懂?
讨论题:
(1)介绍自己的作业情况。
(2)计划如何安排复习、考试?
(3)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业:将未解决的问题邮给中央电大主持教师。
4.集中辅导
建议本课程安排6次集中辅导、答疑,学生随时收看录像(24学时)。24学时录像内容如下: 序号内容1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2小学数学的课程结构与目标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4小学数学的认知学习类型与过程5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6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7小学数学学业的评价8儿童对数学概念的学习9儿童对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10儿童的空间几何学习11发展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12小学数学统计初步知识学习的组织13关于儿童数学学习的能力的差异性问题14关于探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问题15关于小学数学认知建构的问题16关于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的问题17体验——帮助儿童构建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18依赖直观与经验是儿童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19分类、排列等操作活动——帮助儿童形成统计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20情境与问题导入——小学数学规则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21情境激疑与自主体验——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有效策略之一22任务驱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数学组织策略的特点之一23表象过渡——帮助儿童建立数学概念的有效策略之一24借助对数的意义的认识——帮助儿童建立对运算规则意义理解的有效策略之一5.网络课程辅助学习
本课程的网络课程是整合了多种资源重新设计制作的网上资源,学生可以在自学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网络课程来进一步提高对本课程的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络课程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的网络资源,它包括诸多栏目,多个学习渠道,多种媒体资源,在设计上它根据学习特点,逐步深入,循循诱导,特别是协作学习栏目、案例分析栏目、临床分析、开拓视野栏目为电大网络课程首创,开辟了网络学习新天地。下面我就各个栏目作一个简单介绍。
(1)章节概述:包括四部分内容。(i)内容导学。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知道,给学生理清思路。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丰富的Flash展示,提起大家的学习兴趣。(ii)概念图。对本章的内容体系,用图形的方式串起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iii)学习安排。学习本章节要达到的目的、本章节的学习时数、学习顺序、参考资料的推荐等。(iv)学习建议。向学生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对学习本章节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先解答,使得学习更为有效与优化。
(2)学习内容:内容体系的展开讲解。将章节内容划分成若干模块,模块按节展开,模块中的内容就是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可以按问题来进行。每个模块通过超级链接都可以链到视频课堂相应的专家讲课,在那里可以听到比较系统的讲解和辅导,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学习内容中涉及到的名词,通过做热键的形式,链接到FAQ问题库中。在学习内容中,还包括本章节的背景知识,其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相关理论与案例,涉及到的人物的介绍,国际上对此的评论等,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素养,这部分内容将以热键的形式表现。比如涉及到学习模式时,我们在授课内容中要涉及到这种模式产生的背景,就通过热键来展示它的内容。在学习内容的最后,要解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整个学习内容用动画、图画、文本、照片等形式来实现,避免大篇幅文字。
(3)协作学习:针对每章设计一个活动及活动安排等信息。每个活动安排一个电子作业,要求参加的学生共同完成并提交活动成绩,供教师与其他学生分享,教师对活动成绩进行评价以形成网络学习成绩。协作学习的具体设计:学生注册登入,进入某一活动进行编号(例如, 活动1的编号范围为15个,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参与活动1的某个内容。将5个小组的活动成绩进行综合就算完成活动1),教师随时跟踪、提示并及时公布评价。
(4)章节练习:做练习、做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它既是对学过知识的复习,加深理解的过程,又能够检验学习的效果,是保证网络学习、远程学习,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栏目采用自测的形式,可以提交,目的是检验学习效果。这个栏目要求地方电大责任教师积极参与,每章将指定1----2位教师负责,查看测试情况,并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提出自学建议。章节练习以主观题为主,在设计时注意引导,教师给出的点评要包括学习提示、思考途径即参考答案。学生作业提交给指定教师供批改,形成电子作业档案库。
(5)案例分析: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习、领会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教学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内容进行完之后,通过对教材上的工作坊案例的分析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这一环节将设计成交互的,讲的过程中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出选择或判断。这样,一是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二是提高学习的兴趣,尽量减少在电脑上大量阅读文字后,无法集中注意力和烦躁情绪的产生。本栏目除文本、内容交互外,还可以链接专家的视频辅导、FLASH动画和图画等表现形式。
(6)作业讲评:针对章节作业中存在的比较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内容将根据新出现的问题随时更新。表现形式设计成文本配上录音、图画或动画。在这个栏目中,将请地方电大老师根据平时上课过程中、作业批改中出现的比较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栏目内容随时更新。
(7)动态信息:包括本课程教与学等信息。
(8)课程导学:介绍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考核说明、学习计划、教学资源,讲解各种资源的作用,各种媒体的使用建议,以及专家对课程的学习辅导与考试辅导,用文本、图画和视频来表现。
(9)视频课堂:将本课程的IP课件、直播课堂、录像教材等视频资源整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
(10)临床分析:针对教学出现的常规问题进行分析。这是来自教学一线的经验,是专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整理出来的案例。内容为典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病例”,在设计上首先呈现病例,然后由学生自行分析诊断,开出处方并提交给专家,经过专家会诊后,若处方可行,则通过;若不可行,则专家给出指导要求学生重新开处方。在具体内容则上密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特点的案例,把整个教学内容串起来,把该课的精髓拎出来,实现学习的目的。用声音辅以动画来表现,并实现人机交互。
(11)模拟测试:包括在线模拟测试、试卷分析。模拟测试和试卷分析可以请地方电大本课程责任教师参与。此栏目内容可更新,并实现人机交互。
(12)常见问题:总结以往教学实践中掌握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设计成类似“百问”这样的问题库,包括教材中的名词解释。题库中的题目不断充实更新,目的是方便学习者的学习,相对也会减轻教师答疑的工作量。
(13)开拓视野:本栏目包括专家论坛、案例设计、优秀课例。反映了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新概念、新要求、新标准。这些资源是中央电大师范部收集整理的。我们提供这些资源就是要让基层教师、农村教师来共享。
网络课程多种媒体包括:
(1)文字资源
课程文字教材
课程辅导教材
案例分析教材
教学临床分析
其他教学资源
(2)视频资源:
音像教材——音像教材以系统讲授为主,并结合典型的优秀教学案例重点讲解与评析。录像教材共24学时。
专家论坛——以视频为载体(IP形式),请我国著名教学专家讲解当前数学教学热点问题。共4学时。
IP课件——以视频为载体,讲授每章节的学习方法与作业评析,共17个。
直播课堂——此课程为网络视频资源,以课程辅导和考试辅导为主。课程辅导包括重难点解释等内容;考试辅导包括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题型、重点辅导等。共为2学时。
案例分析——以视频为载体,分析每章的工作坊内容。共13个。
拓展阅读——以视频为载体,讲授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新概念、新要求、新标准等内容。共40学时。
网络课程对学生而言,不失为一个丰富的学习平台;对教师而言,不失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工具,它克服了多年来中央电大教师与学生无法直接沟通的弊端,为完善教与学奠定了基础。
6.拓展学习与研究
对广大小学教师来说,学习本专业课程,特别是本课程,不仅仅学完就万事大吉了,要提高教学水平,还需不断学习与研究,并在今后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学生在空余时间里,读以下书籍、杂志并浏览相关网站:
(1)书籍:
张永春主编:《数学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弗利德曼著:《中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Paul Ernest著:《数学教育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杨庆余等编著:《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杨庆余主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凤翥主编:《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杨庆余著:《小学数学教学临床案例分析》,上海音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D.A.格劳斯主编:《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孔企平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马云鹏等编著:《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戴再平编著:《数学习题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华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马云鹏主编:《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弗赖登塔尔著:《数学教育再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Sternberg等:《思维教学》,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年版。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利明编著:《现代教育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美)小威廉姆E多儿:《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邱学华主编:尝试成功的学习——尝试教学实验研究20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荷兰]弗赖登塔尔著:数学教育再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荷兰]弗赖登塔尔著,陈昌平等编译: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杂志:
数学通报
数学教学
课程教材教法
③ 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后感的作文750字左右而且是江西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主编莫幼群编著许茹
中小学生礼仪常规 一、 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专注目礼;唱国歌属严肃、准确、声音洪亮。 二、 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三、 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四、 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五、 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鞠躬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问好或行注目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六、 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 七、 对待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八、 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九、 递送或接受物品起立并用双手。 十、 参加集会守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观看演出、比赛,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④ 哪里能下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吴文菊主编的
教育部 法律法规
⑤ 《中小学教育》有好几个版本,封皮不同,内容不同,但期刊代码相同,主编相同,怎么回事
可能是有好几本分刊,就是都是中小学教育前名,后面后缀不同的几本,但是都是属于中小学教育的所属刊物,所以才公用同一个刊号,你可以上知网或者某一个期刊收录网查查。发论文,找九品论文网,看头像联系、
⑥ 推荐一些心理学的书籍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豆瓣) 心理学导论 (豆瓣) 心理学(第版9版) (豆瓣) 西尔格德心理学导论(第14版) (豆瓣) 刚上权大学那会儿一时兴起,把各种导论类的书都看了个遍,精选出这四本\(^o^)/(就是没事找事~) 需要说明的是,个人觉得以上四本作为入门都各有胜场,但其实只要看其中一本就好,看到感兴趣的、还想多了解的内容,看下面相关领域的专著更好。 之前没有推荐《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是因为错漏之处确实有点多(16版的《心理学与生活》也是),最近翻了下新版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 (豆瓣),觉得好了不少,补充推荐~
⑦ 2016年陈仕金主编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书本
考纲还没公布呢,现在市面上的书籍都是按旧考刚来的。
现在还是找点好资料,准备考试。
所有学科都是一样的内容的
【考纲背诵版+真题】2016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建议你看下
⑧ 请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杨治良、叶斌主编的那本。。急!!!
希望可以帮助你,当当网上有,网址:http://proct.dangdang.com/1002766120.html;
这是浙江新华书店网版:http://www.zxhsd.com/kgsm/ts/2011/04/17/1974801.shtml,你可以看看权
⑨ 统编教材主编“揭秘”中小学新教材新在哪儿
近日,据媒体消息,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将于今年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至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3至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历史教材注重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这次新教材看来是下足功夫了。希望对中小学有较好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