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三化学《自然界中的水》练习题,谢谢各位!ps:课外小实验不用做。
3.B 4.B 5.玻璃棒 引流 后面的懒得看了。。。
B. 小学科学《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说课教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教学准备:各组装水烧杯5个,高锰酸钾、食盐、沙、面粉各1小份,小药勺4根,滤纸1张,三角形玻璃漏斗1个,搅拌棒1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里,食盐哪里去了?谁来用语言描述一下食盐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的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3、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它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
4、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中的前后有何变化?并完成对书中表一的记录。
5、想象:学生根据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想象并描述食盐的溶解过程。
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教师讲解: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我们选择了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作进一步的观察实验。
2、教师以高锰酸钾为例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作好记录。在做“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的实验时,要先讲清要求,再让学生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本课表二)
4、学生汇报,并思考:物质在水里是否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了吗?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
5、小结: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溶解是物质______地分散在水中,且_____(能或不能)用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四、拓展延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见过什么物质也能溶解到水中的?把字写在本子上。
C. 什么叫课外实验
在课堂外的实验
D. (1)某化学课外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KI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请完成相关的实验步骤和现
(1)④向复含Fe3+的溶液中滴加几制滴KSCN溶液呈血红色,这是Fe3+的特殊反应,所以可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就说明Fe3+没有反应完(或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Fe3+没有反应完(或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①2H2O2 =2H2O+O2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泡产生的快慢;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如果分别加入CuSO4和FeCl3,它们的阴阳离子都不同,所以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的影响,而Fe2(SO4)3和CuSO4的阴离子相同,排除了阴离子的影响,所以能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故答案为:溶液中气泡产生的速率;排除氯离子的干扰(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②根据反应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越多,所以可测的物理量有气体的体积和时间.
故答案为:收集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E.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课外实验
我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实验前要有计划,要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回标和要求,实答验前还要做好安全方面的教育。
2、实验过程中要按要求操作,要做好书面记录。
3、实验结束要有总结,要让学生交流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F. 求可以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做的一些课外化学实验
实验抄:茶水的变色
实验目的: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实验原理: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
实验器材:一杯茶水 玻璃棒
实验药品:绿矾 草酸
实验过程:
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台上的魔术师手里端着不满一杯棕黄色的茶水,只见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接着,这位魔术师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了。
这个实验应该能做,也很有趣呢
G.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科学课外探究实验活动
我想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学习
H.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A.装置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B.
A.硝酸银过量,不能证明溶度积大小,应在饱和氯化银溶液中滴加硫化钠回溶液,故A错误答;
B.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可促进氨气的挥发,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故B正确;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用排空法收集,故C错误;
D.实验用长颈漏斗可导致气体逸出,不能收集到氧气,应用分液漏斗,故D错误.
故选B.
I. 预测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将实验步骤。
科学知识 :1、经历实验,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2、知道100毫升水在常温下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科学探究:1、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做到有效探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2、激发思考,关注细节,在实验的设计、操作中做到规范,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溶解实验过程中带来的乐趣,感悟合作、交流的价值。2、实验操作中,注重科学事实,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教学重点:实验的设计、完善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难点:实验中的规范操作、思维严密性的培养教学准备:一碗食盐、1根筷子、1个小勺、1个盛若干水的烧杯、1个盛100ml水的烧杯、1个塑料盘、1块抹布、1张设计纸教学过程:一、观察描述,铺垫方法1、谈话导入 ,老师引领大家看准备的材料。2、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讨论:对材料中食盐的认识?(食盐的样子?:把盐放进水中会怎样?得出“溶解”概念)3、学生实验:①在一杯盛有水的玻璃中加入一勺盐,探究盐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各小组杯中的水量不尽相同,)②学生利用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③引导观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④问: 搅拌后,为什么食盐有的“全部溶解”,“有的不完全溶解”?⑤小组讨论,分析原因。(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描述,发现把食盐加到水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全部溶解和不完全溶解,从而认识到水溶解食盐的本领是有限的。再者是通过交流,熟练判断出食盐是否溶解的前提条件是“长时间搅拌”,为下一环节实验的设计和展开做好方法上的铺垫。)⑥问:同样是加一勺盐,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⑦启发思考,确立在相同水量(100毫升)的情况,探究水溶解食盐的多少?⑨利用天平称解决重量单位“克”的测量。(意图:把学生物目光和思维聚焦到水量上,使学生意识到水量多少影响食盐的溶解本领,要进行研究,必须固定水量,从而引出课题。从“克”引出“天平称”,是为学生接下来的方案设计提供可有效利用的材料。)二、思考方法,设计过程1、问: 如何设计探究活动的方案?(把怎么做的,怎么称,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下来。)。2、 生讨论,师巡视,参与一些小组的设计。3、交流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激发学生思维,发散操作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寻求更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教师可以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课件,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第一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即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食盐质量,加多少勺食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盐了。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2)、溶解后再加,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3)、逐步完善表格的填写。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第 小组研究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需要准备的物品:研究方法、步骤: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盐。三、分组实验,收集数据1、 生完善各自的方案后实验.(组内合作,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2、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教师可做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加入学生探究的行列。这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突出教学重点。)3、汇报结果,收集数据,形成统计表。四、分析反思,提升思维1、利用统计表,分析数据。(1)、发现不同,分析误差。(让数据相差较大的小组说出操作过程,大家共同分析存在的原因。)(2)、数据较接近的小组作经验交流。2、师启发思维的深度:问:A、每次加盐你规范吗?是否做到全溶后再加?先多后少了吗?(水中有盐数据也会增大)B、你们觉得每组得出的数据就一定精确吗?C、盐撒到外面了,用这种方法称出来的数据就有可能怎样?(平均值会偏大)(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实验的数据及误差进行分析、反思,浅层次看,学生是操作层面进行的分析,促进操作的进一步规范、细致,深层次看,学生在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使思维的尝试得以发展。)六、课内小结,课外延伸通过研究,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0多克食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的食盐的量是一定的。那么100毫升水约能溶解多少克糖,多少克味精……课后,同学们可做一做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