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小学校 > 洪岩镇中心小学

洪岩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1-02-23 01:32:48

『壹』 乐平的名人

1、饶娥(749—762年) 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新唐书》将饶娥列入孝女,地方为饶娥建庙、立祠奉祀,饶娥孝道流传至今而不泯。
2、洪皓(1088—1155年) 字光弼,洪岩镇。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初任秀州司录。时逢灾后大饥荒,洪皓冒杀身之罪,截留浙东钢米赈饥,解救了数万行将饿死的灾民,当地人民深感其思,尊其为“洪佛子”。南宋初,奉命出使金国,因不屈服金国统治者的侮辱,被扣留软禁,遭受种种折磨仍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冷山(今属吉林省地)。期间,他与金人友好相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桦树皮忆写《四书》,教育金国儿童,传播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团结。在金十五年后全节而归,被誉为苏武第二。
3、王刚中(1103—1165年) 字时亨,宋代乐平履恒里燕窝村(今礼林镇府前村)。南宋绍兴十五年赴京应考,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深得宋高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入仕后,正值金宋交兵之时,面对主战、主和两派严重对立的现实,升任宰相以后,更是为朝廷殚精竭力,尽其所为。
4、洪迈(1123—1202年)洪皓第三子,字景卢,号野处,与其兄洪适、洪遵并称“三洪”。洪迈自幼读书勤奋,精通四书五经,广猎稗官野史、道释经籍、医卜星算。他读书也抄书,他研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时,曾三次抄完了全书。洪迈23岁时高中博学词科,当过地方官,当过京官,曾出使金国,最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
5、徐衡,(1075-1156)字季平又名衡卿。塔前镇下徐村人。唐宋以来江西地界的第一位武状元
6、马廷鸾(1222—1289年) 字翔仲,号碧梧,众埠楼前村人。南宋淳祐七年进士,历任池州教授、太学录、秘书省正字等官职,咸淳五年出任右丞相。马廷鸾为官清正,敢于奸臣作斗争,曾冒罢官之险,上书弹劾把持朝政的宰相丁大全之罪行,进谏罢免庸臣董宋臣、朱熠之流的官职。他的义举受到群众的推崇,得到皇帝的重视,因此而被拜为宰相。但当时外戚当权,朝政腐败,忠臣无法施展才华,无力挽救危亡,马廷鸾出任宰相三年之后不得不辞官去政。
7、马端临(1254—1340年) 字贵与,号竹村,众埠楼前村人,马廷鸾次子,12岁中秀才,南宋咸淳九年中江南漕试(乡试)第一。后随其父辞官归隐故乡。马端临在故乡潜心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积数十年辛劳著成历史巨著《文献通考》,全书348卷,从上古一直写到南宋末年,是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十分完备、非常有价值的史书。 1、夏廷宜(1851——1907年) 字先知,临港睦乐村人,绰号“混天麻子”。是位武功出色是饶河戏演员,颇有侠义。光绪年乐平城乡开征“厘金”(一种苛税),加重了人民负担。光绪三十年知县杜 磷光又借口兴办高等小学堂经费不足,加征靛捐,引起产靛最多的西乡绅民愤怒。
2、汪野亭(1884—1942),名平,字鉴,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乐港传芳人,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为瓷都景德镇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大师之一,作品别具一格。汪野亭是20世纪前期景德镇陶瓷美术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他的山水画,足足影响了半个多世纪。受到了世界收藏家的青睐并争相收购。
3、戴良谟(1901—1981年) 又名远猷。名口戴村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是同学。1928年在创办乐平中学,任校长。1929年赴日留学,兼任中国留日学生管理处总务课长,并在日本女子职业学校兼教习。回国后,曾任河南宁陵县长,在两年任期内,致力于加固黄河堤防,兴办学校,查禁鸦片,宣传发动妇女放脚,颇有政绩
4、石凌鹤(1906—1995年) 原名石联学,字时敏。后港大田村人,著名剧作家。学生时代即投身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活动,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是电影、戏剧创作、编辑、导演、表演于一身的剧作家。
5、汪潮海1940年生,乐港镇港口人,少将军衔。第28军82师244团师政委,后任山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河北省军区政委。第9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贰』 乐平市的历史名人

饶娥(749—762年) 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饶娥自幼丧母,与父饶绩相依为命,十岁时就会做饭、洗衣、织布,勤俭孝顺。其父以耕种为生,兼操捕鱼。一天,饶绩在江上捕鱼,船覆落水,沉入江中,下落不明。饶娥连续三天在江边痛哭寻找,水食不进,痛不欲生。第四天饶绩尸首浮出江面,乡邻认为是饶娥的孝行感动了天神,才使绕绩尸首浮出。父死后,饶娥决意随父而去,并绝食而终。饶娥的孝行惊动了官府和京城,当时的乐平县令随即撰文申报朝廷。当时的大文学家柳宗元闻后也颇受感动,撰文《饶娥记》彰扬饶娥孝行。《新唐书》将饶娥列入孝女,地方为饶娥建庙、立祠奉祀,饶娥孝道流传至今而不泯。
洪皓(1088—1155年) 字光弼,乐平岩前(今洪岩镇)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初任秀州司录。时逢灾后大饥荒,洪皓冒杀身之罪,截留浙东钢米赈饥,解救了数万行将饿死的灾民,当地人民深感其思,尊其为“洪佛子”。南宋初年,他奉命出使金国,因不屈服金国统治者的侮辱,被扣留软禁,遭受种种折磨仍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冷山(今属吉林省地)。在冷山期间,他与金人友好相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桦树皮忆写《四书》,教育金国儿童,传播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团结。在金十五年后全节而归,被誉为苏武第二。不久又因揭露秦桧私通敌国遭到报复,被流放英州(今属广东)。九年后平反昭雪,在回京途中病逝。著有《松漠纪闻》、《鄱阳集》、《帝王通要》等传世。
王刚中(1103—1165年) 字时亨,宋代乐平履恒里燕窝村(今礼林镇府前村)。南宋绍兴十五年赴京应考,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深得宋高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入仕后,正值金宋交兵之时,面对主战、主和两派严重对立的现实,他选择了“主战”,坚决抗金,时时不忘收复中原。入仕后的前十年,王刚中受到秦桧排挤,一直在洪州(今南昌市)任儒学教授。秦桧死后,他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中书舍人,很得高宗重用。后以龙图阁侍制衔出任成都府尹,兼四川制置使,成为当时最大的封疆大吏。在四川他坚持以礼法制军,废除苛政,整治社会风气,兴建府学礼殿,加强民间教化,大施德政。升任宰相以后,更是为朝廷殚精竭力,尽其所为。王刚中一生著书100多卷,其中《易说》、《仙源圣记》、《汉唐史要览》、《春秋通义》在哲学、史学研究上颇有价值。
洪迈(1123—1202年) 洪皓第三子,字景卢,号野处。洪迈自幼读书勤奋,精通四书五经,广猎稗官野史、道释经籍、医卜星算。他读书也抄书,他研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时,曾三次抄完了全书。洪迈23岁时高中博学词科,当过地方官,当过京官,曾出使金国,最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洪皓一生著作有40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当政者具有资政、资治作用,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此书十分珍爱,每日必读,临终时此书还摆在他的案头。
马廷鸾(1222—1289年) 字翔仲,号碧梧,众埠楼前村人。南宋淳祐七年进士,历任池州教授、太学录、秘书省正字等官职,咸淳五年出任右丞相。马廷鸾为官清正,敢于奸臣作斗争,曾冒罢官之险,上书弹劾把持朝政的宰相丁大全之罪行,进谏罢免庸臣董宋臣、朱熠之流的官职。他的义举受到群众的推崇,得到皇帝的重视,因此而被拜为宰相。但当时外戚当权,朝政腐败,忠臣无法施展才华,无力挽救危亡,马廷鸾出任宰相三年之后不得不辞官去政。马廷鸾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文辞工整,曾为皇廷词臣,理宗、度宗两代君王的诏书圣旨、馆阁文书大都是马氏起草。晚年归隐故乡,潜心著书立说,有《碧梧玩芳集》等著作传世。
马端临(1254—1340年) 字贵与,号竹村,众埠楼前村人,马廷鸾次子,12岁中秀才,南宋咸淳九年中江南漕试(乡试)第一。后随其父辞官归隐故乡。马端临在故乡潜心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积数十年辛劳著成历史巨著《文献通考》,全书348卷,从上古一直写到南宋末年,是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十分完备、非常有价值的史书。后人将马氏《文献通考》与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合称“三通”,并将《通考》誉为“三通”之首,《文献通考》奠定了马端临伟大的史学家的地位。马端临晚年曾出任乐平慈湖书院和衢州柯山书院山长、台州路儒学教授。
汪道诚(1783—1865年) 字勉旃,号砺轩,乐港里汪人。汪道诚自幼苦练骑射,有“射无不中”之功。嘉庆十二年赴乡试武科,中榜首。十四年应京考,又中榜首,得一甲一名,成武状元。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福建诏安营游击、泉州城守营参将、福州城守副将、天津镇总兵、代理浙江提督、云南提督等官职。在云南任职期间,边寨土司勾结境外少数民族头人叛变,击杀官兵,骚扰边境安宁。汪道诚率精锐进剿,生擒大部叛变头首。汪道诚在云南六年,组织士兵屯田,积余了大批粮食和物资,凡军中士卒遇婚丧事,从中可以领取丰厚的经费,士卒皆感其德。汪道诚年七十退役,随子茹鉴寓居福州。同治四年病逝于闽寓。
夏廷宜(1851——1907年) 字先知,临港睦乐村人,绰号“混天麻子”。是位武功出色是饶河戏演员,颇有侠义。光绪年间,乐平城乡开征“厘金”(一种苛税),加重了人民负担。光绪三十年知县杜 磷光又借口兴办高等小学堂经费不足,加征靛捐,引起产靛最多的西乡绅民愤怒。正在西乡演戏的夏廷宜,鼓动并带领西乡民众进城示威游行,捣毁了统捐局、厘金卡、缉私卡、盐卡和天主教堂,击沉了两艘护卡炮船。其后夏廷宜又率众攻打县衙,火烧清白堂,开牢释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风暴。清廷派九江道台瑞征率兵驰乐镇压。在大兵压境之时,夏廷宜主动转移,使瑞扑了空。光绪三十三年,夏廷宜率众再度攻打乐平城,在途中遭清军洋枪队伏击,中弹牺牲。
戴良谟(1901—1981年) 又名远猷。名口戴村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是同学。1928年在创办乐平中学,任校长。1929年赴日留学,兼任中国留日学生管理处总务课长,并在日本女子职业学校兼教习。回国后,曾任河南省宁陵县长,在两年任期内,致力于加固黄河堤防,兴办学校,查禁鸦片,宣传发动妇女放脚,颇有政绩。1932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江西中正大学任教授。1953年入武汉华中工学院,任教学教研室副主任多年。戴良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学术上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造诣精深,是位道德高尚的资深学者和有影响的数学家。
石凌鹤(1906—1995年) 原名石联学,字时敏。后港大田村人,著名剧作家。石凌鹤学生时代即投身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工运工作和戏剧艺术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期间,从事救亡演剧、战地演剧工作。建国后,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文革”初期受到很大冲击,粉碎“四人帮”以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是电影、戏剧创作、编辑、导演、表演于一身的剧作家。他的话剧剧作有《黑地狱》、《保卫卢沟桥》、《火海中的孤军》、《铁蹄下的上海》、《法西斯丧钟响了》等,戏曲剧作(含改编)有《还魂记》、《西厢记》、《西域行》、《玉茗花笑》等。他导演过《扬子江风暴》、《赛金花》、《棠棣之花》等著名话剧。他编过《舞台和银幕》杂志、申报《电影专刊》等。
邹家燮 (1766-1811年),字秀升,号理堂,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江西乐平镇桥镇墩上邹家村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解元,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旋殿试,以一甲第三名钦点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后任录馆纂修官、文渊阁校理、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等职。
一次仁宗亲临翰林院,邹家燮恭敬地呈上自己编修校理的书刊,仁宗看后比较满意,列为二等成绩,赐给《味除书室全集》和犀砚、宣纸等珍贵物品。不久,还派他赴贵州担任副考官。邹家燮作风正派,审卷认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嘉庆十一年(1806年),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当时各地缺额补员,可以由总督、巡抚指名选拔。邹家燮认为这样做可能会有人营私舞弊,就奏明皇上,提出补员名单一定要经朝廷核实的建议。
江西巡抚金光悌走马上任不久,上本启奏说江西巡抚、藩司、臬司、盐粮各巡道及各州、县均有大量未了结的悬案,计万余起。拟请以巡抚为首,成立一个总局,专门清理所有悬案。邹家燮也呈一奏疏,反对金光悌的提议,请成立总局弊病很多。巡抚问案,实属有名无实;案件转递,事隔多年,反不易查清;总局容易出现舞弊、贪污、敲诈等现象;总局一设,各司、道及地方机构势必废驰……所以邹家燮主张仍由各司、道及地方机构自己处理。仁宗批准了邹家燮的奏疏。后来,邹家燮调升礼部给事中,在查处禄米、南新等金库时,也一如既往,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知无不言,敢于和不良行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嘉庆十六年(1811年)九月初五,邹家燮在祭母时,心情十分沉痛。次日突然中风死去。其遗著因用语犯忌,多所失传。
汪守和(1764-1836年),字惟农,号巽泉,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月,乐平县城(今洎阳街道办)人。嘉庆元年(1796年)赴京应试中一甲二名(榜眼)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汪守和以文才列黄榜前茅,入仕后初任翰林院编修,又升任侍讲、侍读学士,学政,内阁学士,国史馆协修等职,且多次出任各省乡试考官,多与文章打交道。他治学严谨,处事尽心竭力,公正无私。
汪守和晚年自户部、礼部侍郎,步步晋升为吏部、工部、礼部尚书,左都察御史,道光十六年(1836年)病逝於礼部尚书官邸,享年73岁。
汪守和为官40余年,以恭谨著称,得两代君王重视。汪守和死后,皇上晋赠他“太子太保”衔,敕谕上称他“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报国勤劳,鞠躬尽瘁”。汪守和的灵柩自北京运回乐平的途中,经过州县,地方官员和大绅士多是汪守和的学生,都流着眼泪来祭奠他,为汪守和送行。乐平人为表彰汪守和的功绩,在乐平城南门为他建了一个府堂,上镶“榜眼及第”四个金字。又把汪守和家所在的巷子,命名榜眼巷,至今仍这样称呼。

『叁』 作文、美丽的乐平中心小学

大朗镇中心小学是一座美丽的学校。

站在中心小学的正门抬头看,就看见了一块高大的石牌。灿烂的阳光照射在这块石牌上,就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像是一块五彩石竖立在眼前。石牌上雕刻着“大朗中心小学”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使初次到这地方的人感觉,这里的人真大气啊!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跨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形状像吉他的池塘,它叫吉他池。池塘清澈见底,像一块透明的玻璃。水里有许许多多的活泼可爱的小鱼,有时偷偷冒出水面看着你,有时在水里做吹泡泡的游戏,还有时在水底休息……


沿着校道往前走就到了教学楼。你就看见一本巨大的石头书,象征着校园文化的氛围。而走道的墙上处处都挂着不同的学习标语,给人一种在学习中畅游的感觉。大堂前展示着学生们画的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它们似乎在跟人们打招呼呢!

登上教学楼的二楼大厅,就听见了响亮的读书声,透过明亮的窗户,教室里桌椅整齐,地面干净,同学们坐姿端正。
下了楼梯穿过校道就到了体育馆和操场。体育馆里热火朝天地在进行着篮球赛,加油声、拍球声、运动员的脚步声响成一片,似乎要把体育馆的房顶掀翻。操场上草翠花开,椭圆形的跑道又宽又长,三三两两的同学在悠悠闲闲地散步。在夕阳的照射下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中心小学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

『肆』 你好!向您请教下 余江 洪岩小学 是属于那个村啊!

余江马荃镇洪岩村的

『伍』 江西景德镇的学校有哪些!

大学有:景德镇高等专科、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科学技术学院景德镇市高中学校列表景德镇市 - 昌江区 景德镇市昌江二中 景德镇市昌江一中 景德镇市竟成中学 南昌铁路局景德镇铁路中学 景德镇市昌江区鲇鱼山中学 景德镇市丽阳中学 昌河中学景德镇市 - 珠山区 景德镇市场私立培英中学 景德镇市第八中学 景德镇市第二中学 景德镇市第六中学 景德镇市第七中学 景德镇市第三中学 景德镇市第十二中学 景德镇市第十五中学 景德镇市第十一中学 景德镇市第四中学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 景德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景德镇市民办育新中学 景德镇市群星学校 景德镇市外国语学校 景德镇一中 景德镇一中分校景德镇市 - 浮梁县 浮梁县第一中学 浮梁县黄泥头中学 浮梁县寿安中学 浮梁县南安中学 浮梁县东安中学 浮梁县洪源中学 浮梁县庄湾中学 浮梁县鹅湖中学 浮梁县金竹山中学 浮梁县天保中学 浮梁县瑶里中学 浮梁县旧城中学 浮梁县三龙中学 浮梁县蛟潭第二中学 浮梁县蛟潭中学 浮梁县储田中学 浮梁县峙滩中学 浮梁县兴田中学 浮梁县江村中学 浮梁县经公桥中学 浮梁县西湖中学 浮梁县勒功中学 浮梁县新平中学 浮梁县王港中学 浮梁县黄坛中学 浮梁县罗家中学 浮梁县福港中学景德镇市 - 乐平市 江西省乐平市第二中学 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江西省乐平市树人中学 江西省乐平市新时代学校 江西省乐平中学 江西省乐平中学分校 乐平市第四中学 乐平市坎上乡坎上中学 乐平市矿务局乐矿第一中学 乐平市乐英中学 乐平市私立洪马中学 乐平市新港中学 乐平市新乐中学 乐平市科山乡科山中学 乐平市双田镇横路中学 乐平市私立创新中学 乐平市涌山中学 乐平市矿务局乐矿第二中学 乐平市矿务局乐矿涌山子弟学校 乐平市乐港镇港口中学 乐平市矿务局鸣矿子弟学校 乐平市乐港镇鸣山中学 江西省乐平市镇桥一中 乐平市镇桥镇第二中学 乐平市矿务局万山学校 乐平市洄田乡中学 乐平市礼林镇中学 乐平市接渡镇第二中学 乐平市接渡镇中学 乐平市矿务局钟矿学校 乐平市众埠镇界首中学 乐平市众埠镇湾头中学 乐平市众埠镇众埠中学 乐平市十里岗乡中学 乐平市名口镇名口中学 乐平市洪岩镇洪岩中学 乐平市高家中学 乐平市历居山中学 乐平市乐平市乐河镇中学 乐平市临港镇临港中学 乐平市浯口镇浯口中学 乐平市凤凰山中学

『陆』 乐平有那些名人

乐平十大历史名人简介 (以出生先后为序) 饶娥(749—762年) 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饶娥自幼丧母,与父饶绩相依为命,十岁时就会做饭、洗衣、织布,勤俭孝顺。其父以耕种为生,兼操捕鱼。一天,饶绩在江上捕鱼,船覆落水,沉入江中,下落不明。饶娥连续三天在江边痛哭寻找,水食不进,痛不欲生。第四天饶绩尸首浮出江面,乡邻认为是饶娥的孝行感动了天神,才使绕绩尸首浮出。父死后,饶娥决意随父而去,并绝食而终。饶娥的孝行惊动了官府和京城,当时的乐平县令随即撰文申报朝廷。当时的大文学家柳宗元闻后也颇受感动,撰文《饶娥记》彰扬饶娥孝行。《新唐书》将饶娥列入孝女,地方为饶娥建庙、立祠奉祀,饶娥孝道流传至今而不泯。 洪皓(1088—1155年) 字光弼,乐平岩前(今洪岩镇)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初任秀州司录。时逢灾后大饥荒,洪皓冒杀身之罪,截留浙东钢米赈饥,解救了数万行将饿死的灾民,当地人民深感其思,尊其为“洪佛子”。南宋初年,他奉命出使金国,因不屈服金国统治者的侮辱,被扣留软禁,遭受种种折磨仍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冷山(今属吉林省地)。在冷山期间,他与金人友好相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桦树皮忆写《四书》,教育金国儿童,传播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团结。在金十五年后全节而归,被誉为苏武第二。不久又因揭露秦桧私通敌国遭到报复,被流放英州(今属广东)。九年后平反昭雪,在回京途中病逝。著有《松漠纪闻》、《鄱阳集》、《帝王通要》等传世。 王刚中(1103—1165年) 字时亨,宋代乐平履恒里燕窝村(今礼林镇府前村)。南宋绍兴十五年赴京应考,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深得宋高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入仕后,正值金宋交兵之时,面对主战、主和两派严重对立的现实,他选择了“主战”,坚决抗金,时时不忘收复中原。入仕后的前十年,王刚中受到秦桧排挤,一直在洪州(今南昌市)任儒学教授。秦桧死后,他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中书舍人,很得高宗重用。后以龙图阁侍制衔出任成都府尹,兼四川制置使,成为当时最大的封疆大吏。在四川他坚持以礼法制军,废除苛政,整治社会风气,兴建府学礼殿,加强民间教化,大施德政。升任宰相以后,更是为朝廷殚精竭力,尽其所为。王刚中一生著书100多卷,其中《易说》、《仙源圣记》、《汉唐史要览》、《春秋通义》在哲学、史学研究上颇有价值。 洪迈(1123—1202年) 洪皓第三子,字景卢,号野处。洪迈自幼读书勤奋,精通四书五经,广猎稗官野史、道释经籍、医卜星算。他读书也抄书,他研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时,曾三次抄完了全书。洪迈23岁时高中博学词科,当过地方官,当过京官,曾出使金国,最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洪皓一生著作有40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当政者具有资政、资治作用,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此书十分珍爱,每日必读,临终时此书还摆在他的案头。 马廷鸾(1222—1289年) 字翔仲,号碧梧,众埠楼前村人。南宋淳佑七年进士,历任池州教授、太学录、秘书省正字等官职,咸淳五年出任右丞相。马廷鸾为官清正,敢于奸臣作斗争,曾冒罢官之险,上书弹劾把持朝政的宰相丁大全之罪行,进谏罢免庸臣董宋臣、朱熠之流的官职。他的义举受到群众的推崇,得到皇帝的重视,因此而被拜为宰相。但当时外戚当权,朝政腐败,忠臣无法施展才华,无力挽救危亡,马廷鸾出任宰相三年之后不得不辞官去政。马廷鸾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文辞工整,曾为皇廷词臣,理宗、度宗两代君王的诏书圣旨、馆阁文书大都是马氏起草。晚年归隐故乡,潜心著书立说,有《碧梧玩芳集》等著作传世。 马端临(1254—1340年) 字贵与,号竹村,众埠楼前村人,马廷鸾次子,12岁中秀才,南宋咸淳九年中江南漕试(乡试)第一。后随其父辞官归隐故乡。马端临在故乡潜心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积数十年辛劳著成历史巨著《文献通考》,全书348卷,从上古一直写到南宋末年,是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十分完备、非常有价值的史书。后人将马氏《文献通考》与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合称“三通”,并将《通考》誉为“三通”之首,《文献通考》奠定了马端临伟大的史学家的地位。马端临晚年曾出任乐平慈湖书院和衢州柯山书院山长、台州路儒学教授。 汪道诚(1783—1865年) 字勉旃,号砺轩,乐港里汪人。汪道诚自幼苦练骑射,有“射无不中”之功。嘉庆十二年赴乡试武科,中榜首。十四年应京考,又中榜首,得一甲一名,成武状元。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福建诏安营游击、泉州城守营参将、福州城守副将、天津镇总兵、代理浙江提督、云南提督等官职。在云南任职期间,边寨土司勾结境外少数民族头人叛变,击杀官兵,骚扰边境安宁。汪道诚率精锐进剿,生擒大部叛变头首。汪道诚在云南六年,组织士兵屯田,积余了大批粮食和物资,凡军中士卒遇婚丧事,从中可以领取丰厚的经费,士卒皆感其德。汪道诚年七十退役,随子茹鉴寓居福州。同治四年病逝于闽寓。 夏廷宜(1851——1907年) 字先知,临港睦乐村人,绰号“混天麻子”。是位武功出色是饶河戏演员,颇有侠义。光绪年间,乐平城乡开征“厘金”(一种苛税),加重了人民负担。光绪三十年知县杜 磷光又借口兴办高等小学堂经费不足,加征靛捐,引起产靛最多的西乡绅民愤怒。正在西乡演戏的夏廷宜,鼓动并带领西乡民众进城示威游行,捣毁了统捐局、厘金卡、缉私卡、盐卡和天主教堂,击沉了两艘护卡炮船。其后夏廷宜又率众攻打县衙,火烧清白堂,开牢释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风暴。清廷派九江道台瑞征率兵驰乐镇压。在大兵压境之时,夏廷宜主动转移,使瑞扑了空。光绪三十三年,夏廷宜率众再度攻打乐平城,在途中遭清军洋枪队伏击,中弹牺牲。 戴良谟(1901—1981年) 又名远猷。名口戴村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是同学。1928年在创办乐平中学,任校长。1929年赴日留学,兼任中国留日学生管理处总务课长,并在日本女子职业学校兼教习。回国后,曾任河南省宁陵县长,在两年任期内,致力于加固黄河堤防,兴办学校,查禁鸦片,宣传发动妇女放脚,颇有政绩。1932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江西中正大学任教授。1953年入武汉华中工学院,任教学教研室副主任多年。戴良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学术上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造诣精深,是位道德高尚的资深学者和有影响的数学家。 石凌鹤(1906—1995年) 原名石联学,字时敏。后港大田村人,著名剧作家。石凌鹤学生时代即投身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工运工作和戏剧艺术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期间,从事救亡演剧、战地演剧工作。建国后,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文革”初期受到很大冲击,粉碎“四人帮”以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是电影、戏剧创作、编辑、导演、表演于一身的剧作家。他的话剧剧作有《黑地狱》、《保卫卢沟桥》、《火海中的孤军》、《铁蹄下的上海》、《法西斯丧钟响了》等,戏曲剧作(含改编)有《还魂记》、《西厢记》、《西域行》、《玉茗花笑》等。他导演过《扬子江风暴》、《赛金花》、《棠棣之花》等著名话剧。他编过《舞台和银幕》杂志、申报《电影专刊》等。

麻烦采纳,谢谢!

『柒』 乐平市至洪岩镇多长时间

大概 50公里左右

『捌』 洪岩镇的历史沿革

以境内有洪岩洞而得名。解放前夕属洪岩乡;解放初属二区洪岩乡;1950年8月属七区(临港)官庄、鸟树、联合乡;1952年6月撤区并乡,并为官庄、段家乡,辖鸟树、官庄、甘村乡;1955年成立兴旺、吴家、丰产、岩前初级社;1956年6月撤区并乡,并为官庄、段家乡,辖鸟树、官庄、光明高级社;1957年6月复区,属临港区;1958年10月公社化时属临港公社(辖罗家、官庄、鸟树大队)历居山垦殖场(辖甘村分场);1961年7月属临港区幸福垦殖场(辖罗家、吴家分场、吴家、董家大队和县直属历居山垦殖场(辖岩前大队);1963年12月撤销临港区;1964年4月属历居山垦殖场(辖罗家、吴家分场、吴家、董家大队)和县直属历居山垦殖场(辖岩前大队);1963年12月撤销临港区;1964年属历居山垦殖场洪岩分场(辖岩前大队)和幸福垦殖场吴家分场(辖吴家、茅家畈、胡山坞林场、龙坞林场)、罗家分场(辖罗家、林业、董家桥大队);1965年撤销幸福垦殖场,吴家、罗家分场划归临港区;1966年红岩分场改为洪源林场;1968年10月属永红公社(辖罗家、吴家分场、罗家、五七大队)和历居山垦殖场(辖红岩分场、岩前大队);1972年成立红岩综合垦殖场(辖罗家、吴家、红岩分场);1973年增设峁山分场。1984年改为洪岩乡。1997年撤乡建镇,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0.5万,镇政府驻岩前,辖吴家、洪罗、洪岩3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山历)崌山乡,划归洪岩镇。
[邮编]333321 [2008年代码]360281105:~200洪岩村 ~201吴家村 ~202洪罗村 ~203甘村村 ~204项家庄村 ~205段家村 ~206下埠段村 ~207湖村村 ~500国营历居寺分场 ~501国营阳山岗分场 ~502国营小坑分场 ~503国营历居山茶叶分场 ~504国营段家分场 ~505国营更新林场 ~506国营峁山分场 ~507国营历居山林科所
附:(山历)崌山乡位于乐平市东北边缘,距市区34.8千米。地处丘陵,项阳公路过境。1949年属红岩乡,1957年为坜崌山垦殖场,1968年改称县属综合垦殖场,1984年设坜崌山乡。1997年,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1.1万,乡政府驻小坑村,辖甘村、项家庄、段家、下埠塅、湖村、大坑6个行政村。

阅读全文

与洪岩镇中心小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