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缺少阅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存在学生缺少阅读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重要原因是老师和家长都没有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六年来来,语文源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导,讲问过多,忽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阅读杂乱无章和浅尝辄止;忽略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共性突出、个性缺乏的阅读结果;忽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暂时性功利的短期行为,最终使语文阅读形成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的反文化特征,造就有知识、没文化的阅读者。
由此可见:当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数量、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缺失乃至民族文化的退化。
具体到各地区的现实,各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人文素养的不均衡发展的现状,
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单元导读,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童年。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并根据导读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而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阅读导读的习惯,在每单元学习前花上三、五分钟读、议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面带笑容,和蔼亲切,愉快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想读、乐读、真读。如在教学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之时,先放轻音乐,然后用幻灯或信息技术展示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壮观之景,师生在声、像情之中进入诗的意境,心随情动,情动与辞发。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其启蒙而引其趣”,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坚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兴趣持久。
三、鼓励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主动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读懂文本,读活文意。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十九课《最大的书》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称为最大的书?”“最大的书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的具体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大胆放权: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思考,大胆提问;二是创设民主、宽松的阅读环境,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三是精心设计“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深于文本探究。如教《山行》这首诗时,任让学生阅读,品味诗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让学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时有什么感受,谈体会。
四、教会学法,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1、分布阅读,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多元化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永远是以问题开始的,鼓励学生对文本尝试多角度质疑问难。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思考点:(1)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2)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不出胜负?(3)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一设计,学生阅读后,会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3、发展求异思维,突出创新思维。如教学课文《落花生》时,虽文本朴实无华,但真情实感跃于纸上。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花生与做人有什么联系?平凡与伟大,怎样理解?
4、拓展思维空间,激励想象创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思维。如一问多答,一词多解。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阅读,想象“当船长逼儿子跳水时”,会有哪些结果,你对此有什么感受?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收获。
㈣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1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引着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更是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主要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掌握自主思考等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在“过程和方法”层面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所体现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时,可以这样制定教学目标:(1)查阅字典,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文章内容,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回报父母的爱。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要求制定。在新课标下,语文的教学要遵循语言的应用规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方法要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去过,仅靠讲述与演示并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桂林山水的魅力,而是需要借助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产生主观上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时情绪的新动向、新思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此外,阅读课文的内涵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只有让学生走进设定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情境是,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审美发展现状。 3注重学生阅读学习体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小学生往往好动,难以静下心来安静阅读,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发展情况,推荐适当的阅读刊物和书籍;(2)学生阅读后,组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学会表达。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但又缺乏表达技巧,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也能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3)布置教室环境,如墙壁张贴卡通、自然画卷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㈤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怎样
一、抓精心备课,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第三是网络资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精选一部分,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四)精心设计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功夫。
二、抓扎实训练,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的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与教材、教师、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角;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
(一)识字教学。
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组织百字竞赛等。识用结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体会汉字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交流、评述、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进入文本、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
(三)口语交际。
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游戏,提供不同的口语交际机会,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学会规范说话、礼貌用语、耐心倾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㈥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怎样求解决之道
学校不重视这方面 ,学生识字量太差 阅读的课外书不多,没有体会 没有生活 再加上父母忙不能监督孩子学习
解决之道;,应该向学校反应 做一个关于语文阅读的课题研究 ;《新语文主题阅读》
㈦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现状
小学语文作为学习其它学科最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强化小学生听说读等能力,但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阅读教学中逐步渗透写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能力,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听、说、读、写等能力全面发展,所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保证在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1]。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用固定的阅读模式束缚了小学生创造思维,形成了固定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面对多变的题型手足无措,降低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效率,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对语文阅读课堂进行及时的创新,没有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对听、说等方面有积极促进的作用,所以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
二、加强写作方法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就要对其阅读教学适当的运用写作方法进行指导,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对写作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全面、系统的发展[3]。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强化写作能力
现在小学生对语文写作容易出现语句不通顺、文章内容跑题等情况,使得作文成绩不高,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积极性,同时,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阅读面少,词汇量掌握不够多,造成小学生有思维框架,但是不能运用合理的语言进行填充,从而学生害怕写作文,所以老师要有目的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降低语文中写作模块的难度,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日常讲课中,对文章进行阅读的时候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人物传记等文章阅读模块时,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父亲、母亲以及喜欢的老师进行一个人物描写,老师通过事先向学生讲解人物作文写作的提纲,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写作思路,然后积极鼓励学生在对思路进行丰富,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人物形象外貌的描述,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人物特征的写作进行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在阅读中慢慢的提升写作能力[4]。
2.阅读文章,进行框架仿写
老师在进行语文教材课程时,对教材中出现优美的句子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从而掌握语句中的修辞手法以及丰富的词汇量,保证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不会出现“词穷”的状态,针对于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比喻、修辞、拟人、夸张的主要修辞手法,可以定期的进行训练,老师摘抄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进行3-5句的仿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结合实际,也可以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同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维框架,对语文写作思路进行掌握。同时,对语句进行仿写训练之后,可以逐步将难度上升到对段落进行仿写,老师通过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小动物以及去过的风景进行详细的描写,老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各种写作要求,提高写作兴趣,在语文阅读中强化写作能力。
3.勤读多练,增强表达能力
现代小学生阅读量少,导致写作能力差,经常会出现有想法,但是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因此在进行写作模块训练的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同学积极阅读,利用学校或者省市的图书馆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词汇的掌握情况,勤读多练,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表达其写作思想,让老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调整阅读写作方面的教学任务。同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些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现象,鼓励小学生进行语言上的表达,强化说的能力,然后反复练习,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质量,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5]。
结束语
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逐步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不仅是顺应社会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综合能力,强化语文写作思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针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思路和方向,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秋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意义[J].学周刊A版,2013,78(8):175.
[2] 王继红,赵亮.关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25(2):145-145.
[3] 乙二春.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J].课外语文(下),2015,39(7):161-161.
[4] 陈环.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课外语文(下),2015,56(1):128-128,100.
[5] 袁作舟.小学语文的“阅读——写作”教学案例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3,54(16):55.
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现在孩子都比较早熟,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一定要放在重要位置,关注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的,教育工作者要辛苦了
㈨ (讨论)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怎样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认真落实市教委关于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意见,积级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文件精神,以“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为教改重点,以“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为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努力寻找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新途径。
一、抓精心备课,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第三是网络资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精选一部分,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四)精心设计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功夫。
二、抓扎实训练,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的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与教材、教师、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角;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
(一)识字教学。
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组织百字竞赛等。识用结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体会汉字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交流、评述、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进入文本、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
(三)口语交际。
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游戏,提供不同的口语交际机会,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学会规范说话、礼貌用语、耐心倾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习作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以事情发展的线索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热点和亮点,激活想象世界,唤起流淌心底的情感,坚持求真、求诚、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生动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准确、具体、生动、形象。
三、抓文本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阅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我们一方面强化读的形式和内容训练:
——朗读:增强语感,加深体味;——默读:提高读速,思考推敲;
——精读:深钻细研,融会贯通; ——略读:提纲挈领,观其大略;
——跳读:避轻就重,抓住要点;——批读:圈点批注,品评褒贬。
另一方面根据各种读的特点和不同的文体,引导学生要掌握的读书方法:
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运用略读,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通过默读、跳读,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揣摩特定环境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精读、批读,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了解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语言障碍,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进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3、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味文章间的自然联系;通过跳读理清写景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精读重点段,体味段式特点,反复体会;运用朗读、批读参悟写景目的,学习写景技巧。
4、应用文:通过默读、画读理解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常用格式;通过跳读、批读体味应用文准确、简明、得体的语言特点,
5、说明文:运用朗读读通课文,了解概要内容;通过默读以理清说明顺序;通过画读、批读掌握说明方法;最后运用精读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6、诗歌:从朗读入手,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精读理解体会作品的形象,把握意境;反复朗读,品味艺术构思,理解其诗情画意。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抓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授之以鱼弗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1、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中开展读好书、建立书香校园活动,除确保全校学生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四种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2、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实施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件长期的任务,我们将力求深化我校语文教改工作,抓好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