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学校简介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即原2006年9月建校的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市直属)。从2009年7月11日迁至现校区独立建校,划归松山湖管委会管理。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位于松山湖(生态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大学路与新竹路交汇处,北区(一期)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34017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2009年9月投入使用。南区(二期)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45544平方米,规划36个教学班,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两期合计为72个教学班,在校生预计达3200多人。
学校北区(一期)现有普通课室36间,基础型课程专用课室21间,拓展型课程工作室5间,体验型课程工作室1间,多功能室2间,另有校史室、教工之家、图书馆及少先队大队部、广播站等场室。现有学生2200多人。学校教职工128,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3%。其中刘建平校长为东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蔡敏胜、刘贤虎老师为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果老师为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另有6人为东莞市学科带头人,12人为东莞市教学能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为东莞市先进科研组。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自建校伊始便确立了走“整体优化”的课改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已经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建立起了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体验型课程和谐共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完成了学校课程再造的深度变革,被众多学者专家称誉为“全人课程”。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目标是基础型课程关注精神生命的塑造、拓展型课程关注自然生命的开琢、体验型课程关注社会生命的构建。概括的说就是培养“完整的人”。
2. 松山湖小学录取多少分
松山湖小学录取300分
松山湖中心小学 即原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版从2009年7月11日开始划归松山湖管委权会管理。
松山湖中心区小学位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大学路与新竹路交汇处,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34017平方米,小学将划分为管理及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3个主要区域,拥有教学楼、办公楼、文艺综合楼、平台花园和球场等建筑。
3. 松山湖中心小学到南城步行街怎么做公交车
公交线路:松山湖4b路 → 328路 → x11路,全程约29.8公里
1、从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步行约350米,到达内松山湖中心小学站
2、乘坐容松山湖4b路,经过1站, 到达总部一号站
3、步行约60米,到达总部一号站
4、乘坐328路,经过6站, 到达会展中心站
5、乘坐x11路,经过7站, 到达南城步行街站
4. 松山湖中心小学毕业后是升至到哪所初中学校啊
一般城市的小学升初中都是按照学区划分的
也就是你这就读的这所小学在哪个学区
对应的升入的初中也在这个学区里
5. 松山湖中心小学今年几时报名
答--公立小学都是在就近的居住居民区招收6周岁孩子的,一般在6-8月份,您就好到您附近的小学校问问[有通知]。
6. 请问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好,还是松山湖实验小学好
两间都是公办学校,不过入学条件好像都不低哦。个人建议选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是松山湖中学小学部的前身,还是比较有实力的。挺多机关单位的小孩在那里上学的。而实验小学应该是为了方便在松山湖买房和企业人士的小孩方便读书的。
7.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校舍条件怎么样
那里附近环境很好啊,内面的宿舍就不知道了,购物的话,大商场就不是很多,可以到大朗大润发或者寮步嘉荣,再或者松山湖万科广场啊
8. 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学校“全人课程”介绍
研究与实践背景
1.地域背景
东莞市过去是农业县,2005年完成原有村办学校向联合办学形式过度,提出向内涵式办学转型升级。2005年松山湖高新区规划申报省级、国家级高新区,提出创建与高新区相适应的高品质学校。
2.课改背景
长期以来,课程处于国家大一统局面,学校只是忠实的执行者。2001年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鼓励地方、学校将“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课程开始“向学校回归” 、“向学生回归”。在课改回归的实践中产生了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以操作;品德课程实效性不强、音体美课堂教学“博学无术”等诸多问题。
课程理想
人的生命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组成,生命发展就是追求这三重生命的和谐统一。通过三位一体“全人课程”体系再造,开琢自然生命,构建社会生命,塑造精神生命,培养成“完整的人”,点燃学生“我之为我”的生命亮度。
课程结构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基于生命意蕴运用“整合与联动”的方法和思想,构建起“融通式”的“全人课程”。
1.拓展型课程:由综合实践、地方及校本课程整合而来,是对基础型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手硬笔好字:课程资源为语文同步写字教材《天天练》
一些文雅气质:课程资源为中华经典诗文读本《含英咀华》
一种探究习惯:课程资源为《做上学》
一门兴趣爱好:课程资源为《纸艺》、《葫芦丝》
一项健身技能:课程资源为大课间活动手册《文武秀》
2.体验型课程: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班队活动整合而来,划分为品德主题活动和校园节文化,指向“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
品德主题活动: 品德主题活动从一至六年级分别为:我与己、我与家、我与人、我与国、我与地、我与天。
校园节文化:每学期一个文化节,五月、十一月的最后一周为展示周。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依次循环进行,两年一个周期。
课程策略
整 合: 以整合重建课程结构,聚焦生命成长;
联 动: 以联动重建课程教学,提升生命价值。
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校本课程整合为拓展型课程;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班队活动整合为体验型课程;将基础型课程的音体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践行1+“X”教学。
基础型课程追求情知互动,主要关注塑造精神生命;拓展型课程追求技趣互促,主要关注开琢自然生命;体验型课程追求道行互通,主要关注构建社会生命。
“整合与联动”既是一种方式方法,更是一种思想文化。
学校课改第一个五年,以“学校课程再造”为工作抓手,运用“整合与联动”方式方法构建起“全人课程”体系,解决问题指向课程理想和课程结构。第二个五年以“教师生态发展”为工作抓手,将“整合与联动”内化为课程改革的思想文化,教师群体实现了从课程认知、课程认同到课程自觉的嬗变,解决问题指向课程教学与课程文化。
过程与方法
“整合与联动”是学校“全人课程”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方法。
第一个五年以学校“课程体系再造”为工作抓手,解决问题指向课程理想和课程结构。学校“课程体系再造”,强调是 “融通式” 而非 “拼盘式”或“加减式”; “整体优化”而非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生成性顶层设计,而非“图纸式”;研究状态实践性而非“学问式”。
第二个五年以“教师生态发展”为工作抓手,解决问题指向课程教学和课程文化。
提出教师生态发展三大理念和五大策略,三大理念即自主发展彰显“我要发展”和“为用发展”、群体发展超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诗意发展兼容“专业发展”和“身心发展” ;五大策略即俱乐部策略、招投标策略、自驾游策略、领头雁策略、脚手架策略等五大策略。
创生个性化课程管理机制:长短课结合、走班制、选课程、送创课等;
探索有效教与学模式:语文 “主题教学”研究 、科学 “现象教学”研究、音体美 “1+X”教学研究等;
“整合与联动”从方式方法逐步深化为思想文化在实践中运用推广,逐步构建起“全人课程”体系。
研究与实践效果
1.学术成果
专著《学校课程再造》、《教师发展生态学》以及校本教材《拓展型课程丛书》正式出版发行。《学校课程再造》、《拓展型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音体美“二次课改”及其路径分析》、《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品德课程重建》等多篇课程研究论文发表在省级、国家级教育杂志上。《拓展型课程丛书》获广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学校应邀在第二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广东省校本课程研讨会上进行课改专题报告。
2.实践意义——解决五大问题
(1)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不可操作性问题;
(2)解决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班队活动的实效性问题;
(3)解决了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博学无术”问题;
(4)解决了教师唯分数论问题;
(5)解决了教师创生课程的思想方法问题。
《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广东教育》实地采访进行专题报道;《中国教师》杂志在全国遴选课改典型,2016年二月刊,以47个页面专题报道学校“全人课程”。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女士说: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理念比较先进,在推进素质教育上,做了大量的探索,而且还有一个特点,紧密地结合着我们东莞的人文环境,可以很好地总结一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郭元祥:太精彩了!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课程建设,并不仅仅是单一地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从“基础型课程”到“拓展型课程”乃至“体验型课程”,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杨小微教授:他们富有“全人教育”思想智慧,在生命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同时又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将一个个课程理想具体化为教学实践……
9. 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东莞中学“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的办学思想,以“养德·立美·尚文·健体·启智·求是”为校训,以学校课程体系再造为突破口,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强调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