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那个做的好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D%A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个素质。”塑造下一代的美好心灵,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开展廉洁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廉洁办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贪小便宜的好习惯。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因此,要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就要构建我们的校园廉政文化。%D%A一、提高认识,强化学校廉政文化建设%D%A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除提高认识外,还要开拓新思路,将“廉洁诚信”确立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第一要素。把廉政文化建设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结合起来。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政之本,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规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就是要求人们忠诚老实、尊重和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把实事求是、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是学校廉政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廉洁奉公,才能取信于民,我们的党才能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D%A同时要立足校园实际,重点在于塑造教师的崇高思想。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腐败现象也悄悄地渗透到教育领域来,在招生、基建、购物上同样也存在权钱交易,甚至热衷于第二职业,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教师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这充分说明了师德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乃至一生,因此,廉洁从教是廉政文化建设最直观的体现。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胡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引领广大教职工勤奋工作,严于律已,自尊自爱、自信自重,提高自身素质,应做到奉公守法、诚实谦虚,坚持自己崇高的职业信念,光明磊落、用廉洁奉公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时时处处都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取不义之财,不索非法之财,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使党员在自律和他律的双重作用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重操守、讲诚信,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群众投身于诚信建设之中,形成廉洁从教,人人思廉、人人讲廉、人人促廉的良好风尚。%D%A开拓新思路,就要强化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在学生中进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为见利忘义为耻”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八荣八耻”内容细化,用荣辱观要求对照自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防止、制止、终止不道德的言行。各年段要制定具体计划,结合思品课,挖掘学科相关教材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实际,重点对学生进行廉政建设教育,讲述学生通俗易懂的有关廉洁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清正为人、廉洁办事的为人处世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教育学生“不贪小便宜”“学会从小讲廉洁,纠正上课迟到说假话、考试舞弊、乘车不购票、抄袭作业等到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关心他人,为善弃恶,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廉洁教育就会在学生心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D%A二、创新方法,优化学校廉政文化建设%D%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因此,要创新方法,优化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力求贴近生活,寓教于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党员干部中应大力宣传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典型。如:郑培民立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任长霞坚持执法为民、秉公办事,牛玉儒坚持做官不谋私利,一心只为老百姓,让学校党员干部学习他们心中装着群从,当好人民的公仆的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自觉防腐倡廉、拒腐防变。%D%A创新方法,优化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如:学校开展的每年一度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广大教职工廉洁自律意识。使教师进一步树立起“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的好思想。促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D%A创新方法,优化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找准着力点,搭建活动平台,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借助文化力量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活动应坚持“小、近、新、实”的原则,即:小:活动目标小;近:贴近学生生活;新:新颖生动引入;实:讲求实效性。做到寓教于乐,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利用升国旗、校会、班团队活动、文化艺术节、社会考察等校园德育和文化载体,开展廉政文化宣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接受廉洁熏陶。树立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D%A三、拓宽渠道,深化学校廉政文化建设%D%A拓宽渠道,深化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与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防止腐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营造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的新风尚。还应该完善制度,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规范化。%D%A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首先要结合实际,制定预防制度,使党员干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是完善自律机制。积极探索搞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新方法,再者是强化监督。重点做好学校校务公开,对重大决策、重大资金支出等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坚持阳光操作,落实责任,把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内容,纳入党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确保廉政文化建设顺利开展。%D%A建立新机制,就是让学生在廉政文化环境中感受。学校要合理规划廉政环境建设,让墙壁说话。精心设计,开辟廉洁教育园地,先进模人物形象、廉洁标语口号、张贴反腐倡廉宣传画,营造浓厚的从小讲廉洁的良好氛围。同时发给家长《反腐倡廉》的信,让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到家校配合,使廉政文化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还应重点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参与中践行,组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廉政社会、廉洁教育艺术节,廉洁教育的课本剧等,开展“廉洁主题辩论会”“廉洁诚信之星”评选,在动手动脑中接受廉洁教育,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D%A建立新机制,深化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就要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我们不能满足现有的成果,因为一些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把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当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坚持不懈地抓好。保证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防腐保廉机制。%D%A目标机制:让全休师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制定好廉政文化建设长期和近期目标,更好地激励大家做好工作。%D%A学习机制: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不断地探讨、分析、总结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D%A活动机制:以活动为载体,运用科学化、多样化搞活机制,丰富师生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D%A保障机制:成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正常运转。%D%A监督机制:理顺党政关系,加强监督,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跟踪反馈制度,保证落实廉政文化建设制度的有效性,营造落实制度的良好环境。%D%A评价机制:邀请社会各界和群众代表定期对行风和廉政宣传活动、廉政教育效果,根据评价方案,进行一一评价,不断促进学校廉政文化的建设。%D%A奖励机制: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对学生廉政文化优秀作品如:画画、征文、诗歌等给予奖励。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好的单位与人,给予大力表彰。%D%A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使廉政文化优秀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我们既要抓好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未来,时刻牢记廉政,让“廉政之声”响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到各个领域,启发人人思廉,督促人人清正,努力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② 如何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不是校园文化,它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无“形”而有“象”,弥漫于组织之中,像一只无形而有力的巨手,在暗中把持和操纵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意气风发地前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文化更是学校的一种形象,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牌。有高品味文化的学校,必定高雅圣洁、魅力无限、独秀群芳、成就卓越。
文化建构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营造、建设、完善和创新学校文化的活动和过程。从学校文化的主体看,文化建构是通过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建构以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学校文化的层面看,文化建构是着力于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约束人,以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陶冶人。谋求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必须加强学校的文化建构。
文化建构可促进学校发展以人为本
文化建构的基本要义首先是选择并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理想的学校精神。以人为本,人作为当今时代的基本价值选择,理所当然应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视师生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坚信人的发展至上,自觉摒弃庸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追求的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和学历至上,能够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殊死较量中,做到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敢为我则为之,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不仅是科学的殿堂,还是文化的圣地、心灵的故乡。学生不仅得到科学素质的训练,而且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并在此基础上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此起彼伏的冲突中,学校能始终扮演时代和社会精神灯塔的角色。在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升华中学校也得到真正的发展升华。
文化建构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首先指学校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构形成了优良的学校精神,科学有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行为规范及运行机制,以及优美和谐宽松的物理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三种文化能够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相互强化、共同发展,从而创造出学校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其次指学校通过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建构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面发展再次还指学校文化的全面育人功能,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更在学校创设的文化环境里成长,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不教之教的潜移默化,如“芝兰入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传统并享有历史文化声誉的学校,总能感觉到该校有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的东西在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它教你求真、向善、爱美、尚健,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协调发展主要指学校文化建构不仅着眼于学校外延的发展,能够治标,更着力于学校内涵的发展,能够治本。文化建构能对学校文化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各种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互动相生。
文化建构是一种柔性管理,它不尚权力,主张平等;不唯制度,讲求灵活;不假外控,凭借自觉和内化。它崇德、重义、讲情,倡导中和,富有一定的人性化。主要借助文化的浸润、濡染和陶冶。因而易于达成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组织内呈现出“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团结紧张又有严肃活泼,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的那么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很少有激烈的冲突和明显的对抗。
文化建构可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的自我完善功能可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优化,推动学校文化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迈进,学校文化不断的深化和完善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不断地推动学校的自身发展。学校文化的自我延续功能可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正如任何文化都具有历史继承性一样,学校文化一经固化形成之后也会具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久不断地起着应有的作用,并且不会因为学校领导层的人事变动更迭而立即消失。良好的学校文化还能够让组织保持学习、开放、反省的优良作风和氛围,从而使学校能够与时俱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文化建构可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学校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校文化建构通过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人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行为方式与整个学校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学校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指向学校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构成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当学校文化经过长期的建构积淀成学校精神时,学校文化便进入了成熟期,组织中的文化场就聚变成文化的黑洞,能够裂变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从而使学校具有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种子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拱破石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叫英雄不惜江山。然而力量最大的莫过于精神、信仰。战士有了它可以抛头颅、洒热血,教师有了它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优秀学校文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富有无穷的创造力。优秀学校文化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包容性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能够持续学习,不断反思,创造超越,从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形成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办学特色,以特色学校的品牌在教育园地勇立潮头,鹤立鸡群。
源自“标语大师”
③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遴选和集成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和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
体现在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爱护和帮助之中。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倡导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及时发现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在校园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倡导学生把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学习的目的,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学习的动力,爱动脑、勤动手、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
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倡导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帮助做好,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好。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保证共青团、少先队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
强化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每学年都应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积极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还应结合本民族的文化、风俗和节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各地实际,
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对形式主义。
3、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
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别是鼓励、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3)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扩展阅读
1、物质文化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2、精神文化
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展示于校园生活各个角落,包括学生们在路上的行走及行为规范等。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3)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
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3、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