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小学校 > 国外中小学

国外中小学

发布时间:2020-11-28 16:33:56

Ⅰ 简述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在努力探索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了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位置上。这是因为,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由此,课程改革便成为了整个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已经进入了试点实验阶段。通过学习《纲要》,笔者更增加了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一)延续性和继承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对前面所进行的课程改革的延续和继承。我国曾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明显成就。最后一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行的体系。这次课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比如增加了“选修课”和“活动课”;引入了地方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这些成绩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但是,课程是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建设,不断创新的,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和需要。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在吸收了前几次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弊端而进行和开展的,因此,相对于前几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说,本次课程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的一种延续,是课程完善过程的一个阶段,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

(二)时代性和发展性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新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综合素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因此,21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

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科技的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能迅速作出反应,增加一些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确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面对时代和未来的挑战,根据“全教会”的精神,审视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我们发现,确实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重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缺乏灵活性等等。

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

2、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时代特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确定了这样一些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主义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这些理念和策略的提出,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三)综合性和开放性

我国以前的课程计划在课程的分科性、统一性和持续性方面考虑得比较充分,而对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方面关注得不够,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国际课程发展趋势,课程现代化的要求以及我国的国情和教育传统,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需要特别关注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

1.综合性。传统的课程主要是按照学科来确定的,各门学科有其独立的,严密的学科范围和体系。现代科学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学科壁垒森严,相互割裂的状态,科学知识综合化和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强。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要求现代人具有一种综合的科学素质和全面认识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实现综合化。为此,本次课程改革中,注意矫正传统的不合理的学科分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按照科学综合发展的本来面貌提供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通过开发和设置综合课程的方式体现出来。

当然,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的发展并不一概地否定分科,而是反对那种认为完整的事物可以通过孤立地研究其中的每一部分而得以把握的陈旧观念。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尤其在小学阶段,综合学科和综合活动所占比重应超出分科学科。.

2、开放性。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课程内容既要继承人类历史积累的正确的、合理的知识,又要剔除旧的、已过时的、不合理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及时吸纳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新知识。国外就有一些将教材或教师用书以活页形式呈现的做法,以便随时增添,修改,调整教学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当今课程设置的开放性。

另一方面,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四)自主性和互动性

1自主性。《纲要》指出,中国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发挥每一所学校的主体性。只有当每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而不是课程改革的被动执行者、实施者时,课程改革才有希望。因此,在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的规定上也有了较大的弹性。学校和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本校的条件,自主决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选择并设置有关课程来创造和形成本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传统的课程主要是按每门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形成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如数学是按逻辑要求来排列的,时序性强的学科如历史则是按时序来排列的。这些做法都是以具体学科本身的特点为出发点,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条件、需要和兴趣。现代学校课程除了以学科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可提供个别化,处方化的课程形式,构成多种可能的组合,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如能力,需求,兴趣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互动性。《纲要》中提出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新课程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等,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中国的学生遵守纪律,课堂秩序良好是很多国家难以比拟的,而在新的课程目标的要求下,我国的课堂教学必须讲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

二、教师培训中心面临的新任务:

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作为教师培训中心,在当前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任务,那就是加强教师培训,加速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传统型教师走向现代型教师,为实施新课程作好师资准备。

(一)认识到位,重抓落实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新课程实验和逐步推广的师资培训的规划工作,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首先培训中心的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新的观念,并将这些观念传递给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从而为新课程的大范围实验和推广奠定基础,要将新课程培训作为正在实施的“继续教育工程”中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观念更新,形式多样。

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创新的过程,课程思想的创新,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最终都得靠人来实施。培训中心的教师首先应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新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例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认识到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课程功能观等等,按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倡导培训者和教师的平等交流、对话,了解他们的疑惑和困难,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地讨论,使他们能全身心的参与到培训中来,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

(三)结合实际,加强实践。

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程中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准备阶段研制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及有关的管理,评价的方案、政策,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和完善。实验阶段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培训中心在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参训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多加思考。要根据“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具有其独有的特点,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认真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力争为当前的课程改革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Ⅱ 国外的中小学生上课时间是怎样的

各国情况不一样:

英国公立中小学生一般是上午9时左右到校,15点30分左右离校。高年级和低年级稍有差别,但相差在半小时之内。比如最高年级上午8时45分到校,最低年级9时15分到校;有一条是统一规定的,所有中小学必须在17时前净园。同时国家还明文规定儿童每天学习不得超过6小时。
另外,英国的教师资源长期严重缺乏。中小学教师很多是从北爱尔兰等远地而来,他们每天上完课还要回家,因此学校必须早放学,才可以使这些教师从容赶路。而且,他们的工资是按课时计算的,通常学校不允许随便加班。

美国小学生每天8时45分到校,15时15分离校。除了中午有一个小时午餐,上午的课都不分明确的课时,也就是没有45分钟一节课的制度。老师会调换上课内容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如学生要上厕所,可随时举手示意,获准后即可前往方便。没有统一的“方便”时间。中学生也是早上8时45分上学,15时15分放学。他们每天的课是1.5小时一节的课三节,1小时的课一节,总共是5.5小时的课。中午有一小时吃饭时间。

阿根廷公立学校(中小学一般合校)都是二部制,即分上午和下午班。上午班8时到12时上课,下午班13时到17时上课,都是4小时。学生大部分就近入学,家远的有学生车接送。私立学校是全日制,一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汽车塞满大街。
墨西哥中小学生都是8时上课,14时放学。上午10时30分是加餐时间,公立学校由政府免费提供牛奶和小点心,私立学校则由学生自带。另外,公立学校分上午班和下午班,每节课40分钟,一天共6节课。私立学校有校车专门接送孩子。公立学校离家远的学生家长接送。

委内瑞拉公立小学因校舍紧张,分上下午班上学。上午班早上7时上课,11时下课,学习4个小时,下午在家自学。下午班13时上课,17时下课。上午和下午两次下课时学校都供应点心,学生吃完后回家。少部分学生由家长接送,多数学生乘桔红色的校车往返学校。

巴基斯坦学校8时上课,13时放学,下午就没有课了。作业几乎没有。家境好一点的都用车接送孩子,但开车的多是家里的司机。条件不好的家庭就让孩子坐校车上下学。

德国小学生早上8时开始上课,每天低年级只上4小时课,高年级最多上6小时,最迟13时20分放学。德国的学生一直教育学生要独立,要求学生自己上学,但许多妈妈还是自愿送孩子到校。

罗马尼亚小学生每天8时整到校,一般有家长送。他们每天只上4节课,每节50分钟。通常每个班有30名学生。

Ⅲ 急求 外国 中小学开学时间 和假期

中小学大都是一样的
美国:秋季学期9月开学,申请截止日期:2月1日; 春季学期1月开学,申请截止日期:10月1日
欧洲:3月上旬开学,第一学期于7月上旬结束,共4个月;第二学期9-12月 (也有4月和10月开学的国家如德国等)
中东:8-10月中旬,2-4月中旬
总的说来各国差别不大,学制都是中小学共8-10年,每年2-4学期。

Ⅳ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和国外的中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这一基本的目标在世界各国的小学教育来看都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只是,在六年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基本任务总是绰绰有余的,而在完成了读、写、算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学校教育再朝何种方向发展则体现了各国教育的差异。
美国的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忘不了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即使是5以内的加减法,我们的教师也能变换出数十种不同的题型来,以致使会基本运算的孩子也照样要出错。由此,即便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数学的实际目的也已大大超出了培养基本计算能力的范畴,而演变成了纯粹的智力训练乃至智力游戏。在中国,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向完全背离了数学的工具性、实用性的本质,追求题型的复杂性、花样性,使原本畜有工具性、应用性的数学被数学游戏所取代。
美国的教育是以受教育者为本的,即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讲课的好坏是以学生听讲的效果来判断的,教学的内容则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中国的教育是以教育者为本的,即以教师等施教者为中心,教师讲课的好坏是以同行听课的效果来判断的,教学的内容则主要是以施教者认为是否有用。
中国语文课本的内容是以叙述文、议论文为主,选编者无疑认为这是文字的主流,至于趣闻、笑话、幽默小品、生活随笔、短篇小说则均被认为不是规范文字而不适于作为教村使用。另外,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太多的政治、伦理、道德说教,选编者对所选的文字考虑了太多的政治价值、伦理道德价值,就是没有考虑文字的审美愉悦价值。我们中国人似乎不太懂得运用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和内在的魅力来达到灌输价值现的目的。由于考虑了过多的非文学因素,这不仅导致了学生不爱读课文,也同时阻碍了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兴趣。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用心钻研,而研究的核心则是受教育者的心理。我们的教育有自己的传统,但改革那些不适应现代社会、不符合学生接受知识之自然心理规律的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则是势在必行的。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了,教育改革的各种新措施也层出不穷。但是在具体的学校教学中却常常看不到本质的变化,似乎总是换汤不换药。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的基层管理者和多数教师的观念没有更新。

Ⅳ 送孩子去国外读中小学,选择公立还是私立

下美国高中学制及各年级学习重点:
美国高中学制一般为四年制,即9至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三至高三。
9年级:适应、探索阶段,初步确立目标
10年级:成熟上升阶段,重要积累时期
11年级:攻坚阶段,开始为升学做各种准备
12年级:继续保持优秀,大学申请进行时。
美国的中小学良莠不齐,私立学校学生的学风和纪律会比较有保证,但是,因为私立学校的教师是不需要有教师执照的,工资福利跟公立学校无法相比,因此,不是名校的私立学校,老师的水平可能不怎么样,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可想而知。
公立学校的情形就比较复杂了。美国公立教育的哲学本来就不是“培养国家未来的接班人”,美国公立教育的目标只不过是培养“能平衡自己的支票户口”和“懂得投票”的大众社会螺丝钉而已,因此,没有任何一所公立高中会鼓励学生毕业以后瞄准美国最好的大学去上。假如有任何一个公立学校的学生跟顾问说“我将来想上哈佛。”得到的回应百分之九十会是:“哈佛未必适合你。其实,州立大学也不错啊。事实上,你基本没什么机会上哈佛。”正因为有这样的指导原则,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少数特别好的,或者是“重点”的以外,美国公立高中的“升学率”(升读需要竞争筛选的四年制大学)都相当低。比如一所旧金山最多人想进的高中,在排名也在前五名以内,但是,每年能进加州大学伯克利或者洛杉矶分校这样“一本”大学的学生,在五百多名毕业生中,占不了二十名。而有机会上诸如常春藤或者斯坦福那样的“重本”名校的,十几二十年才出几个而已。而进不了重本学校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不够聪明,成绩不好,或者“素质”不高,很多人纯粹是因为缺乏信息,或者不懂升读美国重本名校的规矩,而进不了。
美国的公立初中的教育哲学是“学习怎样学习”。因此,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是不要求牢固掌握的。而因为很多地方教初中的老师只需要有小学教学执照就够了,并不需要专科执照,事实上不少美国的初中老师根本就不懂自己教的东西,尤其是数学和科学。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少美国初中毕业生到了高中,连正负号四则运算都不会,分数加减法更是匪夷所思的难。问题是美国的高中的科目,尤其是科学方面的科目,程度却是非常的深。比如普通的物理,一开始学力学就要求学生用三角函数来作受力分析,而大学预科物理则一上来就要用导数和微积分的。假如不是出自名牌重点初中或者名牌私立初中,学生们到了高中根本就没法上高层次的数学和科学课。上不了高层次的数学和科学课,想进重本大学无疑于缘木求鱼了。从中国来到美国读书的孩子,在中国可能是小学,可是到了美国,根据岁数分班,很有可能被分配进初中(因为美国很多地方六年级是属于初中的)。
美国私立走读中学主要以本地学生为主,不会出现中国学生扎堆的情况。国际学生太多或者中国人太多,对学生迅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融入美国文化是相当不利的。
众所周知,寄宿学校的费用是相当昂贵的,一年下来整个费用大约在4万美金左右,更有一部分已经超出了5万美元。而就读美国私立走读中学,每年大致所需费用是在2-3万美金之间,所以就读美国私立走读中学要比就读同级别同州的私立寄宿高中一年节省1-2万美金。
美国私立走读中学有很多是教会学校,私立走读高中80%都是由教会支持成立的,主要为其附近的教民服务,这叫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学质量无可挑剔,因为毕竟是付费学校,学校的设施条件、师生比例、课程的灵活多样、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关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生源混杂的公立学校。尤其是升入名牌大学的比率,远远高于公立学校。

Ⅵ 有关国外中小学教育有哪些特色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和启示论文

国外的中小学教育,各国不同,各有特色,有的可以体罚,有的是顺其自然,有的是快乐教育,有的是素质教育。
不管国外的教育有什么特色,对中国的教育,不会产生实质上的影响,
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十多亿人口要就业,要吃饭,教育必须首先考虑生存竞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与国外的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

Ⅶ 国外小学教学与中国小学有什么不一样

中国你只要听长辈的话每天学习老师教你什么你就把什么学好 直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 别的什么能力都不重要 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好的生活 考不上的一般就是打工之类的吧(我觉得政府没有好的引导使得很多人不知道做什么,找不到出路) 混的好的也不多 国外的也得看国家 像美国中小学几乎不需要学习 只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思维 沉重的学习生活是身体发育成熟后才开始的 那个时候他的心理发育成熟了(一些观念都已成熟) 可以开始拼命完善自己 学习对他有用的知识 他们也懂得自己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总的来说 中国只需要会读书的人 只需要共性 你追求个性的话倒霉的就是你 中国学生心理问题也较多(这个你应该能体会,我觉得就是小时候的压力过大,没有受到父母和学校正确的引导,孩子思想出现偏差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就多了,自私、缺乏爱心等等都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 美国注重个性化发展 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道路 并可以去努力奋斗 所以他们顶尖人才就很多 没人可以在很多领域内都有极高成就(中国就是喜欢培养全方面的人才,所以才高不成,低不就)关于美国这是我的印象 因为我没去过 等我考上大学之后 有机会肯定要到世界的每个地方都去看看

Ⅷ 海外见闻:美国中小学是否有班干部

美国中小学不设学生班干部。

公立中学基本上实行学分制,同时入学的孩子,上的并不一定是同样的课。每门课程一般又分为三种班:“普通班”(regular class)、“加速班”(accelerated class)和“荣誉班”(honor class,有的地方叫gifted class),校方按每个学生的成绩,分在不同的班。

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独一无二,有几门课,就要跑几间教室:这节课跟这一批同学在这间教室上快班数学,下节课跟另一批学生去那间教室上荣誉班社会学,大家都是上课聚首,下课分手。

(8)国外中小学扩展阅读

美国中小学不设学生班干部的原因

1、美国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少,小学一个班级通常只有二十来个学生,老师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事务也没有那么多。

2、美国的家校合作深入人心,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有非常成熟的组织PTA(父母-教师联合会)。学校的很多事务都是父母志愿者在组织执行,减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

3、在美国,校园外还有很多组织,比如女童子军,男童子军。这个组织基本上也是由父母义工组织执行的,按年龄分组,组织不同的主题活动。

班干部也好,志愿者也好,称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让社会上“官本位”的思想弥漫在校园,父母也不要推波助澜。我们要思考的是真正培养孩子什么品质。也许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也许需要父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改变和支持。

Ⅸ 中美对比:美国中小学都学些什么

美国小学共设有八门课程,它们分别是:语言艺术(language arts),数学(mathmatics), 科学(science), 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健康卫生(health), 艺术(art),音乐(music), 体育(physical ecation)。

美国小学生在艺术课上学画画,在语言艺术课上学英文(相当于中国的语文课),在音乐课上学音乐常识和乐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小学里的音乐教育。无论是高才生还是低等生,到了小学三年级,美国小学生都要选学一门乐器,然后这些孩子们要参加学校的乐队。

美国初中的主课和中国一样是数学,英文,科学,社会学研究四大重点课,美国初中不开设化学和物理课,这些课程要到高中去学。初二的时候,美国学生才开始学外语。外语并不是初中的必修课,如果孩子不想修外语课,可以选修其他课程。

中美中小学教学对比:

  1. 美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认知能力。

  2. 美国并不特别提倡孩子学习外语,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可能就要开始背英文字母。

  3. 美国学校重视音乐教育。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就离不开乐器了。即使孩子将来不想当音乐家,也能在学校里收到系统和全面的音乐教育。而中国大多是将这些作为业余爱好,有的可能还会觉得这些是不务正业。

综上所言,美国学校和中国学校有共性,也有一定的不同。除了应付英文数学等主课,有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创造力,让孩子敢于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值得家长们特别需要注意之处。

(9)国外中小学扩展阅读

中美教育有何差异?听学生怎么说

北京8月12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8月5日晚,BBC2播出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第一集,在中国国内引发热议,中国老师和英国中学生之间的“较量”似乎火药味儿十足,的确让这部纪录片夺人眼球。

谈教育不能离开国情。看过这集记录片的英国网友评论说,中国老师的教育方式适合中国这样资源有限、机会有限,但却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除了英国,中美教育又有何差异?我们听听在美读书的华人学生怎么说。

在高一下学期离开北京,到纽约读高中的曲漪蓝现在已经是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大三的学生。她说:“国内读高中是老师拿鞭子赶着学,有时都不知道在为谁学习。在美国是放羊,不学习、不交作业也没人管。学校不会为你组织高考复习,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曲漪蓝认为,中国式教育有利于约束自觉性差的孩子,美国教育有利于培养精英。“很难说哪一种教育更好,要看个人吧。”

范思捷与曲漪蓝感觉相似。她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在美国读了三年高中。她认为,国内更重视基础教育,每个学生在初、高中都会接受系统、全面的基础教育,文、理各科基础功扎实。“美国教育更注重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因材施教,给了学生更多适合个人的学习机会。”

曾就读于曼哈顿上东区公立高中、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的凯迪则认为,美国高中生看起来很轻松,不像中国学生那么多考试压力,但实则不然。

“这真的取决于各人,想要进名校的学生也很累。除了保持学习成绩排名年级前列、大学入学标准考试(SAT)拿高分,还得参加各种乐器、体育和艺术活动,在各种社团中担任领导职位,平时还要积极参加义工活动,如果能在各种竞赛上获得好名次,才能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参考资料新华网——中美教育有何差异?听学生怎么说

阅读全文

与国外中小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