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教学研究的介绍
小学教学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舆论导向,坚持“服务教育,传播知识,繁荣学术,创造特色”的办社宗旨,坚持“主业优先,结构优先,质量优先,效益优先,市场优先,成本优先”的经营理念,坚持“创新至尊,效益至上,市场至高,发展至远”的企业精神,秉承“教育改变人生”的信念,致力于出版“师生中叫得响,市场上销得动,考试时用得上”的教育类杂志。
❷ 全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学会考级点如何申请
全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学会,英文全称为:The Chinese Ecation Research Society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缩写为:CEPM。是全国群众性教育学术团体,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全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学会由从事中小学教学研究与热心教育事业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自愿组成,是全国性、非营利性、学术性民间社团组织。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申办流程
1、申办单位向主办单位提交申请材料:
(1)文化艺术考级定点机构申请书,内容包括申办单位主要业务以及具备相应的人员、资金、场地和设备等考级条件的文字说明;
(2)申办单位准确清晰填写并提交由主办单位统一规制的《文化艺术考级定点机构情况登记表》,并在左上角申办单位名称处加盖公章;
(3)申办单位提供法人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有效场地使用证明复印件、法人代表(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和考级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2、在收到申办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之内,主办单位答复是否设立全国文化艺术考级定点机构。
3、主办单位与申办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并为申办单位提供授权书和其他相关资料。
❸ 请问《中小学教学研究》怎么样啊认可度高不
刊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主办: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回辽宁省沈阳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CN: 21-1396/G4
邮发代号: 8-23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答小学教学研究
创刊时间:2000
在中国知网上查到的 不算很权威,但肯定是正规刊物
❹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历史法: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比较法: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❺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学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坚持“以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之路,建立“教育教学课改——教科研——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反映时代精神在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它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确课改的目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
实施新课改后,学校的教学将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结合。因此,教学工作应首先抓好课堂教学与其补充和延伸的科学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学生治学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考、操作、实践,形成主动的教学场景,产生省时、博得“共振”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增设各学科的训练环节,强化学生自我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坚持不懈地开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从课改实践中提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以各学科的教研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力量的教学办学模式。
❻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评选获奖的论文评高级职称时有用吗
尚书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评选获奖的论文,评高级职称时有用吗?这个评高级实验师是很有用的,也可以评高级职称时作为依据。
❼ 简述小学教学与教研的关系
小学教学与教研的关系:﹙一﹚建构教学平台,促进教研成长
1、加大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研成长。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相结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既能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信息,开阔视野,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积极搞好校内的校本培训,在校内开展名师视频学习和校内公开课交流活动。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观摩活动,不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通过教研,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
每次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二﹚抓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学实践
1、根据期初制定好的教研工作计划,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各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习。使每一次的活动都对大家有一定的触动。
2、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3、结合中心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4、注意总结经验。每学期,教师都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❽ 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是合法杂志吗
去教育局或者出版社咨询.给商报报料
❾ 《小学教学研究》这本杂志在2010年是不是北大核心期刊
教育类比较好的核心期刊目录: 《作家》 08北大核心 半月刊
《时代文学》 08北大核心 双月刊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核心 双月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08北大核心 双月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统计源核心期刊 双月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08北大核心 月刊
《西南农业学报》 08北大核心 双月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8北大核心
《小学教学研究》 04核心 旬刊
❿ 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
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
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键词: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1]。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
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
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
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
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
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
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
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
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2]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
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
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在笔者所在县,一方面由于政府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入乡中心小学就读;另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
生源不足。近7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
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
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
代课教师。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
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文革”中的中师、高
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
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也难怪乡村孩子见识
比城里人差多了)。教学技能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我这个县级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师还没见过这些东西。”[3]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
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
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
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
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
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
担。
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
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
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
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 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
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4]。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
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
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
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最为严重的是危
房特别集中。如在四川仅一个宜宾市现有危房学校481 所,其中村级小学就有351 所,占有危房学校总数的72.97%,D
级危房面积占村级小学危房面积的68.08%,这已严重威胁着师生安全[5]。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
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二、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
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
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
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专家们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不同规模学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合适规模是每校24 个教学班,不能
低于每校12 个教学班。10 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6]。而目前我国过于分散
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
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
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
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
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
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二)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
么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数量的质量?以笔者看来,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
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
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7]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
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
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
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
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
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
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
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
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
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
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
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
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
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
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4]。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
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2]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10-22(5)
[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9-1(3)
[4]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46.50
[5] 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
[6] 刘惠林.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0.434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编制不足, 负担偏重。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师
生比为: 小学1: 23, 初中1: 18, 高中1: 13.5), 而农村中小
学师生比一般都在小学1: 27, 初中1: 19, 高中1: 21 左右,
近年来, 初中、高中学生数的增加正处于高峰期, 小学相继
开设了英语课、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 增加了六年级, 而教
师总数并没有较大增涨。由于教师缺编严重, 部分学校只
好采用加大班额和提高教师工作量等超常规办法, 以解燃
眉之急。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教学效率差成为
相当普遍的问题, 部分学校难以开足开齐所有课程, 新课
程改革得不到全面落实, 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2.年龄结构偏大, 老龄化严重。以某镇为例, 全镇40
岁以上的在职中老年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0%, 其中50
岁以上的年龄偏大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30%, 占中老年
教师总数的50%, 而且这些教师大多数分布在地属偏远、
条件艰苦、基础教育最薄弱的小学。他们一般承担着几门,
甚至近十门课程, 工作负担重, 时间长, 收入低。加之几十
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多数积劳成疾, 重病缠身, 工作心有
余而力不足, 难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3.思想观念守旧, 缺乏创新意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
教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 传统陈旧
的教育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大多数中老年教
师, 年龄老化的同时心理老化, 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 平
时不注重业务学习, 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对新的教
学方法和前沿信息反应迟钝, 抱着得过且过、推天度日的
思想。由于学习研究的传统氛围不浓厚, 一些青年教师一
走上工作岗位就经历了“一年棱棱角角, 二年方方正正, 三
年圆圆浑浑”的“三年变奏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便产
生了“三十不学艺”的惰性思想, 随大流而动, 不注重吸收
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
识, 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不到巩固和提高, 很难成
长为教育教学骨干。
4.综合素质不高, 工作适应能力差。一是教学能力较
低。广大农村小学教学中, 两大基础科目成绩偏低, 学生对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基本技能较差, 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折射出的是, 小学教师队伍知识
结构老化, 教学能力偏低, 教研教改水平较差, 教育教学方
法落后。二是一专多能的教师奇缺, 艺术类教学人才紧缺。
一些学校音体美课程的教学有名无实, 条件较差的学校
“课表有安排, 上课无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面对重要的
喜庆活动, 部分学校或单位尽其所能, 居然处于连一台象
样的文艺节目也拿不出的尴尬境地。甚至有的学校不惜代
价从外地特邀“高人”“装裱门面”。三是对电教、微机、远程
教育设备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掌握不够, 难以共享先进的现
代教育信息资源,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教育手段落后, 教学
效益差。
5.学科专业不配套。根据对某镇重点初级中学调查情
况来看, 该校有教职工68 人, 专任教师56 人, 其中学科配
套的仅有35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5%; 学科不配套的
教师达21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5%。如计算机专业毕
业的有4 人, 其中2 人教英语, 1 人教数学, 1 人教信息技
术, 学科配套率仅为25%。为了争取学历达标, 有三分之一
左右的教师学历培训不对口, 学科专业不配套, 成为教师
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专业特长的一大障碍。
6.学历结构不合理。学历达标率低, 分布不均、结构不
合理, 造成专任教师跨专业、跨学段带课现象比较普遍, 教
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1.从源头上拧紧总闸门。首先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
编制管理, 在核定编制时, 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分布区
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 根据实际需要, 设岗核
编, 予以合理倾斜, 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基本需要。
其次, 要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
条件, 同时面向社会实行教师资格考试, 决不聘用学历不
达标、业务素质不高等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
伍, 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 拓宽教师进出口渠道。大力推进教师公开招聘制
度,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能工巧匠”进教师
队伍, 逐步淘汰现有不合格的教师; 对年龄在50 岁以上,
学历、智力、精力都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老
教师, 可以实行内退的办法, 腾出岗位, 让学历层次高、知
识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同志上, 以加快教育内部“新陈代
谢”,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
3.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和实施“中小学教师
队伍素质提高工程”, 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
实施力度, 大力开展以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
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自
学、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补偿教育, 挖掘教育内部资源, 大
力倡导校本培训, 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 建立“以新带旧
(课程)、以青带老(教师), 以低带高(年级)”的反常规培训模
式,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机制, 营造和谐学习氛
围, 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4.优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进一步深化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
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变教师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变教师单位人为社会人, 形成“人员能进能出, 待遇能高能
低, 职务能上能下”的激励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教育内部各
方面的积极因素, 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工作责任心。要大
力调整中小学结构布局, 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
差的中小学及教学点,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以
解决教师紧缺, 资源浪费的问题。
5.对农村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
优秀教育人才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6.大力调整师范教育体系。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
需要, 加大对师范类大中专院校布局调整力度, 改革各级
师范类学校的教育体制、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
方法, 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内部管理,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
办学效益。同时, 学校要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不断提升
师范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接受师
范教育, 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
师资人才, 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遍及各行各
业。在教育行业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应。勿庸置疑, 这种现代
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强了生物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
性; 增大了课堂容量;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学
习效率; 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在许多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然而,
多媒体这一工具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它在辅助中学生物
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 如运用不当, 也会适得其反。
如何让多媒体更好地辅助教学, 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各界
人士的问题,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本文就多媒体辅
助中学生物教学的利弊谈几点粗略看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
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可以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介绍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时, 把各种自然因素剪
辑成视频画面, 通过对画面的切换, 展示出地震、海啸、火
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生一目了
然, 一看便知。而人为因素影响到自然界, 造成食物链的中
断, 资源的破坏, 可以把收集来的破坏环境的照片和视频
如工厂“三废”乱排的状况引起的水质、空气污染; 乱砍乱
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尘暴; 掠夺性的开发导致的部分生
物物种濒临灭绝等现象做成电子课件。这些贴近生活的
画面加上优美的语言描述, 极强地渲染了课堂气氛, 使
学生不仅掌握了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 也身临其境地
理解了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
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其对生物的学
习兴趣。
2.有利于把抽象的生物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好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 如质
壁分离与复原, 光合作用的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 DNA 的复
制,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基本原理如基因三大遗
传规律实质图解等。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具有一定困难。而
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以动画的形式、动态的过程展示
给学生, 使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简洁, 就
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 由现象到本质的掌握知识重点, 突
破难点。
3.有利于把微观世界模拟成直观的宏观世界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
地揭示了各种生命奥秘, 学生要了解生命的本质必须能够
现代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