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说明中小学常用的一种或几种音乐教学方法
⑴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回兴趣,答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①音乐欣赏法:如借助诗歌,舞蹈,戏剧绘画等②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③参观法:如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博物馆,事先向学生讲明目的,要求,事后进行讨论⑵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①练习法:如教师提出要点进行必要的示范;或由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练习,教师加以指导;师生共同对练习进行分析,小节②律动教学法: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习用听觉感受音乐,用肌体和心灵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③创作教学法④游戏教学法:随音乐的情绪,节奏,有表情地进行律动⑶语言性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发①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教学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⑷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㈡ 中小学常用的几种音乐教学模式
一、 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 情感唤起(定向激趣)———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情感外化(创造) 理论依据:情感唤起阶段,以爱没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如:音乐欣赏教学或音乐综合课为例,其教学阶段可以概括为: 1. 导入------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 展开------提供多种参与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与机会 3. 深入------师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思维充分展开; 4. 拓展------通过练习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迁移。 二、 情境-------陶冶模式 又称暗示-------领悟模式。运用语音、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 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理论依据: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趣。 参与活动阶段,各种聆听音乐、律动、游戏、唱歌、演奏乐器、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总结转化阶段,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同意,并使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认识。 三、 探索——创造模式 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 准备——分析探索——创造解决——迁移 理论依据: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把握问题。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重点、关键,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顺序。 解决阶段,创造性解决问题。充分运用创造性想象,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尽可能提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观点,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迁移阶段,总结、提高、运用。 四、 引导——发现模式 这是意思红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 导入——探究——归纳——运用 理论依据: 导入阶段,将学生从旧知识引向新只是、诱发思维、集中注意、提供研究条件。 探究阶段,帮助学生主动地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概括法则、寻求答案。 归纳阶段,使学生将旧只是与新知识重新组合、归纳,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运用阶段,通过练习、反馈强化,使学生知识迁移或巩固。 注:以上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只是提示,仅供参考。请各授课老师把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及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的理论融在一体。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所用的音乐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㈢ 音乐教学用品、器材、设施、设备,针对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各大院校等
听说有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用品、器材、设施、设备,谁知道那里有,可以告诉我吗?
㈣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音乐教育的审美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1〕古希腊哲学家早就提出:“由体力、智力、美学、道德这四个方面编织在一起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该思想早已在欧美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采纳。我国经过数十载的教育实践,由“德、智、体”不完全的“三育”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五育”教育,把美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或者说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重新显现,这是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2〕“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类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和美的关系作以下管窥。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如:小学低年级唱游教材歌表演《大雁大雁天上飞》和集体舞《东北秧歌》。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学习大雁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本质,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集体性的广场民间艺术那欢快热烈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发了潜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思维与创造,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而在唱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高尚品格,启发创新思维,拉近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从唱游学习活动中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二、歌曲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悦情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3〕“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
如歌曲欣赏教材中《我爱你,中国》,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壁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欣赏,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难怪同学们在听后感中写到,歌曲犹如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瀑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在《国歌》的学唱和欣赏中,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国母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大量蕴藏着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三、乐曲欣赏中孕育美,以美扬善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器乐曲欣赏教材中大独奏曲《天鹅》,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而钢琴玲珑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丽,波光摇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当孩子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其次,另一曲选听教材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联翩,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直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怡心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4〕“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焕发出异彩”。笔者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学生通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装饰名牌学校的广告牌!不是挂在校长嘴边动听的词燥,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更不是学校升学率的代名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也许,我的“纸言片语”仅是盲人摸象,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但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课程改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㈤ 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有哪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充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的特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讲《两只小鸟》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两只正在站在树枝上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这两只小鸟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一首歌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的融进歌曲中。又如在导入
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我在新授《柳树姑娘》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课件展示):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飘逸的长裙播洒着滋润万物的雨露,枯黄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池塘里的冰融化了,干枯的柳树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头秀发,在春风中飘动„„同时,播放出欢快的鸟叫声,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这首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动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们的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学唱歌谱,只要
点击鼠标,学生就能轻声跟着电脑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准。部分难点节奏,点击鼠标,难点界面放大,重点进行训练。“休止符”及“换气符号”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领略音乐美。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素材的组合、融入,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看与听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体验。例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唱得有多好,也仅仅是独唱,怎么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儿合唱团演唱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大家欣赏。雄壮、有力的歌声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少
先队员敬队礼等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国旗的神圣,队礼的庄严,少先队员的自豪,让歌曲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通过欣赏,再来演唱这首歌,学生的情绪、咬字吐字、节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满意。省去了很多老师讲了,学生也未必理解的尴尬,对歌曲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积极性
㈥ 中小学专业音乐舞蹈教室装修,如何规划教室面积为4间,怎样装修才能效果好,设备如何配备
音乐舞蹈教室装修地面可以使用舞蹈地胶,脚部更舒适,消音效果极好,提供一个专业的环境,盛仕舞蹈地胶,性能好,使用年限长久,是个不错的选择。
㈦ 如果想要当中小学音乐老师需要考些什么
如果想要当中小学音乐老师需要考些什么?
小学音乐老师需要考小学教师资格证。
中学音乐老师需要考中学教师资格证。
然后参加当地招考的笔试和面试,通过就可以。
㈧ 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有哪些(十万火急)
音乐教学器材设备看下教育部02年《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 ,其他有幻灯机,书写投影仪(含银幕),移动式多媒体设备。
㈨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整个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获得了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概括起来,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都初步建立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那种自发状态;第二,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第三,改变了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稳步上升,特别是1994年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更是结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不开设音乐课程的历史;第四,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积累了许多成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第五,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六,编写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中小学音乐教材,音乐教学器材配备在部分地区也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尽管取得了上述这样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包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不平衡,有的还很低,音乐师资缺额大,教师素质以及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整体上教学设备奇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科学全面;教学水平及教材质量不高等等。显然,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是只有依靠政府行为才有可能得以逐步解决的,而不是科研工作者和一个或几个科研课题所能驾驭和解决得了的。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更多的还是一种量的壮大和硬件上的加强。当然,没有这些量上和硬件上的发展,就根本谈不上音乐教育的质的发展和飞跃。但音乐教育的质的提高,或者说要想使音乐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得到量和硬件这些外在条件的保证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中小学音乐教育本身即中小学音乐教育内在的问题。因此,在20世纪行将结束,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认认真真地审视我们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实实在在地回答中小学音乐教育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上模糊的问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我们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迫切的和不可回避的。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本身存在着两个较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个是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另一个是中小学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中小学生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上述问题可以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内容与形式、原则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明显地表露出来。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目前主要存在着下面几种片面偏颇的观点,这些观点或者把专业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理解为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或者把其他非音乐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当作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来理解。一些人往往把教会学生掌握音乐教材上的知识技能看作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本身,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高一级专业音乐学院输送专业后备人才,因而培养音乐特长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一些人则习惯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饭后的甜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是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还有一些人则喜欢把整个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简单移植成音乐教育的目标,特别是在目前大家都在谈论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人更是喜欢人为地、空洞地拔高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音乐教育当作了医治百病的良方。我们认为,上述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种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本质特征认识不足所至。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面向个别尖子的专业音乐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另一方面,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美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真的教育甚至善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主旨就是美化生活,提高人类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以及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目的。 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比较严重。这首先表现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的、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在理论上,虽然近年来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音乐教学原则,但其中的一些原则也同样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因而很难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总之,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参与体验,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知识技能的教学,轻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好。以至于普遍出现这样的情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我们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非艺术性,必然地使音乐教育中掺杂了一些非音乐、非艺术的成分,其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作为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创作主体的那种主体地位。因此,音乐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归根到底就是要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音乐课是活动性、实践性课程,音乐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就必然不同于其他知识性、学术性的学科。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音乐教学,即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人。如果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照样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证,音乐教学就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就不可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和成功的满足。因此,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 在内容及要求方面,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总体上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及据此编写的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无论在内容上、体例上,还是在要求上,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相关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难度偏大,既超出中小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非专业音乐工作者所无需掌握和不可能运用的;而在体例安排上,各类音乐知识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没能够很好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使它们以完整的音乐形象而不是以相互分离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致使学生接触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音乐。同时,教材编排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序安排,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多少创造的余地,与音乐学科本身的创造性格严重相悖。我们认为,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充分尊重音乐课程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也必须充分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中小学生音乐审美特点。 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也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水平不高,理论探讨不深入,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也相当落后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可以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有统一标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制度,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合符中小学音乐教育规律的行为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错误的,而一些违背中小学音乐教育规律、与中小学素质教育大目标相背离的行为,则往往被人们加以肯定并推广。因此,认真探讨并建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在上面所指出的问题只是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而已,还有如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脱节,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分离,学习国外音乐教育理论不能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等等问题也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