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小学校 > 北京中小学减负

北京中小学减负

发布时间:2020-12-04 11:06:20

❶ 减负政策下的孩子越来越笨,对他们的未来真的好吗

这件事情有前人的教训,自19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了宽松的教育,前后进行了三次削减。结果,受过宽松教育的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因为他们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并且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当他们毕业时,碰巧在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工作很难找到,而且雇主对所谓的“宽松的第一时代”的学生能力表示怀疑,这导致了就业困难

但是,正如该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一样,课外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6年,中国有19,500家私立教育机构在教育管理部门注册。他们在工商,劳动等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培训机构总数约20万,并且未注册的培训也更多机制。

仅接受补习的学生人数为1.37亿。根据北京大学教育财务学院2017年进行的最新调查,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外辅导参与率为47.2%。

中小学生减负为何需全社会发力

)近日在北京发布的一则针对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课外补习时间“领跑全球”,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仍十分普遍。

王国庆:为学生和家长减负,需全社会发力有数据显示,我们国家中小学生每天课外写作业的时间是2.82小时,时长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将近3倍。《让我们荡起双桨》里有句歌词:“做完了一天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就在想,孩子们有时候作业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做完作业他们上哪儿欢乐,到哪儿荡起双桨呢!

❸ 海外解读中国学生减负为什么会遭到家长的反对

中国家长比任何民族都重视子女教育,因此必然有更高追求。你校内不给,我就花钱走校外。对更好教育的追求没有错,但麻烦的是这种对更高教育期望的追求过程中,“功利化”追求一直如影随形,名校情结就是其中的核心体现。更好教育,简单化为各级名校,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名幼儿园,名小学,名中学,最好是著名大学,甚至清华北大,而路径,往往就是极端功利的学习。培训、应试教育、择校热,都与此有直接关系。学习负担重,无非是这种功利追求下的一种体现而已,与应试教育本源是一样的,并非教育。

先不说美国最优秀的精英多数是以私立学校为主培养的,私立学校里的高标准严要求,即便是要求比较宽松的美国公办学校,也普遍存在“天才班”,就是给那些优秀的学生以不同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近几十年,历任美国总统对过度强调轻松但质量每况愈下的公办教育都进行了无情的否定。小布什当政时,对公办学校采取的整治措施就是评测,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评测,来决定对公办学校的拨款多少。奥巴马公开抨击说:每年有100万高中生辍学,美国学生在数学等科目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如果这就是美国教育的未来,我不会接受!奥巴马政府在呼吁晚放学1小时的同时,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力推政府资助的特许学校建设,让学生家长有更多选择权。特朗普上台前对公办中小学更是给与了无情否定,上台伊始就聘请德沃斯出任教育部部长,而这位颇有争议的部长主张的就是教育券政策:把钱给家长,让他们用脚投票。

当我们激烈批判我们的奥数的同时,英国却聘请中国的数学教师到英国传经送宝。卡梅伦首相在卸任前公开激烈地批判那些认为可以用计算器替代而没有必要学习中国背乘法表的言论,呼吁英国教育界多些虎妈精神。

因此,在减负时,我们同样也要注意,不应该追求绝对的轻松,没有负担,更不应该把英美等国已证明错误的做法,或正在纠正反省的做法,作为我们减负的样本。

一个日本朋友曾愤愤地谈到日本的减负。上初一的孩子英语得了满分,本来满心欢喜,结果一看试题他气得七窍生烟:26个字母大小写对了就是100分。复旦大学陆一老师在谈到日本减负30年的后果时,也谈到了这一怪现象:学生负担增加,家长负担也增加,尤其是经济负担大幅度增加。更重要的,日本减负的一个重要恶果是国退民进,私立学校兴起。30年前,给东京大学提供生源的前20所中学,17个是公立的,3个是私立的。但是减负30年后,这一数字完全颠倒过来,只有3所是公立的。

在过度强调公办保基本,一刀切减负等各种不当教育治理措施的指挥下,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类似国退民进现象,最好的中小学已经开始以私立学校为主。这值得我们高度警醒,也是和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背离的。

❹ 中国教育为什么减不了负

没想到,“减负”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时髦教育观,终于在三十年后,遭到了媒体、民众普遍公开的质疑。

前段时间的一篇《教育部,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实际上点破了很多家长多年以来难以启齿的心声。

事实上,在信息爆炸、媒介多元,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对学习强度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为了不落伍于世界,现在的人们无论在什么年龄段,都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当美国、英国都在反思自己国家的教育是不是“太散漫”的时候,我们的基础教育却偏偏倒行逆施,背离这种时代大趋势,还倒腾出“减负”这种自绝武功的迷魂药来自欺欺人。

少谈点减负,多谈点用功,这就是我给现阶段中国教育的诤言。

❺ “减负令”下家长“增负”孩子课外加压是怎么回事

据统计,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

“现在校内减压、校外加压的现象还挺严重的。”北京市海淀区某高三班主任董老师告诉记者,减负让学生晚到校、早放学、少留作业、不补课,“一个学生在高三花十几万元补习,已经是一个基础数字了。”

现实是,孩子们依然不得不“负重前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调查显示,“00后”在校时间和做家庭作业时间均超过“90后”,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重,睡眠不足现象也更严重。

❻ 北京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到底是几点啊

2018年9月,北京市教委新学期推出新政策,目前弹性管理时间,原则上是下午5点30分。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对学生离校做出具体安排:

1、服务时间:

原则上,学校每天在完成规定课时之后提供课后服务,时间到下午5:30。具体时间由各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内容与形式:

(1)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外活动计划,组织学校劳动实践活动、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等展演活动,组织观影观演观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2)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学校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场地条件和管理服务,学生自主安排户外活动、校内阅读、自习、做作业等活动。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的名义组织学生集体补课、集体教学;坚决禁止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6)北京中小学减负扩展阅读:

小学放学时间太早,“三点半问题”严重:

1、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的不断推进,不少地方把小学放学时间,提前到了下午三点半。然而,随之出现的是孩子放学早,与家长下班晚之间的矛盾。

2、三点半放学,会促使很多培训班和托管班出现。一般来说,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大多会选择将孩子送到托管班或培训班。

3、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

4、要求学校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避免了学生提早离校,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

❼ 关于减负的问题

学生心声:小班就是耗工夫
记者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参加小班补课或是请家教的学生中有75%是遵从家长的意愿。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在小班上课时老师管得不严,通常是做卷子然后讲解。“有时候我上课睡着了,就把同学的答案抄上,挨到下课回家。”
“高考不理想还可以复读,中考只有一次机会。”一位初二学生的父亲道出了所有初中学生家长的担忧所在。而《共约》中将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作业量等等按照不同年级做了细化规范。可家长纷纷质疑:“谁为6小时在校时间内的学习质量做保证?”因此,“减负”令下,家长纷纷给孩子“加餐”,“反正孩子得学够时候”。
很多家长都忙碌起来。“这两天家教特俏,那些市重点校有名气的家教老师早都订满了。”一位初三学生的母亲告诉记者,她多方打听才找到区重点中学的老师给孩子补习英语和数学。“还有几个月就初三毕业了,这个关键时刻‘刹一脚’肯定不行。”很多家长也因为担心孩子不会安排过多的空闲时间,“把心玩野了”或是“学坏了”。所以让家教课程和作业填满孩子的课余时间。教辅书:卖火了“温故而知新,孩子小学得快也忘得快,没有作业怎么行?”“孩子毕竟年纪小,自制能力差,放学早了,又不留作业那还不玩疯了。”记者在图书大厦见到不少前来为孩子挑选教辅书的家长们在相互攀谈着学校减负后的心得,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她按照老师推荐的书单买了不少辅导书,每天晚上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巩固白天学习的知识。
记者向营业员了解到,这两天教辅书的销售量比以往同期增长了近4成,多数都是家长自己来为孩子挑选的。
http://..com/question/72879662.html?si=3&wtp=wk
是的,给小学生减负就是间接的给家长们增加了负担.现在我们这里的小学生上午十一点钟就放学了,而家长最少要十一点半钟才到家,孩子怎么办?只能接到单位,如果单位领导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还可以,但如果要求的严厉的,孩子只能自己在家,这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之内,如果孩子出些什么问题,后果要谁来负呢?家长在单位也是掂心家中的孩子怎么能安心工作?
http://..com/question/4369045.html?si=1
减负,不靠谱

减负这两个字,我真的已经听腻了。从小学听到高中,再有一年我都要毕业了。我觉得,减负就和女生喊减肥差不多——不靠谱。
学校要求减负,可是要学的东西还是一样多,负是减了——下午4点多就放学,可是有许多同学要赶回家上家教辅导课、跑到补习老师或补习班那里继续学习,这样的减负有什么用呢?只是让大家中途折腾一下换个地方,再多花点钱,而且效果还不如在学校学习好。原本不说减负的时候,大家还都可以在学校上课;现在老说不让补习,万一遇到学校给学生补习的,可以举报至某某部门。可因为时间少,根本不够用,大家只好偷偷摸摸,继续补课。
既然这样的话,是不是在学习计划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不要再提减负了?我们学习都已经很累了,不要再这样折腾我们了。
北京市昌平一中 陆鑫立
http://news.xinhuanet.com/e/2009-02/10/content_10793405.htm
根据“减负令”,冬(春)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底)上午到校,小学不得要求学生早于8时20分、
初中不得早于7时50分。下午离校,冬(春)季小学不得晚于16时30分、初中不得晚于17时。
在三镇多所中小学校,小学上学时间均被提前,初中生普遍“早到晚退”。如汉口一所小学上午到校时间7时50分;武昌一所初中则是上午7时30分到校,下午5时40分放学,每周要上至少40节课。汉阳区一名初一男生透露,“刚开始有几天放学还比较早,后来又恢复了。”“减负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作业累加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不超过1.5小时。现实是部分低年级段小学生也有书面作业,洪山广场附近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每天要完成数、语、英3门作业,需要2个小时;汉口林女士上初中的女儿每天作业要做到晚上10点半。林女士说,“在班上,还有熬得更晚的孩子!”
每年全市中小学竞赛项目总数不超过20项。记者在汉口一所小学调查发现,从9月1日开学至12月25日,16个周末中该校共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达20项,其中仅12月9日一天就有5个竞赛。竞赛项目有迎奥运知识竞赛、劳技创新大赛、“走进数学王国”电视邀请赛、“我爱科学”作文书画大赛、环保英语(征文、小品)赛、读书比赛、英语能力竞赛、科技小制作竞赛及艺术小人才比赛等。“近两个月,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带着孩子参加竞赛,累得很。”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对记者说,“这个学期已经参加了5项竞赛,尽管不是孩子的强项,但班主任动员报名,只有硬着头皮上。”
令人意外的是,对于“减负令”遭遇的种种尴尬,武汉教育界人士、部分教师和家长均表示:推行不下去是意料之中的事!
http://e.qq.com/a/20080102/000013.htm
http://e.qq.com/zt/2008/xshjianfu/

❽ 为什么给小学生减负是一个美丽笑话

为什么说给小学生减负是一个笑话? 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让学校给孩子们减负,而且还比照质量万里行,来了一个减负万里行,北京为此还出台了减负细则,好像真的关心我们祖国的花朵。可是这个活动孩子家长们并不领悟,学校许多老师也认为这是瞎胡闹,一些专家对此也提出诸多质疑,教育部的这个活动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赞扬声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是小学生们不应该减负,而是教育部门采取的这个行政措施的减负有些不符合实际,在新国家领导强调干实事的时候,教育部门却干了一件成笑话的蠢事。 首先,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明白为什么给小学生减负,减的是什么负担。现在的孩子为了应试教育的需要,现在的学生每天都要做不符合孩子们天性的事情,学习一些可能对他们今后人生没有太多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减负的目的是不摧残了孩子们的天赋和剥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减负不是不给孩子留家庭作业,不是把孩子早点赶出校门,也不是规定每天给孩子少上几节课。目前的减负政策只会让孩子父母的负担更重,孩子们活的更累,离开学校并非孩子就能够享受自由的快乐。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知道学生负担的根源是什么,目前教育考核的不变,学生的负担不可能真正的减下来,如果真想给学生减负,就要对目前的教育体制进行大的变革,对整个社会选人用人的标准进行调整,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谈减负,最后只能变成笑话,不是孩子的父母不心疼孩子,不是父母愿意让孩子承受这种坞压力的摧残,父母不所以反对给自己的孩子减负,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尤其是对普通百姓而言,孩子的未来的幸福需要他们自己考出来。 最后,就是教育部门为什么要把减负工作提的那么重要,这是目前教育体制中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吗,显然不是,小学生学习负担是一个问题,但绝对不是人们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公平教育问题,孩子营养餐问题,校舍安全等等,教育界存在的问题很多,教育部门哗众取宠抓减负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想务实的抓工作,抓减负只不过是想急功近利出成绩,只不是想转移人们的视线,回避教育存在的真正问题而已。 所以,教育部门出台的诸多给学生减负的文件就是一个美丽的笑话。

❾ 为什么一定要支持“减负

❿ 学生怎样才能真正减负

学生怎样才能真正减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说、能自主探索。冰心先生也认为,“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都揭示了孩子成长的真谛,告诉我们,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其天性,因材施教。

但现实情况是,孩子们的作业,已经由正常的教与学之间的反馈工具,嬗变为“不能承受之重”,异化为应试工具,成为沉重的课业负担。作业布置缺乏科学性,超课程标准;采用题海战术,简单机械重复;内容千篇一律,忽略学生个体间的思维与学习能力差异……

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必须跳出作业的掌心。那么,如何才能“逃离魔掌”呢?

其实,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环节中,作业最具活力,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能力、体验过程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我认为,我们不能完全跳出作业的掌心,但可以试着努力,通过作业改革,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控制作业数量和提升作业效能两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控制作业数量,理清负担的源头,减掉不合理的负担,让学生的作业更有意义。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作业一般统一布置,单纯强调知识性,甚至存在惩罚性和超额的作业,这些作业以量取胜,削弱了教师的作业设计和诊断能力,忽略了作业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发展性功能,不利于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要实现作业量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实效的学校教学管理,必须汇聚家校共同力量。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在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梳理学科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教师必须按单元知识点要求编写作业,综合呈现基本、拓展、提升思维能力三个层次,从而降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杜绝无效低效作业。作业布置要公开监督,可采取作业网上备案等形式,将布置的作业公开,接受学校、家长、社会的监督,以此来制约作业量。

另一方面,提高作业效能,建立合理的负担梯度,让学生的作业更有意思。减负,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起源。控制作业数量,仅仅是底线,减负根本在于唤醒孩子的学习激情,让孩子喜爱学习、乐于探究,从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具体来说,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让作业分层有选择,可以根据学生不同个性需求、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作业,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二是作业类型多元化,增加制作类、活动类、观察类、实验类和探究类的作业形式,尤其是注重增加探究类的作业,实现作业形式的重构与转型;三是作业评价更科学,注重提高作业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多采用等级评价、鼓励性评语、星级评价等方式,还可以引入同学互评、自评、家长评价以及社会人士评价体系,增强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减负也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现在有个怪现象,学校作业量减下来,家长立马安排各类补习班、兴趣班填上去,继续挤占孩子的休息和活动时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家长的教育焦虑可以理解,但我以为,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远比培养一个“优秀、卓越”的孩子重要。唯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心理减负,才能挣脱作业掌心的引力,才能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

减负,应向课堂要效率

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

减负与增效之间到底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呢?可以从一个假设谈起。

试想,如果要为农民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只是限定他们下地劳作的时间,禁止他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答案是显见的,在不能切实改变劳作方式、确保好收成的前提下,农民们决不会轻易接受这种“减负”办法。但是换一种思路,如果为农民们先提供一种更为先进、高效的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办法,让他们不用付出同以往一样的时间,就可以获得比以往更大的收获,减少耕作时间、减轻负担就会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这就是减负和增效的关系,置之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增效以减负”,效率增加了,学生负担便可随之减轻。

那么,如何实现增效呢?这里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增效”并不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灌输给学生的知识点越多越好,而是要真正地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和主动性。

环顾当前教育领域,我们遗憾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学生对学习都有兴趣,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并不是每节课对学生都有吸引力。

让教学更加高效,让课堂更有效率,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有趣、好玩。学习意味着成长,所以,学习的方法要有尝试、有探索、要富含挑战性,学习意味着发展,所以,学习的内容要多元、广泛、丰富。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变得窄化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简单的当成上课、听讲、练习、作业,加上传统的教育观念所信奉的“熟能生巧”,大量机械的练习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变得沉重乏味而负担重重。从这个角度说,实现增效减负,对于教师来说,既有责任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更有责任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富含挑战,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增效减负,还需要老师们做到让课堂活起来,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关于这一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遇到了困惑。比如,由于强调倾听与交流,缺乏过去的整齐回答的气氛,老师感到上课没有激情了;由于教学中互动性增强,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老师感到从没有过的对课堂的失控感;由于更注重课堂的开放性,上课时经常会遇到学生就某一问题争论不休,既定的教学内容常常讲不完,老师在“收”“放”之间犹豫不定;由于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建立对集体的认同,对纪律和秩序的约束。面对“活”与“乱”,老师们更多地感到不知所措;由于很多时候课桌摆成了小组形式,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机会增多,老师感到的是干扰,以及权威的失落……

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带来老师困扰,我想,是因为我们太习惯“齐步走和整齐划一”了,太习惯系统讲解、学生练习、纸笔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了。打破这种思维方式和教学习惯,就要求教师们摒弃旧有的观念,从观念上真正认识和理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还要求教师们真正提升教学能力,老师只有真正吃透课程教材的内容,而且充分消化吸收,才有可能做到举重若轻、驾轻就熟地把自己吸收消化了的东西,取其精髓教给学生,才能在循循善诱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为学习而学”为“为兴趣而学”。

减负是个老问题,通过提倡增效来实现减负也并非新观点。但是,如何真正做到提升课堂效率来实现减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实际上是“向老师要效率”,对老师们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对此,显然还需要全体一线教育工作者做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减负,提高教师本领是关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曾晓东

“教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这句话形象描述了教师质量与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之间的关系。因为教学水平有限,课堂、作业、考试效率低下,所以补课不止、考试泛滥,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减负呼吁多年,仍是“一个长期未解决好的问题”,教师素质问题不容回避。我们常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学生跳出题海,老师首先要跳进题海”……试想,如果教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没有咀嚼、消化好知识,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撷取精华传授给学生?

多年来,各级政府举办了大量的教师培训,教师学历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博士、硕士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但是,教师的教学质量仍然备受质疑。其实,教师质量不是单个教师水平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体系、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师与课程、学校管理和人事政策、教师教育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课程对教师质量影响深远。2002年起,我国开始了全国性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开启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转型。但是,由于转型过程的艰巨性、高利益相关性,课程改革有所“折衷”,即增加新标准,但不改变原有知识体系。从改革者的角度看,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从实践者的角度看,新要求增加了,但课程内容并没减少。于是,对很多老师来说,赶进度、抢时间成为工作常态,新课改要求的提高与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之间的矛盾益发突出。

我们也许会自豪地说,我国小学三年级数学可以达到美国六年级数学的水平,但很多人没有想过,这些知识中,有多少是老师让学生囫囵吞枣咽下去的?没有细细咀嚼的过程,消化不良是迟早的事情。新课程提出了探究、思考、合作、体验等理念,但是,这些理念需得在相应减少课程内容、给教师和学生充分时间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快马加鞭”让不少教师仓促上阵,成为一个喂食者,而不是践行教育理念的艺术家。更可怕的是,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由此滋生。

学校管理和人事政策,也同样影响了教师质量。我国曾经历长期的教师短缺,大量不合格教师进入教师队伍,这构成了最初教师“教不会”的原因,也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阻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人事制度缺乏必要的激励设置,缺乏退出机制,甚至缺乏岗位调整机制。因此,当教师在达到20年教龄、评上高级职称后,尽管有大量教师培训,也失去了上进动力。但对大多数学校来说,除了在教师管理上号召、鼓励和评估基本工作量外,没有相应的管理手段,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学校和社会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也导致教师把向学生要成绩当成第一要务,即使“教不会”,也要千方百计地“练会、考会”。

除此之外,教师教育机构在教师培养方面的落后,也是教师质量难以满足有效教学的原因之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在于知识上的高深,也在于能恰当地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在于能采取合适的干预策略,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社会性成长。而这种实践性导向的教育学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师范大学毕业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欠缺,让课堂教学效率、指导学生的能力大打折扣。于是,就只能通过粗放型地投入学生精力和时间来保证学习效果,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减负重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扛起大旗,否则,再好的政策措施,也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只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掌握了基本的教学能力,根据恰当的工作流程,受到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领学生走出减负困局。

阅读全文

与北京中小学减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