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有哪些特色做法和成效
来严格管理,完善机源制,建立基层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目标管理,注重在科学分析民情、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干部理清思路,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对基层干部实行“三定一考核”的办法,即人员定岗、任务定量、工作定责,年终严格考核结帐,从而使基层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真正有压力
2. 如何抓好团队基础建设
打造一流的工作团队,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转变团队的管理方式,治“本”。
作为团队领导,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团队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强团队的理解能力。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工作任务或目标,只有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有了清楚、共同的认识,工作时才能步调一致,增加实施过程的紧迫感,从而在成员心中树立成就感。
2、培养团队的责任能力。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在团队中鼓励共同承担责任,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工作中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没有该不该,只有要不要。
3、建立团队的信任能力。信任是团队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有两方面意思,一是团队领导信任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授权,即勇于给团队成员赋予新的工作,给予团队成员行动的自由,鼓励成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认为自己很能而亲历亲为。二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高度信任,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个性特长、工作能力等,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提高团队成员的信任能力,工作成果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4、提高团队的沟通能力。一是在团队中建立充分的沟通渠道,鼓励成员就问题、现状等进行充分沟通,激发思维的碰撞;二是塑造一种公平、平等的沟通环境;三是建立一种公开、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方式;四是塑造一种积极、正面、共鸣的沟通氛围。
二是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强“根”。
团队的综合能力应包括团队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绩效能力、和谐能力等。
1、执行能力。团队执行能力就是指“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映,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一个团队的执行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命。无论怎样好的经营、管理策略,假如执行不力,都是废纸。执行能力也折射出领导者的统筹能力和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2、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提高团队素质、确保较强攻坚能力的基础要素,是一个团队创造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需要,促进工作目标的完成,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3、绩效能力。要工作就要有效率和效果,绩效能力反映了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贡献能力。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提高团队绩效能力,对整个团队出色完成工作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要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团队的绩效成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4、和谐能力。和谐融洽是衡量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团队和谐的核心是团结力。提升团队团结力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团队成员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观念,修身,敬业。
三是培育团队的文化精神,塑“魂”。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是一流团队中的灵魂。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意识力。要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大局意识,注重工作的整体性,要有为团队的奉献精神。其次,发挥团队成员个性,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团队精神的形成,其基础是个人的爱好和成就。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
2、协作力。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对于一个团队的队长来说,他需要有团队组织能力。而对于队员来说,不仅要个人能力,还需要的一种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共同发挥最大效率的能力,这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一个团队至关重要,团队的根本功能或作用即在于提高团队整体的业务表现,只有协同合作的团队,才能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团队业绩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所有工作成效最终会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
3、凝聚力。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境界,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就要确立一个目标,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经常沟通和协调,强化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
3.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乡镇党委2011换届领导职数为5至9人最好,因为现在基层事情较多,工作涉及方方面专面;可从担任乡镇事属业单位的负责人中而年龄在35岁以内并连续三年被县委政府及以上表彰为先进的,通过考察直接提拔一部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因为他们熟悉基层工作。
4. 如何加强团队建设
1、培养团队的责任能力。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
2、增强团队的理解能力。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工作任务或目标,只有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有了清楚、共同的认识,工作时才能步调一致,增加实施过程的紧迫感,从而在成员心中树立成就感。
3、建立团队的信任能力。信任是团队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提高团队成员的信任能力,工作成果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4、提高团队的沟通能力。在团队中建立充分的沟通渠道,鼓励成员就问题、现状等进行充分沟通,激发思维的碰撞;塑造一种公平、平等的沟通环境。
5、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团队的综合能力应包括团队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绩效能力、和谐能力等
6、培育团队的文化精神,塑“魂”。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是一流团队中的灵魂。
5. 如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夯实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建设 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真正重视群众、真正关心群众、真心爱护群众。一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真正树好“风向标”。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宣传党员楷模,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三是严格党员干部考核,从德、能、勤、绩、学、廉着手,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党员干部评先评优中。 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任何功劳都不是个人的,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得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是健全科学有效的党员网络。村(社区)党总支下设党员支部,支部党员分别联系几名群众,做好党组织阵地建设。二是充分吸收优秀群众加入到党组织中,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把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充实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一是科学管理,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及时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理顺党组织关系,按照属地管理、资产管理、行业管理,以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为原则。二是正确定位基层党组织功能。党支部主要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党建工作。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包涵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当前,重点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扩大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 四、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作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一些薄弱环节,要采取扎实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工作指导,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需要各个基层党员同志齐心协力,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共建先进基层党组织。
6. 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内容
《意见》强调,要拓宽来源渠道、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坚持按编制员额及时补充人员,县级机关不得变相占用乡镇编制,可在全县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改进乡镇公务员考录工作,一般应纳入省市县乡“四级联考”,也可以面向社会单独组织,对招人难、留人难的艰苦边远乡镇,可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扩大乡镇领导干部选拔视野,注重从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中择优调任乡镇领导干部。乡镇领导班子要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年龄结构,严禁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意见》提出,要加强培养锻炼、提高乡镇干部能力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乡镇干部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注重实践锻炼,选派乡镇干部到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组织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互派乡镇干部挂职锻炼,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能力素质。
《意见》强调,要严格管理监督、促进乡镇干部履职尽责。坚持从严管理,严格执行工作、考勤、病事假等相关制度,切实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对乡镇干部履行职责的监督约束。完善科学考核机制,严格控制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票否决”事项,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相对稳定,乡镇党政正职一般应任满一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任期内一般不得调动或调整。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上级机关一般不得借调乡镇干部,因工作特殊需要短期借调的,应征得借调单位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同意并明确借调时间。
《意见》规定,要强化激励保障、激发乡镇干部队伍活力。加大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力度,注重从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县级机关提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应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要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统筹研究完善工资待遇政策向乡镇倾斜的具体办法,重点向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倾斜。乡镇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乡镇机关基本生活设施,关注乡镇干部心理和身体健康,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对生活有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补助。
《意见》要求,省、市、县党委要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委组织部门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合力。要注重培养乡镇干部先进典型,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客观公正评价和宣传乡镇干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尊重、关心、支持乡镇干部的氛围。
7.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哪些好的措施办法
注重班子建设,解决好乡镇干部“上升”问题。始终坚持选拔任用干部向基层倾斜的导向。为加强对乡镇党委书记的管理,市委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调整乡镇党委书记管理权限的意见》,将乡镇党委书记纳入市委管理干部范围。 2013年以来,全市94个乡镇中有9名乡镇党委书记提拔到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任职;提拔任用的110名县处级干部中,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经历的有33名。坚持好干部标准,注重人选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层领导经历。
完善关爱机制,解决乡镇干部“安心”问题。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在乡镇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开展县以下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调查摸底工作,实行乡镇工作岗位补助制度。加大对乡镇干部的照顾,优化工作环境,逐步改善乡镇机关基本生活设施。在生活问题上,严格落实乡镇干部带薪年休假制度,对维稳等特殊时期占用的假期及时给予调休,定期组织体检,对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补助等。
拓宽来源渠道,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问题。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人员不足的实际,积极拓宽渠道、放宽视野,通过公开招录、选聘等形式,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对乡镇有空缺编制的,每年都拿出一定比例的空编报省公务员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注重从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人员中考录和选拔乡镇班子成员。重视从优秀村干部和企业一线考录乡镇公务员。为了加强藏族乡镇领导班子力量,2015年市委从市直机关单位选派了14名优秀科级干部到全市14个藏族乡镇担任乡镇党委第一副书记。
加强教育培训,解决乡镇干部“本领恐慌”问题。坚持把打造乡镇“全科干部”作为乡镇干部培训的重头戏,按照“主业精通、一专多能、人人懂政策、人人能办事”的要求,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引进中浦院等高端优质培训系统,开展“万人在线”网络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将全市94个乡镇近4000名干部全部纳入网络培训范围。先后举办9期网络专题培训班,培训乡镇领导干部116人。以提升人才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选派乡镇干部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同时筹建了海东农村干部学院。
树立基层导向,解决乡镇人才“储备”问题。各县(区)委科级后备干部的储备注重从乡镇干部或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中确定;市委县处级后备干部的储备注重从具有乡镇任职经历的科级干部特别是从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中确定。加大后备干部的管理,及时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干部纳入组织视野,选派到重要工作岗位加以锻炼。对已具备丰富基层工作经验、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干部及时调整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截止到目前,全市366名县处级后备干部中,80%具有乡镇任职经历;各县(区)乡科级后备干部中,85%具有乡镇工作经历。
从严管理干部,解决乡镇干部“慵懒散漫”问题。制订出台《乡镇干部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解决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及工作纪律不严的问题。为了从严管理干部,2013年以来,成立专项督导组,对乡镇干部、驻寺干部纪律作风等问题进行不定期抽查并接受群众举报。为保证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严格实行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干部在基层最低服务不少于5年。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为直接有效了解乡镇干部队伍情况,市委制定出台了《海东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察了解暂行办法》,全面客观准确评价乡镇干部。(作者单位:海东市委组织部)
8. 如何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
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议的方法如下:
一是针对企业团员青年分布特点,及时调整专工作思路,按照“就近入户属、就地活动”的原则,合理设置团支部,灵活开展团的活动;
二是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企业中优秀青年特别是一线技术骨干为团员,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发动团员青年主动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自身岗位,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成为推荐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加大“推优”工作力度,坚持把推优荐才的重点放在一线的团员骨干、青年知识分子和优秀团干部身上,积极推荐输送到重要的工作岗位,同时重视培养一线的优秀青年推荐入党,提高“推优”质量,充分发挥团员在企业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延长工作手臂,加大28岁以上青年的教育管理,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青年工作体系,确保有团员的地方有团组织,有青年的地方就有青年组织,使每一位35岁以下的青年对团组织都有归属感。
9. 如何强化乡镇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大的资本,乡镇实现跨越发展,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经济竞争表现为市场竞争、产品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入WTO后,使我们直接与世界对话,人才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已是必然趋势,也使人才超越资金、技术等成为第一关键要素。乡镇党委要不断强化人才思想,把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不断加大智力投入,加快机制创新,通过人才积累抢抓发展先机。尤其是目前比较困难的乡镇更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要在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调整人才结构、调动人才积极性等方面研究制定比其它地区更为宽松优惠和灵活的政策性措施,努力建立事业留人的用人机制、多元化的分配机制、人性化的服务机制、市场化的配置机制,进一步推进乡镇人才政策和机制创新。
2、参与人才竞争。留住、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只是“待遇引人”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事业留人”。要把人才开发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上,突破求全责备的老框框和论资排辈的旧观念,千方百计形成“政策洼地”,提供“创业平台”,以弥补人才竞争中的劣势。目前,外资各领域纷纷抢摊中国,大力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使经济人才争夺战更加白热化,面对外资公司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优厚条件,经济比较困难的乡镇只有不断创新,出奇制胜。要加强合作,用项目引人才。充分尊重人才的智力劳动价值,采取折价入股、赠送期权、提供创业条件等多种形式开展项目合作,通过帮助专业人才实现智力成果的转化,实现其人生价值,吸引各类人才加盟到镇、村、企业、单位。要兼并收购,连锅端人才。抓住企业单位改制重组的有利时机,加强对相关企业单位的兼并收购,在接受资产的同时,也将原单位企业人才收归旗下。要异地设立机构,就近挖掘人才。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大中城市设立研发机构,以此为载体,就地招聘专业人才。要提前投入,以情感引人才。利用乡镇现有的人员、人才的亲情、感情、交情吸引适用人才。
3、加快人才培养。乡镇要适应跨越发展的需要,必须以人才资源开发建设为主题,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人才为重点。培养人才就等于发展经济,等于创造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未来。加强和造就人才队伍,必须坚持输血与造血兼顾,外引与内造并举。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要积极地寻求和引进人才,更重要地是培养好、使用好自已的人才。要把人才培养看作地方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要舍得投入,要通过设立人才基金、健全培训机制,让所有人员都有机会再深造、再提高。可以采取产业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管理引进等柔性不流动模式,以借调、兼顾、聘用等不改变人才行政隶属关系,不迁户口、不随调家属的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乡镇提供智力服务或来乡镇进行短期服务。可以借助外脑、借助外力,通过联合办学、厂际交流、科研合作等“借鸡生蛋”、“借炉炼丹”,使镇、村、企业、单位的人员更新知识,提升层次。
4、优化人才环境。要想使乡镇人才质量有较快增加,高层次人才比例有较大增长,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进一步适应,笔者认为,优化人才环境尤为重要。体制和机制和活力能带来社会发展,包括人才建设的无穷活力。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体制和制度的竞争。优化人才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扩大人才队伍,使用优秀人才是前提、是关键。实践证明,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慧眼识才。合适即人才。在人才的使用上,要打破条条框框,不唯学历重能力,少言文凭重水平,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真正做到量力录用、人尽其才,防止人才错位,造成隐形浪费。要真心重才。肯定人才的特殊价值,对人才的贡献要量化、物化,积极推行按技术分配、按贡献分配、按实绩分配、按能力分配等现代分配方式,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一流待遇,激发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要放胆用才。人才是用出来的,乡镇一级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开发使用好人才。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使他们在生产一线释放潜能。同时,要善于出课题、交任务、压担子,不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开拓意识,增强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促使他们早日成熟,早出成果,要鼓励人才共享。改变“用则必有”封闭式的人才观,确立“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开放式的人才观,不断完善人才流通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既减轻镇、村、企业、单位负担,又能使人才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5、建立人才制度。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既不能急于求成,凭一时兴趣随意挑,又不能流于形式,搞花拳绣腿做摆设。只有强化领导,健全机制,规范运作,才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笔者认为最好要制定和完善好培养、管理、使用一系列制度,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例会制度、职责分工制度、人才工作目标管理制度、联系点制度、会办制度、督促检查制度、领导与专家人才联系制度、人才培训制度、健康体检制度、座谈信访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