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总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并取得良好成果。而一个高效的人,也必定是具有时间观念,并且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的人。
这一点,无论对于以工作为重任的大人,还是以学习为主业的孩子,无疑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孩子就对时间慢慢有了感觉。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意识和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因为还不认识钟,所以孩子们一般是没有太多时间观念的,也有不少孩子甚至习惯了磨蹭。有不少家长[微博]向我抱怨:孩子做事情太拖拉了,每天起床都不晚,但是洗脸要拖,刷牙要拖,吃饭还得拖,这样一拖再拖就只能上学迟到了。
幼儿园还好办,老师一般不会太计较上学迟到这件事。但是家长也需要考虑,孩子以后上小学了,该怎么办呢?进入小学,老师对于纪律和秩序都比较重视,尤其是刚升入小学阶段的时候。所以,为了孩子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就需要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1.引导孩子认识时间
首先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基本认识,了解过去的时间是不能回来的,并对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时间概念有个大致理解。
其次,可以逐步教孩子认识时钟,让他们对每天的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每天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和上学等。这样,他们就会对人们每天的作息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或玩的时候,可以一次约定一个时间段。这样可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个小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可以学会珍惜时间,并意识到失去的时间是不能重现的。
2.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孩子约定做一件事的时间,比如玩电子游戏,可以约定从什么时间开始,玩到什么时间结束。
在约定时间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自己当裁判,亲自下令开始和结束。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决定看多长时间,然后让他自己监督自己,如果超过时间家长再督促。
有一次,我和女儿伊伊约好玩半个小时的游戏。伊伊爽快答应了,在游戏过程中,她会主动关注过去了多少时间,当已经达到半个小时,也会主动结束游戏。这也令我感慨,其实孩子是最遵守时间和规则的,只要家长稍加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得很好。
3.纠正孩子的拖延习惯
孩子总喜欢拖延、做事爱磨蹭,也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我们要知道,孩子爱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律意识。
当孩子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让孩子认真做,还可以让孩子自己预计完成时间。让他们知道时间都是自己的,当事情认真完成后,剩下的就是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自行安排。孩子一旦成为时间的主人,做事效率就会很高,也不会养成喜欢拖延的不好习惯。
4.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要先做重要的事情,还要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对于有作业的孩子来说,作业比玩耍重要,所以回到家先做作业,完成以后再玩。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教孩子制作时间清单,把自己每天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教会孩子制订计划,比如周末如何安排,每个月想要完成的事情等等。
2. 小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幼小衔接的时间安排
从幼儿园跨到小一,孩子会从一个较松散的上课方式,进入到一个非常结构的上课方式,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就变得更重要。父母在孩子快上小学前,可以让孩子逐渐进入到小学的时间节奏。
例如,练习在早自习时到校。开始拉长孩子能够坐在位子的时间。因为小学一堂课大约持续三十至四十分钟。让他感觉一下,下课十分钟有多长,这段时间,足够做哪些事?上厕所时间够不够?玩多久,上课钟声响起?
二、练习收纳生活用品
时间管理很糟的孩子,通常有一个状况,就是花很多时间在找东西,永远都找不到作业本在哪里,或是联络簿老是忘了带回家。当孩子上了小学,为了避免孩子整天花时间找东西,要开始教导孩子把东西做好收纳。包括孩子的书包、课本、餐盒、文具、雨衣等,都有固定摆放的地方,这是时间管理上的基本训练。一旦减少了找东西的时间,生活可以过得悠闲许多。
三、练习做计划表
孩子上了小学,可以开始和他一起做计划表。刚开始可以粗略、有弹性一点。孩子刚放学回家时,如果可以的话,建议父母陪他轻松聊聊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聊完后可以和孩子讨论接下来要做什么。
你们可以一起看看学校联络簿,确认每日回家的功课或需准备的事项。然后让孩子自己安排接下来他要花多少时间写功课,或其他活动,你只需要给他一个简单的提示,例如,八点钟你要签联络簿,功课要在那之前完成。或是,功课写完,才能看电视之类。从计划一日功课开始,慢慢的可以让孩子安排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计划。
可以给孩子一个专属的月历,在学期的开始,就教他在重要的日子做上记号,例如:他自己的生日、期中考、期末考、校庆、比赛、运动会、社团活动等。你可以教他一些颜色管理的技巧,例如,考试日期用红字表示,蓝字代表比赛、交报告的日期,绿色代表好玩的活动等。
四、顺应孩子身心状态调整作息
现在的父母、孩子都忙,一放学不是急着送孩子去上晚托班,就是急着督促孩子写功课。大人常习惯要孩子赶快,却可能忽略掉孩子的生理状况。其实,孩子每天从学校回家,就如同大人刚下班一样,身心上都需要放松、调整一下。
如果时间允许,孩子放学之后,可以先带孩子到户外跑跑,不用急着赶往下一个行程。或是让孩子先吃点点心、洗洗澡,在开始写功课。当孩子从学校回来有了一个转换心情的空间,身心放轻松了,他反而会比较容易进入好的学习状况,可以专心念书、写功课。
每个人转换心情方式不一样,爸妈可多了解孩子的状况,给他一点放空充电的时间,但要提醒的是,研究显示,电子游戏类都是属于“耗电”而非“充电”的活动,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通常会让人觉得更累,需要有所节制。
如果爸妈因为工作关系,孩子不得已一下课就得送往晚托班,也请父母关心孩子在晚托班的作息,看看晚托班的活动安排,是否有让孩子在身体与大脑上,都能获得喘息、充电的时间。
五、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不要做分散孩子专注力的事,如看电视、大声议论或哈哈大笑等。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不能自觉,在孩子做功课时问这问那。 “做几道题了?还有几道?”看似关心孩子,殊不知却是在干扰孩子,使得他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路总被打断。在安静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专心学习,减少拖拉和马虎出现的几率。
3. 如何提高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就我的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
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
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查一下“时间观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在此略
过。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
这一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看
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的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快
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
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
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
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
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了,内心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让人倍感煎熬。经历这样痛苦
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
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在上一本书中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催出来的慢性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
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
孩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且,心理预
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应该怎么办。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于是,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
各项事务所用时间。看到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
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
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
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
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
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
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
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我在书中也描述过。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我
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
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我监测
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
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
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
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
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
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
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把这个
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第三,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扣,而
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烦,不过,效率非常高。因为学习时间短,
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
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
机会休息,那么,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
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
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我劝她继续
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说什么,也不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
则及时肯定。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道理很简
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如此说来,因为孩子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
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孩子喜欢在作业中间问还有几分钟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在我看来,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
自己某项作业所用时间。所以我总是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便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
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4. 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对于在校的中小学生来说,时间管理就是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学习目标。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力也比较差,他们对时间管理没什么概念是可以理解的;十几岁的初中生也是比较贪玩,他们可以在老师和家长的敦促下萌发出一些时间管理的念头;对于将要接受成年礼仪式的高中生,如果再没有一点自主的时间管理意识,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了。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话,因为时间管理将陪伴人的一生,如果在青年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有的同学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最终可以步入理想的大学校园,而有的同学却只落得个名落孙山,多数人的智力相差无几,而时间管理的差距却可以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对于一个高中生,在短期内提升智力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了,但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意识,从而实现学习上的跨越。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提升时间管理方面的经验。
也许大家会觉得“时间管理”听起来比较抽象,下面以一则典型实例来仔细分析。
某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他是班里倒数第三名,正数第65名,他和家长都非常着急,带着他拜访了一位知名教育学者。在和小孩的交谈后,学者发现他非常有上进心,学习也比较努力,只是有个做事拖拉的毛病,并且有点过于“执着”,比如自习时有一道数学题没做出来,就坐在那苦思冥想,结果其他科目都没有时间去温习了。了解到这些后,学者给小孩提了个建议。一下是二人的对话:
学者:你想不想在期末考试中的排名有所提升?
孩子:想,做梦都想。倒数第三的滋味简直就是煎熬。
学者:你现在一共有九科,假如其中一科得满分,而其他八科不及格,能提升名次吗?
孩子:肯定不行啊。
学者:是啊,那你应该怎样分配你的时间呢?
孩子面带难色,反问:我应该给各科平均分配时间吗?
学者继续分析:你高考的时候必考语数外,理综或文综二选一。但高考前你需要通过会考,而且不管你以后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多学一些知识总是有好处的。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合理利用你的课余时间。因为上课的时间不归你自己支配,所以你要学会自己把握课余时间。合理分配时间,并不是要你给每一科平均分配时间。有些科目分配多一些,有些科目少一些;有些科目适合早上学,有些科目适合晚上学。具体到每周的每天你有多少课余时间,怎么分配这些都由你自己计划,计划好了,就要执行下去。我建议你把计划具体到分钟,比如周一晚自习有2个小时,给数学40分钟,英语30分钟,语文20分钟,等等。到时间了一定要换下一科目。
孩子当时似乎有点惊讶,后来他说:原来时间还可以这么利用。尽管当时他对建议半信半疑,但他还是照做了,结果那一年的期末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九名。一下子前进了56名,班主任让他给同学介绍进步的经验,后来又在全校师生前演讲,这让他成为了当时学校的小明星,风头盖过了年级第一名。后来每次考试他都是学校里前五名,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人民大学,现在在读研究生。
所以说智力因素并不是阻挠人迈向成功的第一大障碍,只要大家提高时间管理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过去的自己。
高中生如何高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有以下建议:找出影响自己学习的因素;按照自己的水平,做好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的学习计划;严格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学习状况发生改变后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
小贴士:一天中四个学习的高效期
第一个学习高效期: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脑神经处于活动状态,没有新的记忆干扰。此刻学习一些难记忆但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如外语、定律、历史事件等。有时即使强记不住,大声念上几遍,也会有利于记忆。
第二个学习高效期:上午8点至10点,人的精力充沛,大脑易兴奋,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充分利用。
第三个学习高效期:下午6点至8点,也是用脑的最佳时刻,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第四个学习高效期:入睡前一小时。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于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则不易遗忘。
5. 小学生必看时间管理书籍推荐
小学生看的时间管理书籍有:
1《忍住!别插手!》,作者:高取志津香
让孩子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整理好身边的物品”,掌握 “ 正确的金钱观 ”,培养他们处理复制信息、规划生活的能力,不仅能锻炼大脑,对于他的成长学习以及未来走向社会,也大有裨益。
13《偷时间的贼》
作者:滕婧
14《A Wrinkle In Time》
作者:Madeleine L'Engle
15《Getting Things Done for Teens》
作者:David Allen
6.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家长怎样才能搞定孩子的时间管理
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受疫情影响停课,孩子们纷纷开始''居家学习''模式。孩子少了学校老师的督促,在家会懒散,无心向学。如何能乖乖地让孩子在家''停课不停学''是一大难题。
假期延长,孩子宅家,在孩子眼中,时间似乎永远用不完,因为每一天都是自由自在的假期。可是,孩子荒废时间、耽于玩乐成了家长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总之,教会孩子的时间管理,所需要的是家长的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明确目标,列出行动计划,执行并监督,这一循环的过程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帮助,特别是对孩子的耐心,从而让自己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4.用具体事件替代时间
随着能力逐渐增强,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组成的,而且时间会在事件的进程中流逝。对于孩子来说,吃饭、睡觉、上学、游戏等都是知觉时间的主要指标。当孩子将具体事情和时间紧密连在一起,“时间”就不再陌生了。
7. 中学生时间管理课件时间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了一声爸妈……”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大家皆知,这是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一部分。在那天晚上,无数游子热泪夺眶,潸然泪下,老人们低声呜咽,青年们放声哭泣,甚至连演唱的王铮亮都泪流满面。
人间流传着无数惜时的名言,可又有哪个作曲家来专门针对时间的呢?或许没有吧。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写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弱了。的确啊!现在的时间过得真的是太快了!人们常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常比喻:时间像离弦的箭一样,太快了。但是时间快又有什么用呢?总不可能把它找回来吧,我是想找回来,可是怎样才能找回来呢?有人与我持有不同的观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恰似度日如年,为何?为何?每当我回忆起一年级开学时那滑稽的样子,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因为当我望着那一张又一张的陌生的脸时,我是那么的害怕,那么的惊慌,似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到危险。但现在不是了,回首六年级,那一幕幕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努力的复习,刻苦的读书、背书……多少事情我都记忆如新。小学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我多么想再做一回小学生,与昔日有好的同学一起嬉戏,一起学习,与昔日的老师再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可是时光一去不复返。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你一眼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这怎么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叹息呢?从孩子哇哇啼哭到青春年华,我们的父母花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在一点一点长大,他们却在一点一点变老,他们那谆谆教诲总在我们的心中萦绕,他们那伟大的举动总在我们的脑海中回忆。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总伺候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放学下雨时,父母总准时来接我们;当我们失败了的时候,父母总会给予我们无穷的勇气,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总会教会我们如何战胜困难……父母,我们的一把护卫伞。现在,我们大了,他们老了,银丝般的头发流露出对我们的关怀与思念,我们应该学会去照顾他们,去关心他们,帮他分担一些,陪着他们,顺着他们。
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六年小学生活过得这么快?不久就要与同学分别了,离开培育我的老师,离开幸福、美丽的母校,我真的很舍不得,可是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我的情感。只想说: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去哪儿了?
8. 怎样教小学生学会时间管理
经常会碰到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向我咨询:“我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专人半个小时就能完属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啊?”我给家长最多的建议,就是先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进入小学以后,学习压力逐渐加大,课业负担慢慢加重。哪怕是上一年级,每天回到家也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即使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需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到两个小时。如果孩子喜欢磨蹭,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就会更多,甚至影响睡眠时间。
9. 学生的时间怎么管理呢
学生学习是辛苦的,全天上课,还有早自习和晚自习,一天到晚不得闲,那么为什么专职的学生还有那么多成绩差的呢?因为他们对于时间管理不是很明白,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出了效率。时间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起初,时间管理兴起在工厂,要工人合理规划生产时间,不要拖拉懒散磨洋工,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量。随着工业社会的演进,人们都有了固定的社会角色,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于是时间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习成绩是每天学习任务量累加的结果,也是每天学习时间累加的结果。而要想让学习有效,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干规定的事,还要努力干成,不干成就不罢休。调整时间之后,第二天更上一层楼。听课时间当然要把握住,跟着老师走,下课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腾出一部分用来学习。其实,学生能把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也是一项最有效率的事。课余时间才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间,也是记忆力最好的时间。
10. 如何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就我的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 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 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查一下“时间观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在此略 过。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 这一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看 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的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快 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 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 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 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 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了,内心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让人倍感煎熬。经历这样痛苦 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 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在上一本书中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催出来的慢性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 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 孩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且,心理预 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应该怎么办。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于是,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 各项事务所用时间。看到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 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 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 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 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 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 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 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我在书中也描述过。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我 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 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我监测 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 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 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 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 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 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 可逐渐养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