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加学校等组织的教学评比活动。重视比赛过程,找到自己的短处就找到了成长点。自觉反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样能把教师从一个台阶带向新的台阶。教学前反思前瞻性如何?教学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调控,教学后反思是批判性地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克服被动和盲目,提升教学水平。 123
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课题研究第
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
1.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适当运用之外,还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2.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让他们了解这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注重评价,德育渗透。
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鼓励落后的。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努力。要求学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个网站的文章,在结尾处一定要注明,使学生具有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互通信息,借收发电子邮件之机互相取笑同学等。这些事很小,但实际都是一种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真正体现“整体、综合、终生”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
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还有,在讲授Powerpoint制作时,在以“美丽校园”为主题的内容中渗透爱校、护校的教育;在“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进行友爱、亲情、敬老爱老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
2.运用媒体,渗透德育。
在讲授图片搜索与保存内容时,可借助媒体手段将江苏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江苏人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聪明等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文字阅读、图片欣赏、视频浏览等综合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教育,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联系生活,结合教学,渗透德育。
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那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斓。
三、关注学生,热爱学生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如何看待学生是我们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因素。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差生”概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迥异的生命。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才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源于法的规范,更源自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爱。
2.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
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逐步渗透。如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为亲人、朋友送去真诚的祝福,在讨论主题时尽量引导学生把对亲人、朋友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上更多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人的爱乃至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并要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爱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3.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中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不习惯独立思考、尝试或小组讨论解决,只喜欢问老师,直接得到答案,这时我们要鼓励他自己想想、试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记得第一次上讲评课,大部分学生都不愿到讲台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学生的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变得主动,而且争先恐后地要
③ 浅谈如何有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把沉迷于网络、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引导到健康的网络生活中来已迫在眉睫,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强化德育尤为重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想使学生能够从深层次的融入课堂,产生乐学的教学氛围,前提是加强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欧式必须从心里站在学生的角度与思路进行备课与课程设计,知道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兴趣比较浓厚,尽量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为现在的90后学生个性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对于外界的诱惑没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作为老师应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受教解惑的同时更加注重德育的渗透。其次,教师必须加强信息化培训,增加自己课堂的科技含量,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1 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必须自身的德育素质要提高,多从学生的角度设定专业目标,多加强培训,与其他德育老师之间加强联系,使技术课堂融入更多的德育素质训练。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考察学生沉迷于网络,或不正确地使用网络技术,如扮演“黑客”角色的根源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德育知识的备课教学与正确引导。
1.2 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在每学期计划,每一课时的备课中,德育目标均要有具体体现。德育的渗透不在于老师灌输行为的完成,而在于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接受。不仅要从反面倡导正确的网络态度,还要从反面反映网络品德的确实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例如老师课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反面案例,为学生树立起网络行为的警戒牌,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实现网络技术和德育教学的相辅相成。
1.3 优化备课活动。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备课的环节占有很高的比重,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科书更多的是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和所涉专业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绝对不能千篇一律,提高各个学科学生之间的关注度,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预先备课要突出其计划性和目的性,有计划地拓宽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和深化讲课内容,避免课堂上临场发挥导致知识点的杂乱无章和内容的空泛盲目。好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奏,老师应当重视与落实。
1.4 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躲让学生自主的方向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下解决问题,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加强学生间的团队与合作,使课堂气氛更加丰富。
具体说来,应当推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纯粹的理论知识讲解下,学生不能形成深刻的认识,学生只有深入情境,才容易将老师所讲化为自己所感。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应当并行不悖,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开设演讲比赛,划分小组布置专题调研任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制作PPT并担当老师进行讲课。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通过任务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对相关课题进行深入探究,深化了学生对网络品德的认识与感悟。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安机关或政府信息公开机关处了解网络犯罪的情况,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等等,全方位地推动网络德育的渗透。
2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德育教育
2.1 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做好指引作用,知道学生登录合法健康的网站学习对学生有助的信息,对于其他的不良信息自动删除,保证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头脑清晰。
2.2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登录健康的网站,正确、健康、文明的适用网络信息,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信息技术同学们要秉着坚持不懈,努力钻研的态度奋力解决,学习培养坚韧的学习态度,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2.3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德育的主阵地。为了使学生的网络生活有场所,吸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可以组织教师研发学生乐园的相关软件,建立虚拟的网络生活世界,搭建学生生活交流的平台,除了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者特殊的时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的构建网站,一展自己所学所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一举多得。
3 抓好网络德育
3.1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这种一对一式的交流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同时也增添了隐蔽性,学生不用担心一些事情外露出去。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交流手段与学生家长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对于学生近期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要求家长的配合,为了学生的明天大家共同努力。
3.2 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现阶段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在心里上某种程度是存在障碍的,他们长时间上网,玩游戏使他们长时间意识被网络吞噬,教师和家长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要告诉学生正确、适当的上网时间,每天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必须有目标性的浏览登录健康网站查阅信息,如进入健康的学生论坛去发表言论或者查阅资料,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警惕学生一些网络陷阱的案例,在这个“虚拟世界”学会保护自己,虽然现在这个“社会”法律的约束不是很完善与健全,网络陷阱防不胜防,但是作为新一代青年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看清真实的网络,对提高学生的警惕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教材的每个章节,每个字里行间。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德育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健康的有效的发展下去。最后,德育教学应该广泛的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相互联系,因为学生成人才是成事、成才的前提条件,在目前的信息技术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④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技能,才能在社会上得以生存下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微机操作道德。学生在健康的信息道德引导下,能够抵御不良信息的侵扰。下面,笔者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大对教材中文明教育素材的发掘力度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隐藏着大量的文明教育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加大对教育素材的发掘力度,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技能。此外,还应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得他们产生做个讲文明的好学生的精神需求。
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画规则图形”一文时,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填充工具”来填充颜色,再教会学生使用“吸取工具”。学生可借助“吸取工具”选择相应的颜色,在选择填充工具给画出的文明标志图形重新上色。这样,学生在无形当中体验到了做个文明学生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倡导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各自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提升,使得他们在日后遇到破坏公物的事和出现不文明行为时,能够站出来指正。课堂在渗透德育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任务得到顺利完成,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渗透德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不仅学到了基本信息技术知识,还得到了德育文明教育,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
通过创设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将蕴含社会矛盾现象、人文、道德等的生活实例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看,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材的基本内容,寻找可渗透德育的机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能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德育素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向文明学生、文明市民的方向发展。
例如“图形标志我会认”一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对图形标志进行复制粘贴的技能,通过结合“复制图片”以及“认识图形标志”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贴近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表达出每个常见图形标志的特点以及其所包含的实际意义,从而巩固了自身对日常知识的认识,并培养了自身善于发现生活的能力。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争取做一个文明的学生,为日后争做文明好公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将德育渗透到日常学习任务中
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时,应将德育渗透进来,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日常学习任务时,还能得到良好的德育。
例如,在进行Word或者是PowerPoint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下发相关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设置“节能环保”“我爱我家”以及“校园小报刊”等任务,以提高学生运用Word的知识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读书、保护环境等的情怀;通过要求学生开发小程序,实现在Excel中管理自己的生活账单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自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利用Photoshop设计相关公益活动LOGO、班徽等,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Flash时,通过掌握引导层、遮罩层的知识,来实现制作动画的目的。
四、在课堂中适当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德育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改革创新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进行角色扮演,能够有效促进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渗透。学生在模拟练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中文输入法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输入日记”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对学校举办完了的“学习雷锋纪念日”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融入到“雷锋精神”中,阐述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雷锋好榜样”做了的好事。学生通过扮演雷锋做好事,体验雷锋精神,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德育素质。教师还可对此进行适当的点拨,使得雷锋精神永驻学生的心中。在课堂中适当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德育,能够使得德育有效地渗透到学习中,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德育的熏陶,有助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贯彻落实德育的基本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确保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有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知识。
⑤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版传身权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其根本的本质包含着“教书”和“育人”两个层面。汉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可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们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会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习惯、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三方面粗浅论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⑥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德育出发,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学生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在每学期计划,每一课时的备课中,德育目标均要有具体体现。
3.优化备课活动。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并且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就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4.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要尽量是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有自己的评论。如:在制作电子板报和网页时,可以以“环境”、“奥运会”等作为主题。这样他们不仅能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很多意义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培养了某种意识和素养。
三、抓好网络德育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如:中学生在线、中国中学生报等。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老师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还可互建家校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可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快捷方便,O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倾诉。因此,网上交友是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网络并非一片净土,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情况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注意教育思想;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最后,需要优化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⑦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包括合法的与非法的信息、有价值的与垃圾信息。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理性选择,使其明白在网络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青少年网站,如:雏鹰网、红泥巴村等等,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的上网、正确的使用网络资源,在不断的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准,知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软件、每一首歌曲、每一张图片,都是作者付出辛勤劳动的心血结晶,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给学生逐渐普及这样的意识: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是不道德的、违法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版权意识,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