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郑培民的人物经历
郑培民原籍河北省武安市,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海龙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1950年至1962年就读于海龙县城关小学和第四、第五中学。
1962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担任系学生会主席。
1968年7月至1970年3月,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
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集团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厂革委会组织组干事、厂子弟中学(湘机中学)党支部书记、厂团委副书记、厂党委办主任、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其间,1981年2月至1982年8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研究班学习。他以党的事业为重,心系企业,为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1983年6月至1992年10月,郑培民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在市、州工作的近10年里,他兢兢业业,夙兴夜寐,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推进改革,发展经济,促进了湘潭市和自治州的两个文明建设。
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郑培民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他在分管教育工作时,注重调查研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汛救灾、水利建设、扶贫、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1995年10月,郑培民担任省委副书记后,勇于改革创新,为湖南广播电视、出版、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全省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月,郑培民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他坚持以经济立法为重点,加强地方法规建设,注重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为推进依法治省做出了新的成绩。
2002年3月11日,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B. 遵义市中小学足球场地情况
这个真不清楚(除了市教育局等部门可能没人知道那么全。),你是踢足球吧,不知道你年龄多大,如果有人可以去汇川的小型足球场玩玩,AA制。而且去小学踢球还要看门卫允许进入不。
C. 遵义市海龙镇农村户口可以就读市里的学校吗
可以,只要你在市里买房子就可以。如果市里没有买房需要你开一个市里的租房版证明以及市里单位的用权工证明,证明你在市里工作生活就可以了,主要就是这两样,其他的如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这些就简单了,你可以去当地的学校咨询一下还需要什么证明。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纯手机码字,如果赞同请采纳我的答案。
D. 求一篇作文!
一、基本情况:
朝阳小学位于市中心,共有2114名学生(不含学前班),本学期共有教学班33个,辅导员33名,四、五、六年级大队委成员24名,少先队员1893名。我校1999年9月被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少工委联合授予“贵州省百所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试点学校”、市教育局及关工委授予“全国1000所面向未来阅读工程实验学校”、全省科技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贵州电视台《太阳雨》小记者站,遵义电视台《成长快乐》小记者站。红花岗区首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试点学校”。
二、“手拉手”活动是我校进行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手拉手”活动在我校开展13 年来,把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互帮互学,共受教益,塑造了我校少年儿童优良的行为品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校少先队员身上生动具体的体现出来,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开展,证明了这种活动的开展,引导了我校少先队员走出校园,走出自我,培养自立能力,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关心他人,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溶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并且,“手拉手”活动以他特有的感召力,带动了我校每一位教师、校外辅导员、家长和社会的“手”,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吹遍我校的每一个角落,“手拉手”活动己经成为我校少先队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对学生进行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并且对我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手拉手”活动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内涵
我校通过“手拉手”活动,使城乡小伙伴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思想得到了沟通,使我校少先队员真切的体会到了不论居住的条件如何、生活条件如何,他们与农村的孩子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大家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从小培养他们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浓厚情感。通过他们之间的信件交流、亲身体验,让我校少先队员深深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和团结友爱,同时和“手拉平”小伙伴共同感
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了他们对集体的热爱、对他人的友善,从小培养他们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通过他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共同进步,使对方小伙伴真切的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小培养他们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校优秀中队、先进班级、模范班级、先进个人层出不穷。
四、把握“手拉手”活动的基本内容,不断深化体验教育
我校在开展此项活动 13年的时间里,紧紧抓住其基本内容,坚持以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手拉手、东西部少年手拉手的主要形式,坚持以自主、自愿、简便、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城市帮扶、互学互助、共问收益的原则,让我校少先队员做到“交一个好朋友、写一封交友信、为小伙伴献一份爱心。假日看一次小伙伴”。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小伙伴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为小伙伴传递信息,鼓励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中感受到助人的快乐,从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将来踏入社会,学会与人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立足实践,推动手拉手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手拉手,”活动是我校的传统活动。91 年我校开始为海龙镇上坝小学校捐衣、捐物、捐款,98年三江流域抗洪救灾时,我校又捐出一万多元支援灾区。但以上活动基本停留在捐款、捐物这种传统的模式上。从2000年3月开始,我校在此基础上,丰富“手拉手”活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勤俭自强的教育。
2000年3月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城乡手拉手助学活动”的通知,安排我校资助新蒲镇朝阳小学和前进小学。接到通知后,我校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和大队辅导员立刻来到这两所学校了解情况。通过两所学校领导的介绍,了解到这里的贫困学生大多父母离异或者跟随祖父母生活,还有孤儿,于是决定资助两校的16名贫困学生一直到小学毕业。回到学校后,学校立即召开相关的会议,制定活动方案,安排好各项工作。同时大队部、各中队成立了“爱心储蓄所、.废品回收站”,将同学们所捐的衣物、书包、书籍等学习、生活用品统一回收。废品回收站的成立,增强了司学们的环保意识,更让同学们认识到,通过劳动换来的钱是很不容易的,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同学们艰苦朴素的思想观念。在成立的爱心储蓄所里,同学们将平时丢弃的废本子、看过的旧报纸、易拉罐、纸盒等可回收利用的废品集中起来,拿到回收站换成钱捐到爱心储蓄所;有些同学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也捐到储蓄所,并且在假期里利用体验活动开展“我是快乐小报童”活动,将卖报纸的钱捐到爱心储蓄所里;我们还针对同学们压岁钱铺张浪费的现象组织了“压岁钱的新用途”活动,有很多同学捐出了压岁钱,也为爱心储蓄所积累了资金。有了物质基础,加上对同学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勤俭自强的思想教育,2000年5月我校组织各中队代表300名队员、35名中队辅导员、党员、共青团员来到“手拉手”学校新蒲镇朝阳小学、前进小学,采用二帮一的方式,两个中队帮助一名学生,分别与对方小伙伴结成了“手拉手”对子,大中队辅导员及青年团员与对方学校老师结成了手拉手对子。
2000年5月,我校首次资助朝阳、前进小学的16名贫困学生。在这两间学校,队员们分别和自己的小伙伴合影留念、小记者采访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参观他们的校舍,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互留通讯地址,为书信传递友谊打下良好地基础;我们的老师、青年团员们也和对方老师互通思想,交流教学经验、教书育人的方法,此次活动的开展,为下一步继续“手拉手”活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000年5月30日,我校举行庆六.一活动,为把我校与新蒲两校的“手拉手”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我们号召我校同学行动起来,开展了“接小伙伴回家过六.一”活动,考虑到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我们特地向接小伙伴回家的同学家长,发出倡议书,并将意见书发到各家,征求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用他们的言行教育、感染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在意见书中签下了这样的话语:“我们全家热诚欢迎手拉手小伙伴同学来我家欢度儿童节、孩子有爱心,我们家长表示支持,并对贫困学生来我家表示热烈欢迎,我们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家长们真挚的话语感动了我校的学生、老师,顺利的将我校资助的16名贫困学生接回家中,给他们洗澡、买新衣服,第二天带着孩子们逛公园、瞻仰红军烈士陵园、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共同学习,让这些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社会的温暖,培养了我校同学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同时,我校的庆祝活动也邀请了这些同学参加,让他们和我们同唱、共舞,共同庆祝美好的未来。
为将“手拉手”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环保意识,用农村孩子具有的良好的劳动品质感染、教育我们的学生,2001年3月,我校又组织学生来到新蒲镇两所“手拉手”学校,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共栽友谊树暨捐赠“活动,不仅继续资助16 名贫困学生的学费、文具,还在“三.八”水库前栽上了象征友谊的常青树,我校小记者还做了大量的采访,增进了友谊,培养了我校学生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走出学校、走出城市,到贫困地区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爱集体,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使他们互帮互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2002年我校又组织一至六年级200多名学生、队干部来到两校开展了体验生活野炊活动,我校学生负责带上粮食、蔬菜等,新蒲两校学生负责挖坑、捡柴、生火的工作,在老师指导下,三校学生制作了一顿丰富的午餐,但天公不作美,有的组还没有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被一场倾盆大雨淋了个落汤鸡,虽然如此,学生们却兴致高昂,表示这样的活动今后还想参加。
在2002年至2004年3年的时间里,我校不仅继续资助这16名贫困生,更多的是加强了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我校先后派出多名年轻教师到两校支教,进行教学交流,派教学能手为他们进行课改培训、邀请他们参加我校的教育教学培训、参加我校课改开放日,老师、学校之间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友谊,更加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交流。
目前,我校己为这两间学校的 16名贫困学生捐款 7510.00元、其中受资助的胡明娟、王光阳、姚修才、陈义星、王光静、陈志富、田茂林七位同学己小学毕业。2001年10月13日,我校开展的“新世纪,我能行,集体舞大赛也邀请他们参加,并捐赠了文具等物品。
我校学生、老师的爱心行动不仅在新蒲镇两校体现,同时,我校各年级也组织了很多“手拉手”活动。杜玉铃、李治荣老师与海龙镇上坝小学四(1)班的李旭同学建立了帮扶关系,张光琼老师与上坝小学三(1)班程箭同学建立了帮扶关系,同去的家长看见了,也向贫困生捐了一百元钱,并且当时二年级全体学生也向海龙镇上坝小学捐款549.73元、文具盒80个、铅笔80支、擦皮 80块、卷笔刀 80个、l700个本子;2002年学校组织学生向南白金鼓小学捐衣物370件、文具515件、热水器3个、书112本;我校陈作芳老师连续9年带领他的班级捐助高桥镇福利院的孤儿蔡振伟(从小学至高中毕业)的学习、生活费用和学习、生活用具等累计4200.00元;每年带领学生看望这名学生,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用实际行动帮助他,并且还看望那里的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现在的四(4)中队辅导员贾吉碧老师带领学生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资助儿童福利院四年级学生郑礼同学,为他送去200元学费和一套新衣服和文具等,并且将把他送至小学毕业,同时同学们捐赠了408件衣物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另外,其他班级也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开展献爱心活动,向红花岗区社会福利院捐款548.20元; 2000年12月组织学生、团员教师参加了由团省委主办的“购一套明信片,献一份爱心,为2000年贵州省不再有失学儿童”的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共购置明信片78套,1170元,成为这次活动,购置明信片最多的学校,受到团区委、区教委的表扬;在开展“五个一”资助残疾人活动、为礼仪中学患白血病的万会兰捐款3928.40元;为桐梓县羊蹬小学建书屋捐书2242本;2003年参加团区委“买一枚实寄封,助残活动”购买669枚,捐款1003.50元;2004年为我校三(4)班患脑瘤的学生任炳 同学捐款8512.00元;同时,我们的老师也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老师们每次都带头参加学生的各种捐款活动,在参加团区委组织的帮扶活动中,学校四十多位老师献出爱心,资助我校12名贫困学生,校长王义、党支部书记杨盛、师德标兵彭凯义用一帮一的方式分别资助了三名贫困生。此外,我们在老年节、新年组织学生对孤寡老人进行慰问,让他们愉快的度过晚年。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手拉手”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捐助上,应不断丰富其内涵,使双方能通过联谊得到更大的收获。为此,我校队员不仅自己写体验日记,还与对方队员写手拉手信件进行学习、生活的了解、交流,增加城乡小朋友的友情。同时,与对方辅导员进行辅导员工作交流,邀请他们的老师到我校听课,我校老师到他们那里学习;选派队干部、小记者到对方学校实践、采访。使我校“手拉手”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在加强东西部少年手拉手活动中,经团市委、团区委。区教委的帮助,我校已初步与河北省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的师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并收到各年级同学的来信,我校的学生也通过回信认识和了解对方,通过互联网使两校学生的交流更密切,我校副大队长王倩茹和对方的小伙伴还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为对方的工作出谋划策,她们的事迹被刊登在了《中国少年报》上,这一切活动的开展为下一步和草场街小学搞好“手拉手”活动奠定了基础。
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学生走出了校园,走出城市,到贫困地区去体验生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集体中受到教育,在集体中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丰富和发展,培养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为推进我校德育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
E. 求遵义市区内小学列表
1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民主小学
长征镇民主村后坝组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7728868-
周礼兵
2
红花岗区
遵义市东风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华北路657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823083-
喻荣堂
3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中心学校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深溪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5
0852-8455308-
王明强
4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桥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桥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5
0852-8455763-
王明利
5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清江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清江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5
0852-8455499-
罗小平
6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高坊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高坊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455045-
李平
7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5
0852-8200157-
朱劲
8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5
0852-8454032-
张显富
9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花小学
遵义市中华路健福巷
民办
563000
0852-8873359-
王道琼
10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流动儿童少年航宇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护城村
民办
563000
0852-8432869-
章朝晖
11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流动儿童少年华羽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马兰坝
民办
563000
0852-8430945-
罗光亮
12
红花岗区
遵义市流动儿童少年白杨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外环路朱家湾
民办
563000
0852-8865285-
陈胜修
13
红花岗区
遵义市南关镇中心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护城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4
0852-8420804-
罗子文
14
红花岗区
遵义市镇隆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镇隆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4
0852-8474382-
袁福辉
15
红花岗区
遵义市金华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金华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4
0852-8470671-
周光峰
16
红花岗区
遵义市南门小学
红花岗区南关镇南门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11504-
李梅
17
红花岗区
遵义市忠庄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镇马坎村菜湾组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421395-
田英
18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光希望小学
红花岗区忠庄镇幸福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421246-
黄永发
19
红花岗区
遵义市长江希望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马坎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16266-
李健
20
红花岗区
遵义市忠庄镇勤乐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镇勤乐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16464-
汪宜江
21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镇明德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镇勤乐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6100700-
李儒彬
22
红花岗区
遵义市丰乐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万里路104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23202-
颜尧珍
23
红花岗区
遵义市迎红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南舟路83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422458-
付文进
24
红花岗区
遵义市万里小学
遵义市万里路蔺家坡小区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23855-
胡芳容
25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乐善行小学
新蒲新区新蒲镇新华社区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57336-
梁先忠
26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新中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新中小学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7728889-
李彬
27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大山小学
遵义市新蒲新蒲新蒲镇大山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56989-
龚佐良
28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中桥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7729289-
毛永东
29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红旗小学
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蒲镇文武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56989-
鄢华明
30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长干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7729289-
易锦波
31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垭南小学
新蒲新区新蒲镇三合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56989-
刘项
32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爱国小学
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蒲镇湘江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56989-
曾祥龙
33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朝阳小学
新蒲新区新蒲镇三坝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55491-
陈彬
34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三合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56989-
周留军
35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沙坪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沙坪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53126-
周在全
36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静华森林小学
遵义市巷口镇巷口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15425-
周再芬
37
红花岗区
遵义市巷口镇建坪小学
遵义市巷口镇中山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7707425-
尹仕伦
38
红花岗区
遵义市巷口镇钧岳希望小学
遵义市巷口镇巷口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7690259-
蒋佳顺
39
红花岗区
遵义市海龙镇中心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11114-
胡浩
40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新庄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龙泉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11406-
徐红
41
红花岗区
遵义市海龙镇新场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温泉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55713-
陈安莉
42
红花岗区
遵义市海龙镇李光小学
红花岗区海龙镇桂花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11112-
熊有康
43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中心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礼仪坝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62526-
徐拥民
44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平庄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平庄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918622-
喻本友
45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茂欣希望小学
红花岗区长征镇板山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61317-
王中泽
46
红花岗区
遵义市长征镇民政小学
遵义市长征镇沙坝村闫家湾组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837761-
黄天国
47
红花岗区
遵义市长征镇凉水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凉水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3
0852-8918622-
李静
48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流动儿童少年文昌小学
遵义市松桃路口
民办
563000
0852-8860420-
钱永亮
49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流动儿童少年博州小学
红花岗区官井路冰都水厂旁
民办
563000
0852-15085513978-
廖万顺
50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流动儿童少年德才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坪丰
民办
563000
0852-8634726-
程振军
51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流动儿童少年元波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民政村
民办
563000
0852-8870171-
唐元波
52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流动儿童少年云升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舟水桥
民办
563000
0852-8514707-
金江良
53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流动儿童少年桃源小学
遵义市内环路走马坝
民办
563000
0852-8870171-
翁宗跃
54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私立前进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沙坝村花台坡组
民办
563000
0852-8851129
何铭强
55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私立光明小学
红花岗区长征镇坪丰村
民办
563000
0852-3125169
吴杰
56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下庄小学
红花岗区金鼎山镇下庄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8955225-
陈龙
57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筱泉小学
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黄钟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8955569-
冉永龙
58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野里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野里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8913655-
郑兴国
59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新华小学
金鼎山镇黄钟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7541507-
左康才
60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中心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牛蹄新街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8955429-
赵吉
61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板桥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板桥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8913501-
殷仁忠
62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后庄小学
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后庄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8956559-
王世坤
63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岩塘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岩塘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8913723-
王维红
64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金庄小学
金鼎山镇金庄村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7
0852-8956559-
杨应全
65
红花岗区
遵义市洛江小学
遵义市桃溪路47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419072-
蒋传芳
66
红花岗区
遵义市建文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延安路街道办事处聚泉阁社区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822606-
李中永
67
红花岗区
遵义市新文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华北路339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822755-
黄玉林
68
红花岗区
遵义市中华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华北路610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853505-
张卫强
69
红花岗区
遵义市育新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汪家巷14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22507-
冷彬
70
红花岗区
遵义市朝阳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丁字口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22804-
杨 盛
71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旗小学
遵义市老城民主路宫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23177-
张卫强
72
红花岗区
遵义市老城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玉屏路11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35908-
张解欣
73
红花岗区
遵义市文化小学
遵义市老城杨柳街39号
地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23800-
谢娅林
74
红花岗区
遵义市海风井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党校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423170-
赵立军
75
红花岗区
遵义市南宫山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宫山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4
0852-3169619-
周渝萍
76
红花岗区
遵义市舟水小学
遵义市舟水桥马鞍山路8号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4
0852-8470967-
李信奇
77
红花岗区
遵义市长征小学
遵义市红岗区外环路沙河小区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674637-
何进江
78
红花岗区
遵义市红花岗区光明小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桃溪寺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463357-
李明梅
79
红花岗区
遵义市龙门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兰家堡小区
县级教育部门
563000
0852-8264668-
付晓晴
F. 海龙古镇八大风景都是什么
海龙股份的八大风景就是山水能动物以及天上的鹰等等。
G. 海龙镇的概况
海龙来镇位于梅河口市自东北部。辖九龙、龙兴、西关3个社区和城南、鲜红、双峰、双顶、向前、先进、先锋、兴隆、裕民、利民、东吉、正义、新胜、春光、春明、八家岗、大榆树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海龙,距市区19.5千米。沈吉铁路、202国道过境。
H. 垂死挣扎,救救我吧!!!!
一、基本情况:
朝阳小学位于市中心,共有2114名学生(不含学前班),本学期共有教学班33个,辅导员33名,四、五、六年级大队委成员24名,少先队员1893名。我校1999年9月被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少工委联合授予“贵州省百所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试点学校”、市教育局及关工委授予“全国1000所面向未来阅读工程实验学校”、全省科技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贵州电视台《太阳雨》小记者站,遵义电视台《成长快乐》小记者站。红花岗区首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试点学校”。
二、“手拉手”活动是我校进行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手拉手”活动在我校开展13 年来,把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互帮互学,共受教益,塑造了我校少年儿童优良的行为品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校少先队员身上生动具体的体现出来,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开展,证明了这种活动的开展,引导了我校少先队员走出校园,走出自我,培养自立能力,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关心他人,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溶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并且,“手拉手”活动以他特有的感召力,带动了我校每一位教师、校外辅导员、家长和社会的“手”,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吹遍我校的每一个角落,“手拉手”活动己经成为我校少先队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对学生进行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并且对我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手拉手”活动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内涵
我校通过“手拉手”活动,使城乡小伙伴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思想得到了沟通,使我校少先队员真切的体会到了不论居住的条件如何、生活条件如何,他们与农村的孩子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大家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从小培养他们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浓厚情感。通过他们之间的信件交流、亲身体验,让我校少先队员深深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和团结友爱,同时和“手拉平”小伙伴共同感
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了他们对集体的热爱、对他人的友善,从小培养他们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通过他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共同进步,使对方小伙伴真切的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小培养他们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校优秀中队、先进班级、模范班级、先进个人层出不穷。
四、把握“手拉手”活动的基本内容,不断深化体验教育
我校在开展此项活动 13年的时间里,紧紧抓住其基本内容,坚持以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手拉手、东西部少年手拉手的主要形式,坚持以自主、自愿、简便、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城市帮扶、互学互助、共问收益的原则,让我校少先队员做到“交一个好朋友、写一封交友信、为小伙伴献一份爱心。假日看一次小伙伴”。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小伙伴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为小伙伴传递信息,鼓励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中感受到助人的快乐,从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将来踏入社会,学会与人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立足实践,推动手拉手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手拉手,”活动是我校的传统活动。91 年我校开始为海龙镇上坝小学校捐衣、捐物、捐款,98年三江流域抗洪救灾时,我校又捐出一万多元支援灾区。但以上活动基本停留在捐款、捐物这种传统的模式上。从2000年3月开始,我校在此基础上,丰富“手拉手”活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勤俭自强的教育。
2000年3月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城乡手拉手助学活动”的通知,安排我校资助新蒲镇朝阳小学和前进小学。接到通知后,我校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和大队辅导员立刻来到这两所学校了解情况。通过两所学校领导的介绍,了解到这里的贫困学生大多父母离异或者跟随祖父母生活,还有孤儿,于是决定资助两校的16名贫困学生一直到小学毕业。回到学校后,学校立即召开相关的会议,制定活动方案,安排好各项工作。同时大队部、各中队成立了“爱心储蓄所、.废品回收站”,将同学们所捐的衣物、书包、书籍等学习、生活用品统一回收。废品回收站的成立,增强了司学们的环保意识,更让同学们认识到,通过劳动换来的钱是很不容易的,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同学们艰苦朴素的思想观念。在成立的爱心储蓄所里,同学们将平时丢弃的废本子、看过的旧报纸、易拉罐、纸盒等可回收利用的废品集中起来,拿到回收站换成钱捐到爱心储蓄所;有些同学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也捐到储蓄所,并且在假期里利用体验活动开展“我是快乐小报童”活动,将卖报纸的钱捐到爱心储蓄所里;我们还针对同学们压岁钱铺张浪费的现象组织了“压岁钱的新用途”活动,有很多同学捐出了压岁钱,也为爱心储蓄所积累了资金。有了物质基础,加上对同学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勤俭自强的思想教育,2000年5月我校组织各中队代表300名队员、35名中队辅导员、党员、共青团员来到“手拉手”学校新蒲镇朝阳小学、前进小学,采用二帮一的方式,两个中队帮助一名学生,分别与对方小伙伴结成了“手拉手”对子,大中队辅导员及青年团员与对方学校老师结成了手拉手对子。
2000年5月,我校首次资助朝阳、前进小学的16名贫困学生。在这两间学校,队员们分别和自己的小伙伴合影留念、小记者采访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参观他们的校舍,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互留通讯地址,为书信传递友谊打下良好地基础;我们的老师、青年团员们也和对方老师互通思想,交流教学经验、教书育人的方法,此次活动的开展,为下一步继续“手拉手”活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000年5月30日,我校举行庆六.一活动,为把我校与新蒲两校的“手拉手”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我们号召我校同学行动起来,开展了“接小伙伴回家过六.一”活动,考虑到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我们特地向接小伙伴回家的同学家长,发出倡议书,并将意见书发到各家,征求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用他们的言行教育、感染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在意见书中签下了这样的话语:“我们全家热诚欢迎手拉手小伙伴同学来我家欢度儿童节、孩子有爱心,我们家长表示支持,并对贫困学生来我家表示热烈欢迎,我们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家长们真挚的话语感动了我校的学生、老师,顺利的将我校资助的16名贫困学生接回家中,给他们洗澡、买新衣服,第二天带着孩子们逛公园、瞻仰红军烈士陵园、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共同学习,让这些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社会的温暖,培养了我校同学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同时,我校的庆祝活动也邀请了这些同学参加,让他们和我们同唱、共舞,共同庆祝美好的未来。
为将“手拉手”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环保意识,用农村孩子具有的良好的劳动品质感染、教育我们的学生,2001年3月,我校又组织学生来到新蒲镇两所“手拉手”学校,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共栽友谊树暨捐赠“活动,不仅继续资助16 名贫困学生的学费、文具,还在“三.八”水库前栽上了象征友谊的常青树,我校小记者还做了大量的采访,增进了友谊,培养了我校学生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走出学校、走出城市,到贫困地区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爱集体,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使他们互帮互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2002年我校又组织一至六年级200多名学生、队干部来到两校开展了体验生活野炊活动,我校学生负责带上粮食、蔬菜等,新蒲两校学生负责挖坑、捡柴、生火的工作,在老师指导下,三校学生制作了一顿丰富的午餐,但天公不作美,有的组还没有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被一场倾盆大雨淋了个落汤鸡,虽然如此,学生们却兴致高昂,表示这样的活动今后还想参加。
在2002年至2004年3年的时间里,我校不仅继续资助这16名贫困生,更多的是加强了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我校先后派出多名年轻教师到两校支教,进行教学交流,派教学能手为他们进行课改培训、邀请他们参加我校的教育教学培训、参加我校课改开放日,老师、学校之间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友谊,更加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交流。
目前,我校己为这两间学校的 16名贫困学生捐款 7510.00元、其中受资助的胡明娟、王光阳、姚修才、陈义星、王光静、陈志富、田茂林七位同学己小学毕业。2001年10月13日,我校开展的“新世纪,我能行,集体舞大赛也邀请他们参加,并捐赠了文具等物品。
我校学生、老师的爱心行动不仅在新蒲镇两校体现,同时,我校各年级也组织了很多“手拉手”活动。杜玉铃、李治荣老师与海龙镇上坝小学四(1)班的李旭同学建立了帮扶关系,张光琼老师与上坝小学三(1)班程箭同学建立了帮扶关系,同去的家长看见了,也向贫困生捐了一百元钱,并且当时二年级全体学生也向海龙镇上坝小学捐款549.73元、文具盒80个、铅笔80支、擦皮 80块、卷笔刀 80个、l700个本子;2002年学校组织学生向南白金鼓小学捐衣物370件、文具515件、热水器3个、书112本;我校陈作芳老师连续9年带领他的班级捐助高桥镇福利院的孤儿蔡振伟(从小学至高中毕业)的学习、生活费用和学习、生活用具等累计4200.00元;每年带领学生看望这名学生,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用实际行动帮助他,并且还看望那里的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现在的四(4)中队辅导员贾吉碧老师带领学生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资助儿童福利院四年级学生郑礼同学,为他送去200元学费和一套新衣服和文具等,并且将把他送至小学毕业,同时同学们捐赠了408件衣物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另外,其他班级也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开展献爱心活动,向红花岗区社会福利院捐款548.20元; 2000年12月组织学生、团员教师参加了由团省委主办的“购一套明信片,献一份爱心,为2000年贵州省不再有失学儿童”的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共购置明信片78套,1170元,成为这次活动,购置明信片最多的学校,受到团区委、区教委的表扬;在开展“五个一”资助残疾人活动、为礼仪中学患白血病的万会兰捐款3928.40元;为桐梓县羊蹬小学建书屋捐书2242本;2003年参加团区委“买一枚实寄封,助残活动”购买669枚,捐款1003.50元;2004年为我校三(4)班患脑瘤的学生任炳 同学捐款8512.00元;同时,我们的老师也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老师们每次都带头参加学生的各种捐款活动,在参加团区委组织的帮扶活动中,学校四十多位老师献出爱心,资助我校12名贫困学生,校长王义、党支部书记杨盛、师德标兵彭凯义用一帮一的方式分别资助了三名贫困生。此外,我们在老年节、新年组织学生对孤寡老人进行慰问,让他们愉快的度过晚年。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手拉手”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捐助上,应不断丰富其内涵,使双方能通过联谊得到更大的收获。为此,我校队员不仅自己写体验日记,还与对方队员写手拉手信件进行学习、生活的了解、交流,增加城乡小朋友的友情。同时,与对方辅导员进行辅导员工作交流,邀请他们的老师到我校听课,我校老师到他们那里学习;选派队干部、小记者到对方学校实践、采访。使我校“手拉手”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在加强东西部少年手拉手活动中,经团市委、团区委。区教委的帮助,我校已初步与河北省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的师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并收到各年级同学的来信,我校的学生也通过回信认识和了解对方,通过互联网使两校学生的交流更密切,我校副大队长王倩茹和对方的小伙伴还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为对方的工作出谋划策,她们的事迹被刊登在了《中国少年报》上,这一切活动的开展为下一步和草场街小学搞好“手拉手”活动奠定了基础。
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学生走出了校园,走出城市,到贫困地区去体验生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集体中受到教育,在集体中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丰富和发展,培养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为推进我校德育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