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小学心理学》 孟宪宾 著的这本书在哪能买到啊
北京书馆,哪里有
Ⅱ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介绍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是一套教育教学丛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天合教育编写,它以简练的行文体例,实用的知识要点,众多的历年真题,权威的专家详解为基本特色,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教会考生如何在考试中拔得头筹。
Ⅲ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亦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和交际范围的扩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这些问题在中学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性问题。目前我国少年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并且现在孩子们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而适应这种变化,不仅是他们面临的任务,同样也是成年人面临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认识到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预防胜于治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当划分出几个层次,以此我们可以将学校的任务明确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心理咨询,是被咨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人的一种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疗,即具有较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专门心理治疗。而第三种情况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较少。因此,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学校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3、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当前,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一些学校尚存在模糊认识,一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一切围绕提高学习成绩,只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比如,进行智商测试、学习焦虑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试前心理调适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层次是,第一,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二、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人类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主要是因为人们能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缘故。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须不断去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心理学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更重视研究并揭示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规律,使其直接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指导。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Paul Ausubel,1918~ )在1957年做过的一次“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实验发现,学生在阅读之前有准备长时记忆的意向比阅读之后才出现这种意向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一旦明白这一规律,教学中就会提示学生,不要只为当前的考试而学习材料,应为长远的学习或应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这样,知识保持的才长久。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进行描述和测量并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包含回避失败倾向、趋向成功倾向、克服困难倾向和社会竞争倾向,这四种倾向的组合就表现为成就动机的质的特点;而表示每种倾向强弱的分数则表现为成就动机量的特点。质的和量的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就会不同。研究进一步表明,当趋向成功的倾向占优势时,学生就会选择更有价值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些知识可以使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行为就会有较准确的了解。另外,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心理学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困难的原因。教师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还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往往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以及学生现在或过去的行为,来预测他将做什么。比如,一个心理学家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智力、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就能更准确地预测这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业成绩。行为预测必然伴随着行为的干预。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矫正措施,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三、心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素质与素质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素质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个体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淀积,它标志着个体或群体的总体质量水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以下四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四种基本素质中,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也可以说是基本素质的核心,因为个体自然遗传素质与潜能的开发、社会文化经验的内化,都必须通过个体的身心综合反映出来。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个体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所实施的教育。个体的健康及理想、信念、兴趣、能力等身心特征不仅是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根本。因此,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2、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我们之所以可以提倡素质教育,是因为素质本身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素质的先天基础和后天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个体或群体的素质状况;二是素质形成的“内化”机制,即特定的社会需求、道德规范、准则、知识文化技术等外部因素,可以转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素质的先天性,要求人类讲究生育质量,而素质的后天习得性和可"内化"性告诉我们,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外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体的内在结构。那么,外部因素怎样才能转化为内部结构和质量呢?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性,要影响或干预个体的身心发展,外因必须与内部发展规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与发展规律不适应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3、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方法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热点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进行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应当提及注意的是也要强调塑造人的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在这方面,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学中有关认识能力、个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识,具体地展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指明身心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期,提示教育者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在谈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时,心理学有关道德发展规律告诉我们:道德品质的塑造关键在于成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道德形成的取向不同。10岁前的孩子,因为怕被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服从规范;大约10一15岁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心目中逐渐树立起是非观念、群体的引导和对权威的顺从,使他们能较为自觉地服从规范,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岁以后的青少年,开始建立法制观念取向和价值观念取向,认识到人性的尊严,会凭自己的良知去判断是非,道德品质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因为道德品质发展受到自身道德取向的制约,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就要有针对性,小年龄的孩子要有强化措施,而大年龄的孩子则要强调以理服人,注重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成人的榜样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净化社会风气和文化媒介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个体和群体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比如认识活动中的学习问题,现代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如何增强记忆、如何组织和加工知识、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等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掌握了这些知识,对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很有帮助。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从国外的资料和国内近年来学校心理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扮演四种角色: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学习的辅助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首先是当学生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不论是测量性评价,学校心理咨询,还是进行行为矫正和开展各种辅导,都是为了当好学生心理的保健医。其次是德育工作的辅导者。学校心理学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里,不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还有对品德不良的矫正工作。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三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这种辅导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通常是由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在第二个层面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针对学习障碍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与矫正,学习障碍是中小学学生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严重的阻碍,通常家长和教师常会认为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或者认为这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问题,而对他们采用说教、强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结果越发雪上加霜,使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全无,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也应该发挥自己职业专长的一个辅导领域。最后是选择职业的指导者。当学生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时,在我国将会有70%以上的学生要进入社会,参加职前技术训练或直接投入社会劳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对于这部分青少年来说就非常重要。然而限于自我认识和社会阅历的欠缺,这些青少年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掌握选择职业的技巧,应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中,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 注:你可以砍掉第1和第4大段,因为我觉得这跟你要求的无关吧。
Ⅳ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图书目录
教育心理学(小学)
目录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分类
第二节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迁移与教学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小学)目录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智慧技能的形成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九章问题与创造性
第一节问题概述
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第二节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第四节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第三节心理辅导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
第二节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节选择教学策略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
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第二节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2009年某省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心理学(中学)
目录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迁移与教学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教育心理学(中学)目录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训练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第四节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心理评估
第三节心理辅导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
第二节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节选择教学策略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
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第二节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经典考题专家点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2009年某省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Ⅳ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教师除了扮演唐朝韩愈《师说》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同时扮演着各种角色,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医生,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如果在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本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和思考如下:
(一)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实现以知识为本位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人本主义观念。强调教育要面对人的全面生活,重在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而绝非知识的简单堆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人的理性发展,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精神启迪和个性陶冶,提倡创造,反对一味模仿重复,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
2.确立平等合作的教学观,实现由教师中心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转变。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师要坚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同时要认识到教学过程还是师生双方作为活生生的主体,在课堂中共同活动的过程。师生民主平等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尊重每个学生特有的人格和精神世界,进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3.树立自我完善的发展观。实现由“教书匠”向“人师”的转变。教师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本教育能否取得实效越来越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除了要在教育观念上保持先进外,还应较好地掌握并运用心理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自我的修养,以理智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不断反思并改进教学行为,最终实现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由“教书匠”向“人师”的转变。
(二)重视第一印象的作用。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教师第一次在教室里讲课时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书写字迹……往往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老师的第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就会七嘴八舌评头品足。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试想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对你印象不好,那么你一到课堂,学生就反感,那么这节课就算你很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我们不能因为糟糕的“第一印象”而失去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上这教师的课的可能。我们应该重视这个“第一印象”,别忘了人们认识事物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
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形象,要善于抓住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成了自己喜欢的人,也希望自己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于是对教师教的课也就产生了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声的教育资源。健康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不会自发形成,需要老师和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对于教师而言,应注重整合教学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最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
1.形成一种和谐愉快、乐观向上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可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核心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努力在课内外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私博大的爱。教师要真诚的关心爱护鼓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师生情感相容友好,互谅亲近,彼此依恋的心理关系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能动性的自由发挥,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2.创设一种愉悦的爱学乐学会学的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有利于乐学爱学会学氛围的形成。而教师则是形成良好学习情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保持真诚的微笑,友善亲切的话语。其次,教师要极力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幽默。课堂中教学的机智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课堂沉闷压抑的时候,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气氛,让学生在兴奋愉悦中学习,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三,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教学的进度,难度掌握上要做到难易适度,注意分类要求、因材施教。尽一切可能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意义感和价值感,从而对学习保持持久浓厚的兴趣。
其中引入竞赛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中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把比赛引入课堂,并贯穿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师可把班级分成若干组,用比赛积分的方式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比赛内容可以包括必答题、抢答题材、对话表演、单词背诵等。在每一节课结束前进行总结。比赛的优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而落后者也会不甘示弱,他们会在下一次比赛中发奋努力,表现更好。在比赛过程中,每位同学为了整个组集体的荣誉,都会积极准备,上课很少出现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赛,也给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增加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开阔自己的视野,并把自己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少走很多弯路。我相信只要不断用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摸索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得失,每一个老师都能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Ⅵ 教师招聘如果考试有心理学教育学部分,我看的是初中的心理和教育学,去考的是小学可以吗中小学差别大吗
教育学和心理学复,教育心理制学他们的范围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可以通用。只是问答题有的地方说法不一样。但是都是对的。
所以你放心看。我之前考两学。看的就是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的。后来考编也是看的这本书。。。你如果不放心可以去233网校做下题目。。。书中知识有限的。书是基础。适当去扩充下。我之前考试就有碰到超纲书本的题目。但不多。。。
加油!
Ⅶ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丛书特点
★内容凸显实用,适用不同考生本系列教材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精心筛选了教材内容。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生与教师、课程、教学(上)、教学(下)、德育、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等内容,深入探讨和归纳教师资格考试的各部分题型,结构严谨、讲练结合、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梯度合理,极具实用性和兼容性,适用于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及特岗教师录用考试。
★简洁的考点提举方式,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教材采用完全区别于同类其他图书的章节内容举例的传统知识结构模式,以章为单位,运用纲要式结构,以点带面标明各部分知识的内在关联,同时采用整体记忆,快速建立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让考生在系统中学习知识,起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渐次推进的习题设计,深入细致的专家详解教材采用讲练结合的编排方式,打破传统习题只注重基础训练的机械模式及习题量少、答案较为简略的弊端,先对相关考点进行细致分析,帮助考生掌握精髓,再针对考点按照由易到难渐次推进的原则巧设习题,同时配以权威资深专家为习题所作的全面、集中而又细致的解题思路分析,使考生既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题分析详尽、透彻真题均配有详细的试题分析,题型还增加了对各选项之间的区分讲解,让考生真正把握试题规律,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模拟题集实用、适用精选的模拟题预测了2011年考试的方向,涵盖了近年考试的热点考点,保证了考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收获。让考生在测试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劣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形,拾遗补漏,完善知识结构。该系列丛书由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策划、编撰、核对和审定。主要编写人员有李晓洁、雒晓春、陈静、孙弘雁、刘丕君等,其中中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由雒晓春编写,中学教育学主要由陈静编写,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由刘丕君编写,小学教育学主要由孙弘雁编写,其中李晓洁为总纂。
Ⅷ 学习心理学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其正常健康的生活与发展。一般来说,如果个体处于正常健康状态,则易与适应社会,内心平安,内外平衡,从而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接受,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能获得学习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如果个体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尤其是不健康状态,就容易发生损害社会与他人的反社会行为,重则违法犯罪,轻则为人所责;或者会出现损害自我的异常行为,令社会不宁,是众人不安。即使不发生外部的不适应行为,处在不良状态的个体也会因长期处在情绪困扰之中或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导致低劣的心理素质。无论哪种情况,对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应该看到,学生心理健康的严峻形势,与学校教育的失误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除了家庭,学校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另一个环境因素。当前,学校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增加学生的负担,加剧竞争气氛,造成学生无休止的紧张、压抑、挫折等心理不平衡状态,乃至产生厌学和对抗情绪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措施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某些经济制裁手段扭曲了学生的心灵;有的教师随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委屈、沮丧、愤恨,由其导致学生心理失调、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的情况,也时有耳闻。学校教育的失误所造成的悲剧一再向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敲响了警钟:学校心理学工作刻不容缓!
总而言之,无论从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看,学校心理学的意义都是非常的重大、非常紧迫的。
Ⅸ 急求:中小学“心理学”课程教些什么
以前我们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的,首先你要了解你所教学生的回实际答心里需求,然后你要到图书馆尽可能找出较多的关于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在你多读点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后,你就一定能知道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心里知识了
我想最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宽宏大量,如何时刻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如何为自己的人生设定好目标,如何具备做任何事情的恒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