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小学校 > 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

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21-02-21 10:27:25

Ⅰ 临清小学哪个好

逸夫小学,武训小学,实验小学

Ⅱ 武训的事迹年表

21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将讨得的较好衣食卖掉换钱,而自己只吃粗劣、发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边吃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在行乞的同时,他还拣收破烂、绩麻缠线,边绩麻边唱道:“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他还经常给人打短工,并随时编出歌谣唱给主人听。当给人家推磨拉碾时,就学着牲口的叫声唱道:“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垫磨道。”另外,他还为人做媒红,当邮差,以获谢礼;表演竖鼎、打车轮、学蝎子爬、给人做马骑等,甚至吃蛇蝎、吞砖瓦,以取赏钱;将自己的发辫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以兑换金钱和招徕施舍。
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用资3000吊于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取名“御史巷义塾”(今山东省示范化学校临清“武训实验小学”)。武训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劝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他毫不理顾,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义行,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
四月二十三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市民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遵遗嘱葬于柳林崇贤义塾旁。 10年后(1906年),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的钦敬,许多名家题词,全国出现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多处,并曾一度将原堂邑县改称武训县。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创办武训师范。
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冠县柳林人武训靠着乞讨敛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Ⅲ 武训修建的义学现在叫什么

崇贤义塾:走过一百二十年
1887年冬天,崇贤义塾竣工,第二年春天正式开学上课。屈指算来,这已经是120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学校的名字是冠县柳林镇武训小学。
武训目不识丁,但办学的事儿却毫不含糊,他不仅设置了校董会,负责学校的一切经营业务,更为义学生存做好了打算。
武训知道,办义学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经费来源,于是他为学校准备了义学田,用租金收益支付日常费用,不足之处就靠他日常乞讨补给。
在那个时代,这所义塾不仅为贫寒人家普及了文化,也培养了一大批热衷于仕途功名的人士,并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仅在1890年到1893年间,就有22人考中秀才。
其中临清有一个叫沙明远的学生,曾在崇贤义塾读过书,后来走上仕途,一路高升,曾任国会众议院议员,1924年当上了绥远省(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教育厅长。
1905年,清朝颁布“废科举兴学堂”的命令,这年冬天崇贤义塾改为私立武训第一初等小学堂。几年后清朝灭亡,学校更名为私立武训小学,开办初、高两等班级。
抗日战争时期是这所学校无法抹去的伤痛,它被日伪军控制后,成为奴化教育的场所。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抗日高小,兼办过初中班。随后武训师范学校在这里创办,武训小学改为师范附小。
1956年堂邑县撤销,柳林划归冠县,学校遂改为冠县师范和冠县师范附小。又过了六年,师范被裁撤,附小改为柳林完小。
历尽沧桑,1984年,“武训小学”的牌子又在崇贤义塾的旧址悬挂起来。
杨二庄义塾:培养多名高官
杨二庄义塾设在原馆陶县杨二庄,现在叫临清市杨二庄学校,位于临清市八岔路镇杨二庄。其实这所学校是武训和原馆陶县庄科村千佛寺主持了证合伙建造的。
当时,了证和尚修了一座寺庙,但化缘来的钱没有用完,于是他就贷了出去,挣了一些利息钱,后来他又买了80亩地。
出家人嘛,有了余钱就想做些善事。听说武训已经兴办了一所义学,于是了证和尚也有了办义学的想法。学校房子建成后,了证和尚的钱却不够用了,迟迟不能开学。
武训听说后,毫不犹豫地送去了钱,学校终于得以开学。后来,武训又捐出40多亩义学田,作为学校的经费来源。
杨二庄义塾纯为蒙学,无论家庭贫富,地位高低,只要有想上学的孩子,一律接纳,都不收学费。这真是穷人家孩子的福音,一时间学生满堂。
1910年,杨二庄义塾改为武训初等小学堂,随后不久改为武训小学。1926年,这所学校迁址距离杨二庄仅三里路的艾寨张氏祠堂,并改名为武训完小。
在其后的11年中,学校共招收初小10个班级,高小8个班级,培养学生5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不少日后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如赵守国曾任天津市副市长;刘墨清曾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赵汝芹曾任天津财政学院院长;汪楚曾任北京宋庆龄儿童基金会秘书长。
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年学生有的奔赴抗日前线,有的弃学返家,于是学校就停办了。
1948年,学校恢复上课,至今。
御史巷义塾:出了个“武训第二”
御史巷义塾现在叫临清市武训试验小学,是临清市的重点小学。
这所学校的故事比较多,其中有一个叫王丕显的人不得不提。他是武训生前为学校聘请的一位老师,后来继任学校校长。至1933年去世,王丕显在学校服务36年,他曾步行到各省募捐,为学校奉献了一生的心血,被称为“武训第二”。
武训生前买了7亩田地和三处商铺,并且将一大笔基金放贷出去,所以地租、房租、基金利息三项收入保障了御史巷义塾经费源源不断地供给。
御史巷义塾也与崇贤义塾、杨二庄义塾一样,清廷诏令“停科举兴学堂”之后曾改称武训蒙学堂、武训初级小学堂,民国时期曾改称私立武训小学。
1945年,临清解放,御史巷义塾改为公办武训小学。1951年,因武训遭受批判,校名中的“武训”二字被强行去掉,改称临清第一小学。
御史巷义塾校址虽曾迁移后又复始,规模却不断扩大,至1945年,学校已经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600余名。

Ⅳ 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 旁边的住宅小区叫什么

运河商居苑

Ⅳ 军事教育打一个古人名(加解释)

武训

武 训(1838~1896) 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咸丰九年(1859),21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将讨得的较好衣食卖掉换钱,而自己只吃粗劣、发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边吃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在行乞的同时,他还拣收破烂、绩麻缠线,边绩麻边唱道:“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他还经常给人打短工,并随时编出歌谣唱给主人听。当给人家推磨拉碾时,就学着牲口的叫声唱道:“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垫磨道。”另外,他还为人做媒红,当邮差,以获谢礼;表演竖鼎、打车轮、学蝎子爬、给人做马骑等,甚至吃蛇蝎、吞砖瓦,以取赏钱;将自己的发辫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以兑换金钱和招徕施舍。
同治七年(1868),武训将分家所得的3亩地变卖,加上历年行乞积蓄,共210余吊,悉交人代存生息,而后置田收租。他唱道:“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
光绪十二年(1886),武训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决定创建义学。光绪十四年(1888),花钱4000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上学。当年招生50余名,分蒙班和经班,不收学费,经费从武训置办的学田中支出。每逢开学时,武训先拜教师,次拜学生。置宴招待教师,请当地绅士相陪,而自己站立门外,专候磕头进菜,待宴罢吃些残渣剩羹即去。平时,他常来义塾探视,对勤于教事的塾师,叩跪感谢;对一时懒惰的塾师,跪求警觉;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下跪泣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在武训的感召下,义塾师生无不严守学规,努力上进。光绪十六年(1890),武训资助了证和尚230吊钱,又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用资3000吊于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取名“御史巷义塾”(今山东省示范化学校临清“武训实验小学”)。武训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劝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他毫不理顾,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义行,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
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市民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遵遗嘱葬于柳林崇贤义塾旁。10年后,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的钦敬,许多名家题词,全国出现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多处,并曾一度将原堂邑县改称武训县。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创办武训师范。
1951年,电影《武训传》错遭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其墓被破坏。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作出为武训恢复名誉的决定。在鲁西北的冠县、临清,有不少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冠县的武训高中、冠县柳林镇的武训学校、临清的武训实验小学等。
作为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冠县柳林人武训靠着乞讨敛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Ⅵ 武七为什么被赐予名叫武训

武 训先生(1838~1896) 清代平民教育家,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慈善家。今山东省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咸丰九年(1859),21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将讨得的较好衣食卖掉换钱,而自己只吃粗劣、发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边吃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在行乞的同时,他还拣收破烂、绩麻缠线,边绩麻边唱道:“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他还经常给人打短工,并随时编出歌谣唱给主人听。当给人家推磨拉碾时,就学着牲口的叫声唱道:“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垫磨道。”另外,他还为人做媒红,当邮差,以获谢礼;表演竖鼎、打车轮、学蝎子爬、给人做马骑等,甚至吃蛇蝎、吞砖瓦,以取赏钱;将自己的发辫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以兑换金钱和招徕施舍。

同治七年(1868),武训将分家所得的3亩地变卖,加上历年行乞积蓄,共210余吊,悉交人代存生息,而后置田收租。他唱道:“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

光绪十二年(1886),武训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决定创建义学。光绪十四年(1888),花钱4000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上学。当年招生50余名,分蒙班和经班,不收学费,经费从武训置办的学田中支出。每逢开学时,武训先拜教师,次拜学生。置宴招待教师,请当地绅士相陪,而自己站立门外,专候磕头进菜,待宴罢吃些残渣剩羹即去。平时,他常来义塾探视,对勤于教事的塾师,叩跪感谢;对一时懒惰的塾师,跪求警觉;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下跪泣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在武训的感召下,义塾师生无不严守学规,努力上进。光绪十六年(1890),武训资助了证和尚230吊钱,又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用资3000吊于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取名“御史巷义塾”(今山东省示范化学校临清“武训实验小学”)。武训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劝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他毫不理顾,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义行,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

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市民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遵遗嘱葬于柳林崇贤义塾旁。10年后,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的钦敬,许多名家题词,全国出现以武训命名的学校三十多处,并曾一度将原堂邑县改称武训县。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创办武训师范。

1951年,电影《武训传》错遭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其墓和故居被破坏。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作出为武训恢复名誉的决定。在鲁西北的冠县、临清,有不少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冠县的武训高中、冠县柳林镇的武训学校、临清的武训实验小学等。

作为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冠县柳林人武训靠着乞讨敛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教育救国第一人”。

Ⅶ 关于个人事际要怎么写

参考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典型事迹)
临清市科协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中,全体党员积极参加集中学习,保证了48小时的学习时间,每个人都撰写了15000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三篇(15000字),既学习了理论,又学习了市场经济科技知识、有关的政策法规,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振奋了精神。同时,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对近年来的思想、工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全面认真地分析。领导班子还召开了党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每个党员提出了评议意见,增强了每位党员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在此,我单位认真组织开展了三项活动即“科普村村通”活动、“青年科技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科技建议奖即三项评选”活动、“全国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这些活动是着眼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提高科技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鼓励科技工作者多出成果,加速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健康发展的三项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快了我市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的步伐,对农民、青少年、知识分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如下:

一、构建农村科普的新平台——科普村村通工作

省科协、省财政厅科普村村通工作《实施意见》下发后,

我单位及时向市委领导做了汇报,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市实际,就如何开展科普村村通工作,如何整合利用科普资源,搞好农村科普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思考。市科协本着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确定把畅通科普资料发放渠道、搞好科普宣传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完善利用好现有科普宣传设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全市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处标准化科普宣传栏的工作目标,以便形成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科普宣传阵地网络,构建农村科普的崭新平台。我单位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现已制作科普宣传栏700个,4月20日开始村村安装工作,7月份施工完成,这些科普宣传栏为我市农村科普工作将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由此引发出许多科普工作的新课题。

二、我市科技人才健康成长,学术成果有新突破

为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和科技人才健康成长,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科技“三项评选”条例和办法,于2005年3——4月份在我市开展了青年科技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科技建议奖评选活动。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的热情,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科技工作者的才华脱颖而出——征收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83篇(农学会28篇、医学会24篇、林学会8篇、水利学会20篇、其他学会3篇),青年科技人才3人,优秀科技建议1项,现上报聊城市评选。

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有声有色

为贯彻落实好鲁科协发[2005]8号文件,按照山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我市竞赛工作,切实把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市科协于2005年3——4两月份在我市认真组织了全国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中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子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显著成绩。一是精心组织,细心安排。市科协召开了各学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会议,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共同学习了创新大赛竞赛规则,安排了申报的内容和时间。今年参加竞赛的学校有:临清市第一中学、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临清市先锋中学、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临清市第八小学,参加学生共计2008人。二是大型的科技创新活动成绩显著。为做好申报工作,将来自各个学校的816幅作品、材料进行了初评,最终评选出科幻画12幅、优秀科技活动4项、科技创新项目19项,经评审后上报省、市参赛。这些项目分别是:

儿童科幻画有——树叶飞船、浮动的家、能源节能器、空气净化飞行器、城市美化机车、月球家园、太阳能量车、防撞机动车设备、遨游天空的人们、宇宙天梯、地球环境监测站、多莫神秘的天空。

科技活动有——参观临清市第二水厂净化水的工程、探索宇宙伴我成长、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监测空气质量。

科技创新项目有——小学组:夏季教室降温系统设计、地震的防预研究、警车-火箭-四鸡争鸣、环境监测站-客机-运输机。初中组:概率的应用性问题、制作视力表、设计遮阳棚、喷漆火车、探究猫吃草原因、利用Flash动画演示篮球技战术。高中组:自动护眼桌、防火型节能充电器、“车式”邮递包、新时代武器、中小城市旅游资源及发展问题、新型简单天气预报器、现阶段运用太阳能接收器的具体形式改造为瓷砖形式、智能化盆、未来战斗系统的主战坦克。

本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我市青年的科技素质。我市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Ⅷ 武训传是喜剧吗

不是哦
◎故事梗概

1949年12月5日,是武训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平原省(现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训的祠堂和坟墓前,
一位女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述武训的故事……

清道光二十五年,七岁的小武训,父亲已经去世,跟着母亲要饭,虽受尽折磨,却渴望能够念书。他拿着辛
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在地上求老师收下他,结果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不久母亲也死
去了,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养。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到处流浪,外出打工谋生。17岁时,他到馆陶县大地主张
举人家做长工,和豪爽粗壮的车夫周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张家,他亲眼见到张举人剥削农妇张二嫂和四奶奶
毒打女佣小桃,听周大讲述女佣小桃因不识字被张举人骗写卖身契的经过,更加感到穷人不识字的痛苦。当他想
用三年的工钱,为患病的伯母治病时,张举人拿出假账,说工钱已经支付完了。武训与他争辩,被吊起来毒打。
最后周大打倒保镖,救出武训。

张举人当晚勾结县官,将周大关进死牢。小桃因张举人一家逼她嫁给曹屠夫,自己又无力逃跑几次想自杀,
被钱妈劝阻。她准备找武训商量,逃出苦海。武训在破庙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沉思苦想,终于感悟到穷人不识
字就要永远受欺负,于是决定要办一个让穷孩子上学不要钱的义学。

小桃来到破庙里找到武训,此刻,武训正沉浸在办义学的计划中。他将一个泥塑不倒翁送给了随小桃前来的
小茂,以表明自己办学的决心。这时,张举人的狗腿子赶来打倒了武训,强拉走了小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死牢里的周大、泥地上的武训发出了“我们要报仇”的呐喊。

◎人物生平:
武训先生(1838—1896),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原无名,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
武训自21岁(清咸丰年间)起,武训以行乞的方式集资兴办义学,目标是“使他们(贫苦人家子弟)无钱也能读书,使他们读了书不再被人欺”。
在30多年的时间内,武训乞讨的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省。武训在行乞过程中,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奇特的造型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先是卖掉右边的辫子,剃光了右边的头发;后来又剃光了左边的头发,而在右边又留起一撮头发。也表演“拿大项”、“蝎子爬”的节目,或给人当马骑,供人取乐,甚至吃粪便、砖瓦,以得到办学的款项。
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武训已经靠乞讨所得的款项置买了230亩田地作为学田,积蓄3800余吊钱。于是他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兴办起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学校建成后,他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当年就招收了50多名学生,学费全免,办学所需经费就从他置办的学田中支出。在这之后,每逢开学第一天时,武七都要先拜老师,次拜学生,这种仪式持续多年。
1890年,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22年(1896年),临终那年,在临清建成了御史巷义塾(现临清实验小学)。
武训为了一心一意兴办义学,甚至坚持一生不娶妻室。
武训一生劳苦,对自己又十分节俭,终因积劳成疾,于光绪22年(1896年)4月23日,在临清御史巷义塾内(现临清实验小学)含笑去世,终年59岁,葬于堂邑崇贤义塾东侧。有万人以上群众,包括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全体官绅,参加了武训的葬礼。
武训的义举在当时受到各界普遍高度的评价,山东巡抚张曜下令免征学田钱粮和徭役,并捐银200两。光绪皇帝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又敕建“乐善好施”牌坊。
武训是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靠着乞讨敛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

◎批判缘由:
《武训传批判纪事》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电影《武训传》上映于1951年初。它描写和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
《武训传》上映后,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争论。赞扬者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武训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批评者认为,电影《武训传》是一种“缺乏思想性有严重错误的作品”、“武训不足为训”。这本是文艺界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
而毛泽东却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
他严厉地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承认或者容忍对它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他说“一些号称学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共 产 党员……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并由引得出“资产阶级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 产 党”的严重结论。

◎批判带来的后果:
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公布了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部,1951年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计拍摄了16部。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生于1838年,死于1896年。据传他出身贫寒,青年时因苦于不识字而受人欺骗,决心行乞兴学,以便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有钱人的欺压,过上好日子。武训经过30年的乞讨,积累了一些钱,在他50岁以后陆续在堂邑柳林集、馆陶、临清办起了3所义学,而他自己仍然乞讨过活,直至死去。武训的行乞兴学活动,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赞扬,清末山东巡抚张曜曾奏准光绪帝给予“建坊施表”。武训死后,其事迹“宣付史馆”,被尊为“义乞”、“乞圣”。

Ⅸ 武训是谁

中国近代一位伟大的奇人,一生贫苦。仅凭行乞建造3座义学校。可谓前无古而后无来者。

阅读全文

与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