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中小学学科设置和安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http://www.10yan.com/html/wjpd/jygg/2007-12/5/104235680.html
很详细~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市委宣传部 市教育局 市司法局
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内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容彻落实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
纲要〉的通知》的通知
❷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什么表现
按任务分,有基础课程,扩展课程,研究课程;
按内容分,有学科课内程,容经验课程;
按组织方式分,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按主体分,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课程实施要求分,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❸ 我国 中小学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❹ 县重点中学校长相当于副科还是正股级干部
副科级:副科长,中国干部行政级别中最低一级的领导职务名称。其上有正科级、副专处级、正属处级、副厅局级、正厅局级等。县、县级市或地级市设的区正科级局的副局长、副科级局的局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和副乡镇长,地级市辖县区、县公安分局大队长、派出所所长,中共县、县级市、市辖区纪委室主任。正股级干部在《公务员法》中并无此概念和定义,一般出现在基层公务员,属于一种不规范的职务称呼。正股职一般包括:县(市、区)纪委各职能室副主任、纪检监察员;县(市、区)组织部各科科长、组织员;县(市、区)宣传部各科科长;县(市、区)统战部各科科长;县(市、区)各正科职调协部委办局中层正职(政府序列)、副科级局副局长;乡镇党委、政府中层干部正职等。
一般而言,在我国农村,乡中小学校长是没有行政级别的。一般好一些的重点中学小学校长,可以享受副科或正科待遇,当然一些有突出贡献的(比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要除外了。
❺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根本任务是什么
性质是基础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❻ 教育学: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
一、直观性原则。
基本要求:要正确的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要注重运用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记》中提出“道儿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基本要求: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三、巩固性原则。
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
含义: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基本要求: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有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五、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基本要求: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6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验与评定。
7上好每一堂课的基本要求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灵活④学生主动⑤语言艺术⑥学生思维活跃。
8班级授课: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9班级授课的意义:①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10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自学指导法
11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12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
13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是这类方法
1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法和情境教学法
❼ 我国中小学内部的领导体制经过哪些演变
课 程 年 级
一抄 二 三 四 五 六
品德与生活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3 3
科 学 2 2 2 2
语 文 7 7 7 6 6 6
学 数 学 4 5 5 5 5 5
英 语 2 2 2 2
体 育 4 4 3 3 3 3
艺 术 4 4 4 4 4 4
科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音 乐 2 2 2 2 2 2
美 术 2 2 2 2 2 2
信息技术 l 1 l 1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 2 2 2 2
地方与学校课程 5 4 2 3 2 2
周总课时数 26 26 30 30 30 30
学年总课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❽ 我国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和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儿童,他们正处在由社会意识薄弱的未成年者转化为社会主体的时期。他们必须在这一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为走向生活作好准备,为将来的发展作好准备,这要求他们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有健康的体,具有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自由度,善于选择生活,并接受生活的选择,成为社会生活的新生力量。普通中小 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这种发展。由于青少年儿童的这种发展是基础性的、全面性的,同时由于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需要得这种发展,所以,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点。 普通中小学还承担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任务。今天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普通中小学为学生做人和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基础,也是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义务教育程度和质量的高低,是民族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普通中小学教育为提高民族素质起着奠基的作用。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政治性质,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它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本领和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让他们学会健体,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其他活动以及幸福地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它在净化学生心灵,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和追求美好事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能从对象那里实现欲望都是唤醒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校也必将以一个市场
❾ 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本文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❿ 目前,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1)含义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2)基本要求
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2)基本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
(1)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2)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
(1)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启发性原则看似强调教师的启发,实则更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重学生的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全面发展。故这个原则亦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
(1)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6.巩固性原则
(1)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2)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7.发展性原则
(1)含义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基本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8.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