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努力推动哪四个统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8月28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时介绍,我国通过制订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完善城乡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等举措,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报告指出,我国建立了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此外,教育部出台了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健全与国家课程标准相匹配的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体系,启动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修订工作,2018年计划出台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装备配置标准和30项左右的质量标准。
Ⅱ 高等教育学校(本科院校)的师生比是所有教职工还是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值
普通高校生师比=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合格标准为不超过18:1。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研究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
1.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
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3.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4.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5. 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主要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确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学校。并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办学条件改善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各部门和各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以及本《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合理确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保证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学质量和规格。
Ⅲ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师生比应为多少
一般称生师比普通高校生师比=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合格标准为不超过18:1。
开展本版科教学权工作评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评估不仅能鉴定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诊断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还可以发挥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引导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产学合作教育深入开展。同时,评估具有激励和督促作用,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自我约束和监控机制。实践证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已经取得切实的效果。通过评估,学校教学工作水平明显提升,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成为直接受益者。
Ⅳ 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标准是多少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是强化责任。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并且要求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督促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二是注重实效。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的评估为重点。同时,评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引导,尤其是县级积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三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努力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社会关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个门槛,即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这是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的评估和对县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两个方面。
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对县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级工作评估指标。
一个参考,是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确定这个程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充分体现督促各级地方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履行职责,特别是在县级自评环节中,可以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原则。二是逐级督导评估,做到层层把关,以保证质量。三是体现国家意志,以省为主实施,国家规定督导评估的基本内容、基本标准和工作程序,省级组织评估,国家最终审核认定。从2012年起,将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并适时公布名单。同时,为保证督导评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还规定,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所辖内申请评估验收的县进行督导评估前,要向社会公告,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特点?
这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创新:
一是更加强调科学性。均衡督导评估中校际间差距的评估是以学校为单位采集数据,并作为评估依据。同时,为了真正起到推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的作用,在计算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间差距状况时,运用了统计学中常用的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评估认定主要依据相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最终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从而保证督导评估的客观性、严肃性。
二是更加强调开放性。鉴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背景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策略不同,这次的均衡督导评估体系在指标和标准两个方面,作了更加开放性的设计。在指标方面,既规定了国家的统一指标,又给地方留出空间,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适量增加指标;在标准方面,国家提出了面向全国范围的最低标准,同时也允许地方根据实际,确定更高的评估标准。
三是体现公众参与性。这次督导评估体系最大的创新就是体现公众的参与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督导始终强调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此次制定的均衡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将公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的重要参考,意在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使得评估的结果能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同时,也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更加了解身边的每一所学校,以逐步缓解择校的矛盾。此次《办法》中明确规定,公众满意度调查由省级督导评估组组织开展,也可由省级教育督导委托统计部门、科研单位、专业调查等进行。调查对象包括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以学生家长为主。调查方式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
《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申请评估认定的县所要达到的前提条件,也称为“门槛”,是出于什么考虑?
《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后进行。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防止低水平均衡。理解均衡不能片面,校际间差距小、均衡水平高的县,不一定就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达到了当地规定的标准。因此,设定“门槛”,就是要保证在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能达到本省标准,成为合格学校,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均衡。二是进一步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门槛”的设定,也是尽快实现推进《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均衡是动态的,是相对的。均衡督导评估在制度设计上有哪些考虑?
此次建立的均衡督导评估制度,不仅要求按照以往工作惯例加强过程督导及体现“以评促建”的原则。同时,针对均衡发展的特殊性,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复查制度,对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对已公布名单的县进行复查。监测过程包括评估认定前与评估认定后,及时更新监测数据,实行动态变化的跟踪,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复查工作将在评估认定后有周期的开展,如复查中发现获得评估认定后连续三年(非常情况除外)不能达到《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标准的县,撤消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通过过程督导、监测、复查等制度,旨在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是督促地方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督导部门将通过过程督导、正式评估、复查、监测、公布结果等工作机制,督促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造薄弱学校,努力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还将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对工作不力的加以督促,责令整改。
其次是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内容与标准,督导部门可以根据8项校际间均衡评估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过程性督导,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指导各县级针对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再次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结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各省已经提出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度,以县为单位的时间表。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结合各省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和步骤,有力推进均衡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通过缩小校际差距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可以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当前存在的择校热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
Ⅳ 如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四个统一
2018年8月2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时介绍,我国通过制订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完善城乡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等举措,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Ⅵ 农村初级中学师生比例是多少后勤人员与代课老师的比例怎么规定的最好说明是依据哪个文件。
【法规名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文 件 号】国办发(2001)74号
【颁布部门】国务院办公厅
【颁布日期】2001年10月08日
【实施日期】2001年10月11日
文字部分太长了,就不复制了,下面是这个文件的表格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
│学校类别│教职工与学生比│
├──┬─────┼────────┤
││城市│1:12.5│
│高│││
│├─────┼────────┤
││县镇│1:13 │
│中│││
│├─────┼────────┤
││农村│1:13.5│
├──┼─────┼────────┤
││城市│1:13.5│
│初│││
│├─────┼────────┤
││县镇│1:16 │
│中│││
│├─────┼────────┤
││农村│1:18 │
├──┼─────┼────────┤
││城市│1:19 │
│小│││
│├─────┼────────┤
││县镇│1:21 │
│学│││
│├─────┼────────┤
││农村│1:23 │
└──┴─────┴────────┘
注:1.“城市”指省辖市以上大中城市市区;2.“县镇”指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区。
在15年的时候又出了一个文件,农村和城市标准同一了。
国办: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城市标准统一核定
2015-06-08 16:02 中国网
Ⅶ 法律法规如何规定2岁以内孩子的师生比例
根据国务院办来公厅转发中央源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城市小学的师生比是1∶19
县城小学的师生比是1∶21
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
通知要求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时,要严格区分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4类员工,重点保证教师比例,压缩其他人员编制,教师与教职工的比例在小学要占到91%以上。各级财政部门依据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师生比例要班上学生过少,不容易建立起一定的学习气氛和交流互动,班上学生过多不仅增加教师负担,也不利于素质教育。一般来说,每班师生的比例最好在1:20以下,否则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需要。
Ⅷ 美国中学师生比例大概是多少这能算是挑选是否是一所好学校的标准吗
美国中学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类型,私立学校的总体质量要比公立学校高。
公立学校一般是由州政府提供资金,主要服务本社区的学生,学费较私立学校便宜,师生比例一般在1:20~1:30之间。
私立学校一般是由个人或者团体捐赠,资金比较充足,全部小班授课,师生比例一般在1:6~1:16之间。
由此可见,私立学校师生比例要比公立学校低得多。
国际生留学美国中学,去公立学校大多是以J-1交换生身份学习一年,去私立学校的则是F-1留学生身份。美国学校又分走读制和寄宿制,走读学校师生比例在1:9~1:20之间,寄宿制学校师生比例在1:6~1:16之间,差别不大。但是走读学校的国际生远远少于寄宿学校,走读学校国际生比例仅在1%左右,而寄宿制学校国际生占到15%~40%。
这样看来,走读学校更适合国际学生尽快融入本土文化。
Ⅸ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师生比怎么算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标准是需要根据所开设的课程而定的,所学专业回的专业课程有几门,和有多答少学生相结合起来,设置班级人数,班主任;综合办公室,学生科管理处,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一所学校加入有1000学生的话,应该有老师50人,差不多就是20:1的学生和老师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