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杨寨镇的文教科技
清末,境内有私塾15处,学生200余人。1905年,建初等学堂1处,学生28人。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发展新教育,1922~1937年,境内先后建初等学校16处、高等学校1处,在校学生721人。日军占领时期,强力推行奴化教育。日本投降后,因政局不稳,学校时办时停。建国后,学校得以恢复发展。1949年,境内有学校20处(其中完小1处) ,共有学生1578人。建国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全面展开。开办农民夜校10余年,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多数青壮年达到初中文化水平,为农村培养大批干部和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80年代,全镇校舍设备均达省级标准。90年代, 镇投资1100万元,建起1处高标准中学和3幢教师宿舍楼。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 培育农村各类技术人才,累计1532人。1988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105名乡村教师入电大班学习,毕业后解决了全镇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师资问题。2000年,全镇有小学8所、在校生2259人,中学1所、在校生2038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465名,其中本科86名、大专143名。
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562人。自1990年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项。1994年该镇在山东省第二次星火计划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1996年被淄博市评为“科普文明乡镇”“十佳科技明星乡镇”。
杨寨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 ,在王母山发掘三块高0.7米的石头支撑着一块长1.84米、宽1.64米、厚0.88米的巨石,旁有不少石器及汉墓石雕等古代文化遗址。此外,诸如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舞蹈等民间艺术代代相继。建国后,群众文化更加活跃。1955年建杨寨文化馆,1958年改称文化站。1988年建广播站,1971年成立电影队。80年代强村和机关、学校相继建立图书室、阅览室。1990年镇办《宝塔信息》和《杨寨通讯》两个刊物创刊。此后,村和单位办小报蔚成风气,有力地促进了党政中心工作的开展。
B. 杨寨塔的历史
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只能找到介绍。
坐落在淄川区杨寨乡杨寨村小学院内,原为佛回教寺院宝塔寺(又名龙山寺)内答的主体建筑。该塔系八角形楼阁式砖塔,七级八角,高8米,底座周长21.9米。上三层和最下层均有石佛1尊。塔门上方嵌有石刻匾额1块,上书“阿弥陀佛”四字。古塔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淄川县志》记载:“龙山寺,故址在县治北,有塔七级。”乾隆《淄川县志》记有“宝塔寺,旧名龙山寺,元大德六年,僧录果朗道行碑,邑北二十里杨家寨东。清康熙三年,邑人高司寇珩重修,石刻‘阿弥陀佛’四字,云间沈探花荃笔,邑塔高峻无逾此者”。1984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 淄川杨寨那个皇冠小学是不是金马那边的小学
是的。杨寨金马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