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有没有历史
山东省烟台市小学中没有历史这门课程
求你了采纳一下吧
⑵ 中国中学的历史沿革
20世纪30年代初,“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相继爆发,江苏昆山周慎修先生,目睹东北三省被鲸吞,民族危机日深,“深信欲救亡图存非教育不足以言此”,乃于1932年10月3日,与周祖贞、季永章、杨安仁等发起创设该校。择定西爱咸斯路249号(现永嘉路第三小学校址)为校舍,聘请于右任等知名人士为校董。1933年1月3日举行首次校董会议,定校名为私立中国中小学;中学设高中、初中两部,高中部设普通科和商种推举周慎修为校长,褚民谊为董事长。同年2月学校正式开学,学生73人。由周祖贞任教务主任,张家凤任训育主任,张一轮任事务主任。第二学期开学学生增至173人,乃在甘村(现嘉善路131弄)3号、敦和里(现襄阳南路306弄)、拉都路(现襄阳南路)343号另租校外宿舍三幢。1934年学校初具规模,6月向当时市周祖贞任教导主任,方季石副之,季永章任事务主任,增聘刘振邦(秉彝)为秘书。
抗战爆发前后,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上海租界避难。1935年9月,学生骤增,原有校舍不敷应用,遂租西爱咸斯路386号(现永嘉路388号)慈善家黄涵之先生寓所为中国中学校舍,沿用至今;旧址为中国小学暨幼儿园。由周祖贞任副校长,徐春霖、方季石分任高、初中主任,由顾宝煜(书麟)、杨安仁、季永章分任教务、训育、事务主任。1938年学生剧增至约800多人,共18个班级,中学分设初中女子部于中国小学内。
⑶ 现在(最新) 中国的小学 学习历史吗
小学是没有历史这门课的,一些关于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的知识,都加在思想品德和科学两门课中
⑷ 想当中小学历史或地理老师
1。如果你是河北人,上河北师范大学,比较近,就业方便。
2.读地理或历史,一开始可能不是很好就业,如果考师范学校,有了教师资格证,可以去当老师,当老师,收入不多,但是稳定。
3.重本也有差的,非重本也有好学生,因人而异,相信自己。
⑸ 为什么说现在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都是胡编乱造的
首先要明确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并非都是胡编乱造的,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李世民贞观之治内,这里并不是胡扯容的吧(教科书突出了李世民的贡献,而淡化了他通过政变夺取权利的事实)。但是中小学学习的是历史教科书,而不是历史书,教科书说直白是为了政治服务,什么东西仪扯到政治就说不清楚了,而历史就是历史。因为要考试,要得高分,所以教科书说的都是正确的,让学生们都远离了真相,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或见解很可能就没有高分了。所谓历史就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凡事一分为二,三国志之所以为正史,是因为他是晋朝陈寿所著,年代靠近,且有大量文献支持,但是你你敢说那些就是2000年前的所有真相么?我们只能有选择性的看,三国志是现下比较可靠地历史材料。对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其实也该一分为二的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⑹ 美国的中小学历史课本怎么讲中国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国的部分:
中国被大山、沙漠和海洋环抱,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它与外部的世界隔绝。在那里逐渐形成了与古时期世界上其它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
最早的农民
大约公元前5000年,农民开始在黄河两岸耕种,他们种植粟(一种谷物)、水果、坚果和蔬菜,并且养猪、狗和鸡。人们沿着比较温暖的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这些最早的中国农民建立起村庄,将石器用于田间农业,制作漂亮的彩绘陶壶。
蚕丝与蚕
蚕丝是由蚕(一种蠋)吐出的丝,当他们变蛾的时候结成茧来保护它们自己。中国人是最早学会从茧上退绕出丝并将其织成蚕丝面料。
商
大约在公元前1765年,中国很大一片区域被一个被为“商”的家庭(或王朝)的帝王统治。当帝王死后,他被埋在一个巨大的土坑里,里面装满了珍宝,人和动物也被祭献,和帝王一起下葬。
利用金属
商朝的工匠学会了用铜来制造武器和容器,人们用精美的铜制大锅来烹制食物和酒,献给死去的祖先,他们将祖先视作神灵。
写在骨头上的文字
在中国,文字从公元前1400年开始产生。为了帮助他们预知未来,牧师们将问题刻在称为“甲骨”的骨头上,将骨头加热直到裂开,然后“解读”裂痕形成的图案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国王和贵族
在约公元前1027年,商王被称为“周”的民族征服,新的周王允许贵族拥有土地来换取他们在发生战争时对周王的忠心和支持。
当贵族逐渐强大时,周王开始失去掌控,贵族建立了们们自己的小王国,并连年征战以争得更多地盘。
孔子
一位叫“孔子”的思想家生活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他教导世人只有行为规矩战争才会结束,人民应当顺服于他们的统治者,统治者应当善待他的人民。
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到了大约公元前480年,中国是由七个王国组成,这七个王国之间常年战乱,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国(音chin)征服了所有其它王国,秦王控制了一个巨大的帝国,他称自己为“秦始皇”,意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中国的万里长城
始皇帝建造了巨大的城墙来保护他的帝国,抵御来自北方部落(后称为匈奴)的进攻,长城由将早期统治者所建造的一系列较小的城墙连结起来形成的,目前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建筑物。
控制贵族
为防止强大的贵族的反叛,始皇帝强迫他们进入首都咸阳,这样他就可以监视他们。贵族军队的武器被解除并融化掉。
帝国的统一
始皇帝建造了新的道路和运河以将帝国各部分连起来,他也要求人人都用相同的钱币,相同的重量和长度标准,这样使得人们在相互交易时变得方便多了。
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懂他的命令,始皇帝在全车范围内开创了一套标准的文字。
惩罚抗议者
始皇帝相信民众是坏的,必须强迫他们遵守法令,任何不遵守者被严厉地惩罚,他命令烧毁任何与他思想不一致的书籍,反抗他的学者则被扔进大坑活埋掉。
兵马佣
始皇帝死于公元前210年,他埋进了一个巨大的坟墓,坟墓由7500个真人大小的模型武士把守,武士由赤陶(一种陶器)制成,手持真正的兵器,据说当有人闯入时,弩弓会自动射出。
汉朝
第一个皇帝死后不久就爆发了起义,帝国土崩瓦解,公元前202年,一个叫刘邦的士兵取得了国家的控制并自立为王,他是汉朝(家族)的第一个皇帝,这个朝代在接下来的400年里统治着中国。
官员办公
汉朝各代皇帝有很多官员来帮助他们治理帝国,这些官员收取税赋,治理道路和运河,并确保人人都守法。
科举考试(原文是‘严格的考试’)
想要当官的人必须参加考试,考生需要回答古代诗文和孔子教条的问题。
丝绸之路
大约在公元前105年,中国的商人开始跨过亚洲来和西方的商人交易,骆驼带着中国丝绸、香料和珍稀玉石,沿着一条称为“丝绸之路”的道路行走,“丝绸之路”从中国一直延伸到地中海。
坟墓和宝藏
汉朝坟墓中装满了死人想要在“来生”可能要用的东西,如衣服、食物、药物、杯和碗。有一个王子和他的妻子穿着玉做的的衣服(一种硬质绿色的宝石),人们觉得这样可以防止尸体腐烂。
发明
中国人是最先开始造纸的,他们将竹子筛网浸入树皮浆、草和布头的混和物里,浆体的一个薄层会在筛网上晾干。
中国科学家发明了很多其它现在还在使用的东西,如指南针,独轮手推车和船舵(用来驾驶船)。
战争与争吵
汉皇帝和来自北方的匈奴打仗来保护他们的帝国,最终击败了他们,匈奴放弃进攻并迁移到了西部,然而,皇室家庭和侍臣之间的争吵削弱了皇帝的力量,在公元220年,最后的汉皇帝放弃了他的王位,帝国四分五裂。
重要事件
公元前5000年——农业在中国产生
前4000年——水稻种植开始
前2700年——蚕丝开始
前1766-1027——商朝
前1400——甲骨文字
前1027-221——周朝
前722-481——周王失去统治,贵族相互征战
前551——孔子出生
前481-221——七国混战(战国时期)
前221-210——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统治中国
前202-后220——汉朝
后1-100——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见70页)
100——发明造纸
⑺ 美国中小学是如何进行历史教育的
习惯了中国的历史教育后再来看美国的历史教育,从教到学会发现很多区别,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本身理解的不同。
中国的历史教育强调的是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和有用性,即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获得有助于现实需要的那个过去。这种对历史的定义重结论和实用性,有意无意地鼓励了历史教育中的权威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所以,在学生的下意识中,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重要的和有用的,实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必然会发生的;而对老师来说,“教”就是怎样通过灌输这些知识把“学”引导到那个既定的结论上去。
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容纳没有统一结论的探讨(尽管这种探讨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多重侧面)和无实际效用的历史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可能增进对人性之复杂的认识),受教育者常常表现出对历史认识强烈的自信和确定感。
而美国的历史教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强调的是探索和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达到的常常不是一个结论,而更多的是对历史认识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强调的是历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对历史认识和历史阐释中主观性的承认,从而是对任何权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质疑和批判。它并不以了解“真相”自夸,更不以达到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评判为终点,而是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对历史事件的多重解释,保持开放的视野,以加深对人性的理解。
从根本上说,这样的历史教育拒绝“历史必然性”这样的观念,受教育者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真相和历史阐释的困惑,但正是这种困惑激发起他们对历史更多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朝开放的、多样性的方向,而不是朝着某个单一的和既定的结论进行思考。如果一个老师蓄意“引导”学生去达到某个结论,学生会在教学评估中提出尖锐的意见,甚至认为自己的知识人格(智力)受到了侮辱~
⑻ 小学生必看中国历史
林则徐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⑼ 中山小学的历史沿革
1802年(清嘉庆7年)松江知府建景贤书院。1903年(清光绪29年),兴新学,景贤书院改建回为华娄官立高等小学堂。革命答先驱侯绍裘烈士早年曾就读于此。1912年(民国元年),改称华亭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14年(民国3年),更名为松江县第一高等小学。这一时期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严谨、扎实,教学质量被誉为“全松小学之冠”,“江苏省也名列前茅”(当时松江隶属江苏省)。赵祖康、赵家璧等社会著名人士都是那时的学生。1927年后,学校又先后更名为杨家桥小学、中山镇中心小学、雷锋小学等,1981年起沿用松江县中山小学校名。1993年7月与原松汇小学“撤二建一”。1998年松江撤县建区时起用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