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职业教育的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九)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十一)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十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十三)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健全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十四)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
2. 如何才能激发中小学办学的活力
如今对于中小学的教育,可以说是抓的很紧,而想要激发中小学办学的活力,首先还是要从学校质量标准上来看,还有就是权力界限上要好好分清楚。要从根本问题上来激发中小学的活力,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僵硬的政策来实现片面的面子功夫。
三、管控好学校的界限并且一定要让学校明白自身发展的方向,要知道办学活动激发活力,所需要去做些什么东西,从而去进行调整。还有就是学校本身的经费使用,是否有将钱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去,是否有进行金钱浪费,要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并且还要推动教师的绩效改革,这样才能够摆脱所谓的僵硬片面化思想。
3.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
中小学办学行为深人实施素质教育
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委,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6月12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深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省教育厅 省委组织部 省委宣传部 省监察厅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江苏人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
4. 如何激发中国教育的活力
——中国教育30人论坛对话实录
主持人:
刚才对话环节和讨论非常精彩,讨论的问题很深入,很全面,特别是交流的环节看到不少人非常的踊跃,有很多同志举手,时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的交流。
上午讨论的是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组织,教育的技术,下面进入教育的管理体制,目前我们的管理体制总体是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方式在管理,公有教育,公办教育还是独大的格局,没有完全的改变
。民办教育也在发展,怎么看待民办教育的发展,怎么激发教育的活力,我们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请有关的专家和嘉宾一起讨论,下面有请对话主持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山西省教育厅副厅
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卓玉。
张卓玉:
这个话题主题是如何激发教育的活力,这个话题非常的复杂,关系到教育体制,教育管理的问题。
我想大会组委会所以设计这样一个话题,是考虑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活力不够,我个人认同这样一个判断,中国过去30多年,我们的社会各领域,最充满活力的是经济领域,最充满活力的这个领域发展速
度最快,成效最好。与经济领域比较,教育领导应该说过去30多年也是有活力的,比如说我们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出现就体现了教育的活力,再比如说上午下午都经历了津亭论坛的全过程,今天这
个论坛上上下下我认为是充满活力的。但是与经济领域比较教育领域的活力是远远不够的,证据在哪里,如何激活活力,下面听三位嘉宾的高见。
方展画:
我简单的讲三个观点想法,第一个想法,今天是讲民办教育,稍微延伸的讲,我想我们根本没有搞明白教育,我们到底教育什么,根本就没有搞明白。美国搞明白了吗?没有。美国的教育一直出现钟摆
现象,一会儿往这,一会儿往那,所以没有搞明白。当把老师传授的东西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上午的奈斯比特先生说教育不要想把篮子装满,而是要点燃学生的一盏灯,这个灯怎么点,有不同的点
法,现在我们的教育没有点灯,只是急急忙忙的装篮子。刚才汤敏先生讲慕课,我有不同的想法,现在应该还不是时候,很多老师包括高校的老师说,慕课只适合985大学,清华北大的学生,慕课不愿意
的可以不打开,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可以不打开,心的灯没有打开,求知的欲望还没有。这想到我们的教育,如果讲极端一点,我们的认识还处于处女地,还是不知道,我们需要很多的探索,这种探索现
在麻烦的是在于我们不知道教学是什么,但是很多人认为已经知道了,所以就按照知道的东西管,包括讨论的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的问题,他认为他知道了,按照这个管,我们认为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这个是教育,那样是教育。刚才周国平说那个试卷答得不好,福建有一个作者去做题目才得了一分,根本就不合格,我们的出题者认为已经知道了,已经懂了,然后进行教育和管理,我说这是教育没有
活力的根源,现在太多的考核都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不是标准,需要打一个问号,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有活力,我就说这么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还是需要探索的,特别是多样化的社会还是需要探
索的。我们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开放意味着什么,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走弯路,走弯道,传承,是一直按照原来的思路模式走下去,越走越快,越走越远。创新肯定是弯道,现在讲拐点,把原
来的否定找一个增长点改革是跨越式发展,讲通俗一点是超车,我想现在学校教育当中,我们需要有弯道超车的意识,我们按照原来的做法精制化很多学校在搞这个事情,我们很多学校都是精致管理,
包括刚才出来精致化的利己主义,我们现在需要走新的路,尤其是不明确教育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很多人认为教育就要这样做,但是我们想走另外的路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碰到了制度障碍
。特别是我们的公办学校,要想弯吗?很不容易。有各种各样的制度在制约着我们的学校。我在想呼唤学校在改革创新中走自己路的时候,需要放权,需要为学校松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活力才能激
发出来。
第三是民办学校,从我们国家看来,真正意义的是90年代初,20多年的历史,现在看民办学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启发。民办学校据我所看的所了解的学校在草创初期基本没有校舍,没有师资,没有经
费,很多学校是玩空手道的,20多年过去了以后,有很多学校没有了,有很多学校成长,成长得很快,为什么?我在想民办学校就是敢于弯道,因为敢于弯道所以才超车。我们讲特色教育,这几年特别
是2020年国家纲要颁布以后,我们的全中国的学校都在讲特色发展,但特色发展最早是谁开始的,我想应该是民办教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忆,90年代初的时候,民办学校的校名最多的是外国语和实
验,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外国语肯定是特色,实验也是特色,民办学校从一开始就要在夹缝中求生存,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按照公办学校的东西来做。小班化,现在人们有钱了,需求提高了,但是很多
民办学校是靠小班化起家的,包括现在说的扁平化管理。民办学校没有办法,不可能养六七个校长,就是一两个校长,甚至有的学校就是一个校长,没有其他校长,部门很少,就把教育的活力挖掘出来
了,我想民办学校走到今天,如果没有师资优势,甚至是没有政策优势,我们的民办学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任其自生自灭的,这几年有所好转,完全是靠走弯道来超车,来通过改革创新激发他们地教
育活力,让我们看到教育另一条成长的道路。
卢志文:
我今天是来听会的,被抓上来的,我的牌子是手写的,我要收藏,现在手写的比打印的都珍贵。
张卓玉:
李希贵校长是这场活动的嘉宾地因为学校有事没有来,感谢卢校长参加活动。
卢志文: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活和死在管和放之间,所有的人都想活,但是领导怕乱,这矛盾找不到恰当的路。我们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是大家感兴趣的。我想如何在乱 管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活而不乱,管而不
死。这是我们长期思考的,别说国家的宏观政策,就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其实也要面临这个问题。我们都希望活,我们都不希望乱,但是没有一定程度的乱,就不可能有活。这个度如何把握?其实人们
早已经有策略了,只不过我们没有把它鲜明的提出来,我们按照这个路子走。比如说底限加创造,就是解决管与乱这对矛盾的一种策略。底限加创造,就是稳定高效的保底策略,和创造跨越的发展策略
的一种结合,如果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教育底限谁来守,创造来完成我想应该有分工,保底靠政府,繁荣靠市场。公办保底限,促均衡少公平打基础,减少择校需求。民办促繁荣,寻差异,扬个性,求
创造,满足择校需求。就能够实现底限有守,创造无限,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津亭我们探讨活力这个话题仍然感觉很奢侈,教育领域活力不够是主要的矛盾。束缚教育生产力解放的因素到底有
哪些,我认为应该是三个层面。第一是思想和观念,如果教育活,首先应该是思想活,应该是观念活,所以这个里头就有一个思想解放的问题。经济领域早已经证明了,今天说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和谐
,满意就和谐,怎么满意有选择就有满意,怎么选择,供应充足才可能选择,怎么供应充足,繁荣发展的结果就是供应充足,繁荣发展的前提就是开放,哪个领域开放哪个领域比较得,思想解放带来开
放的局面,开放的局面带来繁荣和发展,繁荣的发展带来供应的充足,供应的充足带来选择的增加,选择的增加带来满意度的提高,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今天教育为什么依然还是条子满天飞,我想30
年前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体验过,有条子的时代都是供应不充足的时代,今天既要花钱还要做孙子,老百姓是不会满意的,活力就来自思想的解放,教育首先来自思想的解放,上午说了这个话题,高校
用政府的钱要接受政府管,这个太好了,那个钱是哪里来的?老百姓给的,政府是应该接受老百姓的管,政府给你钱要接受政府的管,老百姓额你钱能不能接受老百姓的管,这个理顺了就是通的。
第二是机制活,体制是结构,结构很重要,市场经济带来中国经济领域的腾飞,教育领导当中的腾飞,还得要引入一些机制,我觉得应该有一种一直在,这种机制就是市场的机制。这种机制在就会有促
进。
第三个活我认为应该是方法活,途径活,这实际上是科技活和创新活,要让各种各样能够解放生产力的东西都释放,但是今天看到学校是一个最排斥技术创新的单位,教师个体按照道理应该是思想最解
放的,但是讲真话,知识经济的时代,我观察下来,教师还真的不是一个爱学习的群体,这就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没有一种机制去促进,为什么要拥抱技术进步呢?因为技术进步可以解放什么力,可是
为什么我们对解放生产力的事情熟视无睹,不愿意去用,是因为解放不解放生产力和我没有关系,所以没有动力。因此,教育的活力的诞生,一定是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创新,科技的进步,合力作用的
结果。
朱永新:
大家可以看到请卢志文来是对的,本来是让他替我,我上午已经到了,希贵老师因为有事不能来,就替他了。本来卢老师是今天下午的飞机,改到晚上的飞机,到目的地要晚上两点了。为什么选择他,
因为活力没有民办学校的发言人讲什么活力呢?他可以现身说法,可以跟我们交流和分享,而且他是非常成功的,办过多所民办学校的校长,他下面有十多所民办学校,有公办转制学校,新型的托管学
校,有自己创办的民办学校,是十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而且办一所成功一所,办一所活一所,他应该是民办教育的专家。
我们今天讨论的活力更多是机制体制来看的,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看,第一是社会参与教育的渠道畅通不畅通,有没有活力。第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地方政府有没有创造性,有没有权力进行
教育的变革,学校有没有自主权,在教育有没有作为,我认为是三个层次,社会的角度看,我认为有活力的教育应该是社会精英,社会里智力资源,人才资源及大量的涌流,社会的资金大量的往教育涌
流,很坦率的说现在的道路不太畅通。举个例子,社会资本,刚才说了我们的中国的民办教育绝大部分是滚雪球滚出落的,而不是民间资本,看万人大学一开始没有投多少钱,不像香港跑马大学一下子
几十个亿,十年办一所著名的大学,他们可以做到,我们没有的,我们有钱也进不,曹德旺拿很多钱办基金但是不能搞教育,俞敏洪上市公司办不了学校,所以只能跟人家二级学校合作。他说最好能给
一个名牌大学,就可以跟北大清华抗衡。中国办学要求很严格,比如说500亩地,少一亩不行。香港很多就是一楼可以办大学,为什么要500亩地呢?大学有各种可能性,非得要500亩地,中国批地是多么
的困难,不是想拿就可以拿的。这就搞死了。
不允许先办本科的,必须是大专开始,大专三年毕业生经过论证才可以申请办本科,本科之后三年毕业生再经过同意可以招硕士,硕士点要一个个的审批,硕士之后才是博士,没有20年搞不定。如果说
办大学几十个亿进来就办一流的大学,有没有条件,我认为应该制定标准,什么人什么样的资源资金可以办博士学位,直接批就行了,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部分人,全世界的精英人才请来,为什么
不能办一个比北大清华还牛的学校,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中国的民间资本大量的炒股,大量的做其他就是不往教育里来,不是不想来而是进不来。我的想法一定要信一个制造一个信民间资本和民间智
力进入教育的办法,包括优秀的人才不爱到教育中来,这是社会层面的问题。
第二是地方,因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太大了,我的区域之间的差距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个区域之间的差距就造成了教育不可能由一个政策指导全国所有的教育,国家有一些东西可以用一个
政策,比如基本的人才培养要求,作为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的公民,有一个基本的素质,这个国家可以规范。但是怎么办教育,怎么做教育,把地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一个
个标准捆死教育一定不会有活力。因地制宜,应该作为我们国家公共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和指导思想。有人说京剧进校园,北方人可以听五得懂,广州可以粤剧,苏州可以是昆曲,要把空间留给地方。
还有撤点并校,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微小学校是很好的方面,在强调大工业的背景下过分的强调了学校的规模,几万人的学校不可能有个性的,越是小越有活力,选择性越多。
我们讲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我们要么一窝蜂,要么一刀切,很难有公共的交流。当然山西和山东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还是带着镣铐跳舞,尽管跳得很精彩。这是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把
地方的积极性剥夺了不行。
学校的活力怎么张扬出来,我们知道办学到最后靠校长,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国王,在校园里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是要赋予权利能力空间,不能管得死死的,现在多校长讲没有空间,很想改革,但是
大学里面光政治理论课程的体系,就占了差不多很大的一个空间,专业课程也没有办法开课,想开选修课也是形式上的,必修课堂的比重大到没有空间选择了,很多学校说没有研发课程的空间,国家课
程和地方课程已经把课程排满了,学校很难有真正的有价值的课程空间。要有活力,首先是给社会,其次给地方,最后给学校更大的权利,空间和自由,他们一定会想住更多的主意和智慧,迸发出更多
的能量,更多的活力。
张卓玉:
谢谢三位,就这个话题简单的谈了自己的主要观点,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都会有许多的想问的问题,一会儿请大家准备好提问。我先作为第一个提问者,刚才说到给公办学校松绑,能
不能把这个话题说得具体一点。
如何激发中国教育的活力
方展画:
我认为两条枷锁把学校绑得死死的,一个是行政的作用,学业检测。第二是课程标准。
不反对课程要有标准,但是现在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大的误导,最近看过的材料,美国的标准,也在搞标准,我看那个标准跟我们的标准完全不一样,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
们的标准是知识标准,而且我们为了把这个知识标准强加给学科,强加给教育。
我举个例子,小学一年级有一个知识点叫前后左右人家告诉我六年级学生已经懂得,知道前后左右了,但是我们老师一教育之后不知道了。为什么呢?因为要考试的,左右一考反映到捐面上是搞不懂了
,左右是反过来的,我们小孩一年级要懂得前后左右抽象的空间概念,我们的学生大概什么时候,人家说要十年级,我们的课程标准有很多,包括几点几分几秒,六年级的时候两分钟解决问题,但我们
要教一堂课,但是还教不好。这是标准化造成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二三四五六的知识。
我们的行政每年搞一次统测,跟排名挂钩,校长职务挂钩,很小都挂钩。教师就一定要按照课程标准上的内容上,去反复的操练,为了满足行政的统测,为了满足所谓的学校荣誉。因此学校就根本没有
自己自主的空间,或者说我们的空间很狭小,于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怎么来?我们的学校要走弯道怎么走?于是我们的学校要想搞大的改革,特别是深层次的改革,不是原来的加加减减,修修补补的
改革,怎么改?
我们碰到一个学校有感于现代教育的很多问题,搞了上净下动的模式,上午上课,下午活动,大家国家的课程怎么完成,教育部规定要开启国家课程,我们教科院,我们联合发文,搞几个类似深圳特区
一样的,孵化基地学校,可以突破现在的行政规范,可以不开足国家课程,给他免死牌。干到现在五年了,没有家长投诉,我们重新归结学校管理的问题,两大问题,第一是规范重于创新,我们太多的
规范,太多的规矩,独独不讲创新,结果大于过程,结果论的考试多少分,排名第几,以这个行功论赏,过程我们很少关注。
张卓玉:
刚才卢院长讲到机会教育活力,思想活,机制活,创新活,机制活的谈得具体一点。
张卓玉:
非常感谢,下面和朱主席进行交流,刚才改到教育活力三个观点,一个是要社会资源的参与,再一个是地方政府的活力,还有学校自主权的增加,这些问题有待于政府改革,放权,松绑,让社会资源能
够进入教育,地方政府更有主动积极性,学校更有自主权,这些是需要政府做的。现在换个角度讲,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作为一个学术组织,作为一个民间的团体,能为激活中国的教育做什么事?
朱永新:
活力,思想的活力是前提,有人说教育是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言下之意教育还缺乏活力,教育在解放思想还不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缺少思想的碰撞,教育是相对封闭的一个领域,大家都可
以看到我们整天都可以听到京剧学家到处讲他们的观点,不论是股市,金融,企业,我们在任何的报纸上都可以看到。但是几乎看不到教育家们在报纸上发表意见,我是算发表意见比较多的。一般的教
育家,我们在座的嘉宾平时不太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不是他们没有思想,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教育相对封闭,教育关起门说自己的话,我们的论坛邀请了钱颖一先生,周国平先生这样的人文学者,跨界
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才能为教育提供智慧,智慧经常是碰撞的,甚至是交锋的过程中讨论出来的,同时有这样一个平台,经常聚在一起,我们这些人难得碰到一起说话,我们的老师基本是在书斋里面
自己做自己的研究,学术刊物里面发表学术高见,写自己的著作,他们的话语很少得到上天和书地,上天就是成为国家的决策,入地是能够真正的成为老百姓的哲学。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需要思想的大讨论,需要所有的人真正的懂得什么是好教育,现在全社会都很关注教育,全社会都把所有的宝押在孩子身上,但是多少人真正的懂得怎么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好人
,怎么样能够真正的办一个好的教育,实际上没有一个共识。我一直说需要教育改革的哲学,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现在改革不是难在上面,道理讲了,就可以去做,大刀阔斧的做,有的时
候听一面之词就做了,做了之后发现不对,专家讲的时候头头是道,似乎是通的,做下来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上午的徐先生讲到打中八靶七靶,制定政策是好的,但是有缺陷的,否则应该打十靶,这些
缺陷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走过的道路,大部分国外都走过,但是我们国情不一样,中国的国情是世界惟一的,如果我们多一点交流,多一点碰撞,多一点思想交流,大家共同分享,人民教育人民办,不
是人民拿钱来办,而是把思想智慧贡献储量,这样教育就有希望,我们的论坛就是提供这样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建言献策,各种管道,汤敏是国务院参事,可以给国务院领导提意见,还有民主党派的负
责人,可以通过他们的管道参政议政,通过各自的路径,把大家的意见搜集起来,反映上去,尽可能的为决策提供咨询。我们不是严密的组织,就是一个思想的平台,给大家高六,我们是正能量,为政
府解忧分担,我们民主党派的责任是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职,为人民服务。我们三十人论坛就是这样,为我们国家出好主意,为教育做得更好而努力。
卢志文:
嘉宾:感谢老师,上午的时候我开始举手,一直到现在,我走到前面说明只要你做就一定能够实现,对我做的事情,我现在做教育,也认真的考虑这个事情,只要做就一定能够做好。刚刚老师谈到精致
的利己主义,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想说我不想做问题一部分,想做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在做教育,这是未成年人教育和成年人教育的结合,因为我们相信未成年人教育是对成年人教育反哺
,通过我们的实践,通过理论学习,包括老师的一些文章,我们现在信念越来越坚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活动和项目,说是问题其实是求助,因为我们跟领导,老师,包括校长,包括媒体说这件事
情的时候,他们都说你的想法很好,你想清楚了,但是你没有让我听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再就是说你的实践不足以支撑你的思想。
如果再给我十年,二十年,我肯定能力支撑,只不过现在我们在创业,在创新阶段,所谓创新就是不知道的情况下还要信心慢慢的去做,还要带领一批人信心慢慢的做,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在去希望
得到一些实践机会的时候,这是没有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老师做的论坛我非常的振奋,老师提倡创新和活力,刚刚卢老师说的各位老师回去之后可能也在做自己的学术研究,我们回去之后在
做实践项目的时候,再跟老师、校长跟领导谈的时候,大家就会说你是在创新,但是你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没有去做,或者说我们不敢去做,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样的问题。
卢志文: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我认为是对的,当您连这个勇气都没有的时候是最悲哀的,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勇气,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实践中碰壁,我们还勇敢的提出想法,这个社会才有活力。不
要怕别人拒绝,我想如果人家从门口把你推出去,你要有勇气从窗户爬回来,坚持这样就行,有一句话叫寻找即寻见,扣门即开门。
朱永新:
嘉宾:请教朱主席的问题,激发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地方政府要有积极性,高等教育法等很多的法律有制约和障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冲破了障碍,发挥了积极性,我们创办了中外合作的大学,给我们
开拓了发展的空间,激发了活力,请您谈一下对我们推动有活力的大学是怎么看的?
朱永新:论坛的创办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我们的秘书长和团队的义工做了大量的工作,把掌声个马国川先生和他的团队,中外合作办学肯定是值得鼓励,支持的,探索的方向,当时我在苏州分管教育的
副市长,非常的艰难,已经突破了高等教育法的一些限制,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方式,办经济办企业要引进外资,办教育为什么不能引进外智,外资和外智同样的重要,吸引国外的智力资
源比吸引资本更有价值,我们说中国人不差钱,差是脑袋,差的是智慧和思想。刚刚志文介绍了他在多哈看到的现实,我觉得应该鼓励,在我们法律的框架下吸引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甚至于一流的人
才来创办新的大学这肯定是重要的方向,现在我们政策的口子越开越大,可能性会越来越多及不一定完全的世界知名的大学,有很多知名的大学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出来的,可以院系过来,学科过来
,人才过来。有一些人来办个学校给资金的支持,国外不是校长,到这里可以是校长,要有政府的配套,比如税收和经费配套给予支持,出台更多的政策,下一轮教育要有大发展,就像经济引进国外的
资源,现在的千百万工程,吸引海归回来可以带很多的资源,同时吸引国际上的著名的科研机构,著名的大学到中国来发展,来寻找机会。我相信这个会有突破。
方展画:
嘉宾:首先感谢几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我有两个问题,刚才方院长和卢校长都提到了一个方面的问题,方院长提到质量检测的工作,这个工作很有价值。卢院长提到学校作假,这两年有很多的大作假的
现象,导致了小学生从小就在作假,我的话是说教孩子说谎比犯罪可耻,但是普通的现象,政府应该怎么办?
今年是2014年,100年前,1914年,做过一段时间就到了1915年,我们知道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是新青年,这样的思想解放影响到中国百年教育,民国时期的教
育发展,跟那个运动是密切相关的,我想问的是我今天的论坛,对百年的中国有怎样的影响?
方展画:刚才讲的统筹的问题,作假我感觉并不是太严重,即便是有也不是太严重,问题是在于要求学生掌握的导向出现了问题,考99分不一定比88分的好,掌握知识的学生不一定比不掌握知识的学生
好,教育把学生赶到惟分而论,我们教育的路越走越窄这才是问题。
方展画:
嘉宾:把答案写黑板上的例子太多了。
方展画:我认为随着依法治国这个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
卢志文:
我回应一下,逐步法治化,完善的社会这些因素会逐步的变少,作为教育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对教育系统当中就归比较敏感,或者说我们教育当中应该减少一个良性,更好的做。我们有一个错位
,考核的和我们要的不吻合,所以有这种现象,最大程度的表现在高考上,20年就说要素质教育,既然推行素质教育,考试只要考出来素质够可以了,分数高就等于素质高,素质高就是我们要的,因此
分数和素质教育不矛盾,为什么有应试教育在,我们想把孩子的素质考出来,可是不知道怎么考,我们的考试理论和技术非常的落后,通过考学科代替考素质这是很大的误差。我们通过考双基代替考学
科,已经有很大的误差了,如果好好的考也可以,问题是考双基的时候是这样考的,考知识,考技能,考知识的时候较多了考了师技,考技能较多的考了技巧。就出问题了,好好的死记硬背,多背多掌
握分就可以上去,熟能生巧,多做题目就可以上去,本来是上素质的,最后成了上分数。分数比素质管用,于是只关心分数,素质教育就成了两张皮,我们不想考孩子的素质吗,但是考试基础比较落后
,我们想做做不了,需要这块着力,怎么着力及过去考试是国家垄断的,民间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大家不会朝这个方向着力,这块就没有进步,今天第三方考试评价的说法,或者改革,有可能开一条好
的道路,这些可以逐步的得到解决,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
张卓玉:
还有许多人想提问,非常好,我们这个话题今天是引开大家的思考,我最后用一句话概括我们板块的讨论,我觉得到现在为止,三十人论坛的许多专家都在场,听众还有这样个的热情,还有许多人要举
手提问,只要有在座嘉宾的参与,关注讨论,中国的教育就会充满活力。谢谢各位。
5. 聊城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课程设置等办学行为的通知的介绍
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睡版眠时间义务教权育阶段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不少于8小时。不允许变相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外活动时间),不允许提前住宿生的起床时间或推迟晚自习结束时间。
6. 如何进一步规范从教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课堂实效性 感言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我县基础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共铁委办发 [2012] 3号文件精神与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 “规范办学行为、优化教育环境、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县”为宗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目标要求
按照“全县统筹、政府主导、整体推进、标本兼治、强化督察、严肃问责”的原则 ,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形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任务
1、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坚持师德首位,推进师风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着力解决个别教师师德失范、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通过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社会评教等活动和评选教育教学专家、师德标兵、师德示范学校及名师、名学校、名校长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支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社会公认的教师队伍。
2、深化教学改革、搞好三公开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既要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活力,又要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育督导部门要对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把教学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指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照 “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以“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为载体,扎实有序地开展“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得占用学生法定节假日、午休和自习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严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严禁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教辅材料实行“一科一辅”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学校、学生违规订购教辅材料。
3、科学安排时间、严控作业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坚决纠正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严格执行教育部印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工作的督导检查,对没有认真执行该规定的学校,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分别不超过 6小 时 、7小时 、 8小时。对走读生不准安排早、晚自习 。寄宿生晚自习时间小学 、初中每天不超过2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3小时。
严格执行《铁岭市中小学管理工作基本规定》,结合西丰县实际,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息时间规定为:
“五、一”至“十、一”期间,学生到校时间:中学不得早于7:00,小学不得早于7:20;午休:11:30——13:00;下午学生离校时间:中学不得晚于17:00,小学不得晚于16:00。
“十、一”至次年“五、一”期间,学生到校时间:中学不得早于7:20、小学不得早于7:30;午休:11:40——13:00;下午学生离校时间:中学不得晚于16:30,小学不得晚于15:40
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2小时以内。
4、严格考试管理、严禁炒作考试成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省、市有关规定,科学规范初中升学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外的其他形式统一考试。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要严格规范学校层面考试,考试命题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各有关部门、学校不得以中考、高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荣誉排名和相关奖惩。各学校及教师不得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学生排名和安排学生座位。各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考生的成绩、名次及中考、高考录取信息,或以任何方式炒作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及升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情况的信息。各宣传媒体不得宣传炒作学校的升学率、升学考试平均成绩等情况;不得宣传炒作所谓的“中考状元”、“高考状元”及“高分学生”等。
5、规范招生秩序、深化考试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坚持学生区域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基本原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合理调整学区范围,向社会公布。严格执行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坚决制止义务教育学校的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行为。中小学校应实施阳光分班、合理排座,不得设置重点班、快慢 (好坏) 班、实验班、特长班、补习班、奥数班等。
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原则。各普通高中要严格遵守招生纪律。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规定区域外的学生,不得违背“三限”政策招生。公办普通高中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复读班或复读学校,不得招收复读生。
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确定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各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禁突破招生人数、招生范围和招生条件。
依据上级有关规定,从2014年起,取消奥赛、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步探索在部分高职院校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开展免试注册入学试点。
6、规范民办教育、强化民办学校管理。取得文化课补习办学许可的培训机构,不得聘请公办教师任教,课时课量设置要符合教育规律和接受者身心健康。其他办学机构要严格遵守办学行政许可的规定,不得擅自扩大办学范围,不得开展文化课补习。进一步加强对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年审工作。
7、开展义务补课、创优教育发展环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在坚持“自愿参加、不讲新课、不收费”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深入开展 “树形象,讲奉献”义务补课活动 。各学校要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的实施细则、考评办法,将义务补课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评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和教师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高尚从教的尊严,真正实现优秀育人传统的回归。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学校内部设施设备,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开放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体育、艺术教育等场所,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社会公益设施按规定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中小学校每月要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一日实践体验活动。
8、公开教育信息、认真办理群众诉求。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开通 “教育微博”,主动公开教育信息,进一步拓展联系和服务家长与学生的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倾听家长和学生呼声、了解家长和学生愿望,妥善回应当前教育上的热点问题,努力引导好社会舆论,切实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全县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工作。
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切实加强 “家校”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发挥好 “家长委员会” 全面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利用好“行风热线”这一平台,通过开展教育专题活动、领导走进直播间等形式,就群众关心的招生考试、收费、入学、分校分班等热点问题,向听众进行解答并与听众对话。按时组织专人收听行风热线、24小时接听举报电话,对于群众的诉求,坚持做到 “接听电话热心、解答问题耐心、记录情况细心、接受监督诚心、办理诉求尽心”,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9、加强执法检查、加大查处力度。成立教育综合执法队,对全县教育系统规范办学行为、教育行风、校园安全以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处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做好群众举报、投诉、来电来访的受理工作,加大查处力度,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处。各有关部门要联合组织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当地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阶段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严禁学校和教师利用节假日和其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偿补课,不准违规举办各类特长班。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为乱办班、乱补课提供场所的,实行“诚信学校”一票否决制,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社会闲散人员乱办班、乱补课行为,要联合有关部门予以坚决取缔。
10、改变传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坚持发展性、全面性、激励性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普及程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等为主要指标的学校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四 、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加强工作指导,强化各项工作落实,把事关学生成长的各项教育工作办实、办好。
2、完善机制,明确分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组织部门要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情况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规范报道行为,防止不负责任的炒作和报道。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教育和人事部门要严把教师入口,完善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教职工编制要向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确保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工商部门要依法规范教育类咨询公司的经营行为,对超范围经营的,依法进行查处。教育部门要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办学机构和非法中介组织,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研究提出区域整体推进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有关要求,认真排查和解决突出问题。各中小学校校长作为学校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以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为重点,自觉纠正违规办学行为,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
3、加强宣传,强化监督。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让广大群众了解、关心、支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加大民心网诉求办理、网上评认、县长热线、行风热线等投诉平台的监管力度,借助家长评教、社会评教、百户问行风等形式,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充分发挥行风建设监督员和特约教育督导员作用,通过发放专函及时征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7.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这个发...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高三 重点中学的初三 但是有的地方喜欢这样!可以去告他们 但是上课还是这样 必须在食堂吃可以解决掉!
8. 如何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增强普通高中的办学活力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增强学校活力
——上海市教委民办教育处负责人答记者问
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文本出台之际,上海市教委高等教育处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解读《纲要》文本民办教育相关内容,分析当前和未来上海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
该负责人指出,尽管上海民办教育在过去近30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民办教育发展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也应清醒看到,当前民办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面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次制定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指导下,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精神,立足上海民办教育的实际,紧紧围绕“促进”与“规范”两大主题,进行制度设计,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记者:能否概括一下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民办教育发展至今的现状?民办教育目前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和矛盾?
负责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鼓励下,上海民办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不仅外延规模得到较快扩张,而且内涵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已成为上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09年学年度,上海共有民办普通高校21所,在校生9.52万人,占全市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数的18.6%,专任教师0.38万人,占全市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的10%;民办中学111所,占全市中学数的14.6%,在校生8.22万人,占全市中学生数的13.6%,专任教师0.45人,占全市中学专任教师数的8.9%;民办小学171所,占全市小学数的22.8%,在校生15.1万人,占全市小学生数的22.5%;民办幼儿园327所,占全市幼儿园数的29.4%,在园幼儿7.4万人,占全市在园幼儿的20.9%,专任教师0.58万人,占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数的24.4%。民办教育的发展,扩大了上海教育的总体规模,有效缓解了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压力,积极促进了上海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有力推动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上海率先在全国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当前民办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就宏观层面而言:有关民办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尚不甚明确;民办教育的整体发展还缺少长远规划;有关民办教育的各项平等待遇尚未完全落实;对民办教育行业的监管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也有待改善。从学校自身来说,少数民办学校举办者办学理念有偏差,营利动机过强;有的民办学校在办学中存在失范行为,已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某些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教师和学生的权益缺少保障;受办学经费制约,不少民办学校教学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稳定;此外,部分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尚未落实,加上银行负债偏高,学校运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记者:《规划纲要》是如何从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上更加突出发展民办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
负责人:《规划纲要》在“办学体制改革”一节中,指出要“以增强学校活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有序竞争、协调发展”。这是在上海本地适龄人口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呈现局部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对民办教育发展定位的一种新导向,也即强调民办学校应该在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起更大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培养适用型人才上面。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上海“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中,民办教育可以也应该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上的先天优势,先行先试,大胆作为,为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记者:请问《规划纲要》如何在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上进一步明确民办教育的发展思路?
负责人:《规划纲要》提出“整体规划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对民办教育的功能、类型、层次、结构及比例等进行合理定位”,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民办教育无序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将民办教育的发展自觉引导到符合法规规定和社会需要的轨道上来。
这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一是加快发展大众化、多样性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稳定发展选择性、高质量的民办中小学。上海民办基础教育稳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上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满足了市民对多样化优质教育的择校需求。健康发展的民办基础教育是上海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今后十年中,上海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将朝大众化和多样的方向发展,重点满足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与特色学前教育的需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将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满足市民对优质、特色和特殊教育的需求。政府将为民办高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鼓励民办高中向多元出口办学模式发展,与公办高中错位竞争发展。
二是有序发展多层次、有特色的民办高等学校。民办高等教育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各类技能型、适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办学类型多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从办学层次上讲,今后主体应是专科层次的教育,一部分可以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同时允许个别具备条件的院校申办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三是引导发展各类紧缺性、实用型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上海的非学历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事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机构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各类全日制高等院校、党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各级各类从事非学历教育的公办教育培训机构,由政府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接受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人次超过320万人次。各类非学历教育和培训机构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外语培训、计算机培训、社会生活类培训、文化教育类培训以及少儿培训。上海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较好地适应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市民生活结构变化的需要、扩大就业的需要以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已成为上海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十年,上海将重点引导发展各类紧缺性、实用型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健全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法规政策制度建设,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各类办学机构的办学行为 ;建立学费监管机制和风险基金,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完善非学历教育培训 “谁审批谁管理”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以区县政府为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建立非学历教育培训协调机制和联合执法制度。
记者:在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方面,是否采取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新举措呢?具体有哪些?
负责人:为更好协调解决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政策性问题,《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市级民办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民办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服务。还提出了三项操作性很强的措施:一是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各方共同参与的民办教育发展基金,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奖励资助力度;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向民办学校实行灵活多样的信用贷款;三是完善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和各项奖励政策。
上海将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力度,建立民办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今后十年中,上海将逐步完善对民办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引导民办教育内涵发展。政府扶持资金的用途主要包括: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加强师资与管理队伍建设等。此外,要求区县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支持区域内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对符合条件且收费标准低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拨款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校,按照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给予补助。扶持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原则是引导民办学校坚持教育公益性、依法规范办学、建立年金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推进民办高校落实法人财产权。
同时,为了引导民办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纲要》还专门将“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列为十大“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之一,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资源支持民办学校发展机制,支持若干示范性民办高等学校建设,实施民办学校教师管理者培训资助计划”。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对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无疑将是很大的推动。
记者:那么在政策层面上,是否也有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决策出台呢?
负责人: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着眼,《规划纲要》重申民办学校的董事会要按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规定行使决策权,校长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同时要在依法保障“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权的基础上,建立和规范民办学校的监事制度。
从政府工作视野考虑,旨在完善教育行政监管体系,针对少数民办院校办学中存在的失范行为,《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检查,完善民办教育行政执法和督导制度;为保障民办高校安全稳定运行,防范和化解可能存在的办学风险,《规划纲要》强调要进一步落实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实施符合民办教育特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同时探索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保证金制度和学费监管制度,逐步形成民办学校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从社会第三方角度,为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民办教育协会和教育中介组织的建设,以推动民办学校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此外,在民办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上,《规划纲要》也领全国风气之先,提出要探索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各项政策,在此基础上明确民办学校产权归属,加大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奖励资助力度,完善民办学校重组与退出机制,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改革和试验的推进,将从源头上破解长期困扰民办学校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从根本上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9. 教育部五个自主是什么
教育部公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今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实施“强基计划”。与原自主招生相比,新计划有哪些区别、亮点?对此教育部在招生专业、入围依据、录取方式等五个方面做出解释。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选拔定位上的区别。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其次,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划出了范围。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而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入围校考的依据上,二者也有区别。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录取方式也有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此外,培养模式上,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