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身心发展的4个因素
(一)遗传
所谓遗传,指的是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
第一,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比如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成为一名运动员的前提。
第二,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遗传素质能影响个体的发展,但他并不起决定作用,通过后天的一些努力(如胎教),遗传素质可以适当的改变。
第三,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了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品及阶段,为一定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比如说让初一年级的孩子做小数除法没问题,但是要让幼儿园的孩子来做同样的问题就不大可能,这就是由于个体身心成熟机制为其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所致。
(二)环境
所谓环境,指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比如机遇、条件和对象。
第二,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比如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的环境里,这个孩子成为音乐家的可能就会增大许多。
第三,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一味地夸大尤其是环境决定论,是不科学,也是不正确的。
(三)学校教育
所谓学校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原因如下: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系统和深刻。
2. 学校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原因如下:
第一,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作用。
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所谓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
个体主观的能动性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程序性。
2.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影响心理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因素比如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不和睦,等情况都容易引起。心理扭曲和性格变异。
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基因、生理基础、环境、教育。
再者,环境和教育对孩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很大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社会生活条件。在环境中对孩童心理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教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思维处事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影响孩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4. 论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考点归纳|随手练习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版力量主要源于人自权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即: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这种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重视人的内部需要以及人体内在的发展机制,缺点在于片面地强调内在因素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外部因素对人的影响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因素
1. 社会文化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 认知发展水平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 家庭对社会性回发展的影响
4. 学校答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5. 同伴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人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影响我们后半生的事业,人际,婚姻,家庭,个性,及是命运。那么身心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是要情商大于分数,大于文凭,整个社会越顶尖的人才都是情商大于智商的人,一个人再优秀却不能被他人帮助是很可悲的,不去给自己设限,无论爱好什么都是最好的回答,不必是最热门的,更不必是最赚钱的。找到自己是谁,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到处循环但郁郁寡欢一生。
6. 论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并分析这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因素及其作用:
一、 家庭氛围
社会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家庭环境是小学生在幼儿时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沃土。家庭成员相处和睦,关系融洽,互相尊重,其乐融融,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安全感,才会更有自信,更能自我开发脑力去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或自我学习。
若儿童长期身处家庭关系破裂或管教过度严厉的家庭中,则会出现精神长期紧张、缺乏安全感、多虑、抑郁等负面症状,这些都是极其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
如今,很多家庭均忽视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成长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光注重为孩子打造良好的经济条件。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素质和理念。所以,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父母的素质及教育方法。
二、 父母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较高素养的父母会自觉选择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良好教育再加上学校老师负责任地良好引导,孩子就能表现出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孩子的心理就会向健康的轨道发展。
如果父母自身对教育方法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孩子的需求,孩子犯了错就简单粗暴地责骂批评,对孩子缺乏耐心,缺少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但在对孩子提要求时却不切实际地对其提出过高要求,就会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负担重重,情绪波动,对学习缺乏兴趣,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 学校环境
校园的环境理所当然也是小学生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环境存在着集体与个人的区别。集体的倾向性趋于明显,如课间全校学生活动和班集体活动表现出明显倾向;课堂上的表现则凸显了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
良好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小学生的心情愉快、有安全感,从而激发对去学校学习的热情,产生爱护学校的社会公德。课堂上,若教师能够带动学生营造出民主、公正和热烈的气氛,那么学生不光课上的学习态度很积极,课下学生也会自我感觉学习体验良好,如此便能形成学生在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四、 社会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小学生接触到各式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的信息越来越杂,涉及面越来越广。相对于书本来说,现在的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电视;更全面的渠道则是互联网。这是由整个社会大环境决定的。
(6)中小学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扩展阅读:
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原因: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